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儿圈

2023-03-03雪恋

闽南风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姐小妹姐妹

雪恋

一个彻骨寒冷的冬夜,闽南大部分地区下起罕见的雪,雪花像神秘的隐者,飘洒在乡村寂静的屋顶上,黑暗中纷纷扬扬。

华安仙都上苑整个村庄没有一丝声响,空气几乎是凝固的。田中央的一座五凤楼里,白炽灯温暖的光芒,一束束越过屋顶瓦片的缝隙,投入黑色的夜空,照着飘落的雪花,像一颗颗闪着微光的尘埃,轻柔淡定。

午夜时分,临盆生产的母亲,疼痛中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从血海里把小妹带到人间这个女儿圈里。寂静的山村就像被撕开一个口子,各种嘈杂零乱的声音从黑暗之中汨汨流出。冰凉的气温舔舐着接生婆手里的小妹,她弯缩着腿脚惶恐不安地放声啼哭,女孩清脆响亮的声音如电流般击中床上呻吟的母亲,她像一只被掏空了的干瘪的口袋,多日来的艰辛、隐忍和一浪高过一浪的失落,化作嘤嘤的哭声,弥漫在雪夜周围。女人分娩时呼天抢地的哭喊现象,在母亲身上从未发生,她总是在生完孩子、大白了性别真相后,才细细地哭。小妹,这个贴着第五个女儿标签的不速之客,仿佛是家族命运的最后终结者,把母亲从无尽沸腾的希冀和企盼中,拉回到无情的现实里。渴望儿子的心情,多年来让母亲的日子过得何等煎熬!无奈中母亲不能言语,精神上的苦痛再一次覆盖了分娩时肉体破碎的疼痛。

因为那场天意的雪,后来小妹的名字就叫雪花。

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乡村教师。她出生的第七天,外公和外婆不堪家庭重负,把她送给朋友当养女,好强的她白天包揽了家里各种粗细活儿,以博得养父母的信任和欢心,夜晚在“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驱使下秉烛苦读。天道酬勤,几年后她终于考上县里的初级师范学校,后来因下放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一个偶然的机缘,情窦初开的她与玉树临风的父亲一见钟情,两颗炽热的心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不久后她成了父亲家族里的大儿媳,瘦削的肩膀从此担当起了教书、持家和生儿育女的重任。

母亲生大姐时,经过难产的痛苦挣扎,最终母女平安。祖母视这漂亮可人的长孙女如珍宝,一天到晚喜笑颜开,爱不释手。那时候的母亲是幸福的,她是新生命的缔造者,为促使整个家族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她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方才增添一片新绿。虽然父亲常年工作在外,祖母凝望大姐时那饱含疼爱的目光,让母亲在哺育的艰辛中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日子在母亲勤劳的双手中一天天丰满起来。对丈夫的爱、对儿子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交织着她不灭的梦想。母亲并不强壮但却是无比坚韧和执着的,她总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像一株顽强生长的植物,一次次用身體的营养托出生命的花苞,直至绽放出美丽。几年里,她又相续生下了二姐、三姐和我。至此以后,在这个闭塞落后的山村里,不断有隐约的窃窃私语跟随着母亲的身影,不管她走到哪里,周围总有刀子般尖利的眼神冷冷背刺她的脊梁。祖母热切的目光也渐渐暗淡,直至熄灭,母亲在她冷言冷语中自立了门户。世俗的眼光、传统的思想,像一颗无形的石头,令人窒息地压在母亲的胸口,她甚至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必需用生命去救赎。

尽管身为教育工作者的父亲一再传递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母亲还是固执地不断用肚子挺起生儿子的希望,受失望创伤之后再重新点燃下一盏希望,用那风中飘忽摇曳的灯火照亮她命运的前程,走上了孩子越多负担越重生活越艰苦的道路。人生哪一种坚持不是这样?只要意志的桅杆没有倒塌,希望的船就能远航。

一个时代的发展决定着个体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人生轨迹。直到生完小妹那个寂静寒冷的雪夜,母亲所有的希望破灭得彻彻底底。 那一年,已是泱泱大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令不再提倡人多力量大、争当英雄母亲的壮举,最终让计划生育成了基本国策。生育疲惫的母亲终于放弃继续生儿子、为父亲争面子的所有念想。

