APP下载

小学语文起始阶段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3-03-04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习作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朱 颉

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锻炼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开发。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从两个角度尝试优化教学:第一,确保学生积累了相应的语文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展开习作互动;第二,启发学生的人文情感,保障小学生能够进行有价值、有思想的书面表达。

一、挖掘感性元素,调动习作兴趣

起始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第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教学的趣味性、人文性特点,学生才会形成主动参与习作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逐步推动教学活动。但结合教学经验来看,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本末倒置”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给出的作文技巧、写作方法直接进行创作,并不会为学生提供观察、积累的机会[1]。

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感性元素,以教材中的情感、人文思想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提笔写作”的热情。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古诗三首》为例,三首古诗向学生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在习作教学环节,可尝试以古诗词为背景,以自身的情感为支撑开展习作练习。教师对学生发起提问。以《赠刘景文》为例,虽然是古诗,却以“对白”的口气进行叙述,使得古诗有了更多的趣味性。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古诗词素材展开习作练习:假如你是作者,面对着“一年好景”的一派风光,要向你的朋友介绍这奇妙的景色,你会写下怎样的文字?以古诗词为参考,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作品当中,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创作。《赠刘景文》节奏轻快,语句对仗,在阅读的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喜爱、对于友人的怀念,在开展习作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将这种情感带入到作品当中:你看这外面一片橙黄橘绿,又是迷人景色,你要记得,这可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候,更要记得,是我提醒你看见这份美的。解读诗词当中的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描述,可以为学生开展习作练习提供必要的素材支持。挖掘情感,调动兴趣,改变学生对于习作教学的抵触情绪,让兴趣成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有助于起始阶段习作教学的顺利落地。

二、允许学生发挥,掌握习作技巧

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不能单纯以“写”为目标,教师要强调阅读、积累、表达三方面的有机联动,以简单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材,在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审美鉴赏能力之后积极落实习作教学[2]。摆脱习作任务对于教学活动的限制,用各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不能以任务来限制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锤炼自身的习作技能,可以有效推进习作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以教材为参照物,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同时积累习作经验。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学习为例,文章从友情、童话两个角度展开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与审美意识。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选择不同的话题、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习作技能。对于《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可以写“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惊险过程,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围绕着“一次难忘的经历”书写作文;也可以从两只蟋蟀的友情展开论述:当红头被老牛吃进肚子里之后,青头一刻也不曾离开红头,而是以鼓励的话语和勇敢的行动去拯救自己的朋友。结合这一角度,可以书写“我与朋友的故事”,或者记录“我的朋友”。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也将对教材、教材中的角色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形成表达的欲望,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书写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认知、了解为目标,重视学生表达能力与习作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完成习作练习之后,鼓励学生总结习作经验,整合习作中所需要的关键性要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小组合作交流,确定创作方向

小学语文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面临着“开展难、实施难、延续难”的尴尬现状,在组织习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导致学生无法对习作素材、习作内容进行重新加工,习作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其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对于习作教学的认识依旧以“兴趣”为核心,只有当习作互动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习作学习过程当中。借由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创作素材,指明习作方向。

基于教材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借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互动来整合语文知识,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启发学生的习作灵感。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在阅读并学习教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活动: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对有关故事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关注的切入点不同,所选择的习作、叙述方向也不同:从故事来看,司马光的行为是勇敢的,他的见义勇为值得学生学习,由此,学生将以“向司马光学习”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但在学生提出观点之后,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新的意见:司马光毫不犹豫地砸碎了水缸,他虽然救下了小朋友,但如果误伤到小朋友怎么办?由此引出新的话题:“砸缸之争”,围绕着“成大事不拘小节”和“成大事也应谋划”两个角度,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部分学生则会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司马光砸坏了主人家的缸是不是需要赔偿?从而为课堂上的写作提供新的话题“砸缸之后”。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能够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鉴教材。当学生开始独立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情感时,学生的创作热情也将随之提升。

四、设计趣味活动,分享习作经验

起点的高度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当教师以生动的方法和丰富的资源吸引学生参与习作活动时,学生的习作热情与学习兴趣也能够被调动起来。面对习作教学所提出的全新教学任务,教师要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及时参与课堂,锻炼学生的习作思维与文化意识,以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生需求、情感脱离的教学模式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发力,以趣味化、互动化为特点组织习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教学要求,及时参与到习作学习当中。

配合教材,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设计趣味活动,将学生的灵感、热情串联起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写作基础提升教学,加强对学生作文技能的训练。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与铁罐》一课的学习为例,在阅读文本之后,学生了解了“谦虚”与“骄傲”所包含的含义,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教师以“一句话作文”为突破口,结合教材设计低难度、趣味化的习作活动,对小学生布置习作任务:以课文《陶罐与铁罐》为背景,展开思考,千年之后陶罐依旧存在,铁罐却长眠于黄土之中,如果时光倒流,陶罐与铁罐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以铁罐为主角,描绘陶罐与铁罐之间的交流。当时光倒流,铁罐得知了自己将化为黄土,其心情必然是沉重悲伤的,而温和憨厚的陶罐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铁罐。此时,故事可以向不同的角度发展:铁罐是一个咄咄逼人的角色,面对陶罐的关心,他只会将其当作一种炫耀,从而加剧与陶罐之间的矛盾;铁罐有可能在未来的故事当中迷途知返,意识到无论自己如何抗争,都无法抵抗时间的冲刷,所以会对陶罐送上祝福。在“一句话作文”活动当中,每个学生都有写下一句话的机会,借由对角色行为、对白的合理描绘,进一步落实习作教学。教师要尝试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机会,以此来夯实学生的作文技能,为后续习作教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五、延伸教学范围,挖掘教材价值

为提升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教师要从资源、技能等角度对学生发起全方位的引导:既要为学生设计实践创作板块,展现灵感与创作热情,又要为学生提供搜集资源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审美热情。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可尝试以教材为核心重新挖掘语文知识,将与教材相关的、相近的课外资源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不同的语文作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价值,以此来启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师可尝试结合教材文本引入课外资源,借由课堂教材、课外资源的联动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语文习作教学[3]。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为例,在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技能,教师可尝试结合习作教学、互动教学等模块开展互动,以民间故事、传说、现代科普文为素材,为学生提供写作资源。以“赵州桥”的民间传说为例,相传鲁班修桥之后口出狂言,柴王爷为了给鲁班一个教训以神力运来两座大山装在柴车上,眼见赵州桥即将倾倒,鲁班跳入河中支撑赵州桥,桥身至今还留有手印。这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中的奇特智慧。而在科普读物当中,则对赵州桥的修缮、工艺特点与民族文化价值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叙述,让学生得以从全新的角度了解赵州桥,理解赵州桥的独特定位。文化与情感相互搭配,将为学生提供新的写作资源。即使是在起始阶段,学生的习作技能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语文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应该以简、快、趣为特点,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其进行创作、参考模仿的第一素材。在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环节,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可用资源,从文化、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作文技能。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感悟,在教材中启发自身的情感,才能有效推动习作教学活动的实施。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习作
铁罐去哪了?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铁罐帆船
习作展示
西周的陶罐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