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迭代理念下区域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开发研究

2023-03-02栾树权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科研课题区域

栾树权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作为教科研指导部门,对于人数日益增多、基础参差不齐的教科研参与群体,若仍采用通常大一统的现场培训方式,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形成了开发“区域中小学教师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想,于2018年开始将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开发出包含管理类、操作类、方法类、成果类4个方面,共22个子项的区域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体系。

一、核心概念阐释

“课程”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道,但从课程实施的历史来看,课程实践中早已背离其“跑道”原意。王策三教授认为:“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如劳动和其他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本研究中的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为实现教科研培训目标而建构的全部经验及其活动系统的总称,其主要构成要素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建议等。

“迭代”一词出自计算机领域。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迭代思维的运用过程往往是以某种现有的模型或想法为基础,然后针对问题或事件的相关状况加以改进,积累小步骤,为范围更大、前景更好的未来突破铺平道路,最终实现创新。迭代理念下的教科研培训课程开发过程,首先基于调查确定开发的课程主题及内容,随之着手课程的初步建构,待课程初步成型后,随即将其置于区域教师教育网上,供培训对象学习并提出问题与建议,据此对课程修改完善,再将其置于网上供培训对象学习,征求他们的建议。如此,由培训者与培训对象共同合作,使课程在及时应用的同时不断完善。

人的学习具有一些自适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能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行为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称之为自适应学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朱新明教授认为,这样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拘束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区域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是将教科研培训课程置于区域教师教育网上,由相关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从而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解决教师的个性化问题。另外,本培训课程采用文本和视频两种呈现方式,其中每一个视频课程被切割成多个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

二、区域中小学教师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开发的一般路径

(一)研前调查,初成框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未经调查的培训课程开发往往事倍功半。本课程开发遵循问题導向原则,突出其服务区域中小学教师现实需要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三个层面的调查。

首先,我们针对兼职科研员的意见进行征询,通报了进行区域培训课程开发的设想,征求他们对教科研培训课程开发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需要开发哪些类别的课程,具体开发什么样式的课程,开发的课程如何应用,等等。然后,梳理10位兼职科研员的建议,初步确定了包括制度规定类课程、实践操作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成果提炼类课程4个版块的教科研培训课程框架。

其次,我们面向中小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以往参加教科研培训的情况,察看其对以往教科研培训的态度,发现以往培训中的问题。同时,征求他们对今后教科研培训的意见建议。通过对113份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往现场为主的培训给教师带来的舟车劳顿问题、为参训而出现的串课难问题、培训主题内容不适切问题,也收到了教师有关增加案例式培训、将培训资源汇总以方便查阅、将培训课程碎片化处理以方便其选择学习等好的建议。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的课程架构搭建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又征求了区域教科研顾问的意见。我们将开发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想介绍给几位教科研顾问,他们均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要重视相关教科研政策依据和加强文献研究等建议。

在三方面调查(意见征询)的基础上,课程开发核心成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初步总结出了包括管理类、操作类、方法类、成果类4个门类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形成了将操作类和方法类制作成视频课程并进行碎片化处理,然后将其置于网上供区域内相关干部和教师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等设想。

(二)文献研究,深入构想

按照教科研顾问的意见,课程开发核心成员同心协力,通过中国知网搜集检索相关论文、购买教科研实践指导方面书籍,深入进行文献研究,汇总得出诸多成果和经验,包括培训课程的开发模式、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方面的经验,培训课程的目标设计方面的成果,培训课程的内容安排、评价方式方面的观点,等等。诸多培训课程开发方面的经验、观点为后续的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在研前调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框架进行了细化。一是初步确定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原则、迭代生成原则、自适应性原则;二是初步设想了包括调查、学习、构建、应用、反馈、完善、再应用、再反馈、再完善等环节在内的研究路径;三是细化了框架下每一课程的基本构成及相关样式,如实操类课程由课程说明、文本课程、视频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说明由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组成。

(三)尝试开发,及时转化

在形成了设想中的课程框架和课程样式后,课程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为保证课程开发持续进行和高质量完成,我们确立了月研究例会制度,会上及时汇总研究状况,反馈研究问题,共议解决办法,并部署下一步研究任务。由此,全体成员协同开发、稳步推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每逢区域常规骨干、新岗专干教科研培训,每逢省、市、区级别的集体、个人课题的立项、结题等时间节点,这些初步开发出的课程都作为主要的培训素材,及时上传至区域教师教育网供培训对象选择学习,为增进培训效果贡献力量。

(四)随时反馈,不断完善

我们及时将所开发出的课程应用于网络培训中,以培训效果作为衡量课程开发质量的试金石。与此同时,这些培训中的现场效果观察、培训后的效果调查反馈、培训对象给出的意见建议,又将成为课程再开发、再完善的重要依据。例如,我们将培训课程的视频专题碎片置于区域教师教育网上,相关教师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专题碎片进行学习,同时参训教师在培训网页上的“话题讨论区”专栏发表观点。每次培训后,我们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困惑、意见建议进行梳理。不仅如此,开发组中来自基层的兼职科研员,还会随时采访所在单位参训教师对培训课程的意见建议。

每一次教科研培训都应用了培训课程,培训后我们总能收集到对课程开发完善有益的信息。由此,每一次培训都成了课程迭代升级的契机。就这样,伴随着每一位核心成员对课程的持续开发,随之在每一次教科研培训中应用、反馈及调整完善,然后在每月研究例会上进行集中反馈、集思广益并再度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着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迭代升级和趋向完善。

(五)研后查证,初成体系

几年来,区域教科研培训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培训课程,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培训教师的适切性、应用效果的显著性均在不断凸显,具体呈现在每一次应用反馈中,体现在区域干部、教师日常交流的肯定中。按照课题研究设计要求,我们还对本培训课程开发初期、末期均在参研的75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前后调查结果对比,有力地佐证了中小学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应用效果。

三、区域中小学教师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的体系

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初步开发出包含管理类、操作类、方法类、成果类4个方面,共22个子项的区域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体系。

(一)管理类课程

主要包括国家级课题管理、省级课题管理、市级课题管理、区级课题管理4个部分内容,其中汇集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管理制度要求及其解读,囊括了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常规报表与填写说明,还有我们对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基础上依据多年管理经验而制定的诸多具体操作要求。这些是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首先需要明晰的内容。

(二)操作类课程

主要包括如何准备立项、如何进行开题、如何实施研究、如何发布成果、如何撰写报告、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撰写案例、如何撰写随笔8个部分。其中对较复杂的部分进行了细化,如将如何准备立项细分为申报表填写和课题理论综述撰写两个课程,将“如何进行开题”细分为集体课题开题和个人课题开题两个课程。这些是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应知应会的内容。

(三)方法类课程

主要包括区域领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最常用的八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这部分属于教科研的本体性知识,选择适切的研究方法并熟悉其要领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

(四)成果类课程

主要包括收录近5年来区内的省、市、区级优秀课题研究报告32篇,发表及获奖优秀论文、案例等15篇。我们对每份優秀课题研究报告均做了批注点评,这样既可为研究者的后续研究成果表达提供实例指导,又可作为区域教育科研优质资源供他人借鉴。

区域中小学教师自适应教科研培训课程,直接服务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统筹实施,满足区域中小学教师在教科研管理方面、教科研方法方面、教科研操作方面及教科研成果分享方面的培训需求。期望通过这一套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助力中小学教师做好教科研,进而对区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做出教科研应有的贡献。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HB180645。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教科研课题区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分区域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