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暨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综述

2023-02-27吴艳艳刘小兵

天中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世说魏晋

吴艳艳,刘小兵

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暨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综述

吴艳艳1,刘小兵2

(1.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 黄淮学院 天中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023年8月20—21日,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暨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淮学院召开,国内外8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世说新语》思想与文化研究、美学与艺术研究、传播与影响研究、文史考辨及其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研讨。本次研讨会展示了“世说学”研究承前启后的最新成果,也昭示着“世说学”研究的未来可期。

魏晋风流;中原文化;“世说学”;研讨会

“世说学”是指自《世说新语》诞生之后历代学人留下的与之相关的各种学说及研究。自2017年以来,“世说学”研讨会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地举办,并连续出版了4部会议论文集。随着《世说新语》研究的深入,“世说学”学会应运而生,于2021年10月正式成立。2023年8月20—21日,由中国“世说学”学会主办,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天中书院承办,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天中学刊编辑部、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守中书院等单位协办的“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暨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淮学院召开。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黄淮学院等院校学者的论文78篇,论文的作者不仅有在魏晋文学深耕多年的前辈专家,也有对魏晋风度与世说学研究饱含热爱、见解独到的中青年学者。从本次会议的参会阵容和论文质量来看,“世说学”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薪火相传之势。此次研讨会以“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为主题,围绕《世说新语》的思想与文化研究、美学与艺术研究、传播与影响研究、文史考辨研究及其他等方面展开研讨,其中不少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思辨性、启发性与独创性,可谓《世说新语》研究最新成果的一次集结,对其进行总结,有利于持续推动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世说新语》思想与文化研究

(一)从宏观视角考察《世说新语》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龚斌《何谓清谈》一文对清谈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认为清谈的主要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谈玄,而是集雅谈、美谈、正论、高论等内容为一体的。该文打破了人们对魏晋名士清谈的刻板印象。同济大学刘强《再论〈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以谢安的“雅人深致”说为中心》一文对“雅人”的概念、范畴、性质、内蕴进行解读,论析“雅人深致”的诗学张力以及谢安被外在表现所遮蔽的雅量人格。该文引人入胜、论证详实,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魏晋文人的风雅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洛阳师范学院王建国《汉末兖豫学风与玄学的兴起》提出,东汉末年交游论学之风兴盛,先秦遗留下来的法家、纵横家与老庄之学的融合,促成了魏代正始玄学的兴起。该文史料扎实、论证鞭辟入里,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与学术启发性。甘肃政法大学甘宏伟《“任诞”与“礼教”》一文通过对比《世说新语》和《儒林外史》所刻画的名士“任诞”行为,指出魏晋名士与《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任诞”有所不同,它有着以老庄为师、有意与名教相对立的精神内核。福建师范大学杨玲《“贤媛”典范传统的承传与新变》一文对《世说新语》中的“贤媛”形象进行研究,不仅归纳出《世说新语》中女性典范的类型,还揭示了“贤媛”典范范式及其影响,并且延伸到后世乃至近代中国“贤媛”式典范女性的思想新变,阐发了古今女性追求人格的独立自主与自由的高尚品质。黑龙江大学陈建农《从人物品评的角度看“风骨”与“神韵”之关系》一文提出,在魏晋文学批评中,后人往往将“风骨”与“神韵”作为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起来,然而从人物品评的角度来看,二者应是联系密切、互相沟通的,并以《世说新语》中人物品评为角度加以论析。此论点为世说学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启发。洛阳师范学院于涌《北魏宗室墓志中的魏晋风度》一文以独特的视角观照北魏墓志中鲜卑族对魏晋名士精神面貌、行为方式、思想倾向的接受,探讨了魏晋宗室对以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的追慕。新疆师范大学赵娇《论〈世说新语〉中的家族品题之风》一文将《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评方式归纳为长对幼以及幼对长两方面,还揭示了魏晋品评之风盛行的历史背景与内在因素,即魏晋统治者的取士政策、玄学影响的审美观念、伦理思想的规范等,为探寻魏晋士人的思想、教育、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视角。河南大学付欣然《论〈世说新语〉人物风度的“雅”意蕴》一文从“雅”意蕴的角度对《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言行举止的儒雅之风、玄谈方面的清雅之风以及淡然处世的闲雅之风等展开论述,揭示了魏晋文人的人格魅力与时代气象。

