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二头肌臂围增长与力量增加的测试报告

2023-02-28张世锋张志坚高泓波刘思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验者二头肌哑铃

张世锋 张志坚 高泓波 刘思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1-2]。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肱二头肌的长头肌腱通过肱骨的结节间沟,当肩关节屈曲使肘关节超过肩时,结节间沟具有稳定肌腱的作用[3-4]。肱二头肌的长头和短头的相对附着点有助于在完成屈肘动作时,使肩关节稳定。肱二头肌腱膜是覆盖在前臂屈肌表面的薄筋膜,并与前臂筋膜融合,在前臂屈曲、旋后时具有稳定尺骨、支持前臂屈肌的作用。因为弯曲手臂的时候会“涨起”,因此这部分肌肉能让人在形态上看起来变得更加强壮,是形体表现最为明显,最为直接的部分,是健身爱好者最喜欢锻炼的肌肉。锻炼肱二头肌最简单的方法是哑铃弯举[5-7],即哑铃弯举动作: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坐在凳子上,掌心向内,双手各持一哑铃吸气,平稳抬起一侧手臂。呼气,缓慢放下。连续12次,每天做10组。但很多健身爱好者中往往在锻炼肱二头肌时,因为长久看不到臂围即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放弃[8-9]。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肱二头肌臂围增长的同时,其肱二头肌的力量也在增加[10]。该文通过自制的肱二头肌的力量测量装置,对300位志愿者进行肱二头肌臂围增长与力量增加的实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肱二头肌臂围增长与力量增加的关系,主要选择在校大学生做志愿者,通过有组织、有规律的哑铃弯举来锻炼肱二头肌,然后定期测量实验者的臂围周长尺寸和力量大小。

1.2 力量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中的力量测量工具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力量测量仪——见力仪,其外观如图1 所示。见力仪是一款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测量人体4 肢力量大小的机电一体化力量测量与分析系统。其可以测量人体的后背外展、前胸内收、手臂上抬、手臂下压和大腿前蹬5 个关键运动功能部位的力量大小,并可以分析出其爆发力、肌耐力和平均力量等力量特征。配套的微信小程序可以随时查看测量者的历史记录,也可以查看与他人的纵向或横向比较数据,而且还具有根据力量数据分析推荐健身方案和方法的功能。同时,见力仪也具有身高、体重的测量功能,并可以根据测量者的身高、体重等参数自动调节测试杆的高低以匹配测量者,让测量者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来获得最有效的力量测量数据。5 个运动功能部位与肌肉群的对应关系如表1 所示,其中手臂上抬主要是为了测量肱二头肌的力量大小。

图1 见力仪照片

表1 见力仪测力功能与肌肉群对应表

1.3 研究方法

通过举办多次宣讲会,根据报名情况组织了面试,最终选拔了300位没进行过肱二头肌锻炼的志愿者进行实验。要求所有实验者(志愿者)在为期2个月实验期间内的每周周一、二、四、五的16:00~19:00 在实验室进行哑铃弯举训练,星期天de 16:00~19:00 在实验室进行臂围周长尺寸测量和力量大小测量。同时,要求所有的实验者在这2个月的实验期间内其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最好除了本次实验的每星期4 次肱二头肌锻炼以外,不再进行其他额外的力量训练,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

1.4 哑铃弯举训练

实验者每星期进行4 次哑铃弯举训练,按照常规的哑铃弯举锻炼肱二头肌的方法进行。主要是每次先用2kg(如40%的强度所用的哑铃重量是2kg 时,每位实验者个体差异一致其强度大小不尽相同)的哑铃做热身训练,每组20 个,然后再依次用3kg、4kg、5kg、6kg等的哑铃(实验中最大的哑铃有40kg)分别做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等,每组都同样争取做20个,做完一组后的组与组之间都休息1min。最后直到用最大重量的哑铃在一组中做不到10 个为止。实验者在进行哑铃弯举训练时,有学校专业健身教练在旁边协助指导,以保证每位实验者的动作规范性和有效性,最终确保所有的实验者训练和实验数据都有效。

