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陕西主旋律电影艺术特色
——评电影《一件棉袄》

2023-02-27饶聪瑞周艺欣汪义会周润泽杜清莹

关键词:顺子郎中棉袄

马 娜,饶聪瑞,周艺欣,汪义会,周润泽,杜清莹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西安 71006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许许多多的革命故事被传颂,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力量,传承红色血脉必须要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故事蕴含的是真善美,传播的是仁义礼。讲好红色故事,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但能够利用国家搭建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加大文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本文立足于前期对陕西文化资源的影视开发与传播的大创项目研究,通过对影片《一件棉袄》背后的时代脚印、艺术特色作一学习和分析,旨在带领大家了解历史长河中边远地区一些不为更多人所熟知的小人物为革命队伍默默奉献、牺牲自我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关注陕西红色革命文化,让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助人功能得以发挥。

一、取景革命地,弘扬主旋律

(一)风格独特的主旋律电影

“红色经典电影”作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电影史上出现的一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影片不再仅仅单纯讲述红色故事、呈现现实人民因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而是更加注重体现人物鲜活性以及人性化,主要反映时代、政治特色,展现革命精神。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国家电影局局长的石方禹就提出要加强对主旋律的弘扬,推动电影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自此主旋律电影正式诞生。[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红色题材电影开始在创作风格、表现内容以及美学特征上发生了一定改变,但终其不变的是影片一直秉持着传播当代革命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创作理念。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此前的红色经典也不同程度地开始解构,但在电影创作中,“红色经典”依旧留存,那就是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作为电影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电影题材,具有其他类型电影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可能性。

从2007年开始,主旋律电影就进入了大片时代,高成本的投入与特效加持逐渐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标配”。电影《一件棉袄》却跳脱出这一“怪圈”,不同于《长津湖》《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它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没有爆破与特效加持,更没有刻意塑造的某个英雄形象,却注重情节走向与人物内心变化,弱化打斗场面,只将战争作为一个故事背景而不是主要元素,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主旋律电影。

(二)独特的革命取景地

主旋律电影在电影场景选景时格外注重,场景是电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场景的设计对影片主题风格的展现起着关键性作用。高小卫导演的建党百年献礼影片《一件棉袄》,取景地为有着丰富历史资源和红色基因的革命圣地——陕西榆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建设具有中国化的、时代化的、大众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实践的深刻总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该片的上映时期。在百年党史以及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榆林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革命斗争历史,毫无疑问地成为百年党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榆林正是西北革命斗争的发源地。[2]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伟大领袖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时期在杨家沟村和周边的巩家沟、寿沟、岳家岔、李村疙崂、卫家湾及绥德薛家河镇钱家河村等7个村落驻扎期间所形成的一个红色革命旧址集群。革命旧址主要包括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杨家沟生活工作的旧居和召开十二月会议等重要活动的场所。[3]选址在数名革命烈士的故乡,通过影片和前辈一起见证历史的硝烟,榆林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但令人敬佩的革命故事。

真实的选景使得观众眼前焕然一新,通过场景更能深刻体会该片的主题。运用真实的历史场景来拍摄红色题材电影,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更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影片开篇是现代背景为主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农村、灯火通明的繁华都市,以主人公回忆往事的方式将现代背景与战争年代的榆林进行鲜明对比,采用特殊的视角记录着抗战胜利后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坐在屋子里的主人公与屋内暖色灯光相应,浑然一体。

榆林地处黄土高坡,大大小小的土窑洞坐落其中,电影中高德信、褚顺子去投奔共产党时走在山坡上狂风席卷而来,山中无一棵树木,色调大多以黄土高坡的土黄色为基调,更加展现环境的艰苦与寒冷,贫瘠的土地与稀疏的植物体现出抗战人民所处的恶劣环境。

影片取景宏大、视野广阔,用史实和美学相交融的方式再现了革命历史,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美感。此类影片题材的构建,拥有真实的战争场景极为重要,需要透过视觉效果烘托出战争的残酷、抗战人民求胜的心情。该影片战争场景中运用雪地对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进行拍摄,丰富的镜头运用和构图技巧、炮弹碰擦等特效画面重叠渲染于抗战士兵肉搏的惊险中,鲜血与枪火融为一体,展示了战争的残酷血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二、聚焦小人物,展现大主题

