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龄游戏,发现“更大的世界”

2023-04-05郭晓艳卢小娜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教育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龄游戏幼儿

郭晓艳 卢小娜 |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中大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一起玩”的意愿,结合对异龄同伴互动价值的分析,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积极打破班级区域界限,整合多元游戏空间,为中大班幼儿混龄游戏提供支持,让幼儿在“更大的世界”中更好地发展。

看见儿童需求,营造开放自主的游戏氛围

延展游戏时间,满足畅玩需求。混龄游戏开展之初,游戏时间为每周一次,但异龄幼儿彼此熟识后,在规定时间内一起玩不尽兴的倾向愈发明显。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游戏时间调整为每周三次,为幼儿的持续探究以及异龄同伴间的充分互动提供时间保障。

铺展游戏空间,满足活动需求。我们积极整合园内六个专用活动室资源,打造活动室、走廊、室内公共空间为一体的幼儿游戏场。倾听幼儿“一起玩什么”的想法,调整专用活动室布局,如打通搭建室和智高坊,将积木搭建与低结构、多变通的拼插游戏融为一体,满足幼儿场景搭建以及搭建后角色扮演的多重需要;变录播室为小剧场,舞台、屏幕、音响、灯光等环境,方便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打破区域界限活动,如小剧场的演员们游走于各游戏区做表演宣传,表演需要的道具、背景装饰去美工室、木工坊“下订单”定制等。游戏区域的联动与融合满足了幼儿多重的活动需求,为异龄同伴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尊重游戏决定,满足自主需求。在游戏场地的布局、主题的确立、材料的使用、规则的制定、同伴的选择等环节,尊重和支持幼儿的自由选择、自主规划、自发交流。游戏开展前,鼓励大龄幼儿主动邀请小龄幼儿一起游戏,“大带小”共同制定游戏计划;游戏中,鼓励大龄幼儿带领小龄幼儿一起发现问题、探索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游戏后,鼓励异龄同伴间互相评价,共享游戏创意。

关照品质涵养,满足发展需求。混龄游戏创设了自由、开放的人际交往环境,我园立足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将“以混龄游戏涵养幼儿社会性品质”作为重要的研究命题,深挖中大班混龄游戏价值,不断涵养幼儿自主、自信、友爱、合作等社会性品质。

强化“四项支持”,构筑畅玩智玩的游戏空间

以环境支持建游戏之序。

大龄幼儿较多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可以带领弟弟妹妹一起讨论、制定、表征和熟悉规则,形成约定共同遵守,确保游戏活动有序开展。例如,对于游戏中出现的人数较多、场面混乱、教师不易辨识幼儿身份等问题,幼儿发明了各个游戏区独特的“身份牌”作为游戏通行证,数量以教师和幼儿基于实际观察、体验共同核算的人数为准,方便师幼、幼幼的观察与互动。

此外,受年龄或经验水平影响,游戏中幼儿遇到困难、游戏无法继续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巧用照片、图示、符号,增加环境中的隐性支持。同时,注重幼儿游戏过程以及游戏成果的记录、保留,通过创设精彩瞬间、问题探究、作品展区等引导异龄幼儿在相互学习中丰富经验、生发灵感。

以材料支持增游戏之趣。

首先,提供多层次材料。既要考虑中大班幼儿的年龄差异以及能力水平差异,投放多层次、弹性化的游戏材料,又要结合不同游戏阶段的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数量。

其次,提供多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需要有机结合:既依据幼儿兴趣以及游戏活动开展的需要,提供诸如演出服装、交通指示牌、塑料玩具等高结构材料,引发幼儿游戏欲望,又提供插塑、管子、木板、松果、石头、纸箱等低结构材料,启发幼儿想象,支持幼儿的创造。

再次,材料提供开放、可变。打破游戏材料相对固定的模式,既有各区域的材料区,又有公共空间的材料超市,允许材料根据幼儿游戏需要跨区流转,让游戏材料“活”起来;肯定幼儿“一物多玩”的创意,让游戏材料“变”起来。

