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彩霞辨证治疗肺结节经验※

2023-03-04郑彩霞

河北中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肺络胸闷结节

汪 严 郑彩霞 于 盼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安徽 淮北 235000)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表现为≤3 cm孤立的或多发的局灶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磨玻璃性、实性或亚实性、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肺部阴影,不伴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使用低剂量的胸部螺旋CT(LDCT)进行体检,肺结节检出率明显增高[1]。有研究对717例已排除恶性肿瘤病史的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早期筛查,肺结节检出率高达16.3%[2]。目前针对≤8 mm的肺结节西医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定期复查[3],但部分肺结节恶变程度高,加之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有不少患者在没有干预方法的观察期间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压力,因此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在此期间,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指导可很好地对肺结节进行干预、防治[4]。

郑彩霞,是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安徽省名中医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研工作35年,对肺系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尤其对肺结节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郑老师对肺结节辨证治疗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肺结节病因病机

肺结节类似传统中医学“肺积”“积聚”“痰核”等。郑老师认为,肺结节之形成,病因错综复杂,病机特点主要是正虚为本,邪毒为标,在素体亏虚基础上感受内外毒邪,导致气滞痰结血瘀,形成实性病理产物,痹阻肺络而发为肺结节,为本虚标实之证。

1.1 正虚,肺气虚为肺结节产生的根本原因 朱震亨《活法机要》提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李中梓《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说明体质虚弱之人,正气不足,容易出现积证。郑老师认为,肺结节发病与否,在于正气是否充足,若人正气足,则五脏和,气血津液运行如常,邪无可干之处,“积”难形成。若正气不足,五脏失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失养,心失主血均能导致肺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于正常输布,形成气、痰、瘀等,促进肺结节形成,因此肺结节除与肺脏有关以外,还与肝、脾、肾、心四脏关系密切[5]。《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气虚者,肺虚也”,肺为娇脏,易遭邪侵,内外邪气致主气、宣降、治节、朝百脉失司,致气机逆乱,生痰留伏,正如《丹溪心法》中所言“百病皆由痰作祟”。行血无力,则瘀滞肺络。气、痰、瘀三者互为因果,虚实兼夹,久滞不去,致“肺积”形成。肺结节的核心病机是肺气虚,毒阻肺络,痰瘀壅塞。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肺结节患者体质多表现为气虚质[6-7],亦与郑老师的观点一致。郑老师还认为,气虚体质,多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日久形成,符合中医“劳则气耗”的观点。

1.2 邪实,内外邪毒侵袭机体为肺结节形成的重要原因 凡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皆归于邪毒的范畴。邪毒分为内毒和外毒,内生之毒来源于体内,由他脏病变、情志失调等影响肺的生理功能,使痰瘀阻痹肺络。他脏病变,脏腑功能失调,生成的痰饮、湿浊、瘀血、积滞等病理产物,形成痰、瘀、湿等各种内毒邪气;七情失调,损伤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进而成毒或致病,气郁化火,耗气伤津、炼液阻络而成痰瘀,病理产物积聚,变生结节。外毒除六淫邪气聚集、蕴结、壅阻等凝成的毒邪外,还有人所处自然环境中构成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如空气污染、烟毒、职业粉尘、工业废气、雾霾、汽车尾气、水质污染、农药残留、辐射污染等环境毒素。吸入的各种有害微粒可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而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诱发肿瘤发生的可能,有研究已证实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8]。《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肺气亏虚,易招致外毒侵袭,耗竭肺脏阴液,炼液为痰,阻络为瘀,日久痰聚瘀结痹阻于肺络为积。根据机体正气强弱情况,邪入机体后,既可引起触发,亦可为伏发。肺结节的形成往往呈现长时间慢性过程,部分可表现隐匿、无明显症状,处于伏发状态,一旦正不胜邪,可进展为有临床症状或结节变化趋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邪可导致正气亏虚进一步加重,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不断滋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滞于肺,“久病入络,气血皆滞”,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记载:“邪积胸中,阻塞气道,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2 肺结节治疗特点

肺结节的早诊断、早干预、定期随访,对预防癌变很关键[9]。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采用方法措施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可通过扶正祛邪,达到调节体质、消除临床症状、稳定结节或可使部分结节缩小乃至消散的作用,也可降低癌变的风险。另外,临床上经常发现多发性肺结节或术后再发情况,多次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更大,用中医药对肺结节术后患者进行调理,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和预防复发。