(二)从微观视角透视《世说新语》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江西师范大学胡耀震《〈世说新语·文学〉中的学术思想及文章观念》一文对《世说新语·文学》篇所呈现的学术思想以及文章观念进行分类品评与总结,该文对解析《世说新语》的学术价值与文学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峡大学李莉《〈世说新语〉注引〈灵鬼志·谣征〉论析——兼论谶纬对魏晋六朝史学之影响》一文别出心裁地提出回归谶纬在魏晋六朝传播的历史语境、重视谶纬的历史价值以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规律的史学观念。山东大学姚家欣《〈世说新语·尤悔〉“阮裕奉佛”新解》一文在大量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拟对阮裕的精神品格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展露了阮裕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名士风度。牡丹江师范学院胡书美《〈世说〉名士的“颜子”之风》一文指出《世说新语》中出现多处以儒者“颜子”比况名士的条目,可见儒学在汉魏六朝时期并未衰微,而是被改头换面以更具时代色彩的方式存在。文章视角新颖、论证完备,展现出魏晋士人内心真实的价值取向和微妙的心理状态。河南大学孙若梦《从〈世说新语·德行〉看魏晋士人的尚“孝”倾向》一文认为魏晋人士尚“孝”倾向不仅是子女对父母之爱的自然流露,也与魏晋时期“以孝治国”的政治状况联系密切,该文从魏晋士人尚“孝”的表现内容、书写方式、原因追溯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成竹《从〈世说新语〉“任诞”与“忿狷”门看魏晋道德标准——以中庸之道为例》一文将《世说新语》魏晋士人审美倾向之内的“任诞”门与道德标准之外“忿狷”门作为切入点进行对照与分析,探寻魏晋时期文人所崇尚的道德品质与君子人格,同时指出刘孝标以《灵鬼志》注引《世说新语》的做法具备保存佚籍、援引详确的特点,具有重要文史价值。南京市税务局楚天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男根崇拜状况探讨》以独特的视角揭示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以及文化心理现象。

(三)从魏晋文学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对《世说新语》的解读

黄淮学院赵静《东晋南朝小说的中原文化书写》一文从东晋南朝小说中以中原为核心的家国情怀的表达和以记实为主旨的文化精神两方面进行论证,揭示了东晋南朝南北文化交融发展的趋势,文章立意新颖,见解独到。黄淮学院郭永勤《“世说”人物的地域书写:以驻马店传说为例》一文从民间文学的角度,以《世说新语》所载的驻马店人物传说作为研究对象,阐发了驻马店“世说”人物传说的叙事特点、流布特点及其意义与价值。该文与“魏晋风流与中原文化”的会议主题极为贴合,也极具研究价值。洛阳师范学院郭发喜《论汉魏雅言“洛生咏”在南朝的传播》一文以魏晋时期洛阳太学生吟诵经典的读书调“洛生咏”为着眼点进行论析,提出并阐述了由于南北地方语音差异和学习效果的局限,“洛生咏”并未在南方普及,而被南朝统治者积极推广与改良的金陵音在文化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重塑了华夏雅言风貌。文章对揭示魏晋时期地方语言与文化意义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世说新语》美学与艺术研究

(一)对魏晋名士人物形象及其美学特色的研究

悉尼大学萧虹《〈世说新语〉与〈晋书〉中谢安形象的比较》一文通过《世说新语》和《晋书》中谢安形象的比对与补充,还原出更为丰满与生动的人物形象。山东大学李剑锋《〈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第五条——“陆士衡初入洛”读解》一文以小见大地论证并还原史实,揭示了魏晋士人任性自然的名士风流。河南大学吕梦涵《〈世说新语〉刘惔形象论略》一文对东晋清谈名士刘惔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华中科技大学李艺萌《刘伶的三重形象刍议》一文梳理出刘伶在不同人生阶段呈现的世外逍遥的酒客、乱世中的草民、名利场中的失意士人等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时代背景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后人对刘伶的解读侧重于刘伶的“酒客”形象,而忽略了对其“草民”与“士人”形象的关注。该文为解读魏晋名士刘伶的人物形象与士人风度提供了新视角。此类文章还有周口师范学院唐旭东《论〈世说新语〉的王述书写》、福建师范大学詹淑然《〈世说新语〉诸葛家族人物形象》、宁夏大学杨绮梦《〈世说新语〉以“玉”拟人审美探究》等,或是关注《世说新语》魏晋名士形象刻画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或是关注魏晋时期社会风貌及文人情怀,或是关注以“玉”比德的美学意蕴,探讨魏晋士人形象及其文学意义与美学价值。