那时候的母亲,生命中饱含爱和辛酸。她背负着生不出儿子的精神枷锁,现实生活的磨砺使她愈发显得坚强和不屈。为了让紧巴的日子宽裕起来,工资微薄的她更加殚精竭虑,她一边教书,一边耕作分给女儿们的责任田,一边操持家务拉扯嗷嗷待哺的我们长大。直到母亲四十五岁那一年,因为父亲的归侨身份特殊照顾,她才得以转正成为一名公办教师,不用放学后卷起裤腿下地种田。

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生活是无奈和艰辛的,繁重的农务常让力不从心的母亲显得更加卑微。“没生儿子”这件事仿佛是她身上一块伤疤,尽管伤已愈合,痛却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她不止一次动摇了把五个女儿养大的决心。生完三姐那阵子,母亲就偷偷托人打听邻村一户可靠人家,欲安排三姐的命运与她如出一辙。后来父亲果断地打消了她的念头,父亲斩钉截铁地说,咱们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爱,不要分给别人。在我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还跟她大姐我姨妈商量好用我去换她家的小表哥。当姨妈抱着活泼可爱、虎头虎脑、比我大四个月的小表哥到我家来时,在强烈对比之下,她对着襁褓中目光呆滞、逗不出笑靥的我改变了主意。姨妈临走的时候说,都四个月了还不会笑,会不会脑子有问题?还是先别换了,等会笑了再说。母亲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女性天生的舔犊之情和保护意识高高抬起了头。后来有人主动上门要用一岁的男孩换满月的小妹,她几乎毫不动摇地回绝对方。

换孩子的事说来有些荒唐,然而一直蒙在鼓里的我们,后来却都能体味和理解母亲的心情。在我们村里,但凡赶牛犁田的都是汉子;停电时高高爬到电线竿上的必是男人;即便是挑稻谷、劈木头等体力活,哪一样不是男的比女的行?我们家邻居的小伙子,三五成群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到深山老林去烧木碳换钱,那种前不怕狼后不怕虎的英雄气概,让生活拮据的母亲羡慕不已,更让胆子还没长壮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晒谷场上光着膀子玩“救国”游戏到深夜、爬上高高梯子用烧火钳挖墙洞里的鸟窝和不时到后山树林里捅马蜂窝的男孩们,也曾经让我们姐妹自卑得抬不起头。最遗憾的当然是我们姐妹被欺侮的时候,只能捂着伤口揉着痛处互相埋怨家里为什么没有一个抵挡风雨、伸张正义的哥哥。

在“脑体倒挂”、同龄人一个个辍学回家支援农业的年代,父母“拿不动锄头拿笔头,女儿读书寻找出路”的英明决策和超前意识,对我们姐妹的命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另辟蹊径地为我们姐妹指出了人生路途中一条寻找真理和归宿的康庄大道,显示出无可替代的光芒和魅力。为了让母亲高兴,我们姐妹不但努力读书,捧着鲜红的分数慰藉含辛茹苦的母亲,还从小坚定了类似花木兰替父从军过戎马生活的决心,三姐、我和小妹,都曾经有过“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成长经历,都曾经尴尬地当过“假小子”。

屡次换子的失败,终让我们姐妹像一朵朵姿态各异的花朵一样紧紧簇拥在母亲的枝头,感情笃深,血浓于水。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除大姐跟姐夫经商外,其余的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二姐、三姐和我热心投身教育事业,并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当我们意气风发地走在社会主义奔小康的道路上时,当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价值时,退休后的母亲依然鼎力相助,尽管生活平淡简单,却是满足和幸福的。

时代不同了,母亲终于可以仰起头,骄傲地与人谈论和分享男孩女孩一样好的欣慰了。当她沉浸在女儿女婿孝顺、外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中时,再也不会为今生无儿感到遗憾了。在我们的心中,更明白成家立业的背后,凝聚着母亲多少劳苦、放弃、担当、孤寂、委屈与泪水。勤俭贤惠、善良坚韧、吃苦耐劳的母亲像一本活教科书,她身体力行,用生活中种种细节塑造我们坚强乐观的性格,传承女孩更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息的的良好品质!

冰心老人曾说过:这世界缺少了女人,至少没了五分的美丽、六分的温柔、七分的爱和八分的坚强。那么,就让天下女儿圈充满更多美丽、温柔、爱和坚强吧!

猜你喜欢

三姐小妹姐妹
八闽姐妹的2020
八闽姐妹的2019
闭上眼睛
我的“鼠小妹”
闭上眼睛
狗小妹去采访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三姐的歌万人和
三姐,是你触动了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