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S县为例
2023-03-01杨林韬许张思怡许杨梅
杨林韬,许张思怡,许 诺,许杨梅,孟 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一、引言
当前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改变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交付价值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管理模式传统,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不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等。在农业中小企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经济发展要求。农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范围较广,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推动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中国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东部地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西部地区的农业领域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的农业数字化发展面临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往往受到地理、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西部地区地势复杂,自然条件多变,部分地区山地较多,通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受到限制;(2)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缺乏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育,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3)由于农民对数字化技术了解不深刻,导致可能存在对数字技术的不信任或排斥,造成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4)农业产业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不畅,使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集成难度增加,缺乏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也阻碍了农业数字化发展;(5)西部地区的农业主要以农民个体经济为主,投入有限,农民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数字化设备和系统,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6)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培训、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限制了农民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接受程度;(7)西部地区的农业种类繁多,包括高原农业、山地农业、热带农业等,不同种类的农业对数字化技术的需求和适用场景不同,难以统一推进数字化转型。
S 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域面积3037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4.6%,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S 县着眼于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两个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技术教育普及减低、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等挑战,这也制约了当地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作为西部山区典型地区,S县在农业数字化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也代表了西部地区相似地形地貌下的农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S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农业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潜在路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我国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的设计
本文借鉴现有文献资料,构建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实地走访并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同时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设计了《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评分量表从数字化技术基础、数字化组织生态、数字化运营管理3个维度的11个关键内容衡量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如表1 所示。其中,1 分=非常不符合,2 分=基本不符合,3 分=一般,4 分=基本符合,5分=非常符合。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组织3名教师和12名学生组成调查团队,在云南省S 县开展了为期8 天的实地调研工作,对该县的农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7份,去除漏答、随意填写等无效答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42份。
在对142 份有效问卷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农业类别上,种植业企业78家,占比54.93%;畜牧业企业15 家,占比10.56%;林业企业7 家,占比4.93%;渔业企业5 家,占比3.52%;副业企业37家,占比26.06%。在产值上,年产值10万元以下企业43家,占比30.28%;年产值10-50万企业71家,占比50.00%;年产值50-100 万企业23 家,占比16.20%;年产值100-500万企业4家,占比2.82%;年产值500 万以上企业1 家,占比0.70%。以企业使用计算机、电子设备或软件开展办公或生产运营的时间衡量企业数字技术使用时间,53 家企业数字技术使用时间不足1 年(含未使用),占比37.32%;47家企业数字技术使用时间为1-3年,占比33.10%;31家企业数字技术使用时间为3-5年,占比21.83%;11 家企业数字技术使用时间为5 年以上,占比7.75%。为根据直观展示上述情况,本文绘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制饼状图。
图1 农业类型结构
图2 年产值情况
图3 数字技术使用时间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N=142)
三、数据处理
(一)信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SPSS21.0 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11个指标中可以提取3 个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612%。换言之,本文所设计的3 个维度11 个指标衡量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达65.612%。考虑到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特征的复杂性,本文认为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表3 主成分分析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因子旋转分析,得到旋转的成分矩阵(如表4 所示),明确了维度与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各指标对其所属维度的方差贡献率。如,技术投入指标隶属于数字化技术基础,且技术投入对数字化技术基础的方差贡献率为0.718,即技术投入对数字化技术基础的解释率为0.718。
表4 旋转的成分矩阵
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基础、数字化组织生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克隆巴赫Alpha 值分别为0.750、0.802 和0.821,超过0.7 的可接受水平(0.8 为理想水平);KMO 值均接近或超过0.7,大于0.6 的可接受水平;各指标的因子载荷最小为0.767,均大于0.5;Bartlett 检验均达到Sig.=0.000 的显著水平;各维度所属指标对维度的方差贡献率均超过60%。综合上述,本研究所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确保研究数据能够相当程度地衡量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表5 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权重确定
