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生菜生产上的肥料利用率初探
2023-03-01张逸鸣陆萍陈宇佳张蓉蒋杭峰
张逸鸣 陆萍 陈宇佳 张蓉 蒋杭峰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899)
生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种绿叶菜,生熟皆可食用,营养美味。为了探究生菜生产上的肥料利用效果及其适宜的施肥方案,笔者通过设置优化区、无磷区、无钾区、无氮区、无肥区5个处理区进行了生菜对氮肥、磷肥、钾肥吸收利用情况的试验研究,以期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进一步提升生菜品质的目标,从而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上海嘉定胜辛蔬果粮食专业合作社,土壤为水稻土,土种为沟干潮泥,质地为壤土,肥力中上等。试验田块基础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表现为:土壤pH 7.4、有机质含量29.4 g/kg、全氮含量2.0 g/kg、有效磷含量38.2 mg/kg、速效钾含量126.0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生菜为“兴绿”、耐抽薹,于 2021年8月1日播种, 9月2日移栽,每667 m2移栽密度为1.33万株,于10月9日收获。供试肥料为45%配方肥、46%尿素、12%过磷酸钙和50%硫酸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优化区、无磷区、无钾区、无氮区和无肥区5个处理,各处理区只施用一次基肥,无肥区全程不施用任何肥料,具体施肥量见表1。各处理除施肥情况不同外,其他农事操作和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表1 不同处理的肥料用量 (单位:kg)
1.4 测定方法
在生菜收获期,各处理区分别测定生菜的株高、叶片数和产量,随机选择0.5 m×0.5 m的正方形框进行调查,测算框内生菜总株数、总重量等指标,并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测产,最终折算成每667 m2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菜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优化区生菜的株高、叶片数以及增长量表现最好,其余依次是无磷区、无钾区、无氮区和无肥区,说明施用合理比例的氮磷钾配方肥,对生菜全生育期的植株性状具有明显改善,且能有效增加株高和叶片数,在同等条件下加速了生菜干物质的累积。
表2 不同处理对生菜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10月9日,优化区的生菜株高在1%水平上,与其他四个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磷区和无钾区无极显著差异,无氮区和无肥区也无极显著差异;优化区的生菜叶片数在1%水平上,与无氮区、无肥区存在极显著差异,优化区和无磷区、无钾区无极显著差异,无氮区和无肥区存在极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优化区的生菜株高和叶片数明显优于无氮区和无肥区,进一步表明氮肥是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的主导因子,施用氮肥能有效改善生菜的植株性状,促进生菜根系和叶片的生长[2],为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2.2 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优化区生菜产量最高,其次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和无肥区。优化区比无氮区每667 m2产量高354.9 kg,增产28.8%;比无肥区每667 m2产量高429.6 kg,增产37.1%,说明合理施用配方肥能有效促进生菜生长,并对提高生菜产量起到积极作用,也印证了氮肥对生菜产量的贡献最大[3]这一结论。优化区的生菜净收益最高,无钾区其次,无肥区最低,其中优化区的每667 m2净收益比无氮区、无肥区分别高1 736.8元、2 053.0元,说明施用配方肥能有效增加生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表3 不同处理对生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3 土壤氮素养分贡献率和化肥利用率
由表4可知,优化区化肥对生菜产量的贡献率为27.06%、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为22.36%、氮肥的农学效率为94.64 kg/kg,氮肥利用率为43.29%,磷肥利用率为20.79%、钾肥利用率为25.20%,生菜对氮肥的利用率高于磷、钾肥。由此可见,土壤氮素是提高生菜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施用配方肥能有效提高生菜产量。
表4 土壤氮素养分贡献率和化肥利用率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优化配方肥对生菜叶片和根系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优化区的生菜株高和叶片数均表现最好,其株高和叶片数明显优于无氮区;优化施肥处理的每667 m2生菜产量比无氮处理的产量高354.9 kg、增产28.8%,每667 m2净收益增加1 736.8元,因此,施用氮肥对生菜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可有效增加经济效益[4]。在本试验中,生菜对氮肥的利用率为43.29%,对磷肥的利用率为20.79%,对钾肥的利用率为25.20%。同时,试验地的相对产量达到了72.94%,说明施用肥料对作物增产的潜力较大,建议在蔬菜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优化配方及施肥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肥环保、节本增效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