2.1 分型论治 中医学辨证论治“既病防变”的预防理念,对肺结节的预后、转归有积极作用。郑老师根据病史、体质偏颇、临床证候、合并症等将肺结节进行分型论治。认为虽然部分肺结节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体内环境已出现紊乱,脏腑阴阳已有失调之征,处“亚健康”状态,需尽早干预[10]。可依据中医四诊辨证其体质情况、一般情况、舌脉等,寻找到其证候,进行施治。

2.1.1 肺脾气虚,治以益肺健脾,化痰散结 肺脾气虚是肺结节形成及进展的主要内因,扶正应贯穿肺结节治疗始终。患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外邪久留等,渐成肺脾气虚,输布和运化津液不利,母子同病,生湿聚痰,痰阻肺络,久成结节。治疗以益肺健脾,化痰散结为大法。方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汤加减,常用黄芪、党参、山药、太子参、白术、南沙参、皂角刺、茯苓、半夏、橘红、浙贝母、生牡蛎等。黄芪、党参、山药可健脾益肺,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太子参、南沙参归肺、脾经,益气养阴,《神农本草经》载南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茯苓、半夏、橘红,二陈汤之义,健脾化痰;皂角刺、浙贝母,一温一寒,化痰软坚,消肿散结;生牡蛎既可化痰软坚,又可育阴潜阳。临床加减:胸闷抑郁者常用柴胡、厚朴花、枳壳等宽胸理气;寐差者加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浮小麦解郁安神;痰多者加芥子、橘红等降气化痰;咳嗽甚者,加旋覆花、前胡等,宣肺止咳;纳差者常用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等健脾消食药。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肺结节可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11],运用培土生金理论意在调节机体免疫[12]。

2.1.2 痰热郁肺,治以清热化痰,养阴散结 现代人偏食辛辣油腻厚味之品,易生湿热之毒,或外感湿热之邪,蕴久成痰热,痰热毒郁于肺络,胶固难解而成肺积;热毒、痰热为阳邪,易伤津动气,致气阴两虚,灼伤肺络,肺络不利,瘀结而致结节,故临床常取“清化”之法,清热化痰,养阴散结。方选小陷胸汤合消瘰丸加减,药用黄芩、柴胡、知母、浙贝母、瓜蒌、南沙参、玄参、葶苈子、生牡蛎、鳖甲、海藻、昆布、半枝莲、山慈菇等。黄芩、柴胡、瓜蒌寓小陷胸之义,清热理气,化痰散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结节是一种无菌肉芽肿性炎症病变[13],柴胡、瓜蒌有抗炎功效[14-15],在切中病机痰热郁肺治疗的同时,还能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取“消瘰丸”之意,滋阴清热散结,可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结节瘿瘤等;知母、南沙参养阴润燥清热;葶苈子泻肺逐痰,利气平喘,《神农本草经》载此药“主治癥瘕积聚,……破坚逐邪,通利水道”,郑老师喜用柴胡配葶苈子治疗肺系疾病,认为二药一升一降,合肺主宣降的生理;半枝莲、山慈菇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海藻、昆布、鳖甲养阴化痰,软坚散结。加减:痰黄量多者可选用金荞麦、鱼腥草、石韦、芦根等清热化痰;痰黏不易咯出者加浮海石、海蛤壳、竹沥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口干咽燥、嘶哑者选加桔梗、木蝴蝶、石斛、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解毒利咽;心烦、失眠、焦虑者加栀子、淡豆豉、黄连、合欢皮、香附等行气开郁,清热安神;舌暗有瘀斑点或舌下脉络迂曲者可选用赤芍、丹参、莪术等活血行瘀。

