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3-03-02刘雅琼

轻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编导专业课程舞蹈

刘雅琼 相 宁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 其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理应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以红色文化为天然教材, 充分运用好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新思路”。[1]高等师范院校简称高师, 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 高师最直接的社会需要建立在教育之上, 这直接决定着高师的办学方向、 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内容。 以江苏师范大学舞蹈编导专业为例, 其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为: “培养舞蹈编导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为全国的专业文艺团体、 中高等艺术院校、 艺术职业学校等单位输送从事舞蹈编导实践与教学, 同时又具备舞蹈表演实践与教学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牢牢把握“师范性” 特色, 以培养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舞蹈工作者为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开设课程, 并实施教学。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若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仅凭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途径难以企及理想状态。 融入红色文化, 构建科学、 系统、 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有效达到育人效果。

一、 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国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是民族发展的根系。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彰显国家和人民意志, 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要求和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文化。 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理想信念、 价值体系等内容。 随着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光芒,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厘清专业课程与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 分析红色文化融入的可行性, 构建专业课程新的教学模式。[2]

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引领学生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两者虽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 但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红色文化教育多以传授抽象的概念、 理论知识为主,部分理论知识具有暗喻性, 潜在的知识点极易被学生忽略。在大多数红色文化教育中, 学生对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 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充分发挥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特点, 通过肢体动作将红色文化转换成舞蹈语言, 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内容的同时获得红色文化知识。

基于此,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的舞蹈编创、 作品赏析等课程, 在一定程度都上可以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以“王杰精神” 为例, 王杰, 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年仅二十三岁, 为了十二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危, 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淮海大地。 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精神, 穿越时空, 历久弥新。 在舞蹈编创课程中融入“王杰精神”, 带领学生体会王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奉献精神, 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只有让学生深刻感悟到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 才能使学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 作品赏析也是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达到育人效果的必要环节。 赏析不仅是用眼睛看、 耳朵听,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感受舞蹈作品中的历史底蕴、 文化精神。 例如, 通过对《白毛女》《闪闪的红星》 《红色娘子军》 等红色经典舞蹈作品进行赏析, 既能丰富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艺术积累, 陶冶审美情操, 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指向性十分清晰, 课程教学内容多以舞蹈专业知识为主。 在红色文化的融入的过程中, 可以对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规范与引导, 欲在有限的时间内, 实施更为深入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 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舞蹈编导专业是以开发舞蹈动作、 编创舞蹈作品、 研究舞蹈理论为主的艺术学科, 舞蹈编导兼具 “编” 与“导”, 既是舞蹈作品的编创者, 又是舞蹈作品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领导者。 舞蹈编导专业课程除了中国古典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 现代舞、 芭蕾舞、 舞蹈史、 舞蹈概论等舞蹈类基础课程之外, 还包括编舞基础理论、 编舞技法、 剧目分析、 舞美理论与舞蹈编创实践等专业课程。 红色文化体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 持续奋斗的精神气质。 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效, 将富有引导性、 启发性的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 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下, 对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进行系统规划, 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能给予学生情感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

(一) 综合红色文化, 制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实践预设的完成标准, 制定培养目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预设的目标为导向, 在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专业教师需厘清专业课程协同红色文化教育共同发展的定位, 确定每节课程具体的红色文化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教学的逻辑与原则, 培养高素质、 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红色文化融入培养目标的制定需从两方面切入, 一是课程知识体系, 以技能练习为基础, 掌握相关舞蹈知识。 二是历史文化属性, 以综合红色文化为基础, 传承优秀舞蹈文化。以小萝卜头精神为例, 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 一岁入狱,九岁被害, 他的整个生命过程, 几乎都是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度过的, 吃的是霉米饭, 住的是又闷又热的牢房。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 小萝卜头却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舞蹈编创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萝卜头为原型进行舞蹈创作, 学生除了需要确定舞蹈的风格体裁, 编创舞蹈的主题动作、 舞姿造型等基本内容之外, 更需要深入了解小萝卜头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

(二) 挖掘红色文化, 高效融入教学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红色文化的挖掘, 需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 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探索, 并将两者有机结合。 例如, 徐州是一座红色之城, 蕴含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红色文化, 有着七十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百多处革命遗址遗迹。 其中, 淮海战役精神是徐州为之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 江苏师范大学舞蹈编导专业的师生们为弘扬淮海精神, 延续先辈们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便根据淮海战役中感人的支前故事创作了大型舞剧《人民就是江山》, 以加强高师思想政治建设。 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 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背后的思政元素, 是高师舞蹈编导专业红色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 当然, 教师还需在所有适宜教学的红色文化中进行取舍与筛选, 选择最合适的内容进行切入, 以保证教学体系的逻辑性, 最终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升华至价值观念的内化。