(二)对魏晋士人传奇故事美学意蕴的解读

暨南大学徐国荣《雪夜访戴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一文通过分析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几个条件,即酒精的刺激、白雪的刺激、夜色朦胧以及左思《招隐诗》的影响,促使其兴之所至萌生了雪夜访戴的想法,而这几条感物而动的条件消失之后又兴尽而返,其举止符合魏晋名士风流洒脱的士风。该文笔触细腻,观点恰切,对解读魏晋风流及人物性格特征具有借鉴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董铁柱《表演:解读〈世说新语〉的一个视角》一文以新的视角探究魏晋思想家真实的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从8个方面论证了魏晋玄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当时生活产生影响。华中科技大学付琳清《〈世说新语〉与〈史记〉志人之对比》一文认为《世说新语》与《史记》的共同点为故事情节的多样性与爱奇性、对故事细节性与真实性的观照、人物性格的个性化与复杂性以及剪裁整合的评鉴之道。河南大学刘屹林《论〈世说新语〉中的死亡描写》一文关注《世说新语》中死亡故事涌现的历史背景、死亡故事的内容分类、死亡叙事的艺术表达以及《伤逝》篇的立意目的以及作者刘义庆的创作心态。该文立意新奇、视角独特,揭示了死亡故事所隐藏的对魏晋名士情感与生活形象的实录价值,以及对当时社会时代风尚和文化氛围的映射。

(三)对《世说新语》文本的美学观照

长沙理工大学宁淑华、张旑然《〈世说新语〉“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解》一文对魏晋名士风流的内涵以及魏晋风流与《楚辞》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以精细考证还原王恭的人物品行与士人风貌。该文从宏观视角探索《楚辞》与《世说新语》的精神互通,具有理论性、思辨性和启发性。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寸开与叶秀清合作,提交了《〈世说新语〉对〈语林〉〈郭子〉的选本、取材与改编探析》《〈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价值》两篇论文。前者就《世说新语》篇目的选本、取材与改编现象进行论析,后者对《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尤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意义加以总结。河南大学李文《〈世说新语〉发微两则》一文通过对“潘文陆文”“掷地有声”两则的解析,揭示了孙绰对文学创作形式美的重视及其文学思想与创作对南朝文学发展的影响。绍兴文理学院刘磊《王羲之“晚年新体书”的风格与审美——从“隶意”和“字势雄强”问题谈起》一文从文学与书法艺术学科交叉的角度探索王羲之书法思想文化内蕴及其美学价值。西北大学刘睿《“绮错”与诗体嬗变中的话语焦虑》一文以《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理论来佐证钟嵘《诗品》“不贵绮错”的诗学观念,揭示了钟嵘既要继承文章绮丽,又要改变诗歌繁密化趋向的矛盾态度与话语焦虑。黄淮学院匡永亮《〈世说新语〉中的辞赋评论活动及辞赋观念》一文对《世说新语》中辞赋评价活动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整理,认为魏晋文人的辞赋评价活动主要以之作为谈话内容或是卖弄机锋的点缀。

三、《世说新语》传播与影响研究

(一)《世说新语》文体学研究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江苏师范大学侯家旭《关于“世说体”小说体例的几点思考——兼评齐慧源〈“世说体”小说体例演变研究〉》一文厘清了《世说新语》的体例属性以及“世说体”小说的体例概念。韩国蔚山大学金贞淑《明代中叶世说体的形成——以杨循吉的人物志著作为主轴》一文论证了明中叶“世说体”作品在吴中士风的孕育形成,从中探郦明代世说体著作出现的脉络。广州南方学院陶成涛《对“志人小说”称法的质疑——兼论后玄学时代的“语料体小说”》一文以文化生成的考察思路,探寻《世说新语》所反映的崇尚玄学的文化环境对其成书的影响。武汉轻工大学王亚萍《〈世说新语〉的骈语特质及对中古骈文发展的文体意义》一文关注《世说新语》语言运用重视对偶并且多用“事对”和“反对”的修辞手法,且雕琢音律、着意用典以及精致辞藻等特征都为骈体文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南昌大学祝文蕊《唐宋“世说”体小说中的词学观念及文体建构》一文阐发了唐宋时代“世说体”小说的新变,即表现为出现较多以遣宾娱兴、抒情言志、讽谏教化为内容的词学材料,并对词学观和词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索。陕西理工大学刘柳迪《论晚清“世说体”小说的转向——以〈宋艳〉为例》一文考察晚清小说《宋艳》对清初和清中期“世说体”小说的突破与转向。华中科技大学赵润哲《晚明“世说体”对〈世说新语〉的书写嬗变——兼说〈聊斋志异〉的艺术渊源》一文指出《世说新语》是清代小说《聊斋志异》的滥觞之一,二者虽存在志人与志怪的差异,但同为笔记小说。