2.1.3 痰瘀互结,治以化痰通络,逐瘀散结 痰湿在肺部日久阻碍气血运行,产生痰瘀,结聚为有形之肺结节。其形成有较长的时间,非一朝一夕即成,成形之前邪正相搏,进而致正气亏虚,邪气趁虚而入。CT上发现的肺部结节是肺部邪浊聚集而成的“点”,中医认为此结节是痰瘀互结之征象[5]。朱丹溪言:“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指出肺积的形成过程与气滞、痰阻、瘀血有关。痰浊与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以是肺结节进展加重的原因,以理气化滞,消痰通络,逐瘀散结为治。张晓梅认为,痰瘀凝滞与肺结节的发病紧密相关,其治疗关键在于消散痰瘀的“凝滞”状态,多以化痰活血、通络散结为基本治法[16];魏华民等[17]认为,肺结节的治疗以调补脏腑、消除内痰,消瘀散结为治法。方剂选化痰活血汤加减,药物选夏枯草、海藻、昆布、橘络、丝瓜络、皂角刺、鳖甲、土茯苓、当归、丹参、桃仁、莪术、生牡蛎、瓜蒌子等。化痰活血汤来源于赵建成等主编的《肿瘤方剂大辞典》,全方化痰软坚,活血破积,用于治疗乳腺、颈下、腋部肿块。方中橘络、丝瓜络、瓜蒌子化痰通络;夏枯草、土茯苓清热解毒,化湿散结;当归养血活血,《主治秘诀》载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此药补而不滞,活血不伤血,是治疗血瘀证的良药;丹参、桃仁、莪术行气活血,逐瘀散结;海藻、生牡蛎、昆布咸能软坚散结。加减:根据证候表现的瘀阻程度,必要时加入少量虫类破瘀药,加强祛瘀散结作用,如全蝎、僵蚕、水蛭、地龙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虫类药物多具走窜之性,可直达病所,具有攻坚破积、消肿散痈等功效;痰瘀互结日久化热者加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若气郁气滞明显者,加柴胡、枳壳、荔枝核、八月札加强行气解郁作用;兼见正虚者,根据脏腑气血亏虚不同,加扶正之品,如黄芪、太子参、党参等帮助祛邪。

2.2 注重调情志,肝肺同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许多患者一经体检或就诊检查发现肺部结节,心理负担明显加重,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心烦、失眠等,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更甚者四处就医,造成过度医疗[11]。《丹溪治法心要·郁第十一》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皆生于气也”,气和则人的脏腑功能正常,气机失调百病皆可发。致病的内外因素,均可致气机怫郁,气郁日久,脏腑气机紊乱,生成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且在体内蓄积不散,阻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结聚为肿块,日久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正如《外科正宗》指出“忧郁伤肝……所愿不得志,致经络痞涩,积聚成核”及《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曰:“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临床上常见结节及肿瘤患者有情志异常史,说明情志因素在结节及肿瘤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节及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气郁或气滞。肝肺二脏生理上相互依靠,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升肺降,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调畅全身气机致脏腑安和;若肝气郁滞,可致肝气、肝火、肝风犯肺,肺气壅塞,肺络不利,气血失和,生成的病理产物气滞痰瘀凝聚结于肺,日久而渐成结节。郑老师在临证时常常重视肝肺的关系,认为很多肺部疾患与肝肺失调密切相关,理论上主张“从肝论肺”,治疗上“肝肺同治”,在遣方用药上加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品,方剂选五磨饮子、逍遥丸等,药物选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沉香、槟榔、枳实等。郑老师对肺结节辨证分型治疗,并重视配合疏肝解郁药物,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另外,告诉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情绪、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

3 典型病例

3.1 肺脾气虚证 张某,女,61岁。2021年4月21日初诊。主诉:偶有咳嗽1年余,发现肺部结节6个月余。患者1年前偶尔出现咳嗽,咯少量白痰,未予重视。2020年10月6日外院体检查胸部CT示:右上肺结节,大小为4 mm,边界清晰。2021年4月9日复查肺部CT示不规则肺结节6 mm,边界欠清。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病史。现症见:偶有咳嗽,少量白痰,平时乏力,气短,胸闷,无口苦口干,纳可,二便正常,眠差,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滑。西医诊断: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肺积(肺脾气虚证)。治以益肺健脾,化痰散结。方选:参苓白术汤加减。处方:黄芪20 g,山药30 g,茯苓15 g,党参10 g,白术15 g,皂角刺10 g,半夏10 g,橘红10 g,薏苡仁20 g,浙贝母10 g,生牡蛎20 g,柴胡10 g,麻黄10 g,五味子10 g,合欢皮12 g,首乌藤15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分服,共14剂。2021年5月8日二诊,患者诉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较前好转,仍有乏力,痰少色白,偶有咽干、咽痒,寐欠安,二便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散结,初诊方去党参、薏苡仁,加南沙参20 g,僵蚕10 g。共30剂。2021年6月10日三诊,患者诉晨起咽干、咽痒、咳嗽消失,活动后气短胸闷明显缓解,乏力倦怠较前好转,睡眠稍有改善,近期时有腹胀,大便不畅,每日1次,小便正常,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以补肺健脾,理气散结。初诊方去麻黄、半夏、橘红、薏苡仁,加芥子10 g、生龙骨20 g、鳖甲30 g、枳实15 g。共30剂。2021年7月9日四诊,乏力、睡眠较前明显改善,二便调,舌淡,苔薄,脉细。复查胸部CT示:两肺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定期随访,调节身心,适度锻炼。

