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3-03-01赵冰
赵 冰
(兰陵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 临沂 277700)
糖尿病的出现将对患者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会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诱发患者血糖水平呈持续性升高,并对患者多个系统及器官造成损害[1]。糖尿病的危害远不止如此,若患者血糖长期处于紊乱状态将导致患者肾、眼、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或衰竭[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DR)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在初期并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明显感受到视力减退,并伴随着视物变形、色视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3]。据相关研究显示,每年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出现DR,而DR 的发病率在患病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55%,已成为国内首位致盲性眼病[4]。目前,临床针对DR 患者的干预以药物治疗为主,利拉鲁肽是治疗DR患者中的常用药物,为胰高糖素样多肽-1 受体激动剂,可直接作用于胰岛素β 细胞,缓解DR 的进展。非诺贝特为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型增殖体受体a 激动剂(PPARa),能够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5]。本次研究将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探究联合应用对DR 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兰陵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6]诊断标准;②在治疗前未服用相关降糖和降压药物。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药物及药物成分不耐受或过敏者;②计划妊娠或已经妊娠、哺乳的女性;③近6 个月内发生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患者;④存在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⑤同时参与多项研究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前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相关健康宣教,按照院内糖尿病食谱的标准就餐,并根据护理人员规范相关日常及运动行为。对照组实施非诺贝特(RECIPHARM FONTAINE,批准文号H20181239,规格:0.2 g)治疗,配合饮食控制进行服药,1 次/d,与早餐同服。观察组在实施非诺贝特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规格:3 mL∶18 mg)联合治疗,起始剂量为0.6 mg,1 次/d,连用1 周后,若无胃肠道反应则可增加剂量到1.2 mg,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型号:BS-600)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 000 r/min 离心10 min。②视功能:采用视功能评分量表[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视功能情况,其中包含周边视野(0~10 分)、感觉适应(0~30 分)、日常活动限制(0~3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视功能越差。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头晕、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呕吐、低血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hs-CRP:超敏C 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2.2 两组患者视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视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视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1 例(2.5%)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DR 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血脂异常水平等因素紧密相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胰岛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眼部组织、神经及血管病变微循环出现改变,造成眼部营养及视神经功能出现损伤[8-9]。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若患者血糖未得到及时的控制,可造成视网膜出血,甚至出现玻璃体积血,引起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病变血管疾病,也是国内四大致盲因素之一[10]。目前,临床针对DR 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要基础手段,通过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对患者眼部神经功能和微循环造成的影响。
非诺贝特为贝特类降脂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维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目前该药物已在DR 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成为DR 患者的常用药,但该药物的用药疗程较长,且单一用药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1]。利拉鲁肽为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同时具备抑制患者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作用。目前应用利拉鲁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基本得到公认,但对于该药物治疗DR 的相关案例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报道较少,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利拉鲁肽治疗DR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利拉鲁肽会增加患者DR 的风险[12]。本次研究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非诺贝特是临床中经典的降血脂药物,能够用于调节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有研究发现口服非诺贝特能够有效控制患者DR 的发展并减少视网膜激光检查的次数,同时其也能较好地表现出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改善患者心血管机能[13]。但在应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贝特类药物将对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且还会产生肌溶解等不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非诺贝特能够干扰脂肪酸的吸收及代谢,具体机制是通过生化作用产生,增加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脂肪组织生成的敏感性,提高降糖效果。利拉鲁肽与人体内GLP-1 具有97%的序列同源性,为内源性肠促胰岛素激素,可以促进胰腺B 细胞依赖于葡萄糖浓度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分泌的胰岛素量,对血糖水平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临床疗效[14]。本次研究将利拉鲁肽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1 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将利拉鲁肽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神经功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一治疗,将利拉鲁肽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DR 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视功能情况,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