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研究之述评

2023-03-03沈晓冬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学科融合立德树人

编者按

近年来,革命传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革命传统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当下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研究,把握趋势方向,厘清實践中存在的问题;革命传统类作品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契合了传承革命传统的要求,应当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嵌入,彰显其以文化人的价值意义。本期聚焦“革命传统教育”话题,展现一二样例,以飨读者。

[摘要] 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下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全面把握当前的研究趋势与研究重点,进一步厘清相关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突出价值性,明晰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具体内容;二是体现政治性,充分认识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三是注重实践性,深度探索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革命传统教育;立德树人;学科融合;红色资源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红色基因”。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围绕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问题,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从总体上看,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价值性,对其时代内涵与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二是体现政治性,对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展开论述;三是注重实践性,对如何更好实施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相关建议。

一、突出价值性,全面把握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内涵

革命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形成的革命传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革命传统和新时代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意蕴与内涵,是有效实施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前提。不同研究者在对革命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时,都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传统本身的精神价值、时代价值、教育价值进行论述。

(一)中国革命传统的内涵

徐冰等人认为所谓革命传统,是指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形成的、集中体现革命者政治风范和思想道德风范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具体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者英勇奋斗的生平事迹。二是中国革命中产生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作风。三是中国革命中形成和确立的纪律和制度。柴艳萍则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视角,从中国革命传统的时代价值出发,认为中国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凝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传统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不同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建国前表现为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建国初期则表现为老西藏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至今则表现为工匠精神、抗疫精神及脱贫攻坚精神。此外,从内容与结构进行划分,革命传统包括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乐于奉献精神)、革命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和革命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三个部分,其中革命精神是革命传统的核心,革命制度是革命传统的根本,革命史是革命传统的基础。

(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革命传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理应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革命传统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肩负着政治性与教育性的双重任务与双重使命。万正维认为,新时代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即结合新时代中小学校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围绕革命传统精神组织教学,引导中小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道德教育。李季雯则认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是一种高尚品德教育,其主要内涵包括: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可以说,与其他类型的思政教育相比,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综合性、史实性、价值性、直观性等突出特点。

二、体现政治性,重点突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诉求,是时代之需、现实之需。

(一)从问题出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之需

没有革命思想、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在青少年身上的延续,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事业的繁荣发展,西方的多元文化观念也随之而来,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目前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着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道德理想观念淡漠、重利轻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心中只有自我没有他人;二是自理能力差且依赖性强;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少学生讲究吃穿,但又缺乏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怕苦怕累;四是心理脆弱,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五是不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难以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不够成熟,思想道德基础薄弱;集体观念淡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盛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问题;革命传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发现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先导,当下青少年思想观念产生的种种问题,恰恰证明了加强中小学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有其现实必要性。

(二)以目标为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其中不可缺失的维度就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有学者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小学实施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在价值,认为从宏观层面出发,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既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小学实施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中小学生形成优良的作风品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强烈的爱国热情。还有学者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认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增强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代青少年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刘露等人则结合相关实证资料,指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的内在价值:一是树立理想信仰的现实要求,二是弘扬爱国情怀的必然选择,三是培养高尚品格的内在诉求。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仰和价值判断能力为首要任务。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才能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并树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因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青年学子成才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

三、注重实践性,深度探索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路径

在既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探索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有效路径的相关研究是最为丰富的,不同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新时代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落实路径与推进方式。其中,既有区域整体统筹、协同推进的经验,也有学科教材融入革命文化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策略,以及当前活动类课程的生动实践。这反映出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研究正呈现出融合性、科学性、有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在学科育人中继承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在关于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课程安排中明确指出:“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1+N’全科覆盖。”革命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各学科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应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出发,将革命传统教育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在学科育人中继承革命传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这一特点也与《指南》中的安排相吻合。人文学科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效融入此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红色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晓慧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革命传统教育的融合应充分立足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时空,以此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使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有载体,课程育人见实效。马晓翠则基于初中历史课程中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历史课程实施革命传统教学的相关策略:要精选、整合教科书内容和开设革命传统教育校本课程,促使革命传统教育有机融入历史课堂;充分开发与利用历史教科书、图书馆、革命纪念馆和影视剧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改进传统讲述法,创设历史情境,讲好革命故事,融入多媒体技术和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明确革命传统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共同点和侧重点,处理好革命传统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赏析革命歌曲、演唱红歌、观看革命题材等环节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除了探索不同学科教学与革命传统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路径,许多一线教师更加突出实践导向,结合具体课文内容论述了如何真正在课堂中落实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这一路径以语文类学科最为显著,教材是一线教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手资源”。当然,如何兼顾学科本身的特点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想政治性也至关重要,有研究者强调,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过程应注意不能一味说教而不见学科本身,要在遵循课程之本的基础上,将学科教学与革命传统教育进行有机融合。陈建先认为,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要坚守语文“本体”,要坚持语言材料积累、坚持语言意义理解、坚持语言文字运用和迁移,只有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走近革命人物、走进革命故事、感受革命情怀,革命文化才能在儿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生根,才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扎根。语文学科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合的主要载体大多为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文学作品,这一类载体也大多具有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性及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性的双重特点。

