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原地跳投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研究
2023-02-27李艺体
李艺体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美国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在1891 年发明了篮球运动项目。在运动开展的初期,篮球的运用技术是非常简单的,投篮技术也只是通过双手将球自下而上抛入球筐。篮球运动经历一百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各项技术开始逐渐形成,技术动作也是由简单的动作变成了复杂的动作,篮球运动也从最初的“运动游戏”变成了如今拥有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 亿人所追捧的体育项目。篮球运动中的跳投技术并非是在篮球运动诞生的初期就存在的,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而发明出来的。篮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外都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炙手可热的运动项目,参与的人数众多,我国参与篮球运动的群体更为广泛,从幼儿至老年都有参与的群体。
如今,跳投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是篮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每当提起跳投,我们的头脑中总会想起“中投之神”——迈克尔·乔丹。跳投技术并不是每个人想做就可以做出来的,这项技术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
篮球是一项同场对抗性的集体项目,基础篮球技术动作的好坏会影响该运动日后的发展。篮球动作的基础训练和教学,在实践中的一般模式是教师或者教练员采用示范教学和分解动作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动作,但不利于学生了解动作的肢体构成,甚至在学生学习动作的初期会因为动作不正确而造成损伤。原地跳投动作是篮球基础技术动作之一,现今被篮球运动员广泛运用到比赛中,如今对于原地跳投动作的研究,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偏多,对于原地跳投的解剖学的研究很少,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身体的机构和功能,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1 原地跳投动作的定义与要点分析
篮球原地跳投动作是指篮球运动员在原地跳跃的同时出手投篮。如今篮球运动高速发展,篮球运动员的身高越来越高,身材越来越强壮,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原地的单手肩上投篮不能满足运动员在比赛上得分的需要,原地跳投动作应运而生,也深受篮球运动员的喜爱。
原地跳投动作可以分为持球准备、起跳、发力、将球出手等多个环节,学生只有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掌握跳投动作的方法,才能确保投篮命中率[1]。持球动作如果不正确,会影响到跳投整体动作的协调性,使得篮球出手之后的角度发生偏差,从而影响命中率。因此,学习跳投动作首先应学习持球动作。正确的持球动作为持球手的手腕后仰,位置与小臂垂直,手掌拖住篮球,五指放松自然张开,手掌空出,手指的指根触球;另一只手辅助持球手,五指张开,大拇指成八字形,保证篮球的稳定。其次,发力是很重要的,要想高质量完成跳投动作,需要上下肢协调均衡发力,保证上下肢的衔接。学生在做原地跳投动作准备时应先屈膝,把自己的重心降低,保证下肢更好地起跳,同时腰腹部收紧,准备好下肢力量的传送;持球的两只手臂,应向上方举球,以此来增加球出手时的力量和高度,从而获得滞空时间[2]。最后,要保证球出手时的稳定性。球出手的过程是跳投动作的重要部分,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全身的集中力量,依靠手指、手腕的拨球、翻球,将球平稳地投出。
2 原地跳投动作与标准原地投篮动作对比
本文选取了六名篮球二级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在室内篮球场让他们以原地跳投动作和标准原地投篮动作的方式在罚球线分别连续投十个球,每次投篮时,运动员佩戴运动手环测量投篮动作的能量消耗,通过手机分别对他们的原地跳投动作和标准投篮动作进行录像,并将录像传到运动视频的分析软件Kinovea0.9.5,对录像进行分析与处理,得出表1 结果。
表1 原地跳投动作与标准原地投篮动作对比
分析数据可知,原地跳投动作的出手速度比标准原地投篮动作的出手速度慢,这是因为原地跳投动作跳起之后有滞空的时间,有了滞空时间,运动员的选择性就更多一些,比如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较好,滞空时间也会增长,这有利于运动员躲避防守者的封盖,从而保证运动员最佳的投篮时机,滞空时间延长后,运动员有了一定的时间去看篮筐,这样投篮的稳定性会提高,投篮的命中率也自然会增加,还可以根据场上的情况,选择给队友传球,以此来创造队友得分的机会;原地跳投动作的命中率比标准原地投篮动作的命中率高,这与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有关,由于原地跳投动作具有出手速度快、出手高度高等特点,而且原地跳投动作的观赏性相比标准投篮动作更高,所以在平常的投篮训练中,教练员会让运动员以原地跳投的动作进行投篮,久而久之,运动员原地跳投的命中率就会有所提高。
