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全身麻醉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对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
2023-02-28马吉莲马丹汪天珍
马吉莲,马丹,汪天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四川 马尔康 624000)
外科手术麻醉前禁食禁饮是术前常规准备,为了防范麻醉过程中引起呕吐和窒息,传统理念要求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1],术后通常要求禁食至肛门排气,以防止恶心呕吐、咳嗽误吸及腹胀腹痛。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成熟、手术时间缩短、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麻醉过程中发生窒息的概率极低[2],反而因外科接台手术的增多,患者围手术期的禁食禁饮时间呈延长趋势,长时间禁食禁饮引起患者脱水、口渴、焦虑不安、咽痛、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对手术效果、疾病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都有不利影响[3-5]。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其所倡导的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后尽早进饮进食,能够提升患者舒适感,预防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对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3 月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彩超检查等确诊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符合手术标准;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其他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正常值2 倍)等可能增加住院时间的患者及有肠内营养禁忌的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观察组男44例,女56 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9.43±11.30)岁。对照组男44例,女56 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7.00±14.2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予以缩短全身麻醉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方法[6]:术前6 h 给予无渣低脂营养粉剂,术前2 h 给予纯碳水化合物清流质200 ml,术后麻醉清醒、能自主咳嗽咳痰、吞咽功能正常后抬高床头漱口,口服温开水100 ml,术后4 h 后饮温开水200 ml,术后6 h 口服碳水化合物清流质200 ml。
1.2.2 对照组 予以传统禁食禁饮方法:术前12 h 禁食、6 h 禁饮,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低脂清淡饮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4 h 口渴程度、术后7 h咽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渴程度:选用0~10 分连续区间效度法[7],患者的应答被限定在0~10分连续标尺的5 级固定刻度上,1 级(0~2 分)表示患者自己不感觉口渴,舒适;2 级(3~4 分)表示患者轻度口渴,可耐受,较舒适;3 级(5~6 分)表示患者口渴,不舒适;4 级(7~8 分)表示患者感觉口渴,口腔粘膜干燥,很不舒适;5 级(9~10 分)表示患者感到极为口渴,想饮水,口舌干涩,烦躁焦虑,极度不舒适。咽痛程度:用数字评分法,其中0 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 分表示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口渴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4 h 口渴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口渴程度比较[n(%)]
2.2 两组术后咽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7 h 咽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咽痛程度比较[n(%)]
2.3 两组术后1 d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 d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在临床工作中,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如何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已成为医护人员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影响围手术期患者舒适的伤口疼痛、管道、体位以及住院环境等因素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干预,而围手术期患者的口渴、咽痛、腹胀等情况的重视稍显不足,仍较为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研究显示[8],有62%的患者术后诉中重度口渴,其对于术后恢复有着不良的影响。口渴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是围手术期常见的问题。研究发现[9-11],机体脱水可致注意力分散和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影响患者康复。尽管早在1999年,美国麻醉协会推荐,成人术前禁食只需6 h,禁饮只需术前2 h,且有研究证实[12],全身麻醉术前2 h 饮用碳水化合物(不超过400 ml),可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性,而不增加反流、误吸风险。但在临床工作中,因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对术前术后禁食禁饮仍存在认识误区,觉得禁食禁饮时间越长,引起返流误吸的可能性越小,以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且护理人员对上述指南认识不足,没有考虑个体差异和手术时间的因素,导致患者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出现机体脱水的现象[13,14]。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性化护理,术后口渴咽痛等不适逐渐得到重视。研究发现[15,16],饮水可以使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兴奋,然后通过迷走神经传至消化腺,使消化液分泌增加,其不仅可以湿润口腔粘膜,还可以使水分通过消化道迅速吸收,补充机体水分,在短时间内纠正缺水问题,是缓解口渴和解决机体缺水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中观察组口渴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缩短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渴症状。
全身麻醉患者因经口气管插管、拔管的机械刺激、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时间过长至机体脱水等,常常导致明显的咽喉疼痛及水肿、声音嘶哑等,其中咽痛是最主要的表现[17]。虽然咽喉疼痛等症状会随着术后恢复逐渐缓解消失,但疼痛等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不利于病情恢复[18]。术后咽喉痛常发生在拔管后2~12 h,除了从改善插管拔管的方式方法、完善药物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和减轻咽痛程度的措施,早期经口给予患者饮水、缩短围手术期患者禁饮时间,对缓解咽痛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于术前2 h 给予饮水,术后吞咽和咳嗽咳痰功能正常后即予以漱口并饮水,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 h 咽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缩短手术前后禁食禁饮时间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口腔粘膜湿润,缓解口渴的同时,降低咽痛、口舌干涩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且夜间睡眠好,满足了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需求。另有文献报道[17],长时间的禁食禁饮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得胃壁收缩痉挛,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不利于机体康复。传统观点认为,排便、排气意味着肠麻痹缓解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基本执行的是患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进饮,但以此来确定术后进食的时间似乎并不合理,因许多患者在消化道功能未完全恢复前就可以耐受食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全身麻醉术前2 h 饮用碳水及术后早起进饮进食,并不增加反流和误吸,且术前适量饮用液体既能稀释胃液,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使患者处于更适合的合成代谢状态,可以更好地从术后营养中获益,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并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综上所述,缩短全身麻醉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在提升患者舒适及加速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口渴、咽痛程度,降低咽痛发生率,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