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情境下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研究述评
2023-03-01孙晓辉李梦霞曾梦淳
孙晓辉,李梦霞,曾梦淳,李 敏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一、问题提出
公平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尽管公平有多种形式,但对物品和资源应该如何分配的关注(即分配公平),是儿童公平研究的主要内容[1]。公平敏感性(equity sensitivity)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公平和不公平的稳定而个性化的反应,其表现为个体对公平的不同偏好[2],由于婴幼儿表现能力有限,国内外研究者通常通过测量公平敏感性来探索儿童对公平的直觉。以往研究发现,在人与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考虑其他人需求。相反,在考虑到个体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顾及他人的需求。同样在资源分配的情境中,绝大多数个体会寻求公平,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而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这种寻求公平的倾向被研究者称为公平偏好(fairness preference)[3]。公平偏好是公平敏感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种形式则是对不公平的厌恶[4]。近十几年来,关于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国外较为丰富,而目前国内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为此,本文章拟在梳理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发展的年龄特点、范式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以往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后续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者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推动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进展。
二、文献采集
关于公平敏感性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研究者Huseman 等人于1987 年在公平理论新视角:公平敏感性建构的文章中提出,关于儿童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目前国外也相对比较丰富。2022 年10 月25 日,在Web ofScience 外文数据库检索主题fair distribution 或fair allocation 和主题infant 或children 共检索出4603 条外文文献,通过精炼其中关于“公平感”“公平偏好”“不平等厌恶”与“公平期望”的文献共有501 条。
然而,当分别以“儿童公平敏感性”“儿童公平偏好”“儿童不公平厌恶”为主题关键词,在CNKI 进行检索,共得到183 条检索结果。中国知网上关于分配情境中儿童公平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03 年,王晓艳和陈会昌等人[5]探究了5-6岁儿童公平分配玩具行为的心理机制,但文章中未提到公平敏感性。在知网上最早关于公平敏感性的研究是国内学者朱琳(2014)的学术论文,该文献探讨了2-4 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并且研究结果首次表明2 岁的婴幼儿已经具有了对公平的敏感性[6],此文章开创了国内研究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先河。2014 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分配情境中的婴幼儿公平意识与行为,尝试探索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发展特点[7],研究范式[8]以及影响因素[9]。由此可见,对于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中国起步较晚,并且目前研究成果也较少,然婴幼儿对公平的敏感性及期望引导着自身的行为,对其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需高度重视该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
图1 为知网上检索儿童公平敏感性主题并对所得文献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的中文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总体而言,近10 年来我国对于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关注度与重视度有所提升,文献年发表量自2010 年起开始上升,其中在2017 年文献年发表量达到顶峰,但近 2 年来文献年发表量有回落趋势。
图1 知网可查儿童公平敏感性及期望中文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由于关于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结果外文文献较为丰富,故以外文文献研究为主,中文文献为辅。在外文文献的检索结果中进行分类汇总,并在筛选结果中再次进行主题相关词的分类汇总,其中以儿童公平敏感性为主题,以“fair expection”“ fair preference” “inequality aversion”为已有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梳理。
三、婴幼儿公平敏感性相关研究
(一)一岁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开始萌芽
