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有关爱的意象表达方式探究

2023-03-01袁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

袁琪

【摘 要】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爱的意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究,找出舒伯特塑造爱的意象的方式方法,以此来寻找爱的意象塑造过程中作品所展现的独特的魅力与美学价值,可以发现艺术歌曲背后所蕴含的音乐内涵与人文思想。通过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艺术创作,更加有益于反思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爱的意象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94—03

弗朗次·舒伯特,奥地利人,创作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的他前承古典时期音乐的风格,后开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之先河。因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数量多、质量好,长久以来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一、基本概念

(一)愛的含义

爱,作为浪漫型艺术的重要课题来看,其是一种单纯、高尚的、理想化的美,而这种美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具体表现方式。从哲学上理解爱的绝对性时,爱的本质是两个半球体因彼此吸引而合为一个完美的球体。双方舍掉本身,在另一体上忘乎自己,但又辩证地升华、完成自己的本性。席勒曾说,当爱这种自由的感情产生时,“客体是感性的,主体是理性的”[1],其是“理性的道德要求与感性的自然本能的需求之间的和谐统一。”[1]爱所代表的也是在优雅与美中可以感恩,同时又可以在道德中实现绝对完善的。[1]

(二)意象的含义

在康德看来,“我所说的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2]而这种想象力的构建,是在一定自然事物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力的运作,将经验的面貌进行改造与类比,形成一种超然的东西,从其形成上看,既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又是形象显现的表达。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情感是意象最原本的基础,意象的塑造与艺术家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含有积极性的人类情感表达下的浪漫主义对舒伯特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目的方面,舒伯特通过创作艺术歌曲来抒发他内心情感;创作内容方面,舒伯特通过对现世的描绘、个人幻想的间接抒发以及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来反映长久以来陪伴他的美好精神世界。

(三)爱的意象

爱作为一种更为宽泛的表达,有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爱,还有人性之间的爱,通过各种各样的爱的融合,便形成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所要表现的主题。这种爱是有条件的,需要主体对完善、圆满、绝对精神的肯定以及最真实的内心表达,才可以真正地表现出这种爱。爱是因追求完善而被吸引、去投入、去给予,因恩赐、被给予而爱不纯粹,为精神完善牺牲肉身去给予为纯粹的爱。灵与肉的统一之爱,是持以为真的先验幻象。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爱是舒伯特最擅长表达的主题之一。在他众多的艺术歌曲中,既有对大自然的喜爱,又有对恋人、家人、朋友的爱。通过这些具体的物或情感来对爱的意象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看到舒伯特天才般的音乐创作,同时能深刻认识到这个时期艺术创作所体现的美学思想。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爱的意象的内容分类

关于爱的意象方面,笔者选择了有关大自然类、人类情感类的艺术歌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来探究他们在对爱的意象表达时的方式方法。

(一)大自然类

1.《春天的信念》

该曲是出自乌蓝德的诗歌,描绘了图宾根附近尼卡河沿岸的春天的景色,该曲不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显示了对未来生活充满必胜信心的心态。该曲为含前奏、间奏、尾声的分节歌,并列单二部曲式。主调为G大调,开头力度标记为“pp”,塑造一种安静之感。歌曲旋律简单,起伏较小,除几处有大的跳进,大多采用级进的方式,该曲的钢琴伴奏独特,耐人寻味。全曲主要采用模仿自然音响式的伴奏织体,以左手的三连音来烘托春天森林中溪水淙淙的景象。

2.《夜与梦》

该曲为有前奏与尾声的单二部曲式。该曲在转调时衔接流畅,旋律表达了一种追寻梦的急切心情。该曲采用了三度下行转调的手法,如A大调转到F大调。钢琴伴奏主要采用以节奏烘托场景的伴奏手法,左手低音旋律给整首艺术歌曲的主旋律做和声补充。前奏以低沉的慢速式的三声部进行,为全曲奠定一种月夜安静的基调。主旋律伴奏部分均在中低音域进行,通过左右手相互配合,渲染一种低沉、静默的环境。全曲伴奏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整体给人以一种流畅、律动之感。

