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摊经济的兴衰及未来的道路选择
2023-03-03谢晓琪
谢晓琪
一、引言
恢复国民经济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发展地摊经济的呼声愈演愈烈。对人民而言,地摊经济是“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国家而言,其不仅为国家丰富了经济收入来源,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所凝结而成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平台,以直播、视频或文章的形式推动了地摊选品、货源更新的速度。通过对前人的工作归纳,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找出地摊经济未来道路选择的问题,并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展开论述。愿为地摊经济创造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二、地摊经济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地摊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成分之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创业门槛低,没有文凭条件,也不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能够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凝聚人心;第二,失败风险低,所投入的成本很低,不用考虑店铺租金以及水电费;第三,商品具有多样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的东西。
2.劣势(weakness)
地摊经济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内外这两个方面。从外而看,地摊经济对城市环境有着不良的影响,“脏、乱、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垃圾乱扔的问题;从内来看,地摊经济会出现不诚信交易的情况,其售卖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也没有相关收据的开具。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这将会导致消费者的需求无法满足。
3.机会(opportunity)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让经济与社会互利共生。地摊经济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时明确表示地摊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就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第二,民生的重要加大,从“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到“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转变,可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至上”的兑现。
4.威胁(threat)
地摊经济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商不断兴起,这给地摊经济、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跟风直播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竞争压力;第二,空间竞争也十分激烈,人们容易因侵占公共空间而产生矛盾,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摊经济的历史进程
不止现在的人们,古人也摆地摊。虽然古代没有“城管”的说法,但是他们也逃不过朝廷的严格管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的摆摊经济可以体现在古代电视剧、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以及博物馆中。从某种意义上,古代的地摊经济繁荣可以反映出当代经济繁荣程度,间接也体现该朝代的开明程度。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主要靠采摘和打猎为生,可谓生存艰难食不果腹。到了旧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物换物的现象。后来再加上交易人口数量的激增,在夏朝出现了集市的雏形,紧接着殷人的不断推动,最终形成了集市,其是最初的地摊经济。当地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摆地摊已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据《礼记·王制》中记载,“衣服饮食,不粥于市”,根据这一说法,其本质是官商垄断,因此,百姓很难参与其中,使其受众群体大幅减少,从而变成了权贵的交易。
在秦朝,地摊经济在周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我们耳熟能详的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这两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中,则可以看出秦朝鼓励自由贸易,这些将归功于商鞅变法中第一条: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大一统后,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规定法定货币。
隋唐时期,实行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禁止经商,这样既保证了百姓生活环境的质量,又满足了百姓的交易需求。到了宋代,逐渐打破坊市格局,允许商人经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是当时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而且也达到了地摊经济的巅峰。从《清明上河图》上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生动描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宋代的经济水平。
明清时期,地摊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的现象。
四、发展地摊经济的必要性
1.“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
小地摊,大民生。以“低投入”的方式试水创业,这种形式看似接地气,其实也是“双创”的重要表达方式。地摊经济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为民、为民发展,切切实实地展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服务”的民本情怀。李总理说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由于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等优势,极大缓解部分困难群众(进城谋生的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小商贩、低收入者)就业难问题。
2.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地摊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居民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经济收入较低的群体由于购买力相对较低往往会追求质量与价格是否匹配,其为所谓的“性价比”,蕴含着较强的实用主义。只要所购买的产品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不大,此类群体不介意用地摊产品来替代商场同类产品。
3.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地摊经济历经多年沉淀,铸就成独特街头文化之一,不仅诞生出大量精巧的传统工艺,而且增加了当地的美食选择,使得南方的人们可以品味到北方的美味佳肴,同样,北方的人们亦可以体味到南方的山珍海味。这些刻画着的人间烟火,让那些漂泊异乡的奋斗者们有机会尝到家乡的味道。
4.为国家增加多源收入
地摊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的GDP的增长率。我国所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而地摊经济丰富了群众的夜间生活,让整个夜晚的经济动态活跃了起来。不但如此,地摊经济不但深入解决了千家万户家庭的经济和生活问题,更加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五、发展地摊经济的未来道路
1.地摊经济的变化
(1)传统:以中老年从业者为主,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有限,年龄相对较大,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意识。
(2)革新:以青壮年从业者为主,经营者文化水平较高,从业人群向年轻化转型,占据信息优势,善于利用互联网为商品引流,规范性高,具有环保意识。
2.地摊的经营方式
(1)固定式:一般有固定经营的摊位,且摊位大多在城市的繁华地段,有完整的经营模式,便于管理,一般依靠口碑,因此质量问题也不可忽视。固定摊贩可以和买家商量价格,等级比门店差些,摆放位置比流动商贩整齐些,有较强的规律性,比较保守。
(2)流动式:没有固定经营的摊位,摊位的选择具有可变性,一般以先到先得为标准,比较辛苦,需要一定的劳动力。靠卖吼货为主,生意富有变化,时好时坏,有较多的不可抗力因素。
3.如何重聚“烟火气”
李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时表示,地摊经济发展是全国就业人员的主要源泉,是全世界的生烟火气,与中国“高大上”一样,才是国家的新生命。地摊经济的回归,切实帮助不少待业人士解了燃眉之急,它不仅是保就业、保民生的暖心之举,更是中国各地经济复苏的缩影。
为了人们、地区乃至国家更好地发展,地摊经济无法绝对禁止。李总理在2017年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说道:“之前有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是影响城市清洁,让百姓们吃不上西瓜,农民也赚不到应有的收入。政府难道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方法吗?一禁了之,说难听点,这不就是懒政嘛!”由此可见,要想让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应该从根本上在城市形象与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
(1)政府要把握好放和管的尺度。“放”则是让摊贩有一定的自主权,而非为所欲为。卢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可见,自由并不代表放纵。而“管”则是完善地摊经济相关政策和管理平台。
(2)要结合城市特点来决定是否开展地摊经济。每座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脉络、发展方向都截然不同。正所谓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地摊经济是否适合该城市,取决于其发达程度及人口大小。
(3)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与经营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在自身素质方面,着重强调社会责任感。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是很强的,经营者无法脱离消费者,消费者也无法脱离经营者。正因如此,经营道德越发重要。
(4)消费者自身的作用切莫忽视。利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所以,消费者应当主张绿色消费,不能养成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也应该与经营者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与政府一同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让不利社会发展的行为及时止损。维护好当地的城市形象是每个公民的首要责任,再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大力发扬,让以前的智慧结晶永不过时。这也是地摊经济独特的存在意义。
六、结语
本文基于地摊经济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地摊经济未来道路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整理地摊经济的发展历程,得出平衡好“放”和“管”才是发展地摊经济的良策的结论。如果政府一律干涉,那么大部分人将会丢失工作,使得其发展速度缓慢,国家将会失去一重大财政收入来源,为此应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促进其发展。
针对当前电商的兴起,这给地摊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再加上城乡规划,无疑是给地摊经济雪上加霜,因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保证电商不受到恶劣影响的前提下,采用互联网手段,以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等的手段来协调其与地摊经济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发挥其资源共享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全面评估其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互联网与地摊经济融合发展的解决方案,希望能推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