多数研究者使用违反期望范式来检测婴儿对公平的敏感性,此范式中,婴幼儿作为旁观者,观看分配者给其他接受者分配资源。违反期望范式(Violation-of-Expectancy Paradigm,VOE 范式)假定婴幼儿倾向于对不期望的或意外的事件注视更久[10-11],因此通常是在第三方任务中通过比较被试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来评估其公平敏感性[12]。使用该范式的研究发现一岁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开始萌芽。Dawkins 等人(2019)让被试参与三个违反期望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9 个月的婴儿期望实验者在两个动画木偶(1:1)之间平均分配两块饼干,当分配者不公平地分配饼干(2:0)时,他们观看不公平的时间比观看公平的时间要长,但该实验结果只能在非常简单的条件下被证明9 个月婴儿具有公平敏感性[13],当分配资源数量为4 时,研究未发现9 个月大的婴儿具有公平敏感性。Meristo 等人(2016)的结果[14]同样发现,10 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不平等事件(其中一个接受者收到2 个物品,另一个接受者则未收到任何的物品)的时间明显长于平等事件(两个接受者一人收到一个物品)。然当用分配数量为4 个物品(平等结果为2: 2 VS.不平等结果3: 1)的视频进行测试时,9 个月和6 个月大的婴儿倾向于同等地看待这两种结果[2]。一份使用从属偏好任务的报告也得出了否定的结果,该实验中通过比较婴幼儿对公平分配与不公平分配的注视时间与手动选择(婴幼儿可以手动选择其中的一位分配者)来共同测量婴幼儿对公平的敏感性,注视时间与婴幼儿的手动选择共同表明,16 个月大的婴儿明显更喜欢公平而不是不公平的分配者,而10 个月大的婴儿则倾向于随机选择[15]。
Meristo 等人(2013)使用奖励/惩罚任务同样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16]。该研究中要求10 个月大的婴儿观看电脑动画录像时(公平分配者和不公平分配者将两件物品分给两个接受者),动画录像中有四个角色(分配者,两个接受者以及一位旁观者),并且旁观者要么观察到分配的过程(知情条件),要么被障碍阻止(未知情条件)。接下来,旁观者会给公平的或不公平的分配者一个奖励。当旁观者奖励不公平的分配者而不是公平的分配者时,在知情条件下的婴儿看的时间明显更长,而在不知情条件下的婴儿看这两个事件的时间是一样的,这表明他们明白旁观者缺乏区分分配者的必要信息。由以上研究可知,一岁婴幼儿是否具有敏感性,但目前还未出现一致的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实验中分配资源数量或是实验情境的影响。
(二)两岁之后的幼儿已形成公平敏感性
刘文等人(2015)探究了2-3 岁中国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17],采用期望违反范式,考察在第三方情境下,2-3 岁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发现,在VOE 范式下,2-3 的儿童已经具备公平敏感性,并且此阶段的儿童公平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3 岁-3岁3 个月儿童的公平敏感性的发展最为敏感。与此研究结果一致,朱琳(2014)在探究2-4 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敏感性时,同样发现2 岁儿童已经具有了对公平的敏感性[6]。Li Jing 等人(2016)探索了幼儿公平偏好的早期发展[18],使用强制选择范式来测试当幼儿负责分配资源(两颗糖果)给自己和他人,以及当他们同时是他人有利分配和自己有利分配的接受者时的行为。结果显示,当孩子们在两个朋友之间分配资源时,比在朋友和自己之间分配资源时,表现出更多的公平。在两种情况下,3 岁的儿童比2 岁的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公平。
贾艳红等人(2017)[19]要求被试在匿名、不同成本条件(无成本、低成本、高成本)和不同公平程度(低不公平、高不公平)情境下,同时作为资源分配的决定者和接受者,探索4-6 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研究结果发现4-6 岁儿童的公平敏感性随年龄增长逐步发展,并且儿童甚至会为避免不平等而扔掉本可以属于他们自己的资源,Shaw 等人(2012)为了评估儿童是否真的反对不平等,让3 到8 岁的儿童将资源分配给第三方,结果发现6 到8 岁的儿童宁愿把资源扔进垃圾桶,也不愿不平等地分配资源[20]。由此可知年幼的孩子不仅会表现出对公平的敏感性,还会产生对不平等的厌恶。
(三)婴幼儿对公平结果的识别引导着之后的行为
Geraci 等人(2011)的研究探讨了婴儿在对分配者行为进行编码和推理时是否会考虑到分配行为的结果[15]。在实验1 中,婴儿首先看到四个动画事件,其中一个分配者(熊或狮子)向两个接受者(即一头牛和一头驴)进行均等分配,另一个分配者进行不均等分配,而旁观者(一只鸡)观察所有分配动作。在测试阶段,婴儿会看到旁观者要么接近平等主义的分配者,要么接近其他代理人,实验人员记录婴儿的预期眼神以及对最终结果的注视时间,并且婴儿可以手动选择两个分配者中的一个,手动选择揭示对分配公平或不平等分配者的偏好。结果发现婴儿手动选择更倾向于公平的分配者,这表明婴儿可以识别公平的分配并影响着之后的选择。Burns 和sommervill(2014)调查了15 个月大的婴儿是否会根据之前的公平与不公平行为来选择社会伙伴[21],该实验要求婴儿在目睹一个成年人公平分配玩具给两个受赠人(2: 2 分配)和另一个成年人不公平分配玩具给两个受赠人(1: 3 分配)后选择自己的社会伙伴,研究发现,当两个受赠人都是白人时,白人婴儿选择公平分配者多于不公平分配者作为自己的社会伙伴[17],这些证据表明婴儿在选择社会伙伴时会基于先前的公平分配。
以上研究均表明,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婴幼儿就已具有对公平的敏感性,并且婴幼儿对公平的敏感性影响着儿童之后的行为,然而这种公平通常是基于平等原则的公平,因为根据儿童公平的发展特点,3 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以平等作为判断依据,3 岁之后才可根据贡献原则进行公平分配。并且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公平敏感性受分配情境(卷入情境、有无接受者、分配者数量以及成本等)的影响。既然儿童对公平分配是敏感的,那么是否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就已存在儿童对公平行为的期望?
