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3-03-01郭晓邓喜青胡振殷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水分子前列腺癌

郭晓 邓喜青 胡振 殷灿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在临床上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变较为常见,一般包括前列腺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肿瘤性病变等,可引发患者尿痛、尿频等排尿障碍症状,其中前列腺癌早期缺乏明显临床症状,恶性程度高且易转移,这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趋势,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中老年男性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临床治疗策略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在治疗前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2]。磁共振成像(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成像技术丰富,例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MR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已是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无创检查方法[3-4]。本文旨在探讨应用3.0T磁共振DWI、DCE-MRI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接收的86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8+11)岁。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恶性病变有37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良性病变39例、10例。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已签署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参与本研究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如放疗、化疗)者;参与本研究前1个月内进行穿刺活检;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齐者;序列图像不全者;仅接受常规MRI、DWI检查中其中一项检查;MRI的图像质量不清晰,不能用于本研究诊断中。

1.2 方法采用Siemens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均进行常规 MRI、DWI、DCE-MRI检查,腹部配备阵线圈,告知患者检查前适量饮水,适当憋尿,协助其安置仰卧位,将阵线圈围绕患者腹壁。扫描参数设置:TE为93ms,TR为4900ms,矩阵为102×160,FOV为221mm×260mm,层厚为3.60mm,层间距为0.70mm,b值选择600s/mm2、800s/mm2、1000s/mm2,再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将获得的DWI数据传输至处理工作站,得到ADC图后,对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予以测量。DCE-MRI参数值均由系统软件自动测出,描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特征。检查结果由我科2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进行磁共振图像分析,若意见存在分歧时,邀请另外一位高年资放射影像科医师进行诊断,将最终结果纳入分析。

参数描述:峰值时间(Tmax)为扫描初始至峰值强化的时间;最大信号强度(SImax):[(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初始期信号强度)/强化初始期信号强度] ×100% ;最快强化率(Rmax):[(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初始期信号强度)/Tmax] ×100%。

1.3 观察指标(1)观察常规MRI、DWI检查结果。(2)测量良恶性前列腺病变ADC值。(3)观察良恶性前列腺病变DCE-MRI,并记录相应参数值,绘制TIC曲线。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组间以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常规MRI、DWI检查结果比较DWI检查准确度(96.51%)、敏感度(94.59%)、特异度(97.96%)高于常规MRI准确度(74.42%)、敏感度(70.27%)、特异度(77.55%)(P<0.05),见表1~表2。

表1 常规MRI、DWI检查结果比较

表2 常规MRI、DWI检查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对比

2.2 DWI良恶性前列腺病变ADC值对比恶性病变组在b值为600s/mm2、800s/mm2、1000s/mm2时,ADC值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见表3。在DWI像上前列腺增生结节多为略高信号,ADC图上信号稍减低;前列腺癌灶多为明亮高信号,ADC图上信号多明显减低,见图1。

图1 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DWI表现。图1A~图1B: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病灶DWI上等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图1C~图1D:前列腺Ca患者,中央叶病灶DWI上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图2 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T1WI增强表现及TIC特征。图2A~图2B:前列腺增生患者T1WI增强示病灶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TIC呈速升平台型;图2C~图2D:前列腺癌患者T1WI增强示部分病灶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TIC呈速升速降型。

表3 DWI良恶性前列腺病变ADC值对比

2.3 良恶性前列腺病变DCE-MRI参数值对比两组Tmax、SImax、Rmax对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病变组Tmax高于恶性病变组,而SImax、Rmax均低于恶性病变组,见表4。前列腺增生组,增强扫描后多呈不均匀强化,30例TIC为Ⅱ型。前列腺癌组,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多表现为不均匀的显著强化,该组有27例表现Ⅲ型TIC曲线。多数前列腺癌灶及增生结节在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表现为显著不均匀强化,多数前列腺癌灶在延迟期可见造影剂退出,而这种表现在前列腺增生结节中少有,见图2。

表4 良恶性前列腺病变DCE-MRI参数值对比

3 讨 论

前列腺病变为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及肿瘤性病变(如前列腺癌等),不仅会损害前列腺的分泌及排尿功能,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同一种临床症状的出现可由良性或恶性的前列腺病变所引起,但治疗策略却存在较大的差异[5]。因此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明确病变性质后予以相关精准的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磁共振成像因为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序列、多参数成像、无创性等优势[6],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前列腺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DWI是利用探测水分子的运动来实现的磁共振技术,通常用于缺血性病变、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7]。在临床上,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常常需要运用DWI技术,该技术可探测出人体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变化情况,对判断该病的病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主要参数为ADC值[8]。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组织结构不一致,其水分子扩散运动不同,前列腺癌可限制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肿瘤细胞的堆积生长、细胞密度增大会致使细胞外间隙遭受挤压、变狭窄,多种因素共同限制了病变部位水分子的自由运动,从而使得降低ADC值,而对组织内的水分子运动影响较轻,ADC值的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小,这有利于观察患者病变部位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为量化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9]。同一组织,选择不同b值会测得不一样的ADC值,b值与ADC值呈负相关。b值越大,影响因素越少,所测量的ADC越准确。国外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10],良性前列腺病变的ADC值均高于前列腺癌的ADC值,这并不受不同b值选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b值为600s/mm2、800s/mm2、1000s/mm2三种不同b值进行研究,发现良性病变组ADC值均大于恶性病变组,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显示中央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ADC值存在一定交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可分为腺泡上皮细胞增生、间质细胞增生。当腺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时,由于腺泡含水量多,其ADC值会偏高;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时,因间质细胞含水量少导致ADC值偏低。本研究表明DWI序列对前列腺病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MRI。

DCE-MRI反映了前列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11],病变区新生血管数量、细胞外间隙大小及血管壁通透性影响动态增强参数值。DCE-MRI时,与正常组织对比,肿瘤组织内存在丰富的血管,因其分化不良,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从而造成了二者强化方式的不一致。本研究采用Tmax、SImax、Rmax等多个动态增强的强化参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行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强化参数存在差异,前列腺癌强化的Tmax比良性病变的早,SImax、Rmax比良性病变组更大,早期强化快且更明显。DCE-MRI早期强化主要反映组织的血管数量多、进入细胞外间隙的对比剂含量大。由于前列腺癌新生肿瘤血管密度大,且血管分化不良通透性大,造成对比进入肿瘤组织内比良性病变组快且多。前列腺癌组中,30例在DCE-MRI时表现为早期快速且明显的强化方式,与癌组织周围未强化的非癌组织形成较大反差,27例延迟后可见造影剂廓清,TIC曲线为Ⅲ型,反映癌组织新生血管丰富且血管壁通透性大。本组49例良性病变在DCE-MRI的表现与恶性病变组的截然不同,早期36例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33例持续强化,在动态增强的晚期仍未见明显的造影剂退出表现为较高信号,TIC曲线30例为Ⅱ型。本组研究显示部分前列腺腺癌与增生结节较难鉴别,在DCE-MRI表现上不典型。因此DCE-MRI只能作为诊断及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参考指标之一,我们还需要通过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采用DWI联合动态增强能提高鉴别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的准确率,可有效运用于临床诊断前列腺相关疾病。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水分子前列腺癌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两颗心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