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STEM理念,玩转探究性活动
2023-02-28刘思源吉林省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幼儿园
刘思源 | 吉林省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幼儿园
STEM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有机整合,是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习者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探究性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依靠直接经验自行探究,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表达结论,从而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经验,提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笔者以吉林省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幼儿园为研究场域,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探究性活动的推进策略,为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提供参考。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STEM教育倡导以“真”问题为导向,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期STEM教学》一书的作者莎莉·穆莫认为:当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时,幼儿的学习最有效。因此幼儿探究性活动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下,直面“真”问题,分析“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以自制晾衣架活动为例,幼儿发现班级每天使用的晾衣架存在安全隐患,晾衣架在来回推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晃动、倾斜、不稳固等问题。与此同时,班级有个叫米多的小女孩,由于个子矮小,挂衣服时总是够不到高高的晾衣架。于是幼儿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制作一个既结实又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的晾衣架?自制晾衣架活动应运而生。
制作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新晾衣架的样式。幼儿在父母及教师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晾衣架图片,确定了基本的外观。之后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选材。铁管、塑料管、PVC管等材料进入了幼儿的视野,幼儿通过深入了解每种材料的质地,最终选择了PVC管作为晾衣架的核心骨架。第三个环节是绘制图纸。幼儿测量好尺寸,估算好数量,在图纸上标注了晾衣架每部分的材质与所需的数量。第四个环节是制作晾衣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使用锯,并请后勤工作人员做了详细指导。幼儿根据测量好的尺寸,锯好每部分骨架,随后进行拼插与安装。第五个环节是加固与完善。初见雏形的晾衣架存在着小小的瑕疵,主要是稳固性不够,于是教师向家长群发起了求助,热心的家长提出利用专业胶水外加一根支撑管来进行加固,顺利解决了晾衣架摇晃的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幼儿的必备能力,使幼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在晾衣架制作的探究性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领域整合为核心,增强跨界知识联结
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跨学科性,其不单单是四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学科间相互联系,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幼儿探究性活动应该凸显跨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结。
以“再见西游”活动为例,《西游记》内容诙谐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幼儿便产生了演绎经典故事情节的想法。第一步,确定故事情节。幼儿经过讨论,投票选出了三打白骨精、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大闹蟠桃园3个故事情节。第二步,绘制平面图。幼儿分成3个小组,先绘制出自己所选的场景,然后根据场景确定需要的道具和服饰。第三步,制作道具。3组幼儿根据情节需求,用报纸、绳子、纸筒、纸杯、彩泥、奶粉罐等材料制作了金箍棒等道具。第四步,还原场景。幼儿将制作好的道具根据情节进行分配,有些道具是固定摆在某处的,比如蟠桃树等;有些是表演时手持的道具,比如金箍棒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进入最后一步——角色表演,演绎名著经典情节。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相关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如选材、测量、绘制、连接等,同时还将五大领域中语言领域的口头表达,社会领域的同伴合作,科学领域的大小、数量、形状等核心经验,以及艺术领域的绘制故事图与故事表演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具有探究氛围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以操作活动为依托,促进经验有效迁移
STEM教育非常重视学习者已有经验在新情境下的迁移运用。因此幼儿探究性活动应该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经验的有效迁移。
以建造观望台活动为例,绘本《建天坛》向幼儿展示了天坛的诞生,带幼儿领略了我国古建筑的魅力。该绘本故事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历史,更对建造房屋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绘本的启发下,结合已有经验,幼儿在幼儿园里建了一个可以一览幼儿园美景的观望台。
制作观望台经历了以下7个步骤。一是选址,为了更好地眺望幼儿园美景,幼儿选择了幼儿园地势偏高处。二是绘制设计图,设计图不仅指引着活动开展,还帮助幼儿梳理建造思路。三是准备材料,教师发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运来了一百多块红砖头,为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四是打地基,幼儿用碎石和沙子铺地基,并压实,确保底层足够稳固和平整。五是和水泥。六是垒建观望台,幼儿根据设计图进行搭建,垒完红砖后,撒上少量沙子和碎石,然后扫平,尽量让碎石和沙子填到砖缝中,达到固定红砖的作用。七是涂鸦装饰,初步垒好的观望台略显简陋,于是有幼儿为观望台绘制了好看的图案,装饰外表。至此,观望台彻底搭建成功。
活动过程中,幼儿思考打牢地基的办法,探寻能够稳固垒高红砖的方式,在几次试错后找到了用碎石和沙子填到砖缝中的方法。幼儿搭建观望台的探究活动是基于在室内搭建积木的前期经验,他们将已有的“平铺、架空、围合、装扮”等建构技能进行迁移,在观望台的搭建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建构水平,有效地解决了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探究性活动时,可以基于三个维度思考每个活动:是不是基于“真”问题让幼儿去探究与操作?是否能够整合多领域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否能够迁移已有经验在新的情景中有效地解决问题?
幼儿园只有重视通过“真”问题的任务驱动,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与迁移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才能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知识整合能力、经验迁移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