四、婴幼儿公平期望相关研究
大量文献试图揭示在资源分配任务中,是什么公平因素引导着儿童的行为。在第三方观察时间范式中,即使是婴儿也有关于什么是公平的直觉。他们期望分配者产生平等或公平的分配[22,23]。在平等范式中,15 个月的婴儿会惊讶于分配者将奖励不平均地分配给两个相似的角色[15],并发现16 个月的婴儿更喜欢公平分配者而不是不公平分配者[22]。在公平范式中,大约21个月大的孩子会惊讶地发现,在不相等的工作量之后,给予同样的奖励[24]。并且婴儿会把赞美和警告与公平的人和不公平的人联系起来。
(一)一岁婴幼儿公平期望开始萌芽
Ziv 等人[1]研究调查了6 -15 月婴幼儿公平期望的发展轨迹。研究结果显示,在6-12 个月期间,婴幼儿的公平期望发生了发展转变,表现为对资源分配事件不公平结果(3: 1)相对于公平结果(2: 2)视觉关注增强。此外,当直接比较不同年龄的VOE 表现时,6 个月的婴儿与12 个月的婴儿在看向不公平结果的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而9 个月与12 个月大的婴儿在看向不公平结果的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年龄趋势。由此可知,9 个月是婴儿公平期望的过渡时期。
Schmidt 等人(2015)[25]让15 个月的婴儿观看一部电影,电影中一个成年演员(分配者)和两个接受者坐在一张桌子旁,每个人面前都放置一个盘子或玻璃杯。分配者拥有一碗饼干(其中一个电影中)或一罐牛奶(另一个电影中)。接受者同时向分配者要一些饼干或牛奶,并把他们的盘子推向分配者。接着,一道黑色的遮挡屏出现,目的是遮住分配者的盘子和碗里的东西。分配者继续把饼干或牛奶分发给每个接收者。在测试试验中,婴儿看到的是去掉黑屏后的静态结果:在平等结果下,每个参与者都有等量的饼干(或牛奶);在不平等的结果中,一个参与者比另一个参与者有更多的饼干(或牛奶)。在对照组中,只出现结果,没有分配者以及接受者,以确保婴儿没有预先存在的对平等或对称的商品分配的偏好。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组,婴儿对平等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以上研究表明,9 个月是婴幼儿公平期望的过渡时期,到15 个月大时,婴儿已期望资源在资源分配任务中被平均分配[19]。
(二)婴幼儿对公平的期望取决于接受者的行为
Sloane 等人(2012)在两个实验中考察了婴幼儿对实验者应该如何分配资源或奖励给他人的期望[23]。在实验1 中,19 个月大的婴儿期望实验者在两个人之间平均分配两件物品,在实验2中,21 个月大的婴儿期望实验人员在两个人都完成所分配的家务时给每一个人奖励,但当其中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另一个人在玩耍时,这种期望则不存在。
Surian 等人(2017)通过设置“攀登者上山”的情境来测量婴幼儿对公平的期望[24],视频描述为一位攀登者在山脚下上下摇晃,试图爬上山顶,但每次掉到山脚下。在第三次尝试中,在帮助情境中,攀登者被一个几何形状(一个正方形或三角形)通过碰撞到达山顶,即“帮助者”,而在阻碍情境中,攀登者被另一个几何形状(阻碍者)撞下山。测试事件是一个第三方将两块松饼分给帮助者和阻碍者。研究结果发现,当呈现的两视频都为帮助者情境时,婴幼儿期望第三方将松饼分给两位帮助者一人一个,而当呈现的两视频既有帮助情境又有阻碍者情境,第三方同样将松饼平等的分给帮助者和阻碍者时,婴幼儿的注视时间要长于将松饼平均分给两位帮助者。这些结果提供了一致的证据,婴幼儿对公平的期望不只是关注平等,还会考虑故事情境中接受者的行为。
五、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研究范式
(一)分配-结果实验范式
在分配-结果实验中,分配者在两个接受者之间平均分配资源或不平等等分配资源。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儿童对分配者公平分配敏感,那么当这种期望在不平等事件中被违反时,婴幼儿的注视事件应该更长。迄今为止,已有四项研究报告了15-19 月婴儿积极的结果[26-27]。这些研究在多个方面各不相同,如分发者与接受者是人还是木偶,分配的资源数量是2 个还是4 个等,研究均表明,相对于公平分配的结果,儿童对不公平分配的结果观看时间较长,因此,从婴幼儿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可以反映出儿童对公平与不公平的分配行为已经具有敏感性。
(二)从属-偏好实验范式
在从属偏好实验中,一个分配者在两个接收者之间平均分配资源(公平-分配者),另一个分配者在两个接收者之间不平均分配资源(不公平-分配者)。接下来,婴儿被鼓励在两个分配者之间进行选择,或者从分配者提供的两个相同玩具中选择一个。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婴儿期待公平的分配,他们可能更喜欢公平的分配者而不是不公平的分配者,就像他们更喜欢做出有帮助行为而不是有害行为的人[28-29]。迄今为止,16 个月大的婴儿使用2: 0 的不公平分配结果[15],15 个月大的婴儿使用3:1 的不公平分配结果,13 和17 个月大的婴儿使用5:1 的不公平分配结果[30],均发现婴儿明显更喜欢或支持公平的分配者,而不是不公平的分配者。
