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2023-03-03李阳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

[摘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关键词]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实践向度

[作者简介]李阳(1993- ),女,四川宣汉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谱系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jzd055,项目主持人:潘海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5-0021-08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造福于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备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特色化的现代化。何以表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深刻的答案。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基于中国式現代化探寻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可以发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在理念、规范、制度、结构、文化等方面系统的、长期的、复杂的变迁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实力增强,进而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包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和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又包括中国特色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以此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国家繁荣富强。未来百年,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旨在以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的姿态将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有效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中国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因此,阐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向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追寻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百年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旨归。

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使命和战略追求。

(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引领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经济现代化而言,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改善,涉及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等变化。中国式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构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党中央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职业教育现代化由外生模仿引进向内生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超越发展建立在知识与技术创新引领的基础之上,积极开拓自主型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发展道路,着重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当前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重点方向是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对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职业教育在职业分类与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与规模、专业结构与设置等方面进行积极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以期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价值追求。

政治现代化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而出现的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变的过程,包括政治体制结构、政治管理行为、政治价值观念等。政治现代化具有政治民主化、现代科层制运作、政府有能力与权威实现政治稳定性、关注经济发展等显著特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坚持以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积极贯彻部省协同发展机制,有效纾解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的制度供需矛盾,有利于全面实现政治现代化、政治民主化。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向,是个人价值观念、知识结构、行为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个人现代化的核心,是立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从职业人到公民再到人类的转变方向,关注共同人性、培养整全的人的价值追求,是满足个人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关键之举,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经道路。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

随着国际化加速推进,现代生产的国际化现象正形成一个全球价值链,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积极统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大力推进自身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准绳,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教育交流互鉴为原则,积极融入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就“一带一路”美好蓝图,将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中国式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和促进人类发展的国际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致力于服务产业需求和助推共同富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式职业教育与世界共建共享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秉持“拿来主义”精神,广泛借鉴学习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优秀经验与典型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相关国际标准或课程体系;二是以开放的襟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践行中国道路、弘扬中华文化、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发展,将我国职业教育推向世界,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所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要坚持本国特色化发展,又要融入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以后发模仿为主的后发外生模式和以后发自主创新为主的后发内生模式。不仅如此,还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职业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适时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激发职业教育内生发展的优势,实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的领先超越。更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案例、可推广经验,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2021年10月,《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即面向2035年,职业教育要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可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应然样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积极应对新时代新要求,从规模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全面保障个人受教育权利,提升个人选择职业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纵向融通、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质量是新时代中国式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着眼于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质量规则、质量行为等,其核心旨在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准,使职业教育发展形成统一的质量价值观。因此,我们要立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起点,构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形成“命运共同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盼,深化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改革,以期迈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奠定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逻辑理路,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启未来百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形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历经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三个阶段。这种道路自信作为一种历史积淀,成为未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1.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萌芽期(1840—1977年)。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是鸦片战争之后从国外引入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也伴随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在民族危机、国家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为救亡图存,一批有志之士开启了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维新运动”。“洋务派”相继创办一批技术学校,用来专门培养科技、军事、制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1866年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创办,作为第一所职业教育机构开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以1904年1月的“癸卯学制”为标志,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开始引入并形成制度化建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面向工农群体,相继举办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专业技术教育取代了旧有的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1958年,我国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成功开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得到加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肇始于国家奋发图强、追赶发达国家的背景之下,既有政治意义上的考量,也有来自技术、科学、实业起步的需要。

2.中國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期(1978—2011年)。开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自觉自省之路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现代化发端于西方,鸦片战争之后的我国现代意义职业教育的肇始已带有一定的“现代化基因”,但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并没有使现代化萌芽茁壮成长,而使职业教育缓慢地踟蹰朝向现代化。“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百废待兴,经济发展蓄势待发,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迫切需要。以1985年《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高潮,在后来的十几年发展中职业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提升,趋向“普职相当”。真正打出“现代化旗帜”的标志性事件是邓小平1993年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随着2010年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正式开启现代化之路。

可见,从改革开放走向新时代这段时期,职业教育旨在从应对社会急需发展到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搭架子”的时期,我国通过规模扩张适应社会必需,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3.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期(2012年至今)。迈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征程起始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战略布局,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事实上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任务之一。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职业教育法系统构建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法律制度体系,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2022年,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具备了战略高度,必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从肇始至今不断发展壮大,这一过程也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成长的过程,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困难,但指向中国特色化发展道路始终清晰明确。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是为了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形成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和规模质量。回首百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宏大叙事,从“教育优先发展”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再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已处在历史的最佳时期,具备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条件,“历史逻辑”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路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制度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根基,制度创新可以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步伐。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和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可以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保驾护航。

1.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形成而言,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有利于凝聚社会本身所稀缺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着力强调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政府功能,赶超西方国家“有限政府”的发展理念。例如,法国和日本职业教育现代化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自主权较少,形成单一制民族国家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范式。再如,英国和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失衡,中央政府难以统一地方政府的发展步调。为实现区域在动态中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权力分散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只起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这是复合制民族国家的职业教育现代化范式。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制度既有力地发挥了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又有力地规避了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弊端,最大程度地激发了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其中,国务院具备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建立起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省级政府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负有主体落实责任,重在汇集区域资源发展地方特色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国务院赋予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权力,使省级政府拥有统筹权、决策权,这充分调动了省级政府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国家层面利用政策杠杆集中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

