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达勒斯选择飞翔
2023-03-03徐心曾
徐心曾
希腊神话中迪达勒斯被神灵流放到荒岛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严厉的惩罚。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他选择独立的第一步,在用自制的翅膀飞离之后,他真正获得了自我。
我們一如迪达勒斯,于青春之时总要做出选择,但在选择理想时身边总会出现如张雪峰一样“选新闻就打断腿”的阻力。可理想何尝只是根据前景与薪资打上的标签?如果坚定选择,便放手前行,像乔伊斯笔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被赋予迪达勒斯姓氏的斯蒂芬,在神职和艺术间选择后者,毅然决然地离开神学院,最终在大海边获得神启。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理想与现实的交叉口,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自身所处的坐标。进行独立的选择,亦是选择独立的人格,这是我们将青春兑现为理想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但同样需要注意到,独立的选择并不等同于叛逆,青春是资本但并不能用来挥霍。迪达勒斯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逃离而非一时兴起的反抗。试想他若并无出色的建筑才能,终身困于荒岛,也就沦为一时笑柄。这样的青春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青春。
事实上,斯蒂芬·迪达勒斯是乔伊斯本人在小说中的投射,他自比迪达勒斯,而其上的问题其实在乔伊斯本人的经历中便可给出解答:在爱尔兰独立运动后因与叶芝等人理念不合的乔伊斯选择出走,但他并未放下所有,反而是一点一点拾捡起都柏林的片段,在《尤利西斯》中复刻这座城市的所有,构筑了文本中一个属于平民的都柏林,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对祖国的热爱。
答案便是担当。
我觉得乔伊斯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去写作的,为了构筑自己的文学故乡,为了实现爱尔兰的精神独立。这种担当从来不是徒然的自我解脱,而是为了实现不仅关乎自己的目标。担子沉重,却能让我们行稳致远;若失去担当,则便已不可逆转地走在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路上,与真正的理想和目标渐行渐远。早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便已提醒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我相信在飞跃海洋之后,没有人希望是另一座荒岛在迎接自己,而更希望于目的地有更多如自己一般的迪达勒斯聚集在一起,彼此庆贺着选择独立,庆贺着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庆贺着不负青春。
所以为什么不试着成为迪达勒斯,为什么不试着飞翔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呢?
(指导教师:江雪松/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