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场MRI对子宫肌壁间妊娠的诊断应用(附5例报道)

2023-03-01文小检申光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壁间肌壁浆膜

文小检 申光武

1.湖南省胸科医院放射科(湖南 长沙 410205)

2.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放射科(湖南 长沙 410006)

子宫肌壁间妊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常早期出现停经、阴道流血及下腹痛,早期常常由于病灶较小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由于其特殊位置可误诊为宫内妊娠,若不早期诊断或者诊断不明,患者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子宫破裂,影响患者生育,甚至出现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1-2]。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总结,结合相关文献,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并提高该病影像学认识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收治的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临床及低场MRI资料,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7.6±10.5)岁,患者均无剖宫产及人工胚胎植入史,停经时间38~50d,平均(42.7±5.6)d。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均阳性,血 HCG 明显升高,为 172.4-181764.0 IU/L。超声检查可探及子宫内类圆形混合回声,1例位于肌壁间,1例位于宫角,余定位困难,均可见丰富血流,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肌壁间妊娠。

1.2 检查方法MR检查采用贝斯达(Basda)0.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范围包括子宫及其附件。扫描序列:FSE 序列行轴位 T1WI(TR/TE 540/19 ms)及T2WI(TR/ TE 3600/115 ms),FSE序列冠状位T2WI。

1.3 治疗及病理5例均手术治疗,4例行全麻下腹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行全麻下剖腹探查术+妊娠病灶切除术,病理提示为蜕变绒毛组织。因患者多为年轻患者,有再生育需求,先行诊刮术,未刮出典型绒毛组织,诊刮后彩超复查仍见孕囊或包块影,然后在阴道彩超引导下电针切开子宫壁,见妊娠组织,清除后缝合子宫切口,注射甲氨蝶呤20mg于切口周围肌层内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抗炎、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观察病情,术后监测血β-HCG。

2 结 果

①临床资料: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中4例有多次宫腔操作史,1例合并有盆腔炎。②病灶部位:3例病灶位于后壁,1例位于侧壁,1例位于宫角。③病灶大小、形态: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2.2cm×1.4cm×1.4cm)~(2.7cm×2.7cm×2.1 cm)。④病灶内部信号:信号不均匀,表现为混杂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影,均可见囊泡状T1WI低、T2WI高信号影(见图1、图2),囊壁呈等或稍高T2WI信号。⑤病灶周边组织情况:2例周围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提示出血(图1);病灶主体位于子宫壁内,子宫内膜低信号连续,子宫肌层中高信号中断,呈膨胀性生长,未突破浆膜层。⑥其他: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增厚;1例见宫腔受压变窄(图2),子宫腔内可见积液或稍高T1WI积血信号。

图1 子宫角肌壁间妊娠。女性患者,41岁,盆腔炎病史,停经45天,B超发现右侧子宫壁妊娠囊。图1A:MR平扫,轴位T1WI示肌壁间混杂信号,内见囊泡状低信号(粗箭头);图1B:MRI平扫,轴位T2WI示肌壁间病灶以高信号为主,未突破浆膜层,联合带低信号连续;图1C:MRI平扫,矢状位T1WI示病灶周围见斑片状高信号(细箭头);图1D:MRI平扫,矢状位T2WI示病灶边界尚清晰。图2 子宫肌壁间妊娠。女性患者,22岁,停经40天,B超发现子宫后壁妊娠囊。图2A:MRI平扫,轴位T1WI示妊娠囊呈混杂信号,内见囊泡状低信号(细剪头);图2B:MRI平扫,轴位T2WI示病灶内见囊泡状高信号;图2C:矢状位T2WI及;图2D:冠状位T2WI示妊娠囊位于子宫后壁肌壁间,囊壁为等信号,联合带低信号连续,病灶未突破浆膜层。

3 讨 论

子宫肌壁间妊娠是指孕囊位于子宫肌层,临床表现为停经、不规则阴道流血、尿或血β-hCG升高,随着孕囊增大,患者常有早期下腹部疼痛,本研究中患者停经时间多不长,且有明显下腹痛或不适,MRI检查也显示妊娠囊体积较小,最大者也只有2.7cm×2.7cm×2.1cm。肌壁间妊娠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异位妊娠,早期病灶过小在超声下易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或者定位不明确,若错过早期处理时机,随着病灶生长增大可引发子宫破裂,甚至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引起子宫肌壁间异位妊娠的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缺陷有关[3],还有研究认为可能与合并其他疾病有关,比如子宫浆膜炎引起的部分浆膜破坏缺损、子宫腺肌症等[4]。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流产史,1例子宫浆膜炎,周围见组织粘连。

本研究总结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的MRI图像,发现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本研究中妊娠囊多表现为混杂长T1等-长T2信号,可见囊泡状T2WI高信号,可能是孕囊液及胎儿,囊壁多表现为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边界多清晰。另有2例周边见短T1信号,多提示出血。这与既往研究中关于宫内妊娠[5]及异位妊娠[6]妊娠囊的信号特点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病灶主体位于肌壁间,子宫内膜高信号是连续的,并且病灶不会突破浆膜层。MRI有利于准确定位,并确定病灶侵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对于早孕患者,常规检查方法是超声,但是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常常症状出现早,且需早期明确诊断并行手术切开或宫腔镜手术[7],而超声检查往往由于病灶过小难以观察,且不易准确定位。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定位不准,并且由于病灶过小需经阴道检查而不易被接受,这都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出现误诊,致使此类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8]。本研究中患者孕囊位于子宫肌层,需通过手术切开取出孕囊,其中1例位于宫角,经剖腹探查行妊娠病灶清除。MRI由于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通过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子宫肌壁间妊娠病灶进行直观、准确定位,并且本研究应用的是开放式低场MRI,热效应及非热效应轻微,孕妇更容易接受,且低场强MR的T2WI成像也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分层[9]。肌壁间妊娠常常位置较深,子宫内膜高信号及联合带低信号不会中断,病灶主体位于中等信号的子宫肌外层。MRI可以通过多方位成像清晰显示妊娠囊的位置、与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腔的关系[10],还能对病灶周围结构及有无出血等进行全面评估,这对于子宫肌壁间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子宫肌壁间妊娠比较少见,临床罕见,且早期在超声检查下易被误诊或是定位不明确,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果比较凶险。因此,对于早孕患者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痛,临床及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一步行低场强MRI检查。子宫肌壁间妊娠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用于病灶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定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壁间肌壁浆膜
龚冰怡
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治分析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治疗经验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