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信随访模式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03-01雷翠蓉黄一琴顾荣花李雨聪
雷翠蓉,黄一琴,顾荣花,李雨聪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重庆 40003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同步放化疗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标准治疗[2-3],但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反应、血液学毒性等,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我国71%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未行营养治疗或者营养治疗不规范等情况[4-5]。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微信随访管理模式在慢性病后续随访中普遍应用,该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对患者进行在线指导服务,将互联网、在线健康教育指导与随访管理工作相结合[6]。我国“互联网+”微信随访多在慢性病[6-7]中应用,关于宫颈癌放化疗后营养治疗及随访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不同随访方式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有效随访率、营养筛查、评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互联网+”微信随访管理模式在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随访率和依从性方面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本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宫颈癌全量放疗患者578例,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41.80±12.29)岁,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至少接受1次科普教育,并理解肿瘤随访及营养治疗。治疗结束后,根据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291例,对照组287例。纳入标准:(1)有明确病理学证据的宫颈癌患者,有放疗适应证、无放疗禁忌;(2)年龄21~74岁;(3)能独立完成问卷,具备一定的读写和沟通能力;(4)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1)有既往放疗史;(2)复发宫颈癌;(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有严重并发症;(5)有活动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1.2 方法
1.2.1采集病史资料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及分期、放化疗方式等。
1.2.2治疗方案
578例患者中,有395例选择调强放疗,183例选择螺旋断层放射(TOMO)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同步放化疗,由放疗组主治医师及以上者制订放疗计划。放疗靶区及剂量设置:原发病灶45~50 Gy/25次,淋巴引流区55 Gy/25次,每周5次,共需5~6周,后装治疗6~7 Gy/次,每周1~2次,共需2~3周。同步化疗方案如下,均为静脉滴注。(1)顺铂周疗:注射用顺铂(40 mg/m2,第1天);(2)紫杉醇+顺铂周疗:紫杉醇(50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天);(3)紫杉醇+顺铂3周疗:紫杉醇(150 mg/m2,第1天)+顺铂(70 mg/m2,第1、2天)。
1.2.3评估方法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1、3个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8]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得分[9]及生活质量得分,并计算有效随访率。(1)NRS 2002判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根据患者疾病状态:有无合并重大手术、骨髓抑制等,营养状态,年龄,3项得分相加,总评分≥3分(或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水肿且血清蛋白<35 g/L者)表明患者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即应该使用营养支持;<3分者可密切随访。(2)运用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体重丢失情况、查皮下脂肪厚度、营养摄入情况、有无营养相关的症状及是否存在功能减退这5项结果判断。评分≤1分为营养良好;>1~3分为轻度营养不良;>3~8分为中度营养不良;>8分为重度营养不良,得分越高表示营养状况越差。(3)生活质量调查。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第3版(EORTC QLQ-C30 V3)[10]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共包含30个条目,包括5个功能领域、9个症状领域、1个整体生活质量领域,不同等级得分不同。得分≤9分为生活质量无改变;>9~20分为生活质量轻度改变;>20分为生活质量低下,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2.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患者放化疗期间常规宣教,试验组在微信群里通知返院复查,对照组在前次出院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宣教护士经培训后协助患者完成调查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1、3个月NRS 2002、PG-SGA、EORTC QLQ-C30 V3得分,收集量表,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分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治疗前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放化疗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n(%)]
2.2 两组治疗期间营养评估、营养筛查、生活质量状况得分比较
两组NRS 2002得分及营养风险筛查分级构成,PG-SGA得分及营养评估分级构成,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营养评估、营养筛查、生活质量状况得分比较
续表2 两组治疗期间营养评估、营养筛查、生活质量状况得分比较
2.3 不同随访方式按时返院情况
两组最终有40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3个月均按时返院随访。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个月有272例、3个月有256例患者按时随访,随访率分别为93.47%、87.97%;对照组分别有241例、189例按时随访,随访率分别为83.97%、65.85%。治疗结束后1、3个月均返院复查者,试验组有241例(随访率82.82%),对照组有159例(随访率为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返院复查随访率情况比较[n(%)]
2.4 两组随访1、3个月NRS 2002、PG-SGA、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随访1、3个月,试验组NRS 2002、PG-SGA、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随访1、3个月NRS 2002、PG-SGA、 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严重[11-13]。宫颈癌治疗后应按照恶性肿瘤随访管理,随访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活质量调查、影像学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FIGO指南、NCCN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2,14-15]均建议在治疗后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治疗后3~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此后每年随访1次。但目前患者对治疗后定期随访的认识不够,返院复查率低、随访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16]。国际抗癌联盟(UICC)要求恶性肿瘤随访率为90%以上[17]。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简称1538项目数据库)中,原始随访率只有15.6%,后续改进随访措施后随访率也只能达到72.7%,低于国际标准。健康中国强化癌症防控全程管理,宫颈癌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并进行全程管理。然而,传统医疗多为医护人员为患者“面对面”提供服务,存在依从性不高、患者及家属不能完全理解医嘱、遵嘱情况不佳等情况,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返院复查随访率逐渐降低。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按时返院复查随访率分别为83.97%、65.85%,同期试验组随访率分别为93.47%、87.97%。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按时随访率均有降低,但对照组随访率降低得更明显。而在治疗后1、3个月两个时间节点均返院随访患者中,试验组随访率达到了82.82%,优于对照组的55.4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每次常规门诊随访之外,医护人员可通过网络与患者建立联系以便随时反馈,充分了解患者最新情况,及时干预,可能提高患者有效随访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营养不良常伴随整个宫颈癌病程及整个康复期,营养不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严重削弱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18-19]。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3,20],放疗近期可导致腹泻、食欲下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远期可引起经常性腹痛、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胃肠道反应重,营养不良更甚。本研究结果显示,47.58%(275/578)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营养风险,且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达到了70.59%(408/578),仅有不到10%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50分,远远大于20分,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张璟等[21]研究表明,营养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营养行为改变,最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推荐对所有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使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再用PG-SGA对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进行诊断,然后进行营养干预及健康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随访1、3个月试验组NRS 2002、PG-SG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与王莉等[22]、韩云等[23]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显示,微信群随访实时在线营养管理及随访模式可较好地管理宫颈癌微信随访支持患者。但文化程度低或者老年患者不愿意使用微信群,更倾向于使用电话或者直接到门诊复查。因此,联合相关专业制订恶性肿瘤随访APP,简化操作程序可能会提高随访率、减少营养不良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微信群随访是借助微信平台,以医生为主导、患者为中心,连续性进行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更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可有效促进宫颈癌放化疗后患者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宫颈癌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控制。微信群随访也可降低患者多次返院暴露风险,提高患者随访及遵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