(二)小初高一体化,循序渐进系统推进革命传统教育

在中小学学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的丰富内涵,而且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起点,开展科学有序、螺旋上升的革命传统教育,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不同学段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都各有侧重。为避免不同学段革命传统教育目标交叉重复,教师需要制订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既要做到统分结合,又要关注学段差异。在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目标上,要遵循目标一体螺旋上升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要梯度上升;在教学评价上与时俱进。也有研究者从实证调查角度认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和形式既要保持在该学段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之内,又要适当向后一个学段延伸,以螺旋上升的方法加以推进,使整个教育过程衔接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顺畅。

中小学教育虽然都属于基础教育,但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每一学段的革命传统教育要基于小、初、高学生心理和認知特点、知识结构及生活实际,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并分学段安排。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认知阶段,生活和交往的范围主要在家庭、班级、学校和社区。革命传统教育侧重体验式教育,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启蒙。以语文学科为例,有实践案例根据革命传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在逻辑体系搭建知识图谱,使零散分布在各处的革命传统内容构成知识层级关系,形成个性化学习途径,促使儿童循序渐进地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形成革命传统知识系统。还有研究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革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和教材“深耕厚植”,寻找文本和思想的融合点,创设历史情境,积极展示行动,升华革命主题,进而落实语文要素,涵养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最终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风化人”的育人目标。

在初中学段,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逐步发展,但仍然缺乏准确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能力,生活和交往也逐步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场域。这一阶段的革命传统教育要侧重感性体验与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鲜活案例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初步开展理性思考。王静漪就认为,初中学段更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阅读革命题材作品,让其在倾听革命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洗礼,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如有研究者主张利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更加关注社会、渴望进步。高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而革命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围绕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两大目标,通过知人论世、诵读体悟、多文联读和活动体验等路径,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相关课文的教学,以此达到学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双重目的。此外,还有研究者从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中所蕴藏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出发,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活动育人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加以落实。

(三)创新教育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协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今天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引领学生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给他们更坚实的精神和思想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必须首先破除革命传统精神已经过时的思想障碍;同时,要善于用现代视角解读,运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弘扬革命传统的要义。目前,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方式上的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革命传统教育不仅对接学校的课程教学,而且还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二是不仅着眼于学校,还集合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协同推进传统革命教育;三是不仅聚焦革命传统教育如何教,也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时代特点让革命传统教育真正对接学生生活。

首先,是从文化建设角度创新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弘扬和创新革命传统文化,是革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重要课题,对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除了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外,还可以通过营造革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环境,使革命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令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无形之中树立革命传统文化自信。针对学校红色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活动宣传和组织的实施手段过于单一,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应该从问题出发,寻找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从而切实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还有不少研究者就多方协同配合,全方位打通革命传统教育的育人渠道展开相关论述。革命传统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但也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育人模式。家庭教育在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比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亲自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共担教育责任;利用社区革命资源,让学生走进社区的革命教育场馆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近距离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对于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这样则难以充分调动起青少年对于革命传统的积极性,需要切实做到行之、认之,通过社会实践让青少年更加了解社会、铭记历史,在亲身的体验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目的。