以观察支持启游戏之智。

基于中大班混龄游戏的研究重点,我们将观察聚焦于“中大班幼儿的交往互动”,重点关注交往频次、交往水平、交往中的障碍、促进异龄交往的事件以及交往引发的行为改变等。为增强观察实效,可采用游戏区负责制,各游戏区固定指导教师,注重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热情,为教师长期且持续的观察创造条件。

为破解混龄游戏的观察难题,采用一巡(每次10分钟的扫描式观察)、二定(每次至少20-30分钟的驻足观察)、三采(录制游戏过程或记录幼儿的行为、对话)、四理(梳理游戏中的关键事件、关键行为)、五析(从“幼儿行为体现了哪方面能力的发展”“表现了怎样的品质”“反映了哪些需求”三维角度深入分析)的观察“五部曲”,确立“游戏前撰写预案明晰观察目的—游戏中多元方法客观记录行为表现—游戏后联动分析评价向班级教师反馈结果”的观察“三路径”。

以评价支持促游戏之思。

多主体评价。主要包括:幼儿评价,依托游戏后的回顾反思,支持幼儿自评、互评,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反思问题,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教师评价,将过程中的回应与游戏后的分析评价有机结合,既针对不同的游戏情境,巧用及时回应、适时回应、延时回应等策略指导,支持幼儿游戏,又利用观察记录或过程中的图片、视频对幼儿互动行为细致分析,为个别指导提供依据;家长评价,借助游戏故事分享,通过聆听“大带小”游戏中的趣事或游戏中的新点子、新问题,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并依据幼儿需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

多形式反馈。将动态的追踪式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遵循“记录游戏表现—拍摄精彩瞬间—评价分析跟进”的流程开展跟踪式评价。同时利用图表、数据分析等,呈现一段时间异龄幼儿的交往水平,为游戏活动的调整及幼儿游戏的支持、跟进提供依据。

享受双边成长,放大多元发展的游戏效能

幼儿:异龄互动,情智共生。

游戏中的幼儿能自主。小龄幼儿从饶有兴趣地旁观,到模仿性平行游戏或者提出建议性评论,再到获得大龄幼儿的邀请或自然融入游戏,其游戏的主动性在不断增强;大龄幼儿则在被弟弟妹妹模仿的过程中,领导力和责任心得到激发,做好榜样的同时,其自主规划、自主决策、自我调控和反思等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游戏中的幼儿会合作。童话剧的妹妹协助姐姐准备表演道具,一起去演出;美食街的小朋友分工合作,加工食材、推销叫卖、清点收益,计划着可以用“钱”去换一些装饰品来美化餐厅……幼儿在与不同伙伴的交往中、在异龄同伴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中,进一步学会了遵守规则、互帮互助、协商合作。

游戏中的幼儿能共情。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大龄幼儿充分展示自我、自己玩尽兴的同时渐渐懂得换位思考,关照他人感受;小龄幼儿也在观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游戏中的幼儿会创造。幼儿的创造孕育在各种奇思妙想中,生发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例如,异龄伙伴在共同搭建海底隧道收费站,遇到插塑拼成的栏杆总是掉落的问题时,大班幼儿将生活中乘坐电梯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用薄积木做成推拉式电梯门代替起落栏杆,巧妙化解了这一难题。幼儿在与多元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深学互研,思中生变。

从“看到孩子”到“看见孩子”。游戏活动实现了由教师预设到幼儿自主规划的转变,教师能够肯定幼儿的主体价值,聆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关注不同年龄幼儿的愿望、爱好、感受和体验,逐步学会从儿童的视角探析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内在需求。

从“发现孩子的玩”到“在玩中发现孩子”。观察经验的累积提升了教师解读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层次幼儿发展的能力,追随幼儿、向幼儿学习,已然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他们能够发掘混龄游戏中潜藏的价值与教育契机,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深入了解幼儿、有效回应幼儿。

从“支持孩子的玩”到“在玩中支持孩子”。教师通过材料的投放与更新、游戏环境的变换等,引导幼儿提升混龄游戏水平,并注重创生新的问题情境,愈发能够扮演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

猜你喜欢

大龄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