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农村地区的实证分析

2023-03-02李国明谢保安娄纶祥

山西农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意愿显著性

□李国明,余 可,谢保安,娄纶祥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将在“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生活将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居民能源使用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而能源绿色转型是其根本路径。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发展,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2022 年2 月22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对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继续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加快推进农村电网铺设工程和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强化农业生产污染治理,推进禽畜粪便回收利用,实现秸秆蔬果废物沼气化等。在政府政策支持和要求下,农村能源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实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基础要求,也是实现“把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必然要求。

1 文献回顾

关于农村居民能源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学者通过描述近几年中国健康养老数据对影响居民能源使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有学者研究表明,提高家庭收入的政府政策能有效减少天然气对于煤炭的价格劣势。

丁丽萍等(2015)[1]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节能意识对清洁能源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仇焕广等(2015)[2]发现,影响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和使用的先决性条件是收入水平和劳动力价格,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价格、土地使用面积和家庭人口数量等。马力(2016)[3]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开展沼气设备教育活动能够对农户使用沼气设备产生正向影响,农户个体特征(年龄、学历水平和工作职务等)并不是影响其沼气设备使用的主要因素。刘长进等(2017)[4]运用二元Probit 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清洁能源应用意愿与行为的统一性受其婚姻状况、家中老人数量、家庭收入水平、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社会的规范程度等众多因素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基于有限理性理论,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与使用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因素归结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环境特征。

2.1 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影响其参与能源转型

在农村,相对于家庭女性,男性成员外出打工更为普遍,这意味着农村男性居民能够更多地了解外界新事物,再加上男女性本身的性格差异,可能导致能源使用意愿不一致;年龄也是影响能源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5]。一般来说。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更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更具有环境保护观念;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具有更高文化水平的农村居民学习能力更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强;职业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1。

H1:农村居民的个体特征对其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显著。

2.2 农村居民家庭特征影响其参与能源转型

一般来说,收入来源为非纯农业收入,即收入来源更丰富多元的家庭更愿意使用清洁能源;人均年收入高的家庭,更具有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基础,使用清洁能源的意愿更强;家庭人口总数多的,能源需求大,清洁能源使用意愿可能更强;在农村居住时间长的,思想更为保守封闭,清洁能源使用意愿更弱;家庭住房面积大的,能源使用量更大,清洁能源使用意愿可能更强。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2。

H2:农村居民的家庭特征对其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显著。

2.3 农村居民环境特征影响其参与能源转型

农村居民居住的自然环境,比如村庄的空气质量以及社会环境如能源宣传程度和政策支持程度,都可能影响导致其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村庄的空气质量越差,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可能越强烈;能源宣传程度越高,居民对能源使用更为了解,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可能越强;政策支持程度越高,使用清洁能源更便利、便宜,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可能越强。基于上述内容,提出假设H3。

H3:农村居民居住的环境特征对其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显著。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获取从2022 年7 月5 日至8 月末结束,调研地点横跨两个省市,涵盖4 个村庄,分别为重庆市北碚区东升村、明通村以及四川省南充市桥亭村和千坵村。分批进行了为期总计21 d 的调研,团队主要采取一对一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访谈和问卷内容除涵盖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关内容外,还包括衡量农村居民是否具有参与能源转型意愿的诸多问题[6]。问卷填写主要采用受访者口述、采访者填写的方法,最终共完成问卷153 份,剔除数据不完整问卷3 份,最终有效问卷150 份。

3.2 变量设置

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意愿。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环境特征。具体的变量名称及赋值如表1 所示。

表1 各变量的名称、含义与赋值

3.3 模型构建

研究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因素,对于因变量的回答只有两种结果,即愿意和不愿意。采用二分类Logit 模型进行研究,建立模型如下。

式中:Pi表示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为发生的比率,可以用来判断某一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作用,其中β0、βi、X、ε分别表示截距项、自变量的系数、因变量以及误差项。

4 实证结果与结果分析

4.1 实证结果

基于调研数据,利用Stata 14.0 软件进行模型回归,最终的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农村居民能源使用意愿回归分析结果

4.2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4.2.1 农村居民个体特征的影响

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虽然外出务工的大多数是男性村民,但男性与女性村民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与接受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在能源使用的问题上想法无太大出入,追求一致。年龄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在一定程度下,年龄越大,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弱;年龄越小,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强。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下,文化程度越高,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强;文化程度越低,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弱。职业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2.2 农村居民家庭特征的影响

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家庭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收入来源多元(非纯农业收入)的家庭更具有能源转型意愿。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强。家庭人口总数、在农村的居住时间和家庭住房面积的大小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4.2.3 农村居民环境特征的影响

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村庄的空气质量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能源宣传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政策支持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影响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特定条件下,政府能源宣传程度和政策支持程度越高,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越强烈[7-10]。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整体来说该地区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较强。在调研数据中,有74.68%的农村居民表示愿意使用清洁能源,与其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环境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人均年收入高的家庭,经济基础雄厚、思想观念开放,其摒弃传统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意愿更强;反之,人均年收入低的家庭,其使用清洁能源的意愿更弱。因此,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意愿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来源、政府的能源宣传程度和政策支持程度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有显著影响[11-14]。

从调研结果可知,随着各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本地产业向更大规模发展,这为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提供了契机。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游客及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部分农村居民放弃使用传统能源的习惯,转而使用污染更小、排放更少的清洁能源。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村庄产业规模增大,村民收入逐渐增多,使其更加具备广泛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基础,增强其参与能源转型的意愿。但即使是在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意识不断增强的基础上,这些农村地区仍存在能源使用分散、利用效率低下、清洁能源占比小等问题[15-16]。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大能源宣传力度,完善能源补贴政策

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并不了解,部分年龄较大的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清洁能源消费贵,有些还认为在使用清洁能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当地政府应运用横幅、标语和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宣传清洁能源安全、方便、低污染等优点,强化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使用的正面态度。同时,当地政府应强化对村民使用清洁能源的支持补贴政策,加大优惠和宣传力度,使部分低收入家庭也有能力使用清洁能源,增强其参与能源转型的积极性。

5.2.2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经过调研发现,从事旅游经营的农村家庭通常表现出更强烈的清洁能源使用意愿,这是因为游客的不断涌入使农村居民对外界有了更多接触,观念更加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强,更愿意转变能源消费和使用习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农村家庭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薪柴、煤炭等传统低效率能源已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因而转向使用更高效、方便的清洁能源;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使其更具备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条件,更愿意参与能源转型。因此,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丰富村民收入来源,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5.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文化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推动道路、能源管道和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村庄道路修建,定期检修道路,改善村庄交通状况,为农村居民参与能源转型提供基础条件;加强天然气等能源管道铺设,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实现管道入户,减轻农村居民能源使用负担;推动乡村中小学建设,增强地方教育能力,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村民文化水平与自身素质。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意愿显著性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