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 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思考研究
2023-03-02刘勇
刘 勇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逐步与各行业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融合, 一度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 在这种情况下, 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其不仅看中人才的专业技术, 同时还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 当前, 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传统理念显示出了滞后性问题, 无法满足当代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 因此, 大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当前阶段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 教育工作环境的整体变化情况以及音乐专业教育工作现状等因素, 对自身教育理念展开全面性的审视, 及时对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调整, 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通过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带动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 通过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 帮助学生攻克更多音乐学习的难关, 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综合素养,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 持续成长, 并在音乐领域获得可喜成就。
一、 “互联网+” 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意义
“互联网+” 实际上就是指互联网技术与某领域内容的结合, 其不仅代表着各领域的创新发展, 同时也表示该领域整体结构的重塑。 互联网技术具有创新性、 开放性等特点, 将其应用于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中, 不但能够全面冲破长期以来传统教条主义教学理念的束缚, 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需求, 同时也能够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长效、 健康发展。 总的来讲, “互联网+” 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以教育理念的转型带动教学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逐步渗透使得音乐教育工作环境以及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审时度势, 结合音乐教育现状与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对自身的教育工作理念进行积极转型, 并以教育理念为导向,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教学优势, 对大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创新,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大学音乐教学工作模式, 开启“互联网+” 时代大学音乐教学新篇章。
(二) 以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理念转型的带动作用下, 大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纳入了多种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 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联合教学。 借助这些信息化平台, 教师可以将线下教学中的精髓内容以及难点内容录制成线上教学素材, 并上传到班级的线上教学平台中, 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空余时间进行观摩与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及表演技巧通过图片、 动画演示、 真人演示等直观地展现出来, 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 同时这种新颖而有趣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使学生由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促进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 超星学习通以及慕课等多元化线上学习平台均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共享,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为学生呈现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偏好或者专业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切实实现了大学音乐专业的个性化教育目标。 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大网站为学生收集更多具有教学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各种教学素材, 并通过班级微信群或者其他线上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民族、 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的音乐学习素材, 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 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 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在各大论坛与其他音乐专业学生及音乐爱好者进行学习、 展开音乐文化的讨论等, 借此实现音乐艺术思维的碰撞, 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潜能。
二、 大学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思路
(一) 更新传统教育理念,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中, 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实际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效果均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 教师首先要尽快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为音乐专业教育工作整体理念的转型奠定基础。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的各种弊端, 并结合当代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互联网+” 时代的特点而形成符合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念, 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积极接纳和吸收其他优秀教学观念, 并且充分尊重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优化。
(二) 促进音乐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
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理念侧重于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输以及演奏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此, 教师在教育理念转型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于乐理知识、 演奏能力、 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 同时注意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整, 在传输音乐知识的同时帮助其不断拓宽艺术视野, 促进其艺术灵魂的塑造。 基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需求, 教师需要注意发掘音乐作品当中歌词、 故事内容以及情感等各方面所体现的德育知识, 在音乐的美育教学中兼顾德育工作, 实现大学音乐教育工作中美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 除此之外, 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音乐艺术的感受、 辨别、 记忆以及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逐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音调、 节奏、旋律以及音色的敏感性, 使其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以及作品创作等活动中可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思路, 能够以独具特点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作品情感的表达, 吸引受众产生共鸣, 从而实现音乐艺术的升华。
(三) 加强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的途径更加丰富, 接触的音乐作品也更多, 使得音乐艺术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上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但是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衡量不再仅限于专业知识与表演技术水平, 其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跨专业技能也提出了一定要求。 基于此,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思维加强对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交互式、 跨学科的综合教育理念。 大学音乐专业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其可以细分为多个不同的专业, 如器乐专业、 声乐专业、 指挥专业、 录音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 作曲专业等,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用人需求等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跨专业知识。 例如: 在声乐专业教学中, 可以为学生提供选修流行演唱专业或乐曲表演专业的机会; 而对于录音专业的学生, 则可以为其提供选修声乐专业或作曲专业的机会。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专业技能表演以及音乐艺术创作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将自身所学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 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明确“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目标、 完成音乐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型后, 广大教师则需及时将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 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从多角度入手, 带领学生透过全新的视角展开大学音乐课程的高效学习。
(一) 优化教学组织结构
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有限, 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受到一定限制, 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 想要充分完成音乐知识的内化则存在较大的难度。 在“互联网+” 的新型音乐教学理念下, 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对音乐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平衡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 跨专业教学和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占比, 建立符合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用人需求的专业教学结构, 以此为框架, 对音乐教育工作进行细化与完善。
(二) 完善教学内容
在明确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后, 教师要及时展开音乐教学内容的同步创新, 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如从各大音乐资源类网站收集优质作品内容、 专业名师个人录课、 优秀作品的演奏视频等。 此外, 教师还可以吸收各种音乐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 对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加以完善, 例如慕课平台的某一些专业讲师的优质音乐课程, 教师可以先对平台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浏览与整合, 挑选出其中优质的教学内容对大学音乐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并将这些内容标记出来,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碎片时间有计划地展开自主学习, 然后按照要求去做对应的线上随堂测试, 再完成课后拓展作业, 以此进行专业学习以及知识的拓展。
(三) 创新教学模式
一方面, 在“互联网+” 时代,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获得了深入应用, 网络教学App 以及视频直播教学等多种线上教学方式得以应用。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联动教学。 另一方面,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 时代的产物, 在大数据精准分析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借此获取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掌握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人性格、 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度等, 为其制订针对性、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方案, 同时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力投入度、 情感反应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 改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除此之外,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对多” 和“满堂灌” 的情况, 变为线上“一对一” 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就某些重难点知识在线上向教师请教, 从而快速攻克一个又一个学习难题。
(四)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 大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创新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因此, 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将各种信息化技术设备、 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纳入信息化教学体系当中, 并为音乐在线教学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确保线上课堂的音画质量, 同时还需要保证学校网络体系能够满足音乐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素材分享、 二次制作等各种处理要求。 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质量进行准确的考查, 从而直观地掌握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便于教师及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除此之外, 通过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教师可以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应用, 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对学生的性格特点、 兴趣偏好以及学习习惯等综合情况展开全面分析,据此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在终端系统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力投入以及情感反应等情况, 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科学调整, 保证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的适配性, 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大幅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 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环境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需要审时度势, 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及时转换自身的音乐教育工作理念, 保证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并以教育理念为指导落实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 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辅助,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音乐专业综合素养建设, 培养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 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