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专家”美光科技走出困难期靠什么?
2023-03-02恒垚
恒垚
美光股价暴跌的前因后果
美国内存大厂美光科技2月份开启全球大裁员,亚洲员工也受到波及,有网友发文表示美光赔偿金约有半年薪水,可以缓冲一下时间找工作。美光科技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中下跌了47%,该公司前段时间发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表明,美光上季度营收为40.9亿美元,同期下跌47%,市场预期为41.1亿美元,亏损1.95亿美元。
美光的颓勢并不稀奇,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近两年一路走跌,去年上半年跌幅也在10%~20%之间。NANDFlash(固态存储器)价格在2022下半年也出现了剧烈的下跌,NANDFlashWafer一度接近现金成本。
Wafer即晶圆,是半导体组件“晶片”或“芯片”的基材,从高纯度硅晶体柱上切下来的圆形薄片称为“晶圆”。采用精密“光罩”通过感光制程得到所需的“光阻”,再对硅材进行精密的蚀刻凹槽,继续以金属真空蒸着制程,于是在各自独立的“晶粒”(Die)上完成其各种微型组件及微细线路,晶圆背面还需蒸着上黄金层,以作为晶粒固着(DieAttach)于脚架上的用途,整个流程称为WaferFabrication。
早期在小集成电路时代,每一个6英寸的晶圆上制作数以千计的晶粒,现在次微米线宽的大型VLSI,每一个8英寸的晶圆上也只能完成一两百个大型芯片。NANDFlash的Wafer,目前主要采用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一片晶圆上能做出一两百颗NANDFlash芯片。
市场需求方面,内存市场行情其实一直上蹿下跳,但总体来说还不算离谱,进入2017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向上的姿态,存储器销售额当年超过1200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30.1%。比如2022财年第二财季数据报表中,美光营收还达7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机构一度认为,美光有望在2022财年实现创纪录的收入和强劲的盈利能力,但实际上行情已经不行了。
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年增长率将仅有1.87%,这将加剧服务器DRAM供需失衡,2023年第一季度服务器DRAM价格跌幅约20%~25%,足见存储市场的严峻程度。
其他内存厂商也不好过
作为目前占据全球半导体制造近半壁江山的重要角色,台积电的预算向来被视为反映市场的晴雨表。在不久前的财报会上,台积电方面官宣将年度资本支出从400亿美元减少到360亿美元,也进一步反映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疲态。
闪存颗粒制造厂商主要就是以三星、美光、SK海力士、闪迪、铠侠等为代表的几大厂商,三星拥有完整的闪存颗粒生产线,并且所有颗粒仅装备于自家产品,NANDFlash六大原厂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原东芝)、Intel、闪迪,垄断着全球99%以上的份额。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发布的《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这些领域的出货量将在2022年后持续下降,手机出货量将降至十年低点。报告预计,2023年的设备市场的总出货量为17.4亿台,年降4.4%,而上一次预计将下降2.0%。
终端产品销售不佳,直接导致存储芯片大厂铠侠、美光等多家头部的存储芯片供应商相继宣布减产,并减少2023年的资本支出。2022年9月底铠侠就宣布,旗下位于日本的两座NAND闪存工厂从2022年10月开始晶圆生产量将减少约30%,以应对市场变化。随着全球前两大存储厂商三星与SK海力士最新的“惨淡”的财报的公布,也进一步反映了存储市场正经历“寒冬”。
1月31日三星电子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572亿美元,同比下滑8%,营业利润同比大跌69%。从2022年全年来看,营业利润为3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谈到2023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三星电子预计情况并不乐观,工厂利用率下滑明显,第一季度盈利或将下降25%。
转机来自智能汽车内存需求放大?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智能手机和PC销量下半年能否反弹还未可知,美光的期望,也放到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增长需求上。根据Gartner预计,未来三年,每辆车的半导体含量将从2022年的712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931美元。
2021年美光在整个汽车半导体市场516亿美元中的份额仅为3.9%,但在汽车内存市场总份额为55.0%(总盘子37亿美元)。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推动汽车存储革命,未来汽车存储将由GB级走向TB级别。从当前看,ADAS系统、新一代中控系统,为实现车联网引入5G连接技术、端边云和OTA等均为基础代码、数据与参数存储的载体。
比如美光的LPDDR5DRAM内存和基于3DTLCNAND技术的UFS3.1产品已被应用于理想L9身上。娱乐系统、中控电脑和数字驾驶舱,事件记录系统,更多的传感器和辅助驾驶决策对存储空间提出“TB级”需求,如果智能汽车产能得到释放,对内存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转危为安的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