原地跳投动作相比标准原地跳投动作也是有一定劣势的。(1)投篮的难度较大。原地跳投动作并不适合所有运动员,比如体重较大的运动员,很难完成滞空时间较长的跳投动作,想在训练场和比赛中完成动作,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尤其需要较强的腿部力量、肩部力量和核心力量,还需要控制篮球的能力。(2)容易受伤。篮球项目属于同场对抗性项目,为了比赛的胜利,双方一定会使尽全力,运动员在比赛中选择原地跳投动作进行投篮,在落地时有可能会踩到队友或者对手的脚,从而造成崴脚的情况。(3)能量消耗较多。一个完整的原地跳投动作包括持球准备部分、起跳蹬地部分和腾空出手部分,这需要较强的爆发力,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动作,在比赛中,运动员长时间、高频率地使用原地跳投动作进行投篮会使三个功能系统都进行供能。
3 原地跳投动作主要关键部位及分析
在完成篮球原地跳投动作的过程中,身体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关节共同参与配合完成技术动作。完成整个投篮动作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下肢,从踝关节开始,力量依次经过膝关节和髋关节传导至躯干,最后通过上肢将最终的力量传至手腕和手指将篮球拨出[3]。
手腕屈曲的程度影响着投篮的命中率,我们平时所说的压腕动作是在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的肌拉力线跨越桡关节的冠状轴前面的前臂前肌群做近固定收缩[4]。若手外展的角度过大,就会引起前臂的后肌群过于紧张,这样会降低对球的控制,从而出现投篮时用力过大、不协调等情况的出现。
前臂和上臂的夹角接近九十度是最合适的,这样便于肘关节抬起时的发力。研究表明,人体的肘关节稍微外偏正中线比肘关节正直时用力速度快。若投篮时肘关节外展过大,篮球出手后的飞行方向不是前上方,此时的发力方向是向右,会使球向右飞行,也会造成手腕错误动作的出现。
肩关节的关节结构对于投篮动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肩胛骨是贴附于胸廓的后侧方位置,骨的存在本身就有一定的角度,这就造成了肩关节的矢状面与关节盂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以,上臂在放松状态下,自然下垂时,上臂是呈旋内的状态,约四十五度左右。肩关节的韧带有喙肱韧带和盂肱韧带,可以起到加固关节和限制上臂旋外的作用。投篮时,上臂外旋喙肱韧带和盂肱韧带的起止点远离,使得肩关节处于紧张的状态,但关节囊和韧带比较松弛,在这样的情况下,肩关节可以正常伸展,举球时的上臂可以达到一百六十度以上,从而满足正常的投篮需要[5]。
髋关节在投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将下肢力量传至躯干和上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保持投篮时身体的直立。在投篮的蹬地发力阶段,髋关节保证了身体左右方向的稳定,从而使投篮者能够更好地完成动作。
膝关节的屈膝角度大小对投篮时的角度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投篮时,膝关节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的[6],在准备动作初期,膝关节的角度最小,运动者在下蹲时准备用脚发力蹬地时,膝关节的角度开始逐渐增大,在投篮出手时,膝关节的角度达到最大,落地缓冲结束后,膝关节的角度与投篮前的角度是一样的。
4 原地跳投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4.1 原地跳投动作上肢的解剖学分析
由于受到手掌解剖学特征的影响,在投篮时,手腕是稍内旋屈曲的,这与手掌在投篮时的作用有关。在投篮时,手掌需要自然张开,保证手掌与篮球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控制球。手指对于投篮的作用不可小觑,篮球通过食指和中指的拨球而出手,手腕稍内旋屈曲用力,可以弥补拇指对于出手的平衡,使得篮球以平稳的轨迹飞行和篮球正常出手后向后旋转。
投篮的关键是将球顺利投进篮筐,所以腾空出手阶段是投篮动作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上肢的关节要求也很高。腾空出手阶段的原动肌是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三头肌等,工作的性质是相向运动,主要的关节是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7]。腕关节主要负责出手将球拨出,又加上力量是从下肢传导而来,所以腕关节的角速度是三个关节中最小的;肘关节在整个投篮阶段是由屈变伸的,也是因为肘关节的伸展会影响到肩关节,又因为肩关节是整个手臂的发力支点,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肘关节的角速度在腾空出手阶段是最大的,其次是肩关节。
4.2 原地跳投动作躯干的解剖学分析
