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P、I-FABP、SIRT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3-02-28路钰夏翟瑞琴王向辉李小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4期
关键词: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路钰夏 翟瑞琴 杨 辉 王向辉 李小芹 于 静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急症,多发生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1]。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尚缺乏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多以医生的经验判断为主,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寻找特异性、灵敏度均较好的诊断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炎性反应、组织损伤等情况下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肠道炎性损伤有关[2]。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高表达于小肠上皮细胞,当肠道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时,I-FABP大量释放入血而引起血清水平升高[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一种抗炎、抗氧化应激蛋白,与成人溃疡性结肠炎密切关联[4],但其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CRP、I-FABP、SIRT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5]中的标准;(2)日龄<28d;(3)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毒性巨结肠、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疾病;(2)中途放弃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全静脉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1.3 检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头皮静脉血2ml,室温静置2h后上离心机,3 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置入EP管,-80℃冰箱冷冻保存。统一融化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ABP、SIRT1,CRP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I-FABP、SIRT1试剂盒为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仪器为深圳迈瑞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T-96A酶标仪。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CRP、I-FABP、SIRT1比较 观察组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IRT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RP、I-FABP、SIRT1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临床资料患儿血清CRP、I-FABP、SIRT1比较 观察组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患儿血清CRP、I-FABP、SIR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ll分期Ⅲ期患儿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Ⅰ~Ⅱ期患儿(P<0.05),而SIRT1明显低于Ⅰ~Ⅱ期患儿(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而SIRT1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临床资料患儿血清CRP、I-FABP、SIRT1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将观察组血清CRP、I-FABP、SIRT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FABP与SIRT1呈负相关(r=-0.456、-0.501,P<0.05),CRP和I-FABP呈正相关(r=0.477,P<0.05)。

2.4 血清CRP、I-FABP、SIRT1诊断价值 CRP、I-FABP、SIRT1诊断Bell分期Ⅲ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33和0.802(P<0.05),截断值分别为20.61mg/L、4.62ng/ml和5.86ng/ml,灵敏性分别为81.80%、72.70%和72.00%,特异性分别为50.00%、68.30%和70.00%,见图1。CRP、I-FABP、SIRT1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0和0.759(P<0.05),截断值分别为27.96mg/L、5.12ng/ml和5.94ng/ml,灵敏性分别为62.50%、81.30%和75.00%,特异性分别为87.90%、68.20%和71.20%,见图2。

图1 CRP、I-FABP、SIRT1诊断Bell分期Ⅲ期的ROC曲线

图2 CRP、I-FABP、SIRT1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肠黏膜损伤、局部缺血缺氧性损伤、炎症反应等导致小肠弥漫性或局部坏死。本病好发于早产儿,多在出生后2周内发病,而足月儿可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时易与新生儿急性肠炎、肠叠套等混淆,误诊率、漏诊率均较高,多数患儿在确诊时已发生严重的肠道坏死。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常见病种,病死率高达16%~20%,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是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病理环节[3]。 CRP升高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感染、组织创伤程度,姚萍等[6]研究认为,外周血CRP水平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I-FABP仅存在于胃肠道黏膜,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王楠等[7]研究发现,I-FABP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SIRT是一种乙酰化酶,对损伤反应的转录因子和p53可产生负性调节作用,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维持内环境稳态、帮助细胞在不良环境中生存等作用。有研究发现,SIRT1可降低结肠炎模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肠道黏膜的炎性损伤程度[8]。但上述三种指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中的诊断价值相关研究较少,对临床缺乏指导价值。

本研究发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而SIRT1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其中Bell分期Ⅲ期患儿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Ⅰ~Ⅱ期患儿,而SIRT1明显低于Ⅰ~Ⅱ期患儿,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CRP、I-FABP水平升高,SIRT1水平降低,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肠道炎症反应可引起经典促炎因子IL-6大量释放,刺激肝细胞大量合成和释放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引起血清CRP升高,此外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也可引起CRP 水平升高。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后,小肠上皮细胞被破坏,其中的I-FABP大量释放入血。SIRT1可抑制NF-κB与细胞核内炎症基因结合而产生抗炎、抗氧化作用,其血清水平的降低提示机体内源性抗炎作用下降,肠道炎症性疾病风险增加。

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仅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全静脉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本研究中82例患儿经治疗后仅有66例患儿预后良好,16例患儿预后不良,经对比发现预后不良患儿血清CRP和I-FAB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而SIRT1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儿,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CRP、I-FABP、SIRT1水平与患儿预后有关。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CRP、I-FABP与SIRT1呈负相关,CRP和I-FABP呈正相关;CRP、I-FABP、SIRT1诊断Bell分期Ⅲ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33和0.802,CRP、I-FABP、SIRT1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0和0.759,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CRP、I-FABP水平、SIRT1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有关,可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综上所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CRP、I-FABP水平升高,SIRT1水平降低,与患儿严重程度、预后有关。

猜你喜欢

坏死性结肠炎小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一根小肠一头猪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