2.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职业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现代化职业教育制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求,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技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基于此,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管理体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职业学校的视角来看,在职业学校外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致力于健全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旨在有效处理政府与职业学校之间的管理问题,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在职业学校内部,我国政府致力于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顺畅的运行机制,加速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综合改革职业学校决策制度、组织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旨在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制度性保障。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管理体制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探索,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央以区域差异化发展为核心,稳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職业教育责任,妥善处理了政府的教育责任与学校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办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区域职业教育的差异性与平衡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等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构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与价值观念,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久相传的文化内涵。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文化逻辑源于中华优秀文化,深深烙印于民族精神之中。

1.弘扬“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传统。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是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基所在。儒家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征,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不仅在不同区域呈现多样性与特色性发展,还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包容和相互融合,探索出一条“和而不同”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

职业教育现代化以追求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最高目标,我国积极推行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和而不同”的具体表现。“文化是一条河,是从过去(传统)经现代流向未来的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中和”这一文化观念的土壤上诞生的,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蕴含着儒家中庸思维的文化积淀。“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传统强调中华民族在职业教育现代化之路上的团结和凝聚,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职业教育征程中实现和睦相处。不仅如此,这种“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传统,也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尊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发展和包容合作。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政治体系、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差异,构成了世界职业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弘扬“和而不同”,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既有利于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又能处理好职业教育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还能寻求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支柱力量。

2.遵循“道器合一”的人文教育价值。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不仅注重技术技能的器用价值,更关注人才培养的技术之道,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文化逻辑指向“道器合一”的人文教育价值,超越对技术技能的工具性依赖。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价值旨归,以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共治为根本追求。儒家中庸思维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庸思维对于“道”的论述,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客观规律,是主体。对“道”的坚守,就是遵循职业教育本质规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文化价值内核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调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元复合式能力发展,不仅体现在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更表征在职业素养等价值观的塑造。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还强调内涵式发展,以专业群为载体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坚持职业教育助力技术创新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遵循“以器成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道器合一”的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统领技术性与道德性的平衡,从真善美中挖掘职业价值,实现个人社会价值。通过采取“以器成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实现技术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向度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是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的必然选择。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一)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从规模化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步。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都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但相对规模而言,教育质量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动态把握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重点关注规模与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重心发生转变,办学规模成为变化较小的稳定变量,因此,我国高度强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为此,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职教本科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能力,这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所在。

(二)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与竞争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面向2035,需要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現代职业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第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专业设置全面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跟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经济功能。第二,推进普职融通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职普科学分流,保证职普“质”“量”大体相当、均衡发展。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强化专科高职主体地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推进职教高考制度构建,跳出技能高考形成的思维定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元化选择路径。第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步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创新能力,构建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三)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构成,而且是教育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表征和基本保障。从“管理”到“治理”,不仅是术语的变化,而且是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变化。“治理”是教育体系运作的原则、制度、规范和决策机制,是政府管理教育的手段与工具,也是社会参与教育的渠道与通路。当前,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快,但在理性设计与现实运作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建设一流职业教育的关键。

第一,构建多元主体合力推进的治理格局,形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第二,从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入手,以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为依据,以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的和谐关系为核心,推进管、办、评分离,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更好地激发职业院校自主办学的活力,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办学积极性。第三,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教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包括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我们要全面构建支持和监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和监督体系,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进行适时修订,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治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

(四)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匹配。这种匹配突出表现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供给,通过学历补偿、在职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专业技能提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从而满足新时代技术变革需求。构建技能型社会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一线产业工人技术创新能力。面向2035,技能型社会构建不仅是一个教育工程,而且是一个关乎民生福祉的幸福工程。技能型社会构建包括政策法规系统、资格框架和学分管理系统、社会组织和基础设施系统三部分。政策法规系统构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资格框架和学分管理系统构成终身教育体系的纽带,社会组织和基础设施则是终身教育开展的重要支撑。

第一,加强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将终身教育单行法的制定与中国教育法治体系建设并行推进,将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相结合,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奠定制度基础。第二,政府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研究制定公开、透明、科学的国家资格框架,建立并完善横跨行业、纵贯学历层次、学分可积累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构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友好的终身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僵化壁垒,再依托学分银行统一技能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第三,通过信息技术为未来技能学习赋能,有力促进“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建立,生成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学习资源和技能学习场所。不断完善创建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基础设施与公共场所,提高图书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技能公园、城市广场、艺术长廊等公共场所的开放度和技能学习功能,将它们打造成知识增进、精神陶冶、品性锻铸的技能学习人文空间。

[参考文献]

[1]高书国.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人民教育,2021(23):12-15.

[2]王跃生,马相东,刘丁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改革,2022(10):12-23.

[3]赵蒙成.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8(1):3.

[4]曾天山.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红旗文稿,2022(17):41-44.

[5]秦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2):4-21+155.

[6]杨文杰,张珏.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与驱动国家现代化——兼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愿景[J].教育发展研究,2021(3):1-11.

[7]韩爱勇.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及其世界贡献[J].东南学术,2022(3):20-30.

[8]邹广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解析[J].求索,2022(1):15-21.

[9]鲁品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文化基因[J].社会科学家,2014(11):7-12.

[10]朱德全,熊晴.技术之器与技术之道:职业教育的价值逻辑[J].教育研究,2020(12):98-110.

[11]王伟,孙芳城.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哪个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J].教育与经济,2017(6):68-75.

[12]王新波,王敬杰,张浩,等.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五[J].教育研究,2022(5):4-16.

[13]本刊編辑部.学习宣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3-10.

[14]徐国庆.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制度的职业教育高考[J].教育研究,2020(4):95-106.

[15]陈亮,陈恩伦.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流职业教育建设的要义证成[J].教育研究,2020(5):99-111.

[16]刘晓,钱鉴楠.技能型社会下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45-47.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