起跳是在下蹲结束之后开始的,以脚踝、髋和膝盖的伸展为动力,远端为固定,上下肢协调发力而完成的动作。在起跳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肌肉是股直肌、股二头肌、腹直肌和束脊肌[8]。起跳动作离不开膝盖和髋的伸展,髋伸展的主要肌肉是股二头肌,投篮者起跳速度慢与股二头肌力量弱有一定的关系;在起跳之前,身体的躯干有一个屈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为了更好的传导来自下肢的力量,此时腹直肌发挥功能,但起跳结束后落地时,人体的躯干为了缓冲会有一个向后伸的动作,此时束脊肌发挥作用。腾空是以跳起时的蹬地和摆臂为动力,向上伸展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的完成,腰部的腹直肌和束脊肌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连接着上下肢的力量配合,调节着人体在腾空时的发力,控制人体在空中的平衡。腾空出手时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将篮球推出,但肱三头肌的力量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与上臂相连接的躯干,躯干保持稳定,上肢的力量才能保持传送,若投篮者腹直肌收缩力量不够,就会造成人体在腾空阶段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投篮的命中率。
4.3 原地跳投动作下肢的解剖学分析
在起跳下蹲阶段,投篮者下肢的原动肌是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三头肌等,工作的性质是离心收缩,若投篮者的下肢关节屈伸过大,会对下肢肌群造成过大的压力,下肢关节的伸展时间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投篮的整体动作;屈伸过小则不能拉长肌群,无法完成力量的传导,也会对投篮动作产生影响。
投篮动作的力量是由蹬地起跳阶段提供,力量向上传导顺畅不仅可以使投篮者躲避防守队员的封盖,而且可以更好地完成投篮动作。蹬地起跳阶段主要靠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角速度在蹬地起跳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关节的角速度越大说明蹬伸越充分,在做投篮动作时的爆发力也会越大。踝关节是下肢三个关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关节,蹬地起跳阶段的力量是从踝关节开始传导,它是力量传导的“源泉”,若没有踝关节的蹬伸,力量则无法正常传导,所以踝关节的角速度比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角速度更重要,对投篮动作的影响也更大,但也不能忽视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角速度,三个关节是缺一不可的。
5 原地跳投动作的训练要点
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与训练结合时,应考虑动作的解剖学特征、发力特征、肌肉运用情况等等。原地跳投动作运用的上肢肌肉有肱三头肌、背阔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等,核心部位的肌肉以腹肌为主,下肢的肌肉有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
在上肢的训练中可以采用卧推进行训练,这个动作可以强化篮球运动员的胸大肌和上肢肌群的力量,主要可以锻炼到手臂肌群、肩部肌群和胸部肌群;肱三头肌对于篮球最后的出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肱三头肌可以采用哑铃进行力量训练,训练的动作有俯身的单边哑铃臂屈伸、颈后哑铃臂屈伸、仰卧哑铃臂屈伸等;在起跳举球阶段时,运动员的背阔肌、斜方肌和三角肌发力,可以采用划船的动作训练背阔肌的力量,采用哑铃侧平举训练斜方肌的力量,而对于三角肌的力量训练可以采用举哑铃或者坐姿推举负重杠杆进行。
核心部位是原地跳投动作的上下肢力量传导的关键部位,徒手基础的核心力量训练动作有俄罗斯转体(锻炼腹斜肌)、平板支撑(锻炼核心的整体)、仰卧屈膝提髋(锻炼下腹部肌肉)、仰卧触摸脚踝(锻炼腹内外斜肌)、坐姿剪刀式踢腿(腹直肌)、仰卧触膝关节(锻炼腹直肌上部);持球(球为篮球)的核心力量练习动作有坐姿卷腹绕球、双手撑球支撑、支撑左右滚球、坐姿抱球转体、举球卷腹碰膝[10]。
原地跳投动作的力量根基是在下肢,下肢肌肉是整个动作力量的“始发者”,所以下肢肌肉力量非常关键,这不仅决定了运动员的投篮高度、起跳速度,而且对于整个动作的流畅度有着重要作用。下肢徒手训练动作有深蹲跳(提升髋、膝关节的快速伸展)、跪跳(提升髋部的爆发力和连续起跳的能力)、弓箭步跳跃(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和稳定性)、单腿横向跨越跳(提升单腿的爆发力);下肢器械练习动作有深蹲、负重弓箭步蹲、负重提踵、连续侧蹲、哑铃半蹲跳、壶铃摆动。
6 总结
稳定的投篮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日积月累的努力换来的,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正确、合理、规范的投篮是提升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对于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和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动作的规范化非常重要,这是动作自动化的基础。要想使篮球原地跳投动作变得规范化、自动化,就需要教师和教练员们在常规的训练和教学中,对原地跳投动作进行理论分析,尤其是增加运动解剖学的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从而明白原地跳投动作中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原理和发力情况,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另一方面运动解剖学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无法理解其意思,所以将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