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音调神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02田娟张彩虹王香花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音调针刺音乐

田娟,张彩虹,王香花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快,脑卒中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脑卒中后抑郁是具有显著脑卒中史后而引发的,主要是以兴趣丧失、情绪低落等一系列抑郁症状以及相对应的躯体症状综合征,是脑卒中患病最高的情感障碍并发症,患病率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疾病的35%[2]。失眠是脑卒中后抑郁最常见且最早发生的躯体症状,常表现为睡眠程度浅、入睡困难、早醒以及易惊醒等,其不仅会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以及生活质量,还可增大二次脑卒中的发生风险[3]。五音调神法是以宫、羽、角、徽、商五种具有不同情感属性的音阶而融合的调式音乐,分别与肝脏、心脏、肺脏、脾脏、肾相对应的五行配合,可发挥改善血液循环和睡眠质量的作用[4]。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五音调神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中医院脑病科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95例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77±6.48)岁,病 程6 个 月~3 年,平 均 病 程(1.72±0.79)年;观察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17±5.30)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病程(1.88±0.68)年。两组年龄、脑卒中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MRI或者CT以及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5],患病后2~30周后发生抑郁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两周服用抗抑郁药物,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脑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待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降血脂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认知干预:医护人员采取言语辩论和理性分析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放松训练:告知患者以仰卧位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体双侧,吸气时患者紧握拳头5 s,吐气时慢慢放松持续15 s,紧张、放松状态相互转换,随后让患者对脸、颈、前臂、上臂、肩部、胸部、腹部、大腿和小腿进行紧张-放松肌肉锻炼,训练30 min,2次/d。行为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深入交流沟通,了解其对疾病的态度、情绪以及预后的见解,使患者充分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可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患者病情稳定后依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首先进行室内活动逐步过渡至有氧活动;并鼓励患者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给予患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顾与支持,协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

观察组给予五音调神法干预。针刺治疗:患者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 mm×40.0 mm)加以针刺,选取百会穴、印堂穴、神庭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位,各个穴位均实施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0.5 h。五行音乐疗法: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在治疗前将膀胱排空,播放1次角调式音乐,30 min/次,音量调至40~60 db;在治疗时以仰卧位躺在音乐室内,确保周围环境安静、室内光线柔和,选取《中国传统五行音乐》中的宫调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并选择患者喜欢的乐曲循环播放;针刺治疗时播放五行音乐,播放30 min/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干预前后指导患者躺在遮光的空间内,使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多导睡眠图检测仪对睡眠总时间、REM潜伏期和睡眠效率、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加以监测。神经递质水平: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血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 羟色胺(5-HT)水平。希望水平: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希望水平,其中包含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积极关系、采取积极行为3个维度,共包含12个条目,评分范围为1~4分,分数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抑郁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分数>24分为严重抑郁,>17~24分为肯定抑郁,7~17分为可能抑郁,分数<7分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率[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神经递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REM潜伏期、5-HT水平高于对照组,觉醒时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神经递质水平比较(±s)

注:5-HT=5- 羟色胺;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总时间/min 睡眠效率/%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273.25±15.00 401.92±33.39a 58.39±4.32 81.22±5.27a 80.71±12.19 147.68±18.90a对照组 47 272.88±13.20 343.14±26.17a 57.78±4.26 73.30±4.51a 81.75±12.87 111.55±14.88a t值 0.126 9.537 0.693 7.872 -0.403 10.341 P值 0.900 <0.001 0.490 <0.001 0.688 <0.001 REM潜伏期/min组别 例数 觉醒时间/min 觉醒次数/次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151.05±41.88 51.37±10.97a 7.33±2.14 2.04±0.82a 75.09±5.70 126.51±9.68a对照组 47 152.49±42.88 82.16±26.17a 7.68±2.05 5.11±1.43a 76.73±6.12 103.91±7.85a t值 -0.165 -7.506 -0.808 -12.811 -1.354 12.484 P值 0.869 <0.001 0.421 <0.001 0.179 <0.001 5-HT/(ng·mL-1)

