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3-01陈伟,张睿
陈 伟,张 睿
(沙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 塔城 832100)
病毒性肝炎实为一类由各种肝炎病毒所造成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肝炎的统称,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得知,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1.1亿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为2 000 万例[1]。需要指出的是,患此病后,患者通常会有厌油腻、食欲不佳、恶心及乏力等症状出现,且具有传染性,多数可获得较好预后,但也有一部分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当前,临床多采用血常规、生化检验等方法来对病毒性肝炎进行诊断,而近年来,伴随生物化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验室在检测病毒性肝炎方面,已经开辟了许多新指标,且在诊断中得到较好应用。为明确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诊断病毒性感染中的综合效能,本文特围绕沙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血常规与生化指标,评定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沙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 例,将其分为A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 例为B 组。A 组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龄25~71 岁,平均年龄(56.91±3.49)岁。B 组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25~70 岁,平均年龄(56.88±3.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沙湾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A 组纳入标准:①均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并确诊;②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者存在接触;③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存在异常升高。排除标准: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如心、肺等)严重障碍患者;③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患者;④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者等。
1.2 检测方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进行采集及离心操作(3 000 r/min,15 min),测定如下指标:①血常规。采用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型号:XN-1000)及配套试剂,得血清后,分别测定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NE)占比、淋巴细胞(Lym)占比。②常规、新生化指标。采用生化分析仪(日立,型号:7600)及配套生化试剂分别测定常规、新生化指标,常规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ALB 与球蛋白(GLB)比值(A/G)、丙氨酸转移酶(ALT),新生化指标为前白蛋白(P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总胆汁酸(TBA)、转铁蛋白(TRF)、5’-核苷酸酶(5’-NT)、腺苷脱氨酶(ADA)。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对比与B 组相比,A 组WBC、PLT、NE 占比均更低,Lym 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对比()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对比()
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NE:中性粒细胞;Lym:淋巴细胞。
2.2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生化指标对比较之B 组,A 组TBIL、ALT 更高,ALB、A/G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生化指标对比()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常规生化指标对比()
TB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A/G:ALB 与球蛋白(GLB)比值;ALT:丙氨酸转移酶。
2.3 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化指标对比相比B 组,A 组有着更高的LAP、TBA、5’-NT、ADA,更低的PA、TRF 较B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化指标对比()
表3 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化指标对比()
PA:前白蛋白;LAP:亮氨酸氨基肽酶;TBA:总胆汁酸;TRF:转铁蛋白;5’-NT:5’-核苷酸酶;ADA:腺苷脱氨酶。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所引起且以肝脏病变为典型特征的疾病类型,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相关报道指出,在全世界当中,有超过30 亿人曾经感染过肝炎病毒,其中,慢性感染者为2.4 亿人;而我国仍是肝炎的高发国,病毒性肝炎的年均发病率是1‰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病率较高,故是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毒性肝炎已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威胁[4]。因我国各个地区有着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且在卫生保障、医疗水平上也参差不齐,所以不仅会出现由于肝炎病毒感染难以被明确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还会出现治疗不当而引发病情进展的情况。另外,由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时会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的情况,因而容易引发肝功能障碍,或是出现肝功失代偿的情况;而随着病毒的不断复制,易长期性反复发作,最终会进展为肝硬化,因此,做好病毒性肝炎的检验、检测及早期、及时的诊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在发生病理、生理性变化时,会伴随有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此种情况在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十分常见。病毒性肝炎在发病后,其血常规、生化指标均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比较典型的是WBC、PLT、NE占比、ALB、A/G 等指标的下降及Lym 占比、TBIL、ALT的升高。而对于WBC、PLT 等指标的下降,其原因在于病毒侵入人体骨髓干细胞中,引起骨髓分化,抑制细胞增殖,降低骨髓造血功能;而Lym 占比等指标的升高,是因为机体受病毒侵袭后,被刺激分泌出Lym、TBIL 等物质,从而使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得以升高[5]。所以,在诊断病毒性肝炎时,这些指标具有辅助诊断的效能,意义明显。在本文中,通过检测血常规指标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是WBC,还是PLT、NE 占比,均较健康对照者更低,而Lym 占比较健康对照者更高;另外,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方面,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IL、AL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偏高,而ALB、A/G 与之相比较,显著偏低。由此可知,不管是血常规检测,还是常规生化项目检测,仍能够继续使用,但最好再寻求新的突破。
近年,伴随生物化学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指标检测在实验室当中得到开发和拓展,并且在临床多领域当中得到应用。本文围绕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析新的生化检测项目,并对其价值进行验证,从本文结果可知,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是在LAP、TBA 上,还是在5’-NT、ADA 方面,与健康对照患者相比较,均明显偏高,而PA、TRF 与之进行比较,明显偏低。对于PA 来说,其实际上是一种糖蛋白,多由肝细胞所分泌或合成,如果肝脏遭受到严重损伤,那么此物质的合成量便会大幅减少,其在血液当中的浓度会逐渐下降[6];另外,由于PA有着较短的半衰期,所以其变化值及幅度,能够将肝脏近期的合成功能有无变化等具体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7]。有研究指出,在肝脏受损时,且在血浆蛋白发生变化前,PA 便会有明显的变化,因而敏感性非常高[8]。针对ADA来讲,其是一种重要酶类,多由嘌呤核苷酸代谢所分泌,属于水解酶范畴;需强调的是,其可以刺激腺嘌呤核苷生成大量的次黄嘌呤,并且被不断氧化成尿酸,最终排出体外[9];此物质不仅能将肝内残存病变情况准确反映出来,而且还能反映肝细胞的具体恢复情况。而ALT,其是一种能够将肝损伤情况及程度准确反映出来的最早、最敏感指标,如果肝细胞当中有1%受损,那么血清当中的ALT 水平会较平常升高超过1 倍,但伴随病情的持续改善,其会快速下降,并且先于ADA 下降,对恢复期检测病情会造成影响;如果ADA 在恢复期仍然存在异常情况,那么表明可能存在慢性病变[10-11]。所以,PA、ADA 在诊断病毒性肝炎方面,均有着较高的价值,可当作常规项目来进行检测。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还是新的生化指标,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但我们还需要对病毒性肝炎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及早进行诊治。对于一些慢性肝炎患者而言,其能够由急性肝炎转化进展而成,有着较显著的症状表现,如蜘蛛痣、肝痛、面色灰暗、倦怠无力等,而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而言,其较为痛苦,家属需给予耐心照顾[12];针对重型肝炎来分析,其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持续时间>10 d,患者会有高热情况出现,易出现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出现脾气暴躁、行为反常等,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如上症状,应即刻就诊[13]。需说明的是,通过对上述基本特征变化进行掌握,然后与血常规、生化项目等检查相结合,能够更好、更早地开展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对其血常规及常规、新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能够为肝功能评估提供支撑,并且还能为及早诊治提供保障,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