按:首诊症见偶有咳嗽,白痰量少,乏力,气短,胸闷,眠差,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滑,中医:辨病为肺积,辨证为肺脾两虚证,病机为肺脾气虚,生湿聚痰,上责于肺,肺络不畅;予以健脾益肺,化痰散结为治。方中黄芪、山药、茯苓、白术、薏苡仁益肺健脾,断生湿生痰之源;半夏、茯苓、橘红三药,有“二陈”之意,健脾燥湿,理气化痰;麻黄辛温宣肺止咳,五味子酸温且润收敛肺气,二药配伍,一宣一敛,开合相济,宣敛肺气而止咳喘;皂角刺、浙贝母、生牡蛎化痰止咳,软坚散结;柴胡、合欢皮、首乌藤疏肝安神,解郁散结。二诊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较前好转,仍有乏力,偶有咽干、咽痒加南沙参、僵蚕益气养阴润燥,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三诊诸症渐愈,时有腹胀,加枳实、芥子破气消积,行气化痰;加鳖甲、生龙骨以增软坚散结之功。四诊各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肺部CT两肺未见异常,嘱患者定期随访,调节身心,适度锻炼。

3.2 痰热郁肺证 石某,男,67岁。2021年2月18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肺部结节2个月。患者于2020年12月16日体检行胸部CT示:左上肺结节,大小8 mm。后去某院就诊,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求中医治疗。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5年,2型糖尿病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2年。现症见:平时有痰,多为黄痰,偶有咳嗽,遇刺激性气味易咳,口咽干燥,多梦易醒,胸闷,口苦,纳差,大便偏干,舌暗红,中有裂纹,苔黄腻,脉沉细。西医诊断:肺结节;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梗死。中医诊断:肺积(痰热郁肺证)。治以清化痰热,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选小陷胸汤合消瘰丸加减。处方:瓜蒌15 g,黄芩9 g,柴胡9 g,玄参12 g,浙贝母10 g,胆南星10 g,海蛤壳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远志10 g,葶苈子10 g,南沙参 30 g,石斛10 g,桑白皮15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分服,共14剂。2021年3月6日二诊,患者痰量减少,刺激性咳嗽、口咽干、口苦减轻,睡眠纳差好转,大便正常,舌红,细裂纹,苔薄黄腻,脉沉细,初诊方加海藻、昆布各20 g,继服共30剂。2021年4月2日三诊,患者偶有咳嗽、咯痰,口干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脉同前。继服二诊方30剂。2021年5月2日四诊,患者基本无明显不适,复查肺CT示左上肺结节,大小3 mm,较前明显减小,舌脉同前,继续予以清化痰热,益气养阴,散结通络巩固治疗。调整方剂如下:瓜蒌10 g,黄芩10 g,柴胡10 g,玄参10 g,浙贝母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葶苈子10 g,太子参20 g,南沙参 30 g,五味子6 g,石斛10 g,桑白皮15 g,海藻20 g,昆布20 g,猫爪草20 g。共30剂。

按:首诊症见痰黄,遇刺激性气味易发咳嗽,口咽干燥,多梦易醒,胸闷,口苦,纳差,大便偏干,舌暗红中有裂纹,苔黄腻,脉沉细。中医辨病为肺积,辨证为痰热郁肺证;病机为痰热内郁,伤津耗气,肺络不畅;治疗当以清热化痰,养阴散结为法。患者遇刺激性气味易咳,痰为痰热郁肺,宣降失调所致;痰热致耗气伤阴,阴虚则见口咽干;痰热内扰心神,则见胸闷、失眠多梦;肺胃郁热,运化不力,则见口苦,纳差,大便偏干。方中瓜蒌、黄芩、柴胡,取“小陷胸”之义清热化痰,理气解郁散结;玄参、浙贝母、生牡蛎滋阴清热散结;胆南星、海蛤壳、葶苈子、桑白皮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生龙骨、生牡蛎、远志安神定志;南沙参、石斛清养肺胃之阴。二诊时痰量减少,刺激性咳嗽、口咽干、口苦减轻,睡眠纳差好转,舌红细裂纹,苔薄腻黄,脉沉细,加用海藻、昆布加强消痰软坚散结之功。三诊患者偶有咳嗽咯痰,口干明显好转,纳眠可,守前法前方继进30剂。五诊复查肺结节变小,无明显不适主诉,结合舌脉,加太子参、五味子养气阴扶正,加猫爪草助解毒化痰散结,标本兼治,巩固疗效。

