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2023-02-27张欣媚
张欣媚
(吉林市第一中学,吉林 吉林 132000)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对教材的解读,向学生传授课本上总结归纳出的一个个知识点,提供素材或案例辅之理解,最后利用口头或笔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这是一种传统的从教材内容出发的教学设计方式,由于传统教学设计使课堂效率高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直以来都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但学生在课堂上真的掌握并理解了所学内容吗?或许有的教师认为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这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结果,真正的掌握是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使用逆向教学设计很有必要,能使学生发生真实的、深度的学习,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提升学科素养,而不是只懂得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做题应试。
一、传统教学设计方式的不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应用,教师对处理教材出现了新的思考与疑问。
传统教学设计从操作流程看,表现为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课程安排,即先明白“教什么”,再思考“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式以单向传授为主,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呈现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教学逻辑虽然照应了教材需求及考纲内容,却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任务。教学评价也限于考试、作业等类型,缺乏全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这种教学设计在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形势下逐渐凸显了其滞后性,其根源就在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以学科知识掌握为中心,这种以教师控制为主的教学设计方式很难创造让学生充分思考的自主空间,这就是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整体教学设计模式服务于教学目标,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服务于教材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素养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为我国新形势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逆向教学设计是什么
UBD 理论(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解的设计)的核心是理解性教学,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通常指“逆向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教学设计的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的突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并创设了UBD 逆向设计单页和六页模板,这一模板主要说明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和六个要素。逆向教学设计的“逆向”是相对的,传统教学设计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案,侧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既定的教材内容。而逆向教学设计是教师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到哪种程度。紧接着教师需要确定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证据,学生可以独立画出本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并说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证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最后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证据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因此,笔者认为逆向教学设计是先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估达到学习目标的证据,即评价方式;最后设计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具体教学活动。
另外,对于深度学习这一概念,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郭华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体验、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的讲解。逆向教学设计是学生发生深度学习的途径之一,两者密不可分。当逆向教学设计得到真正落实,学生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教学设计的操作路径
“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学界普遍理解为:“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与逆向教学设计的双重结合,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效果。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设计不仅代表一种教学方式,也具有明确的操作路径。按照逆向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方案的设计可以按照以下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起始阶段——目标确立。作为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初步预估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即明确预期结果,其中包含学生需要学会什么、掌握何种能力的追问。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充分掌握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知识架构,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调试阶段——确立评价。教师要设计能反映学生已经学会、学懂、学透的证据,并充分考虑哪些证据能确定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效果调试教学设计,给教学活动的正式开展留下充分矫正的弹性空间。此阶段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梯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
第三阶段:整合阶段——设计活动。教师在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评估证据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并且要充分整合第一、二阶段的教学动态信息,整合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丰富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活动。这一阶段充分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教学设计过程应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透彻的知识掌握。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对考点的学习,而是对背后蕴藏的规律性认识的理解与把握,要明确知识背后的生成逻辑、承载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观念。要达到明确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深度,就不能仅遵循教材逻辑,而更应注重问题逻辑[3]。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参与中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达到透彻掌握知识的目的。其次,深度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在确立评估证据阶段有意识地塑造学生,设置能充分考查学生思维方式的议题,如辩证思维方式、类比推理方式、批判论证方式等,用于理性分析与探究政治生活现象。最后,健全的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深远持久的过程,逆向教学设计就是要实现获取知识背后深层次能力素养的要求,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意义世界的成长与建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高中政治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高中思想政治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本文以部编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详细分析逆向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见表1)。
表1 “伟大的改革开放”逆向教学设计框架
(一) 目标确立——确定预期结果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有三个学习目标,分别是了解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意义;描述改革开放的进程;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政治认同。教师要提前告知学习目标,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学习的盲目性。本课最重要的目标是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培养政治认同,从而坚定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 确立评价——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根据“伟大的改革开放”的三个学习目标,确定了以下三个评价方式:一是阅读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相关资料,分析当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画出鱼骨图;二是阅读课本,能自主归纳梳理改革开放的进程,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并标注出关键时期的主要做法;三是收集能体现家庭生活变迁的照片,并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分析家庭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背后的原因。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逆向教学设计的评价发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评价的过程。
(三) 设计活动——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根据前两个阶段确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分别对应为小组讨论画鱼骨图;画时间轴;收集照片并分析变化的原因。设计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觉得本节课丰富有趣,更重要的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出适当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做出适当调整,了解哪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当学生全身心沉浸在教学活动中,完成了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便实现了深度学习。
五、高中思想政治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一) 以学定教:起点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备课通常以教材和“我”为中心,侧重于“我”怎样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教材上的内容。逆向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再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学生是如何学习这一科目的,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而且必须有效、有深度。如果教学设计缺乏应有的深度,活动缺乏智力的参与,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活动上而不是在活动中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3]。
(二) 以评促教:评价和教学密不可分
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评价放在什么时候值得深思。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完成教学活动的情况及时做出评价,不能只通过课后的纸笔测验进行评价。如果只注重纸笔测验和口头问答的评价方式,只能为学生是否掌握零碎知识和技能提供证据,却无法为学生是否深入理解重要内容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评估证据。逆向教学设计是把评价方式镶嵌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合适且及时的评估证据和教学活动促进目标的实现才是教学的本质。
(三) 因材施教:教学设计离不开学生实际
逆向教学设计最后一环就是学习体验与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深度结合学生实际,做好“识才”与“施教”工作[4]。因材施教回应“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每个学生实际需要、实际水平、实际难题,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原点。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需要形成以“教”转向“学”为根本的教学观,这种基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具有实施困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以及思想体系的多样性,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理解、意志、性格的不同,并依据判断结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计。需要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在与大纲充分耦合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个性采取分层教学,包括一般性课题研究与发展性议题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安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