(三)奖励-惩罚实验范式
在奖励-惩罚实验中,婴儿首先看到公平的分配者和不公平的分配者在两个接受者之间分配资源,然后分配者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Meristo等人(2013)的研究采用奖励-惩罚实验范式[16]发现,当旁观者奖励不公平分配者而不是公平分配者时,知情条件下的婴儿观看时间明显更长。在另一项实验中也同样采用了奖励惩罚实验[31],研究者要求15 个月的婴儿观看两名女士分发4 或6 个物品的录像,一名女士公平分配,另一名以不公平(分配结果为3: 1 或5: 1)的形式分配,接下来,两位女士照片同时呈现,并配有七段录音。在奖励条件下,录音播出的是赞扬的语句(她是个好女孩);在惩罚条件下,录音播出的是告诫语句(她是个坏女孩)。研究结果发现在奖励条件下,婴儿看不公平分配者的时间明显更长。以上三种实验范式是典型测量儿童对公平敏感性的实验范式,那么儿童是怎样识别这种公平或不公平的分配行为呢?或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儿童对公平的敏感性及期望?
六、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影响因素
(一)有无接受者
Sloane 等人(2012)在两个实验中考察了婴儿对实验者应该如何分配资源和奖励给他人的期望[23]。在实验1 中,19 个月大的婴儿期望实验者在两个人之间平均分配两件物品,而不是不平均分配。当个体被替换为无生命物体时,或者当实验者只是在个体面前取下盖子露出物品(而不是分发它们)时,婴儿们并没有特别的期望。同样刘文等人(2015)研究中[17]的实验2 在探究婴幼儿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分配情境的主效应显著,儿童对有接受者情境中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无接受者情境中的注视时间。分配情境与分配结果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有接受者的情境中,分配结果的简单效应显著,不公平分配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公平分配下的注视时间;在无接受者情境中,分配结果的简单效应不显著,说明分配结果受分配情境的影响,儿童在有接受者情境下,表现出更高的公平敏感性。以上研究均表明有无接受者会影响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及期望。
(二)成本以及公平程度
Williams 等人(2014)的研究[32]通过设置四种类型的试验:1)无成本,差异较小(1,1 vs.1,2),即儿童选择公平不需要付出成本,一种选择是自己与对方每人得1 个,另一种是自己得1 个对方得2个;2)无成本,差异较大(1,1 vs.1,5),即儿童选择公平不需要付出成本,一种选择是自己与对方每人得1 个,另一种是自己得1 个对方得5 个;3)有成本,差异较小(0,0 vs.1,2),即儿童选择公平需要付出成本(1 个),另一种是自己得1 个对方得2 个;4)有成本,差异很大(0,0 vs.1,5),即儿童选择公平需要付出成本(1 个),另一种是自己得1个对方得5 个,以此来考察成本与差异对4-6 岁的公平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有成本的情况相比,当没有成本时,儿童更喜欢平等。而且成本也影响差异,在有成本的情境下,当差异大而不是小时,儿童更可能选择平等。
贾艳红等人(2017)的研究[19]结合不同成本(无成本、低成本、高成本)与不同公平程度(高不公平、低不公平)情境组合成6 种实验条件:(1)低不公平无成本条件(2,2 vs.2,3);(2)低不公平低成本条件(1,1 vs.2,3);(3)低不公平高成本条件(0,0 vs.2,3);(4)高不公平无成本条件(4,4 vs.4,8),(5)高不公平低成本条件(2,2 vs.4,8);(6)高不公平高成本条件(0,0 vs.4,8),以此来探究4-6 岁儿童的公平敏感性。研究结果发现有无成本、成本大小及不公平程度均对其儿童公平的敏感性存在影响。在低不公平情境下,成本对儿童的公平敏感性有影响。当选择公平不需要付出成本时,5 岁儿童更倾向于公平分配;当选择公平需要付出低成本时,4-6 岁儿童对不公平和公平选项没有偏好,但相比于4 岁,6 岁儿童中有更多的个体选择公平;当选择公平需要付出高成本时,4、5 岁儿童则倾向于接受不公平,直到6 岁这种对不公平的偏好才开始消失选择公平项。在高不公平情境下,成本对儿童选择公平也有影响。当选择公平不需要付出成本时,6 岁儿童更倾向于选择公平;当选择公平需要付出低成本时,4-6 岁儿童对不公平和公平项没有偏好;当选择公平需要付出高成本时,4 岁儿童则偏好接受不公平,5 岁开始有部分个体选择公平选项。由此可知,成本以及公平程度会影响儿童的公平敏感性。
