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3-02-27耿磊张楠
耿 磊 张 楠
(1.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体育学院督导处,吉林长春 130000)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1]。在新发展格局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则是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支撑高质量的教育体系[2]。体育教师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大系统,通过一般的方法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而系统动力学是将系统内部结构关系转化成数学模型的科学推理方法[3]。通过建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动力学相关基模,分析各基模中所包含的因果链的关系,寻找基模的杠杆点,从而对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进行系统的思考,进而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1.1 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宏观层面意义
从宏观层面,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有助于促进体教融合,在《意见》[4]中指出要开足开齐体育课,开展丰富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建设学校代表队,成立青少年俱乐部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线的体育教师,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执行体教融合政策的基础,体育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有助于推动体教融合。二是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冠疫情再次警示人们健康的重要性。要实现全面健康,就要动员全民参与,而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养成的重任,要在新时代体育教育的挑战面前,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机遇和挑战[5]。三是有助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王耀东[6](2022)提出学校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主体,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是直接关系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直接动力。
1.2 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微观层面意义
在微观层面,新时代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培养新时代学生掌握基本与专项运动技能,拥有良好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水平下降的原因跟学校体育课的“三无七不”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还有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无法掌握完整的运动技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跟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高质量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提升体育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另外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不仅是运动技能的教学,还应该包括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教导,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2 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系统动力学是由美国的福瑞斯特教授提出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最初主要应用于分析企业管理问题,随着不断地发展,系统动力学开始运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7]。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模型是通过一连串的因果关系链组成,其包含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影响作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回路的复杂反馈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通过其他方法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彼得·圣吉创建[8]的“系统基模”分析工具,并通过构建“成长上限”“共同悲剧”等9 个基模来找出症状的表现形式,发现杠杆解并提出管理方针。本研究抽取其中部分基模来分析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2.1 教师管理机制制约教师队伍建设成长上限基模
通过图1 可以看出在教师队伍建设成长上限基模中存在两个回路,回路A:体育教师数量+→优秀体育教师数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育投资+→体育教师数量。回路B:体育教师数量+→教师管理难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体育教师数量。此基模揭示了随着体育教师数量的增加,体育教师的管理难度将会加大,进而会反向影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在潘建芬等[9]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目前的管理机制在体育教师管理机构及机构之间的权限划分方面尚未形成具体的、系统的、规范的体系。程光旭[10]在研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到,传统的教师管理是一种以“管”为核心,自上而下的要求和规定,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易出现功利化、行政化的问题,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激发体育教师工作动力。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管理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机制。然而不完善的或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师管理机制将会成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成长途中的限制因素,在体育教师数量增长到某一阶段时,就会激发抑制回路,进而导致体育教师数量增长受到制约,甚至会降低体育教师数量。
图1 教师队伍建设成长上限基模
2.2 体育教学质量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
通过图2 可以看出,体育教学质量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中存在三个回路,回路A 和回路B 这部分是一个成长上限基模,回路A:体育教师数量+→优秀体育教师数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育投资+→体育教师数量。回路B:体育教师数量+→教师管理难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体育教师数量,回路C 是一个体育教学质量的负反馈回路: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体育教学质量的认知+→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质量。此基模主要揭示了两个阶段,在前期未能意识到随着教师数量的增多,在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师的管理机制的情况下,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降低这一后果;而在后期意识到了相关因素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的时候,就会增强改善教学质量的认知,然而此时的调节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对其进行改善。
图2 体育教学质量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
2.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舍本逐末基模
通过图3 可以看出,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模中存在三个回路。回路A:体育教学质量-→现有体育教师培训+延迟→体育教学质量。回路B:体育教学质量-→引进名师+→体育教学质量。回路C:体育教学质量-→引进名师+→对引进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期望值-→现有体育教师培训+延迟→体育教学质量。从此基模中可以得出,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上面有两种途径,见效较快的是引进名师,而通过对在职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学质量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在体育教师素质难以快速提升,优秀体育教师无法短时间培养出来的情况下,多数学校选择了引进名师,而这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还隐藏了一定的风险。在现实中,一方面,不少学校过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规模化,导致人才规划错位,盲目引进名师,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埋下了人才流失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是对于引进名师的成本意识较为单薄,各中小学对于名师都是赋予高期望的产出,而当投入与收益严重失衡时,则会引发原有优秀体育教师与引进名师之间的矛盾,并且由于学校具有一定的行政性,无法避免行政性与名师的专业性的冲突,这两种情况都将造成人才流失[11]。综上,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选择中,若将引进名师作为主要途径,忽略教师培训,反而是舍本逐末。
图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舍本逐末基模
2.4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侵蚀基模
通过图4 得出,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侵蚀基模中包含两个回路。回路A:体育教师数量差额+→增加现有体育教师工作量-→所需体育教师数+→体育教师数量差额。回路B:体育教师数量差额+→培养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数量差额。此模型揭示了通过提高实际体育教师的数量才能够根本地解决体育教师缺口问题,而通过增加现有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来降低体育教师的所需数量目标则会使得体育教师配备问题更加恶化。体育教师缺编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显著问题,随着近几年一系列的改革,这个差距已经有所降低,但是有学者[12]通过调查以及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相关要求计算得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数量仍未达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缺口最大。而在面临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多数学校往往会选择让现有体育教师带更多的班级,更有甚者是让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带体育课。国家虽然规定了教师编制数量应严格按照师生比进行分配,然而却没有明确指出各科的分配数量,导致处于“副科”的体育教师人数配备时被放到了次要地位[13]。这些举措都相当于降低建设体育教师队伍的期望目标,表面上会减小体育教师数量差额,但是这样将会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拉向恶性循环,导致体育教师缺编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