1.4 臂围和力量测量

每个星期天下午的16:00~19:00 对实验者进行臂围周长尺寸和力量大小测量。臂围使用软尺对实验者进行上臂围周长尺寸测量并记录数据,臂围周长尺寸测量时要求实验者站立并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同时,为了保持每次测量位置的一致性,还记录了每位实验者指尖到臂围测量处的距离。

力量测量则使用自制的力量测量平台进行肱二头肌的力量测量,主要测量最大爆发力量和10s内的平均力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臂围与人数的关系

图2 为实验初期300 位实验者臂围的统计数据,300位实验者的肱二头肌臂围在25~34cm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有75.3%人集中在27~30cm 之间,其中肱二头肌臂围为28cm 的人数最多,有72 人;肱二头肌臂围为27~29cm 的人数相当,分别是57 人和55 人;最小的肱二头肌臂围是25cm,有13 人;最大的肱二头肌臂围是33cm,人数也最少,只有4人。肱二头肌臂围的最大与最小的差值为8cm。

图2 实验初期臂围的统计数据

实验2个月后,300位实验者的臂围统计数据如图3所示,有78.6%人的肱二头肌臂围集中在28~31cm之间,臂围最多(76人)的臂围已经达到29cm。最小的肱二头肌臂围是25cm,只有3人;最大的肱二头肌臂围是34cm,也只有3 人。肱二头肌臂围的最大与最小的差值为8cm。

图3 实验2个月后臂围的统计数据

经过2 个月的实验,所有实验者的肱二头肌平均力量几乎增长了1cm。通过分析每个人的臂围数据发现,有19人(占比6.3%)的臂围完全没有增加,有278人(占比92.7%)增加了1cm,只有3 人(占比1%)增加了2cm,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后臂围增加的统计数据

2.2 平均力量与人数的关系

图5 为实验初期300 位实验者平均力量的统计数据,有81.3%的人肱二头肌力量集中在12kg~15kg,其中有85人(占比28.3%)的肱二头肌力量为13kg。有11人(占比3.6%)的肱二头肌力量仅为13kg,另外有4 人(占比1.3%)能达到18kg。肱二头肌力量最大比最小的大了8kg。

图5 实验初期平均力量的统计数据

实验2个月后,300位实验者平均力量的统计数据如图6 所示,有81.3%的人肱二头肌力量集中在14~17kg,其中有80人的力量已经达到15 kg。

图6 实验2个月后平均力量的统计数据

经过2 个月的实验,所有实验者的肱二头肌平均力量几乎增长了2kg。通过分析每个人的肱二头肌平均力量发现,有2人力量没有增加,有53人增加了1kg,而有229 人增加了2kg,15 人增加了3kg,1 人增加了4kg,如图7所示。

图7 实验后平均力量增加的统计数据

2.3 臂围与力量的关系

通过对比每个人实验前后肱二头肌臂围和肱二头肌平均力量,发现臂围与平均力量基本成正比,即臂围越大,其力量也越大,符合生物医学规律。根据实验前后每个人的臂围与力量增加对比数据,发现有220人的实验前后肱二头肌的臂围增加了1cm,力量增加了2kg;也有13人臂围增加了1cm,力量增加了3kg。

3 结论与展望

该文组织300位志愿者进行肱二头的锻炼实验,通过测量他们实验前后的臂围和平均力量数据来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得出,有73.3%的人在锻炼2 个月后臂围增加了1cm,平均力量增加了2kg。为将来研究通过力量去表征肱二头力量的增加提供了可行性。但本次实验还是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如数据样本不够大,数据测量分辨率不够,臂围的测量分辨率应该提高到0.1cm,平均力量应该增加到0.1kg。同时,应该把实验者的身高体重等数据也进行统计和分析。

猜你喜欢

实验者二头肌哑铃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我给爸爸当“哑铃”
双侧肱二头肌副头伴右侧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学不会珍惜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