3.3 痰瘀互结证 郭某,女,41岁。2022年3月18日初诊。主诉:咳嗽胸闷1个月,发现肺结节1个月。患者2022年2月16日因咳嗽就诊某院,行胸部CT示:两肺多发性肺结节,最大者位于左肺下叶舌段,见磨玻璃结节,大小7.3 mm×6 mm,应用莫西沙星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与前无明显改变。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现症见:咳嗽,咯痰,痰白质黏,胸闷不舒,经前乳房胀痛,时有胁痛,乏力,纳差,眠差,二便正常,舌淡红,有瘀斑,苔薄腻,脉弦涩。西医诊断:肺结节;乳腺增生。中医诊断:肺积(痰瘀互结证)。治以化痰通络,逐瘀散结。方选化痰活血汤加减。处方:当归10 g,丹参10 g,桃仁10 g,莪术10 g,黄芪30 g,旋覆花10 g,半夏10 g,茯苓15 g,橘络10 g,皂角刺10 g,桔梗10 g,蝉蜕10 g,夏枯草20 g,生牡蛎30 g,海藻10 g,昆布10 g,瓜蒌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分服,共14剂。2012年4月10日二诊,患者咳嗽、胸闷好转,痰减少,乳房、胁肋痛减轻,仍乏力、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脉同前。予以化痰通络,逐瘀散结,兼益气扶正,和胃导滞治疗。初诊方去桔梗、旋覆花,加砂仁5 g、鸡内金10 g、沉香5 g、合欢皮10 g。共30剂。2022年5月16日三诊,患者仅在晨起有咳嗽咯痰,胸闷,无乳房胀痛,胁痛明显减轻,乏力、气短减轻,纳食增,眠好转,大小便正常,舌淡暗,苔薄腻,脉细涩。继服二诊方21剂。2022年6月14日四诊,患者无咳嗽、咯痰,胸闷,胁痛症状基本消失,乏力减轻,睡眠好转,纳如常,二便可,舌脉同前。复查肺部CT示:右肺上叶见前段、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下叶陈旧性病灶;纵隔淋巴结肿大。二诊方加山慈菇15 g、鳖甲30 g、全蝎5 g,加强通络软坚散结之功。共21剂。并告知患者,服完中药后如果无明显不适,可停服中药,注重调情志,加强锻炼。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按:首诊症见咳嗽,咯痰,痰白质黏,胸闷不舒,时有胁痛,乏力,纳差,眠差,二便正常,舌淡红有瘀斑,苔薄腻,脉弦涩。中医辨病为肺积,辨证为痰瘀互结证;以化痰通络,逐瘀散结为治则。患者肺脾气虚,导致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痰挟瘀血,阻于肺络,肺络不通,则见咳嗽、咯痰、气短、胸闷、胁痛;脾气不运,失于濡养,则见纳差、乏力;痰瘀互结,阻碍气机,“气有余,便是火”,火扰心神,则见失眠。方中半夏、茯苓、橘络、瓜蒌、当归、丹参、桃仁、莪术理气化痰,活血逐瘀;黄芪、当归补益肺脾;旋覆花、桔梗、蝉蜕宣降肺气,利咽止咳;皂角刺、夏枯草、生牡蛎、海藻、昆布化痰软坚散结。二诊患者仍乏力、纳差、眠差,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和胃消食;加合欢皮、沉香清心解郁安神。三诊咯痰,胸闷,胁痛明显减轻,乏力、气短减轻,纳食增,眠好转,方药对症。四诊诸症状基本消失,胸部CT提示肺结节消失,纵隔淋巴结肿大,治疗效果明显,二诊方加山慈菇、鳖甲、全蝎,加强通络软坚散结功效。五诊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4 小结

目前,肺结节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几率, 部分患者心理负担较重[18]。中医药可发挥其特色优势,对肺结节进行干预治疗[19]。郑老师认为,肺结节的本质为本虚标实,治疗上强调“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临证情况、体质、舌脉及影像学资料等综合考虑,“因人制宜”,应用分型论治及肝肺同治等方法,获得较好疗效。对缩小或消除病灶,在“亚健康”状态截断病程,阻断病变的恶化,缓解患者症状及心理压力、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注重对门诊病历的收集、整理,以及数据录入,不断挖掘郑老师对肺结节患者治疗有效的中药、方剂组成,总结用药规律,为中医药诊治肺结节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路。

猜你喜欢

肺络胸闷结节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通络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肺络微型癥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