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03-04颜金燕
颜金燕
(阿坝职业学院,四川阿坝州 623200)
前言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学习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知识建构方式提出独到见解。英语课程作为整个高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教学内容与知识文化背景的特殊性,需高校在学科建设及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以提升英语教学工作质量。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教学可充分彰显英语专业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观念的辨别能力。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对建构主义理念的贯彻落实不够充分,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对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对建构主义理念的理解与运用,完善教学设计,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行为,从而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与思辨能力。
一、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是学生基于原有知识结构加工所学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观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基于此,高校可依托建构主义组织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有序互动。
(一)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1.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作为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教育家,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观点解释认知发展过程,认为学生通过与周遭环境的互动,整合自身原有知识体系来学习新知识[1]。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可结合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传播性等特点,根据学生原有英语知识储备,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身英语知识结构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皮亚杰强调一旦原有图式无法同化新信息时,需修改或创造新图式。而高校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批判性学习,这与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修改和创造新图式的过程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
2.文化历史发展观理论
维果茨基(Vygotsky)是与让·皮亚杰同时期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文化历史背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一门语言,其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涉及人文、历史和政治等领域。基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观,高校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历史背景。以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引导环节详细介绍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商务英语内容,丰富学生英语知识文化储备。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而非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听写与背诵,主张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知识框架的建构,引导学生在阅读英文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能力[2],以此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3.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指出知识建构既可促进个体思维能力培养,也受制于个体思维能力。英语教师可依照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知识学习反应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基于自身英语知识水平构建符合自身认知习惯的英语知识体系[3],增强自身英语学习能力。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文秋芳教授[4]将思辨能力的培养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身思辨的计划、评估、检查与调整,此类思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对自身思维的觉知能力,即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主评价与调控对思辨能力的运用,元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自主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关键[5]。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目标定位方面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尤其是大学生在接受过中小学阶段系统化英语教学后,已具备英语知识基础。相较于中小学英语教育,高校英语教学氛围相对宽松,学生应试压力较小,更容易构建完整的英语结构图式。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英语教学目标中,其教学思路与方式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并不充分,忽视对学生情感与归类、推理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提升。
2.教学安排方面
相较于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技能的培养,思辨能力培养难以完全依托具体教材与课程内容展开,而是需要教师合理安排与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但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安排较为随意,缺乏明确目标,导致学生难以掌握与思辨能力相关的认知技能,影响自身综合素养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能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建构主义内涵理解不够深刻,且忽视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得高校英语在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与思路、评价体系等方面暴露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关系到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需教师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但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待完善,在教学目标中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教学环节设计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学方式的选定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其一,部分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倾向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内容[6],未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难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有效辨别英语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其二,教师依旧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尚未得到完全激发。同时,部分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忽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与生源质量,教学活动可行性不强,导致各教学环节未能按照教学计划推进,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英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研讨的方式选定教学方式,忽视学生意见与建议,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教学思路,无法深度思考与理性分析英语教学内容,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帮助有限。
(二)教学环境的针对性有所不足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代入感,深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正确认知。但当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环境不理想,隐性教育成效发挥受限。就课堂教学环境而言,部分高校英语教学情境的建构大同小异,未针对不同英语教学内容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就校园文化环境而言,部分高校和英语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方式的重要作用,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与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不足,且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未充分考量思辨能力培养要素。就网络环境而言,部分高校在校园网站、学习平台中尚未开设英语学习版块,更遑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单一固化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开展英语教学工作需明确建构主义内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单一固化,体现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部分英语教师存在重成绩、轻能力倾向等方面[7]。虽然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实际上,部分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仍由教师主导,教师负责讲授教学内容、把控教学节奏,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部分英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多元变化,始终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与学生互动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及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此外,英语教学时间分配集中于考试重难点,教师主要通过讲解词汇、句式、语法开展教学,忽略英文语篇背后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削弱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评价体系有待健全
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反馈教师“教”与学生“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是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但部分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依然坚持以学生英语成绩与证书考取为导向,忽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暴露出评价理念落后、评价标准不全面、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具体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学评价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课堂学习表现的评价。与此同时,现有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缺乏思辨能力培养相关指标的问题[8],教学设计、教学媒介、教学材料及教学活动相关评价标准都未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评价。此外,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四六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后实践等,且并未将学生学习态度变化等纳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从完善英语教学设计、创设教学环境、革新教学思路与方式、健全评价体系等角度入手进行改革,以全面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水平。
(一)完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需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对教学工作、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研培训,引导英语教师明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改革亮点,这也是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提升所需的源动力。高校英语教师作为理论执行者,应深入探究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思辨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设计模块。这需英语教师以辩证眼光重新审视英语知识,以及英语语言知识中蕴含的历史、人文、文化等内容,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过程建构,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学生辩证思维等作为目标构建内容,并以此作为教学环节设计建构依据。不同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掘高校当地特色英语教学资源,深入分析生源质量和需求,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本地资源与学生英语学习相联系,在教学设计环节,全面考量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优势。例如,工科高校英语教师可将理性思维、工科专业知识融入英语语言知识设计框架;师范类院校英语教师可将国内外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融入文化对比教学模块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不同文化观点的能力。此外,高校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实际英语水平变化情况,并将此作为教学方式设计依据,从各个方面渗透建构主义主导的学习者主动性的改革要点,以充分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创设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需依托相匹配的教学环境,以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丰富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夯实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基础。高校应在宏观层面充分发挥优化教学环境的作用,倡导不同专业学生社团将英语语言交流融入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必要时可选取不同专业较为优秀的学生组成新的学生组织,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创新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各专业教师扮演指导学生活动的角色,而英语教师负责学生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在客观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和思辨能力变化情况的同时,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教学氛围。以此为基础,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加自然地与学生互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此外,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学网络生态构建,尝试让计算机学院和英语教学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在校园官网开通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建议征集通道,并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在线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可充当管理员,及时了解学生习惯使用的英语学习软件,从学生视角筛选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英语学习资源,并上传至校内英语学习交流论坛,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以逐步创设成熟的混合式英语教学环境。
(三)革新教学思路与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高校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因此,英语教学应注重革新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式。基于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决摒弃以单词、句式、语法、篇章等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教师组织的不同形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及表达自身学习需求,更加高效地掌握符合自身认知习惯的图式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例如,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敢于创新,在英语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培养为导向,转变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单一英语知识传授者的定位[9],侧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师和学生不同层面的小组合作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渗透于不同教学方式中,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和建构英语知识的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师需平衡英语知识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课时分配,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重难点,促推学生英语水平与思辨能力的提升。
(四)健全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需依托完善的评价体系,高校要更新评价理念、明确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方式,为学生学和教师教学提供明确指导。高校英语教学评价应转变教师主导教学的传统评价理念,强调并重点考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能力[10]。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引下,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增设思辨能力培养指标,细化思辨能力培养评价标准,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优化评价方式,在传统考试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课堂表现评价、课后活动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学情表现,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综合而言,高校可尝试在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制定校内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优化传统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导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学年的英语学习表现,包括线上线下学习与测试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性建构。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语法及句式等内容,全面了解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背景与英语思维模式,使学生明确中英两国在语言文化与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但建构主义的充分运用对环境、教学设计等都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在今后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需充分研究建构主义的实际内涵并加以运用,同时,英语课程教学环境及评价机制建设,需充分考虑建构主义的实际内涵,尊重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英语专业水平与英语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