(三)分配资源数量
Dawkins 等人(2019)分别对9 个月和4 个月幼儿的公平敏感性进行测试[13],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期望实验者在两个木偶之间平均(1:1)分配两块饼干,当实验者以不平均结果(2:0)分配饼干时,儿童也能够意识到不平等行为。然而,当分配4 个而不是2 个饼干时未发现婴儿的公平敏感性,也就是无论婴儿看到的是公平(2:2)还是不公平(3:1)的分配,婴儿的观看时间无差异。国内学者刘文等人[17]同样对2-3 岁儿童在分配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进行了探索,结果同样发现,当分配数量为2 时,儿童对分配结果的注视时间显著高于分配数量为4 时,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数字认知能力已在2 之上,但还未理解数量为4 的含义,因此,当分配数量为4 时,儿童相对陌生,从而出现分配数量为2 时的注视时间要高于分配数量为4 的时间。但这些发现均表明分配资源的数量会影响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及期望。
(四)数字认知能力
数字认知是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重要认知机制。以往研究表明,在第三方情境中,儿童自身的动机不受影响,而数字认知在塑造儿童的公平分配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33-36],因此可能是公平分配资源的重要前提[37]。Chernyak 等人(2016)的研究[33]发现擅长计数的儿童比尚未精通计数的儿童更有可能在双方之间平分贴纸。同样,即使是在那些没有平等分享资源的儿童中,熟练的计数者所分配的贴纸也比不熟练的计数者所分配的贴纸更接近平等(例如,熟练的计数者所分配的贴纸为6 个中的4 个,而不是6 个中的1 个),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对儿童进行计数干预,可以促进儿童在资源分配任务中更加公平[38]。因此,数字认知能力也是影响儿童公平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仍被忽视。
(五)社会距离
对于内群体他人与外群体他人相对于自身的关系远近,研究者们将其命名为社会距离[39]。Moore(2009)在Fehr 的基础上把经济决策的对手划分为三类:朋友、熟悉但不是朋友、陌生人,用强制选择方法来评估儿童对特定形式不平等的反应[40]。在游戏中,孩子们必须在有利的分配(两个糖果给我,一个给你)和平等的分配(一个糖果给我,一个给你)中做出选择。因此,在选择平等的选项时,孩子们将不得不牺牲一颗糖果,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他们都会得到一些糖果。研究结果发现当接受者是朋友时,3-6 岁的儿童更有可能选择平等选项。然而,当接受者是同伴而不是朋友或陌生人时,孩子们会选择有利的选项。肖雪等人(2021)的研究[41]也同样发现在所有群体条件下,儿童都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更多的资源,但当外群体成员贡献多且内群体成员贡献少时,儿童也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相比于其他群体条件更少的资源,Blake 等人(2011)对4-8岁儿童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测试[42]:公平条件(1:1)、对决策者有利的条件(4:1)和对决策者不利的条件(1:4)。研究结果同样发现4-8 岁儿童愿意牺牲小的奖励,以避免与不熟悉的同龄人处于不利的不平等。由此可知,社会距离影响儿童公平的表现。
七、简要评析
(一)以往研究特点及局限
以往关于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共同之处:首先,大多研究在分配任务中都会选择对婴幼儿非常有吸引力的分配资源(如糖果和贴纸)[43],然而目前还未有研究系统探索分配资源的吸引力对婴幼儿表现出的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其次,在探索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时,也都是围绕基于平等原则的公平展开,然而除平等原则外,还有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截止目前关于贡献原则的公平敏感性研究只有少数,尚未发现基于需要原则儿童公平敏感性的研究;再次,关于一岁幼儿的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结果好坏参半,但未探讨出现不同结果背后的原因;最后,未探讨与婴幼儿公平敏感性有关的认知机制。
