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3-03-04王咏梅羊秀明
王咏梅 羊秀明
一、项目化学习概述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教育领域中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项目化学习的概念。随着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不同层面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我国学者也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和本土实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夏雪梅博士基于学习素养视角将项目化学习界定为: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产生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她认为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有:真实的驱动型问题,在情境中对问题的探究,用项目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产生可以公开的成果。
二、小学英语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根据对项目化学习的一般界定,结合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将小学英语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界定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掌握英语学科的核心知识,从而达成发展能力、培育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活动。根据以上对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认知,我们开始了小学英语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入项阶段
1.研读课程标准,寻找核心知识
因涉及不同年级,所以在定位小学英语跨年段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和内容时应寻找不同年级的“最大公约数”。而能够给这种“最大公约数”以最直接参考的无疑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因为课程标准和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此,我们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和教材寻找主题,并确定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求实现既学习知识,又培育素养的目标。新课标指出,学习英语不仅要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基于此,我们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确定为“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本项目的核心知识为中华文化知识,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饮食习惯、体育赛事、标志性建筑等。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创设真实情境,引入驱动型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国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驱动型问题,让学生更有兴趣探究,更能培养高阶思维?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即他们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感受更为深刻,我们创设了如下情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华文化。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世界各地创建的孔子学院,更是传播了中华文化。作为中国小公民,我们要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赢得世界喝彩。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生自然产生了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内驱力。项目的驱动型问题也随即产生:作为中国小公民,你将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3.进行头脑风暴,研制实施方案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欲望。学生纷纷表示,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中国文化。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所学的英语词汇量有限,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也比较具象,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华文化,并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对项目的内容、可能形成的成果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观点,挑战自我;组织全校英语教师进行项目研讨,鼓励他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观点激荡,评价修正,制定实施方案。
4.明确项目目标,做好时间规划
本项目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国际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本次项目化学习在全校三到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子项目,项目周期为12 周。教师对项目实施的各个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度进行规划。
5.进行项目分组,确定成果形式
学生通过讨论和资料收集,发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拥有很多传统小吃、名胜古迹、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教师带领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较为集中的内容有:十二生肖、古诗词、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民间传说、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传统习俗、中国节日文化等。经过筛选,我们确定了7 个子项目,并预设了可能产生的成果形式(见表1),同时明确了各子项目的指导教师。
表1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子项目
(二)探究阶段
探究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构新知识、发展高阶思维,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该阶段,教师要根据任务提供资源和支架,以确保学生的探究顺利进行。
1.知识与能力建构
小学生通常缺乏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何引导他们将已有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核心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信息,让他们拓展更多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学习项目的核心知识。如海报的制作,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成果样例和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可以讲授海报的制作方法,对海报的背景素材、版面布局、创意设计、视觉效果等进行指导,确保项目成果的品质。
2.合作探索
该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相应的子项目,围绕驱动型问题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初步形成项目成果。项目化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小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如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时间管理不力、资源渠道不畅等,这都需要教师及时提供支持。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接纳包容不同的意见,大家达成共识,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3.形成与修订成果
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产生可见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组成员经过多次的沟通、协商、磨合、合作,逐步形成项目的成果,但在正式公开展示之前,这些成果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小型成果鉴定会,对成果进行推敲和质疑,提出修改建议,项目组再对成果进行改进和完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三)出项阶段
就该项目而言,我们采取逐级出项的方式,先在班级出项,然后在年级出项,最后在全校出项。
1.公开成果
经过班级和年级出项后,我们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借助一年一度的校园英语节,举办成果展,形式有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牌和项目化学习汇报演出。
如项目五组的项目名称是“中国童话和民间传说”。项目组的学生采取戏剧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了童话剧《小猫钓鱼》《阿凡提》和《戏说武松打虎》。学生对这些传统的故事进行了改编,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让故事更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项目六组的项目名称是“中国戏曲”,展示的形式是演讲和戏剧表演。演讲是个人成果,主要用PPT 介绍中国的多种戏曲,如京剧、淮剧、川剧等。戏曲表演是集体成果,学生在了解戏曲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各种资源拜师学艺,登台表演中国的传统戏曲。
举办成果展,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增添了仪式感,让他们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锻炼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等。
2.项目反思
小学跨年段英语项目化学习充分体现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富有挑战性的驱动型问题,指向高阶思维培养,能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项目设计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突破思维定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