3.《在水上唱歌》

这首作品歌词来自于施托尔贝格伯爵利奥博德的诗,其描绘了一幅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这首作品不仅表达了舒伯特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而且借助溪水流动这个情景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这首为典型的分节歌,三段歌词共用同一段旋律,曲式结构为有前奏、2段间奏和尾奏的并列的单二部曲式。整首艺术歌曲节拍采用6/8拍,速度为有节制的快板。二连音的使用,实现对水流声的一种模仿。钢琴伴奏采用柱式和声与二连音相结合的方法用以烘托主旋律,在表现阳光在水波中反射的景象的同时,促进歌曲情感表达。

综上,大自然类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多为二部曲式,舒伯特在钢琴伴奏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节奏型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各项事物,实现对事物的真实描绘,达到塑造自然的目的。

(二)人类情感类

1.《纺车旁的葛丽卿》

该曲歌词来自《浮士德》,描绘的是葛丽卿在纺车旁思念浮士德的情景。该曲为变化分节歌,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速度为不太快的快板,旋律有较大的起伏性与歌唱性。钢琴伴奏大体上左手以长音与八分音符为主,右手以六个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六连音为主,旨在模仿纺车运行时的状态,侧面表现了少女葛丽卿因爱情而感到痛苦、不安与孤独。该曲中多次使用了非关系调转调手法,如从d小调转到C和声大调又转到d小调,既是表达人物内心的挣扎,又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和声色彩多样化特点。

2.《秘密》

本文分析的是歌词来自歌德诗作的版本,内容方面主要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爱和内心的悸动,极具抒情性。该曲为有前奏和尾奏的三部曲式,速度稍快板而且柔和,旋律轻快,多采用级进方式进行,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和对爱人的无限赞美;钢琴伴奏音型采用一个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结构,既给人以神秘,又给人以不安之感。右手伴奏高声部与演唱声部保持同一音高,强调主旋律。

3.《无尽的爱》

这首音乐作品是舒伯特早年所创作的表达爱情的艺术歌曲,其歌词也来自于歌德的诗作,原诗所讲述的是诗人与情人施泰因的爱情故事。这首艺术歌曲是无变化反复的歌曲,曲式结构安排是有前奏和尾奏的无再现三部曲式。节拍为2/4拍,速度是稍快与热情,是一首紧迫强劲的歌曲,除了出现3次大跳外,采用级进的方式。从钢琴伴奏来看,本首艺术歌曲采用了两种节奏型:连续的4个十六分音符与三连音。通过右手分解和弦,给予和声上的补充。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伴奏音型,可以作为段落的分界点,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从调性转换使用上来看,这首艺术歌曲是非关系调转调、三度转调、大小调转调混合使用。如从C大调转d小调体现的是非关系调转调作曲手法;从C大调转降E大调体现的是三度转调作曲手法;从c小调转C大调,体现的是大小调转调作曲手法。从调性的多变性上,体现了浪漫主义早期音乐调性的自由化原则。

综上,人类情感类艺术歌曲整体上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该类作品使用了装饰音、非关系调转调与离调手法,该创作不仅展现了舒伯特高超的作曲天赋,而且反映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在调式调性上的自由化原则。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爱的意象的美学思想

19世纪浪漫主义在艺术题材方面,着重强调自我的肯定、主体独立性和形式的显现。在这个时期里,神性、个人之间的和解、精神与躯体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高度统一。这个时期艺术家对神性的认识,强调的仍然是主体通过对神的认识,反思自我,进而能够回归自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精神上与另一个自我同一体的统一。爱作为神与人和解的情感产物、与另一主体精神性意识的产物,这种内在情感是极其深刻的。从上文所分析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我们能够看到舒伯特在表达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爱”时,采用了不同的音乐表现方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与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自然之爱

对现成事物进行主观性的艺术摹仿是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创作的重点之一。摹仿自然,本质上是要回归到大自然中,通过艺术创作反映人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摹仿自然式的艺术作品是有条件的,即艺术家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才能对大自然进行最真实的描绘,然后对大自然内在与外在的情感表现综合创作后的产物才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3]