(二)《世说新语》与后世小说的比较研究

厦门大学李建明《〈儒林外史〉萧云仙与〈世说新语〉》一文从“萧云仙”这一小说人物入手,探讨《世说新语》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揭示了萧云仙的六朝文人色彩以及吴敬梓对魏晋文人的敬重和重铸士人灵魂的理想。徐州工程学院齐慧源《曹臣〈舌华录〉的编创与〈世说新语〉》一文从《舌华录》与《世说新语》二者的体例异同、叙述特点、语言风格、人物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其文学意义与历史价值给予客观评价。中南大学魏颖《论〈红楼梦〉与〈世说新语〉的互文性》一文提出《红楼梦》融入大量《世说新语》的典故和人物品藻的观念,并且《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和人格理想与魏晋名士具有颇多内在精神的契合,从而二者形成互文回响。南昌大学罗春兰、陈依静《别样的东亚“世说”景观——〈大东世语〉对〈世说新语〉的拟效与新变》一文研究了日本“仿世说”之作《大东世语》对《世说新语》的继承与新变,对二者的体例、素材处理、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比对,分析了二者的异同。

(三)《世说新语》文本内容与魏晋士风对后世的影响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曾敬宗《论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诠解特色与传播意义》一文关注学界对刘辰翁批点本《世说新语》的两极评价,从版本流传情况、阅读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肯定了刘辰翁批点本《世说新语》的传播价值。郑州大学王允亮《〈世说新语〉中时代文学图景》一文关注《世说新语》中的文学创作场景、文学的传播与书写即话语权的流动性、文学接受现象等,还原了魏晋文人的文学活动场景,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时代气息与文学丰姿。福建师范大学卢宇凡、欧明俊《〈世说新语〉“雪夜访戴”故事接受史》一文梳理了《世说新语》“雪夜访戴”故事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接受情况,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剖析与阐释。韩国学者文炫善《浅析中国大众文化内容中的〈世说新语〉——以腾讯平台的动态漫画〈世说新语〉系列为主》一文以腾讯平台的动态漫画《世说新语》为例,分析了大众文化中的《世说新语》。文教授认为腾讯动态漫画《世说新语》系列保留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内容,找到了一条广泛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与媒体推广古典文化的有效途径,使古典文化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燕山大学张子尧《“新亭对泣”的经典化》一文对《世说新语》中“新亭对泣”故事的文化基质进行总结,阐释了“新亭对泣”在唐代以后发展变化的路径,并探求故事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此类论文还包括韩国学者崔荣姬《再考〈世说新语〉的文化原型价值:以文化内容IP开发观点为主》、河南大学牛潇潇《从高适诗歌的〈世说〉语料探其魏晋情怀》、福建师范大学李舒婷、欧明俊《新时期宋词与〈世说新语〉关系研究之回顾与反思》、扬州大学魏婷婷《权利的更替:媒介形式与〈世说新语〉接受关系探究》等,上述论文或以《世说新语》的文化价值为着眼点,或探索《世说新语》在某一时段的接受情况,或探索后世文人对魏晋精神的接受与传扬,或从媒介的发展史角度探求《世说新语》的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黄淮学院刘小兵提交的《文人篆刻中的〈世说〉“印像”及其图文关系研究——以“三堂”印谱为文献基础的考察》一文,视角翻新出奇,该文以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从篆刻与文学关系的角度入手,对篆刻艺术中的《世说》语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揭示了《世说》“印像”所承载的文化与美学意蕴。

