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04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师道(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文/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名以来,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法治教育元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受认知水平所限,要深刻理解这些法治条文以及厘清这些法治条文与生活的关联存在一定的难度。真实鲜活的案例,能有效地搭建起法治与生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通过“情景再现”和剖析案例,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诊断,倾听和分享别人的看法,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习得法治素养。可见,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案例的观察、分析、总结,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案例的选择脱离实际。 教师欠缺对于案例的深入挖掘,未能基于学情甄选案例,所选择的案例不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就是缺少时代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案例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更难激发学生深挖案例背后隐藏的道德和法治意识,这样的案例教学也就缺乏实效。

2.案例的应用流于形式。好的案例隐含着矛盾与冲突,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辨析生活中的两难问题,逐步明晰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老师虽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开展教学,但是却没有基于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辨析,只是把案例作为资源呈现,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

为了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课题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围绕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应用案例教学主要属于引导型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适合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等方式“发现”知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日常教学案例,对案例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案例的采集、呈现、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提炼出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案例的选择和编撰

1.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在进行案例的选取时,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决定案例相关信息的取舍。在整合和编制案例时,教师要先了解所任教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对学生情况非常熟悉的前提下,选取相关的素材、个案,进行案例的整合和编撰。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就可以保证案例生动、信息集中,避免其他干扰信息影响教学效果。

2.实事求是,保持中立。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是不允许杜撰的,必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编写案例的时候应该围绕焦点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真实描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写在案例中。对实际情况作真实的描述,即便是自己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的事,既不应该添油加醋,也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思随意改动,要保持中立,尽量不加入个人观点,避免使用带有倾向性的语言。

3.生动鲜活,故事性强。如《人大代表为人民》(第1 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选民是非常珍惜选举权的,播放了一则老选民窦老爷爷的视频。爷爷手里发黄却熨帖的多张选票,清晰地讲述着每张选票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意义,学生一下子便感觉到那薄薄的选票背后沉甸甸的分量,珍惜之情油然而生,明白要谨慎地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人大代表,为人民群众谋福。

4.篇幅适度,图文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实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不能太冗长,案例的篇幅要适度,在100-200 字以内为宜。低年段的学生受识字能力及理解能力所限,阅读冗长的案例会影响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及问题,对学生要有启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1.寻找生活案例,聚焦法治教育。在一年级下册《别伤着自己》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列举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个案,从药品使用、不做危险行为等选取学生做得好的个案,折射出注重居家安全的重要,从而提升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素材“接地气”,具有实践性与参与性,容易与学生的思想认知顺利接轨,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本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很好地紧扣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聚焦法治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2.营造案例情境,引领法治探究。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教学实际,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问题,从而知法懂法。执教四年级《安全出行》一课时,任课教师首先呈现了疫情期间租客向房东提出要求减租的音频,让学生基于案例,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小组交流在疫情期间,租客提出减租的要求是否合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条文,让学生随机学习法规,在了解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再反思之前的结论是否合理,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基于现实,怎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最合理、最妥善的?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遇到问题,都应该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但是法外也有情,应该争取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友好协商,合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3.创设典型案例,激活法治体验。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骑车上学的案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小明11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他可开心了,于是他每天都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上学和放学。升读高年级的学生,开始走向独立,很多学生都是独自上学、放学,又因为住在学校附近,所以不少学生就选择了骑车上下学。家长也认为,在熟悉的道路上进行短途的骑行并不存在太大问题。家长的默许和支持,更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不仅触及安全隐患,还涉及违法。教师在进行案例的剖析时,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从安全、法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时的方便可能导致的是无以弥补的伤害,更触犯了法律的规定。学生也在辨析中逐步明晰了应该如何做。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