革命传统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打破学校与生活的隔离,一是要关注教师如何教,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二是要让革命传统教育真正对接学生生活与行为经验,让学生将学习到的革命精神延续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黄欣在研究中聚焦革命传统教育“落地难”“入心难”的问题,转换思路,从革命传统教育如何学习的角度,探索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方式。在具体的学习实施过程中以“1+X”的方式,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引入项目。一线教育中也有案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比如,教师引导六年级学生围绕“李大钊的人物品质”这一核心,以“编排课本剧”为任务驱动,从三个问题出发合作开展学习,在沉浸式的精读文本、查阅资料、表演体验中,完成语文素养提升与革命传统精神内化的整体建构。而且,革命传统教育要深入儿童的心灵,立足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做到形式为目标服务。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一个不断与新的、完整的自我相遇和确认的过程,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内化和践行,只有与儿童完整的道德判断和体验融为一体,才能转化为一致性的综合素养。

(四)扎根中国大地,利用区域红色资源深化革命传统教育

除了对革命传统教育育人理念、形式、方法上的创新研究以外,许多研究者也对如何立足区域本土,扎根神州大地,利用区域红色资源,深度推进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阅读红色绘本、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旅游、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红色德育实践模式。

革命老区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赵维东等人就认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要重视利用老区的红色资源,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如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以感受革命先輩当年的革命精神,或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以了解革命历史,这样就能在活动育人的过程中将继承民族精神、老区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还有研究者就如何利用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行了思考。石仁凤等人以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分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让中小学生在别样课堂中重温历史,在缅怀先烈中触碰信仰,在角色体验中传承价值。公彦利则立足当下数字媒介的时代特点,从信息技术赋能传统革命教育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要通过巧用多媒体赋能革命传统教育课堂、借助互联网增添教育资源、依托新技术革新教学方式、利用大数据科学评价这四种方式助力革命传统教育。还有研究者从红色绘本、红色旅游的研究视角对利用本土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论述。

综上所述,从革命传统教育如何具体践行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者都在试图突破以往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育人途径缺乏的问题,并探索了多样化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路径。从总体上看,对于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其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讨论了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具体内涵;二是基于时代背景,从问题出发,明确了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三是探索了多样化的革命传统教学实践。而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则有以下两点:一是从文献内容看,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现状的描述主要来自主观判断,多是“应然”角度,而缺少问卷、调查等事实判断的“实然”情况。二是对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根源没有做深刻剖析,仅仅指出了问题的表象,而没有指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且,传统革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与案例来自一线教师的比例较低,不少是高校学者、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提出的指导性教学策略,还没有出现能下沉运用到一线教学的有力实证。这也暴露出革命传统教育理论与具体实践一定程度上相互脱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冰,钱跃,邢诒孔.论革命传统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7(02).

[2]柴艳萍.发扬中国革命传统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J].人民教育,2004(08).

[3]汤丽芳.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及其时代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03).

[4]万正维,于晓静.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中国德育,2021(08).

[5]李季雯.当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途径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1).

[6]戴颖娟.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08).

[7]李向显.如何让革命传统教育不敷衍、常走心[J].人民教育,2016(19).

[8]刘露,杜毓贞.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2(05).

[9]刘晓慧.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J].中国德育,2021(08).

[10]马晓翠.初中历史课程实施革命传统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

[11]王莉红.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2(03).

[12]陈建先.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指向[J].江苏教育,2022(33).

[13]刘洁帆.道德与法治课革命传统教育一体化实践理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7).

[14]简凯.革命题材类课文怎么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例谈[J].小学语文教师,2020(Z1).

[15]贡勋.从“深耕厚植”到“成风化人”: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渗透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2(28).

[16]王静漪.初中语文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内外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29).

[17]赵新华,李艺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学语文,2021(04).

[18]寇春华.革命传统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2(05).

[19]张军成,张世超.文化自信语境下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4).

[20]吕述华,陈小志,潘锡杨.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6).

[21]梁焕霞.小切口、多举措,担当立德树人重任:用革命传统润泽学生心灵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5).

[22]黄欣.项目化学习:让革命传统教育由“表”及“里”[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05).

[23]陆智强.项目化学习: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新样式——以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16).

[24]赵维东,李玉梅.重视利用老区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

[25]石仁凤,姚林如.浅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

[26]公彦利.红色德育全息化创新实践:信息技术助力革命传统教育的四种打开方式[J].中国德育,2022(06).

[27]薛祖红.小学语文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8).

沈晓冬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学科融合立德树人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