根据载荷计算权重。根据各指标的因子载荷,计算指标对于维度的权重。以及指标的权重和指标评价得分,计算维度的评分。将三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其载荷计算维度对于目标(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权重。权重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权重计算
四、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分别计算了指标、维度及目标三个层次上的评分,得到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表明,S县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得分仅为2.489,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根据本研究问卷设计,得分在2~3 之间属于较差水平)。数字化技术基础、数字化组织生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得分依次为2.765、2.465、2.249,亦处于较差水平。数字化技术基础水平相对稍好,特别表现在技术投入和技术应用上。调研发现,一些规模较大且标准化水平较高的种植、养殖基地已经使用了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鲜有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企业管理、运营管理的案例。
表7 数字化转型调查结果
总体而言,S县农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始阶段。根据上述结果和实地调研,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基础、数字化组织生态、数字化运营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分析S县的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字化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体现为技术投入不足、技术产出受限、技术应用受挫。首先,农业中小企业通常资金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和更新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购买数字化设备、网络改善、数据存储设备等。其次,由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中小企业难以充分获取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影响了技术产出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限制了农业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最后,缺乏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农业中小企业难以进行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影响了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限制了智能农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数字化组织生态发展受阻,主要包括组织文化障碍、运营发展障碍、组织结构障碍和组织形态障碍。首先,农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传统经营理念和工作模式,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度较低,数字化意识不足,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紧迫感和认知,导致组织内部难以形成积极的数字化文化,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推动力。其次,农业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数字化战略规划,对数字化转型缺乏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导致运营发展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局限了数字化应用的规模和深度。再次,农业中小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层级繁复、决策滞后,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快速决策和灵活变动的要求,导致数字化应用受限,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最后,传统组织结构容易导致部门间信息不畅通、沟通效率低下,形成沟通壁垒和信息孤岛,影响数字化技术在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应用,导致企业员工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使得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影响了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三是数字化运营管理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需求预测不足、成本控制困难、营销管理受限和库存管理低效。首先,农业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支持,导致无法充分获取市场信息、消费者需求等关键数据,使得需求预测依赖主观判断和传统经验,从而难以准确预测需求。其次,农业中小企业缺少数字化系统进行成本实时监控和管理,导致难以获取细致的成本数据,使得成本控制依赖人工、周期性核算,效率低下,影响成本控制的精准度。再次,农业中小企业缺乏数字化营销手段和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不足,难以进行客户数据分析和客户关怀,影响了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效果,限制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最后,农业中小企业缺少数字化的库存预警系统,使得库存管理依赖人工经验,无法实时监控和调整库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导致库存数据不准确,影响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五、对策建议
根据对S县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政府层面的对策
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数字化转型赋予农业化,积极推进数字化农业建设,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化和乡村振兴建设强基赋能。
第一,探索和完善政府支持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相关政府部门鼓励包括农业中小企业、行业专家、技术提供商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进行全面的需求评估,了解农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挑战和要求。深入分析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现有政策,对比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了解有效的政策模式和最佳实践,找出差距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需求评估和研究结果定制政策,设计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体目标和战略举措,确保政策符合农业中小企业的特殊情况。建立一批示范项目,展示农业数字技术的经济效益,通过支持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或营销的试点项目,鼓励农业中小企业采用数字技术。制定有关农业部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的明确法规,帮助农业中小企业了解数据隐私和遵守相关法规的重要性,以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鼓励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资金、知识共享和资源调动促进合作,共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定期收集农业中小型企业的反馈意见,建立监测和评估框架,跟踪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完善和改进政策框架。对政策框架进行定期审查,以确保与不断发展的技术和行业需求保持一致,根据最新的技术进步以及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更新政策。