(二)研究展望
第一,探究分配资源的吸引力或价值对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影响。公平在资源分配的情境中不仅要求数量平等,而且要求价值平等。研究表明,3-4 岁儿童在资源分配的情境中会区分高价值资源(玩具青蛙)和低价值资源(皱皱的白纸),并且在分配资源时也会考虑资源的价值[44],当研究者要求儿童将四张贴纸(两张黄色和两个棕色)分给两个玩具木偶时,3-5 岁的孩子能够遵守数量的公平,但却违反了价值上的公平:把他们喜欢颜色的贴纸都分给了自己喜欢的木偶,将不喜欢颜色的贴纸分给另一个木偶[45]。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当分配资源对婴幼儿没有吸引力或价值甚至引起其厌恶时,婴幼儿会表现出怎样的公平敏感性,是否同样会表现出对公平的期望。
第二,探索基于贡献原则或需要原则以及当不同公平原则相冲突时婴幼儿公平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3 岁儿童能够推理对劳动贡献多的人分配更多的奖励物品[46],由此可知儿童在3 岁时就能够按贡献分配资源[47]。并且5 岁学龄前儿童在分配时更加关照有需要的接受者,对给予穷人更多的分配者行为的肯定程度越高,对平均分配资源的分配者行为的抗议程度越高,由此可知,3-5 岁儿童在做出公平的决定时,不仅考虑平等的原则,还会考虑个人的贡献以及他人的需求[48]。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3-5 岁中国儿童同样具备了贡献分配和需要分配的公平意识[49],但基于贡献或需要原则儿童公平敏感性的研究却未受到重视。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基于贡献原则或需要原则以及当不同公平原则相冲突时儿童的公平敏感性,以此揭示不同原则下儿童公平敏感性发展的特点。
第三,一岁婴幼儿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研究结果目前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澄清。Dawkins等人(2019)的研究[13]发现在9 个月和4 个月的时候,婴儿期望实验者在两个木偶之间平均分配两块饼干,当实验者不平均分配饼干时,儿童能够意识到不平等行为。然而,当分配4 个(而不是两个)饼干时未发现婴儿的公平敏感性,也就是无论婴儿看到的是公平(2:2)还是不公平(3:1)的分配,婴儿的观看时间无差异,婴儿能识别2:0的违反行为,却无法识别3: 1 的违规行为原因何在?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假设:当违规行为2:0 时,会存在两个接受者中的其中一个接受者没收到任务的物品,因此儿童能很快的识别这种不公平的行为,但当违规行为为3:1 时,每一个接受者都会收到不同数量的物品,所以儿童不能识别这种不平等行为,而不仅仅是因为分配4 个资源比分配2 个资源更困难。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期望违规范式分配4 个物品时,将不平等比较改为4: 0,看是否会产生同样的实验结果,或是扩大不平等的比例(当不平等比例为5: 1 时),探索9 个月与4 个月婴儿的公平敏感性,以寻求其原因。
第四,探索与儿童公平敏感性及期望有关的认知机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揭示儿童数字认知的发展与公平之间的深层联系,在公平任务中,儿童会自发地调用数字知识,并且相对于其他语境调用数字频率更高[50]。跨文化研究发现,儿童的计数能力也会影响他们最初决定支持哪一种公平原则。提斯曼是生活在玻利维亚亚马逊的农业觅食群体,相对于不会数数的儿童,会计数的儿童更有可能做出基于贡献的分配[51],这表明不会数数的孩子可能不愿意将贡献纳入分配,因为他们缺乏推导和产生适当的基于贡献分配所需的数字知识,因此默认采用更简单的平等主义策略。数认知能力及比例理解能力对儿童公平敏感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研究表明儿童3岁可能就已经具有了对比例的最初理解,并且相关研究还发现数字认知与儿童公平分配二者之间存在着强大关联,但目前数字认知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因此,未来可以深入探究数字认知能力对儿童公平敏感性及期望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