四、《世说新语》文史考辨及其他研究

文史考辨类及其他研究的论文选题庞杂,这里不再细分,一并加以介绍。南开大学宁稼雨《新见汪藻〈世说叙录〉遗文考论》一文以新见汪藻《世说叙录》遗文为基础,系统梳理汪藻《世说叙录》文献信息。宁教授用新见遗文与现存尊经阁本汪藻《世说叙录》进行对比校勘,发现遗文中存在材料多于以往尊经阁本的现象,并使用大量材料进行比对分析与论证,总结了新见汪藻《世说叙录》遗文宝贵的文献价值。北京大学周兴陆《程炎震生平及其校证〈世说新语〉的成绩》一文对程炎震批校《世说新语》的文献价值进行重评,认为《世说新语》的价值远未被发掘出来,其真正的价值应与刘应登、刘辰翁、王世贞、叶德辉诸人的作品等量齐观,且有其独到之处。河南大学王利锁《〈世说新语·排调〉“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辩议》一文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对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的真实性进行考证。西南交通大学罗宁《玄学与才藻:〈世说新语〉“空洞无物”事义详说》一文对《世说新语》中“空洞无物”一语进行解读,以玄学与道家思想为视角,对“空洞”的释义、“无物”与“容”等语词进行诠释,还原其原本的面貌。北京语言大学刘翔宇《〈世说新语〉前四门校读札记——基于互文性文本对比》一文采用互文性文本参照的方法对《世说新语》前四门进行探论和再解读。驻马店本土学者朱仁天《〈世说新语〉刘注献疑二则》对《世说新语》中所载的二则内容提出疑问,并加以相关史料的对比论析。首都师范大学王炜《〈世说新语〉小说属性的历史变迁》一文论析了《世说新语》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事理兼收的子部小说到居于小说边缘之处的历史变迁。杨铭舟、朱维涛《〈世说新语〉与陶渊明》探析陶渊明未被收录到《世说新语》中的原因,视角较为新颖。此外,学者们还从各种新奇多样的视角对《世说新语》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辨析:徐州工程学院郭小小《酒器·首服·鞋履——〈世说新语〉日常生活用器辨析》以魏晋时期《世说新语》中出现的生活用具为着眼点进行研究;香港教育大学王珺瑶《〈世说新语〉与东晋中期般若经典的阅读——以支遁士僧圈为中心》一文对《世说新语》着墨众多的支遁士僧圈的文化交游活动进行探论;河南大学魏子怡《魏晋女性的生活状态脞论——以〈世说新语〉为中心》一文从《世说新语》的文本内容探求魏晋女性的生活状态;牡丹江师范大学何丽蓉《从〈世说新语〉看魏晋职官制度》一文以《世说新语》为参照探郦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中南民族大学吴艳艳《龚斌教授〈世说新语索解〉简评》一文对龚斌教授的学术专著《世说新语索解》进行评述,高度肯定了其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

另外,安徽大学吴怀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体性质论》一文对历来被视为散文文体的《五柳先生传》进行重新审视,指出《五柳先生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传,而是汉代以来兴盛的“杂传”文体,并对陶渊明的文体创作及其思想支点进行论析。南开大学赵建成《刘孝标前期重要生平经历考述》一文从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考述刘孝标在生平事迹。阜阳师范大学魏宏灿《再论汝南文学家应玚》、驻马店史志办赵心田与朱仁天《〈世说新语〉中的汝南郡人物群体考察》两文则以地方文学家作为考察对象,对相关人物生平经历、文章治学以及文学史地位进行探析。吕梁学院李宁、焦新凤《魏晋南北朝时期羌的迁徙与融合》一文对魏晋时期羌族的迁移与融合的原因、具体情况以及产生的意义进行阐述。上海中医药大学章原《亦僧亦医于法开》一文,还原了兼具高僧、名医双重身份的魏晋名士法开形象。

综上所述,第五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论文数量可观,其丰富的内容亦美不胜收。这些论文研究视角丰富多样,研究方法多元并存,代表了当下方兴未艾的“世说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本届“世说学”研讨会体现了研究队伍的新老接力和承前启后。随着新时代对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召唤,《世说新语》这部“魏晋名士的教科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世说学”研究必将随时代的脚步向纵深发展。

Review on the Conference of Weijin Literati and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on “Shishuo Study”

WU Yanyan1, LIU Xiaobing2

(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2.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The Conference of Weijin Literati and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on “Shishuo Study” was held in Huanghuai University from the 20th to 21st, Aug. 2023. More than 80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participated in this seminar. The scholars shared their academic ideas around the topics such as culture, aesthetics, art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displayed the latest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Shishuo Study and indicated its promising future.

Wei Jin Literati; Central Plains culture; Shishuo Study; seminar

I206

A

1006–5261(2023)06–0064–07

2023-09-26

黄淮学院2022 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项目(XKPY-2022027);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23 年度编辑学研究课题(PY2023069)

吴艳艳(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刘小兵(1968―),男,山东滨州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赵贺〕

猜你喜欢

世说魏晋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魏晋清谈探析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由此想到“世说学”的继往开来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面向大海,丽日扬帆
《论语世说》:中华文明的特质、命运与未来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