二是设立促进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基金。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监督支出,并监测基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为基金划拨专项预算,确保其数额可观且足以满足农业中小企业的需求。明确规定农业中小企业获得基金的资格标准,包括企业规模、经营年限、是否符合监管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成效。根据既定标准对申请进行评估,选出符合资助条件的企业,同时为农业中小企业申请资金制定简化、方便的流程。根据农业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财务能力,提供各种类型的资助方案,如低息贷款、股权投资、财政激励、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明确规定资金的允许用途,确保资金确实用于数字化转型,包括对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工具采购、数字技能开发和数字技术咨询的投资。实施强有力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跟踪受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评估这些项目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确保这些项目符合数字化转型的预期目标。鼓励农业中小企业与技术提供商、研究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影响,促进行业创新,为多个中小型企业为共同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而开展的合作项目提供额外奖励。
三是加快完善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支撑体系。促进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培养一支能够在农业领域有效利用数字技术的技能人才队伍。分析农业领域对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精准农业、电子商务和数字营销等各种数字技能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农业中小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的现有技能差距。促进农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同创建以农业数字技术为重点的专业计划和课程,确保这些计划和课程符合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能要求。向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农业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向在为农业部门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方面表现出色的机构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高等院校与农业中小企业合作,促进大学生实习和在职培训机会,使大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鼓励中小企业接收实习生,并提供培训计划,促进实用技能的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设计农民和农村人口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培训方式,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数字素养水平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为从事农业数字技术学习或研究的个人供资金支持,鼓励优秀人才选择数字农业领域的职业。通过调动各方主体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形成全面、有效的数字人才培训培养生态系统。
(二)企业层面的对策
一是借助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为农业中小企业简化运营、提高效率、加强决策以及推动增长提供机会。利用数字平台集中管理与作物、库存、供应链、市场趋势和客户偏好相关的数据,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采用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对土壤条件、天气模式、作物健康进行实时监控,将这些设备的数据整合到数字平台,优化资源分配、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实现精准农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或与现有平台合作,利用平台获取市场数据、需求趋势和定价信息,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价格定位,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借助数字化平台预测需求,简化采购流程,缩短原材料和供应品的交付周期,优化供应链管理。将财务管理工具整合到数字平台中,实施数字交易,跟踪现金流、管理预算和处理付款,促进更高效的财务运作。在数字平台内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捕捉和分析客户互动、偏好和反馈,利用这些数据定制营销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使用协作工具和通信平台,促进团队成员、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强项目合作,促进创新,确保每个人都与组织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平台,农业中小企业可以优化运营、推动创新、提高生产力,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农业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加快数字化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农业中小企业应加强联合发展,确定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共同挑战、痛点和共同目标,共同确定联合发展计划的目标,开发适合农业中小企业需求的创新数字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网络,汇集参与企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共同投资数字基础设施和项目,同时利用中小企业的集体知识和技能,应对数字农业领域的复杂挑战。利用参与企业的集体购买力,提供了与技术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谈判有利条件,通过联合采购数字工具来降低成本。合作开展数据共享活动,收集和分析与农业实践、供应链和市场趋势有关的数据,为所有参与的企业提取可行的决策参考。在合作网络内确定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解决方案,推广和复制成功经验,使更多的企业受益,促进数字化应用的普及,从而有助于数字技术基础的完善。参与企业通过合作开展宣传工作,影响影响农业部门数字化转型的政府政策和法规,为农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间合作,农业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联合发展的集体力量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技术熟练、精通技术的员工队伍,对于农业中小企业将数字解决方案成功融入农业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在组织内部进行技能评估,明确现有员工目前的数字化能力,确定企业进行有效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制定全面的培训体系,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培训计划,涵盖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精准农业、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和供应链优化等领域。为员工提供灵活、自定进度的学习机会,同时与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开展培训课程。鼓励跨职能培训,让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相互学习,掌握各种数字技能,同时促进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增强组织的集体数字知识。实施导师计划,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其他员工学习数字技术和最佳实践,分享他们在数字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识别并培养对数字化转型充满热情的个人,将其指定为组织内的数字化领导者,让其领导数字化转型任务,激励团队,并与同事分享专业知识。通过表彰和奖励积极参与学习和技能发展的员工,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持续学习的文化,鼓励员工随时了解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这些策略促进企业人才发展,一支技术熟练、精通技术的员工队伍,有效推动组织内部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