2.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行为、行为态度、积极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积极行为 行为态度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6.81±1.12 12.67±1.79a 8.85±1.15 13.33±1.75a 8.42±1.13 13.54±1.71a对照组 47 6.96±0.83 9.38±1.09a 9.09±1.50 10.94±1.51a 8.53±1.12 10.47±1.12a t值 -0.713 10.758 -0.843 7.132 -0.500 10.327 P值 0.478 <0.001 0.401 <0.001 0.618 <0.001积极关系

2.3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15.68±4.12 5.12±1.30a对照组 47 15.84±4.30 8.54±1.99a t值 -0.185 -9.937 P值 0.853 <0.001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因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恐惧,再加上肢体运动障碍、神经功能受损等躯体性临床症状,大约5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个月内会发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主要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杀倾向等为表现症状,并且患者抑郁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当前临床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脑部组织缺氧缺血损伤、神经生化物质变化等因素相关,脑卒中后可对5-HT神经通路加以阻滞,抑制5-HT因子的合成,继而降低了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极易产生难以入睡、难以深度睡眠等睡眠障碍症状[7-8]。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使患者快速的认知到自身错误行为、情绪以及思维方式,医护人员协助其重新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有效提高自身评价和认知功能,并对周围环境和社会评价逐渐向合理情况发展,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和面对社会的主动性[9-10]。在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过程中,根据认知行为和认知程度的理论,经改变患者观念以及行为的方式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以及思维上的消极症状,可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学会控制自身情绪、纠正错误认知。除此之外,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家庭关系可帮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降低不良情绪的表达,且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低不良事件对患者病情造成的影响,使希望水平得以提升,继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纠正错误认知程度、提高希望水平,但其对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5-HT、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REM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五音调神法干预可有效调节5-HT水平,改善睡眠质量。五音调神法是将“肝藏血摄魂”“督脉入脑”相融合的音乐理论,主要以醒神解郁为方法,治神调形为原则,针刺身体各个督脉要穴以及角调式乐曲来共同调节5-HT等神经递质,可有效发挥解郁、疏肝、安神之功效[12]。在《针灸达成》中:“病变在脑,首取督脉”,是以调节患者督脉气血运行来调整身体内各脏器功能,对精神情志类和脑病类等疾病具有积极效果。百会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处,又称为三阳五会,是五脏六腑、阳气的气血汇聚部位,其具有开窍醒脑的效果;印堂穴主要聚集了人类血气、阴气以及阳气,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任脉的汇集部位,往往与神庭相配伍共同治疗脑部疾病;神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以及足阳明胃经穴位的交汇处,具有安神的功效;因此对神庭穴、百会穴以及印堂穴等穴位加以针刺治疗,可宣阳开郁、通达脉络,起到调节五脏六腑、阴阳平衡、通督益脑的功效[13]。五行音乐是将角、徽、商、羽、宫五种不同情感的音乐配伍调式音乐,具有“通流精神”“动荡血脉”的功效;而肝脏属于木,是藏血的脏器,喜条达,恶抑郁,肝脏所藏之血为魂的居所,魂可跟随神往,神魂安宁皆可能寐;角音属于木,易入肝,属于春音,角调式乐曲旋律蓬勃舒展、生意盎然,既可促进患者体内气机生发,解郁疏肝,还可安魂助眠,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4]。本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HI、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五音调神法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抑郁情绪,提升希望水平。五音调神法通过针刺神庭穴、印堂穴可提高大脑顶叶、额叶的兴奋性,重新建立已经受损的神经反射弧,可有效调节延髓、脑桥旁的5-HT神经元,增快其分泌速度并转换成褪黑素调节睡眠周期;而五音调神法通过心理共情、生理反应以及物理共振3个维度进行音乐声波调整,可有效调节患者各个器官引起的异常振动频率,在特定振动频率的同时可增强穴位针刺效果,可发挥舒缓情绪的作用,继而有效降低抑郁情绪、提高希望水平[15]。

综上所述,五音调神法通过针刺穴位和调式音乐播放对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调节5-HT因子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提升希望水平。

猜你喜欢

音调针刺音乐
春的呼唤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圣诞音乐路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音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0世纪十大超囧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