(三) 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一方面要充分依据课程内容性质, 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要契合课程内容, 有效进行育人。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中多涉及编舞基础理论、 编舞技法、 剧目分析、 舞美理论、 舞蹈编创实践等课程, 内容虽多但在课程整体编排上呈现规律性, 从基础理论到编创实践, 逐层展现了舞蹈作品创作需经过的历程。 在《编舞基础理论》 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中,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运用问题情境、 角色扮演情境等方法, 让学生进行舞蹈片段的编创。 例如, 将抗战精神贯穿于课堂,重现金戈铁马、 沙场练兵的壮烈场景,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在舞蹈中引起情感共鸣, 达到肢体、 情感与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掌握。 将课程内容与红色文化高效融合, 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在学习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 容易出现“学习欲望不强, 学习兴趣不高” 等问题, 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开展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潜移默化的领略到教学中的价值内涵。

(四) 重视价值引领, 优化教学环节

在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中, 以充实学习体验、 提升教学效果为宗旨, 需从备课环节、 实践环节、 评价环节三方面切入。 备课环节, 专业教师应预先设计好红色文化教育部分的内容, 将教学实施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呈现, 以确保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授课完成度, 以及红色文化育人目标的准确性。 实践环节, 将红色文化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 必然会增加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压力, 教师需以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为着力点,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灵活变换教学方法。 教师须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情绪状态, 善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表达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方式, 能使教学实践活动中乏味的红色文化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效果。 评价环节, 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 多交流、多互动, 建立信任、 和谐的师生关系。 偶遇教学实践突发事件时, 教师需立刻干预, 调整教学方案。

(五) 强调多元考核, 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最后一环, 一定程度上为本专业红色文化的融入指明了优化方向。 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标, 经过思考分析后得出相应评价。评价标准可从教学目标出发, 贯穿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以客观量化指标与主观泛化测验相结合, 从而反映出专业知识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程度。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助于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的合理把控。 链接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能够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迅速找出解决方案, 优化教学实践活动。 小组学习记录、教学实践活动记录等都可以留作过程性评价依据, 反映教学的真实效果。 通过教学目标, 过程为主、 结果为辅的评价方式, 全面展现出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三、 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 让教学不在拘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使得专业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之中, 促进了舞蹈编导专业育人功能的实现,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 提升专业教师能力, 打破理论教育偏见

俗话说: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教师是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师自身要有崇高的精神风貌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 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在高师舞蹈编导专业红色文化融入的过程中, 能让专业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素养对于舞蹈人才的培育比舞蹈技能技巧训练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融入不仅是促进专业教师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更是对专业教师知识结构、 教学能力、 个人阅历等方面的综合考验。 以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 深化专业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最大限度转变专业教师对理论教育的“偏见”。

(二) 促进舞蹈人才培养,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需要德才兼备的青年来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长久以来舞蹈学科存在着对舞蹈技巧过度追捧, 大量舞蹈人才沦为“艺匠”的问题。 以红色文化为导向的高师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是一次提升舞蹈专业人才人文素养的机遇, 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 深入、 融合, 推进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良性有序的建设发展。 通过舞蹈史课程中红色文化、 时代精神等元素的挖掘, 让学生了解舞蹈学科、 拓展专业知识; 通过作品赏析课程中经典红色舞蹈作品的赏析, 使学生积累创作素材, 发展兴趣爱好等。 在课程教学中把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 有利于转变大众以往的“学舞蹈就只会跳舞” 的思想认知, 促进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三) 强化课程教学逻辑, 推动舞蹈学科发展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师舞蹈编导专业课程, 用科学、 深厚的理论基础引导说服学生, 让学生深刻认识艺术创作所要遵循的重要思想, 激发学生“共情”, 产生情感认同。 引领学生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方向。 红色文化的融入扩展了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视野, 强化了课程教学的逻辑, 完善了专业课程的设置, 做到环环相扣、主线清晰、 巩固提高。 这不仅是舞蹈编导专业一次扩展和超越自身的机会, 也是舞蹈学科自身发展与有所成就的必经之路, 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 高师舞蹈编导专业想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转变“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 的思想, 达到育人要求, 融入红色文化是有效方式之一。 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 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真正达到教与学、 感与悟的互相融合,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树立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以及爱国爱人民的政治情怀, 从而为培养出在思想政治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编导专业课程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