图4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侵蚀基模
2.5 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成长上限基模
通过图5 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成长上限基模中存在两个回路。正反馈回路: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教学成果+→绩效奖励+→体育教师工作动力。负反馈回路: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教学成果+→绩效奖励+→生活水平-→物质奖励需求度+延迟→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此模型揭示了通过绩效奖励虽然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动力,然而当体育教师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体育教师对于物质奖励的需求度降低这一因素将会使得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提高出现停滞,甚至会降低体育教师的工作动力。
图5 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成长上限基模
2.6 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反馈基模
通过图6 可以得出,在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基模中存在着两条增强回路,一是:非偏远地区体育教育资金获得比例→+非偏远地区体育教师待遇→+非偏远地区体育教师人数→+非偏远地区体育教育资金获得比例。另一个是:非偏远地区体育教育资金获得比例→-偏远地区体育教师待遇→-偏远地区体育教师人数→-非偏远地区体育教育资金获得比例。此基模揭示了体育教师师资配备的问题,处于非偏远地区的由于获得的体育教育资金比例较大,这样该地区的体育教师的待遇就会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该地区任职体育教师。王梓旭[14]在对乡村体育教师的研究中发现乡村的体育教师中有近70%的人认为没有达到期望的薪资水平。并且中小学乡村学校的优秀体育教师流失较大,这使得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缺口进一步增大[3]。由于偏远地区体育教师待遇水平较低,导致偏远地区体育教师数量降低,体育教师数量降低就会导致获得的体育教育资金比例降低,进而进行恶性循环,造成“贫者愈贫”的现象。
图6 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反馈(富者愈富)基模
3 基于分析模型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通过上述建立的系统基模的分析,找出每个基模中涉及到的关键限制因素,通过寻求各个基模的杠杆解,来消除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基模中的限制因素,即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3.1 从“管理”到“治理”,管理机制应注重以人为本
为消除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限制因素,应不断完善和创新体育教师管理机制。促使体育教师管理难度-→体育教学质量,这一负因果链作用减弱。体育教师管理问题对于学校体育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对于新时代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自上而下的以“管”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教师管理机制应从“管理”到“治理”进行转变,体育教师治理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要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更加注重体育教师公平、全面的发展,通过提高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来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动力。创新体育教师管理机制相当于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负因果链:管理机制实用性-→教师管理难度,这样就消除了原负反馈回路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限制性。
3.2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及加强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成长上限与投资不足基模的杠杆解就是要减弱负反馈链:“体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质量的认知”的作用效果。一是通过实践—改革—实践的方式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使得体育教学标准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状态。体育教学质量标准能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方向,体育教师参考教学质量标准来找出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改进,因此螺旋式上升的体育教学标准也能够不断地促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建设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定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成长上限与投资不足基模中加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及加强质量评估这一因素,则新增了一条“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及加强质量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正反馈链,这也就将改善教学质量的认知的限制作用消除,从而能够及时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消除成长上限。
3.3 认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健全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舍本逐末基模的杠杆解就是要少采用见效快、有副作用的引进名师的症状解,多用虽然见效慢,但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于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症状解。因此,一是优化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建立完善的职前培训体系,采用集中培训和“老带新”合理结合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二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运用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另外还应鼓励在职体育教师通过在职研究生的方式去提高学历。通过以上方式,不断地去健全体育教师的培训体系,从根本上出发,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4 坚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侵蚀基模的杠杆解就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备比例标准不放松,通过不断地培养体育教师来逐步达到目标。高等院校是体育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学生到体育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结合当前体育教师队伍缺编的现状,将培养重心适当向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上倾斜以及通过加强“定向生”的招生比例,向体育教师缺编严重的地区进行输送毕业生的方式,从源头上改善体育教师缺编现象。另外还可通过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然而学历方面未达到要求的退役运动员开展运动员学历教育以及教师资格认证,进而不但能够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一定程度地填补体育教师缺口,并且还有效地解决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
3.5 完善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提高体育教师职业地位
为消除体育教师工作动力的成长上限,应该减弱其“物质奖励需求度”这一限制因素。在对教师的奖励方面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方面的奖励,另一个就是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的奖励,因此,一是建立符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职称以及职务评定的评价标准,使得体育教师在职称及职务评定上能够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二是加大宣传“尊师重教”的观念,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方式来减弱体育教师工作动力成长上限基模中的限制因素,来突破体育教师工作动力的成长上限。
3.6 加强偏远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从体育教师师资配备富者愈富基模中可知,如果不进行干预,偏远地区与非偏远地区的师资配置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富者愈富基模的杠杆解就是要重视整体的均衡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针对乡镇及中西部地区体育教师缺口大的问题,通过偏远地区振兴战略,来加大教育资金向偏远地区的倾斜力度,提高偏远地区体育教师薪资待遇水平,来吸引体育教育者投入到这些地区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去。另外可通过区域内城乡教师轮换流动的方式,将城市在编充足的体育教师轮流到缺编的乡村学校进行支教,使得优秀的体育教师资源能够均衡到乡村。除此之外,还可以扩大特岗教师的招聘力度,通过特岗教师招聘的方式,来加强偏远地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4 结语
通过应用系统动力学的部分系统基模对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各个基模杠杆解的特点,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径。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的管理机制、体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育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体育教师的培训体系等方面。为将来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预测奠定了基础。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因素较为广泛,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本研究的模型还不够完善,想要对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模拟仿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模,进而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