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的基础就是意义与形象的真正统一,也包括艺术家的主体性和他的内容意义与作品的统一。正是这种具体的统一才可以向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提供实体的、贯穿到一切作品中去的标准。”[3]而艺术家是将本质的、内在的东西以恰当的形式转化成客观性的东西,展示出其原貌,形成一种更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当中,艺术家通过发挥个人能动性,加上展现自身艺术本领,将最真实的面貌同他所要塑造的对象以及自我结合起来,给人以震撼。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既是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又能看到潜藏在大自然背后的特色。对于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创作来说,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变化的瞬间面貌。谢林曾认为音乐是一种“描绘”的艺术,即通过音乐能够表现艺术世界真实的样子。[4]艺术家不仅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或是手段,对这些客观的景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描绘,而且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对事物进行技术上的表达,如通过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来描绘自然场景,以人的感性体验与形式的雙向结合,实现对真实的大自然作出主观上的再现。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夜与梦》采用双手十六分音符持续进行,给人一种月夜静谧之感;艺术歌曲《在水上唱歌》采用六连音的十六分音符来模仿水流汩汩的声响,给人一种河流潺潺之感,以上作品的特点均体现了这一音乐美学创作的理念。

(二)人类情感

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论已经上升为:表达内心生活与情感。黑格尔曾指出,“音乐短暂的本质使得自我能够回到自身。”[4]通过音乐,可以让人更深刻地感知到自己本身,并认识自身。叔本华认为,“音乐本身就是整个意志的一个直接客观化和复制,不仅如此,甚至还有由复杂的表现构成了个人世界的理念,因此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是理念的复制,而是意志本身的复制,即理念的客观化。”[4]人类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甚至爱情、敬畏之情等情感,处于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创作了很多首有关表达情感类的艺术歌曲。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无尽的爱》《我的》《秘密》《牧羊人的悲歌》《第一次失落》《纺车旁的葛丽芹》《笑与哭》等。其中在人类情感塑造方面,舒伯特选择通过亲情、爱情以及友情来对“爱”进行阐释。由于情感的特殊性,舒伯特在对亲情、爱情、友情的音乐表达是极具个性的,而这背后与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亲情方面,生于乡村贫苦家庭的舒伯特一生较为颠沛流离,自他开始在寄宿学校生活,便逐渐与家庭脱离。由于舒伯特与他的父亲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持不同意见,舒伯特不惜同家人破裂,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这段经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我们能够间接地感受到他对亲情之间的“爱”的赞颂。

爱情方面,舒伯特一生的爱情体验是极为曲折的。舒伯特共经历过两段感情,第一段是与特丽莎·格罗布,舒伯特曾为她创作过许多浪漫歌曲,但是当时由于生活依然清贫,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这段感情便结束了;第二段是与卡洛琳的情感,由于两人社会地位悬殊,这段感情再一次走向失败。这些经历为舒伯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情素材,使得他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艺术歌曲中有关阐述爱情的作品如《纺车旁的葛丽卿》便体现了舒伯特深刻表达与恋人之间的爱。

友情方面,舒伯特的朋友在舒伯特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些朋友不仅给予舒伯特生活上的帮助,而且还极力为他的音乐创作给予精神上最大的鼓励,使舒伯特一直能够保持强大的热情参与到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其中,约翰·米夏埃尔·福尔格、约瑟夫·冯·施鲍恩、弗朗兹·冯·朔贝尔等人对舒伯特帮助是最大的。这些具有诗人、作家、演奏家等不同身份的朋友们经常同舒伯特在学术上相互交流,为他艺术歌曲的创作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这些作家、诗人的作品经由舒伯特谱曲之后,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此种创作一方面体现了舒伯特对友情的珍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舒伯特内心为美好未来的到来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结语

爱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情感表达,舒伯特以艺术歌曲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不仅推动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而且给予了诗歌即歌词新的意义。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爱的意象表达方式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与情感内涵,进而深入认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德)席勒,著.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M].范大灿,等译.范大灿,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朱光潜,著. 朱光潜全集(第7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德)黑格尔,著.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4).

[4]恩里科·福比尼,著.西方音乐美学史[M].修子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舒伯特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觉醒的舒伯特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