(一)故事内容梳理

故事围绕“一件棉袄”展开叙述,凸显一个个小人物的形象。电影的主角是褚顺子,他作为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褚顺子本是山西岚县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后来因为日本人的大肆烧杀抢掠,其父亲及兄长被迫充军,从此失去音信。母子二人也被迫流离失所、四处逃难,而母亲也在这样身心艰难的生活中积劳成疾。褚顺子觉得是自己连累了母亲,常常内疚不已又别无他法。这一天,城门边在发放补助金,他便兴冲冲地跑去登记了姓名,然后将领到的钱给母亲抓了几服药,又买了几斤粮食,不久便被通知加入部队去其他地方作战,从此便与母亲分离。这是当时许多人曾面临的困境,褚顺子只是诸多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1947年褚顺子所在部队被共产党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他便带领部下四处躲藏。有一位年龄尚小的部下二柱中弹奄奄一息,褚威胁村里的郎中师徒二人医治二柱,结果人未救过来,但褚并未置二人于死地,而是放了他们。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褚顺子本性善良,与他身边毛毛躁躁心狠的手下形成了鲜明对比。

后来阴差阳错之下在路途中褚顺子一行人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而这时的他看来,共产党是他的敌人,仓皇而逃之下跌落山崖,又被行路的郎中师徒二人所救,在徒弟准备夺命报仇之时,郎中及时制止并对他细心照料。影片中的人物设立很有意思,褚顺子与郎中性格相似,两人都是小人物中的典型。

郎中得知共产党的队伍在附近扎营,便动身前往营地为褚顺子借一件棉袄御寒,而解放军战士及营长的热情招待,令郎中倍感温暖。在郎中、师徒二人的悉心照料下褚顺子日渐好转,三人在窑洞里度过了难得开心的一段时光。不料后来遇到国民党部队,褚顺子为了报答二人的恩情,便借机帮助他们逃跑,而郎中却不幸中弹牺牲。悲痛不已的褚顺子遵照郎中的嘱托,带着沾有鲜血的棉袄和徒弟一起加入了解放军,这一加入就是70年。他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褚德信,替郎中老哥也是替自己、更是替亿万万呼唤祖国统一、结束苦难生活的同胞们完成这份使命和担当。故事内容简单曲折,感人至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发展中累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历史不断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杨明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4]值得一提的是,《一件棉袄》这部电影与省级大创项目——陕西红色资源的影视开发与传播的研究内容不谋而合,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以抗战历史为背景,以小人物为依托,为大家打通一个从不同角度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从小人物的角度了解抗战历史,传承红色文化。陕西省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对红色文化的开发,以吸引更多人来到陕西,从而促进陕西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影片人物分析

影片的主人公叫褚顺子,也就是影片开头的这位生病的老人,拿出了对自己意义非凡的一件棉袄,影片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一场战役,而是把重点都放在了一个普通的小士兵身上。褚顺子作为一名国民党队伍里的排长,在村里掳走了郎中和他的徒弟,并逼迫郎中救自己队伍中的伤员,这时他还带着国民党式的粗暴,用枪顶着郎中的脑袋。虽然粗暴,但从另一个角度却可以看出他的重情重义。

褚的本性并不坏,郎中和徒弟逃跑时他始终没有下达开枪的命令,而是看着两人走远。同时他的反应与观察能力也很强,第一时间发现国民党军队是解放军假扮的。褚顺子既粗暴又夹杂着善良,这种角色的矛盾感给这个角色赋予了生命力,也为后来从国民党排长转变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做了铺垫。发现假扮国民党军队的解放军后,他逃跑时不小心从山崖边摔下,被他之前放走的郎中碰到,这里可以说是有些因果关系的。郎中决定救他,后来郎中向解放军求得一件棉袄,这也是全篇的一个转折点,由此褚顺子明白了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创立的,懂得了解放军与国民党的差别,最后郎中为他指了一条光明道路,也体现出这件棉袄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三)主题升华

解放军是普通的军人,国民党也是普通的军人。这是一个在解放战争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最普通的故事,电影在缓慢节奏中娓娓道来,虽然普通却那么真实。没有宏大的叙事和震撼的场景,展现西北地区人民的真实风貌,就是简单的普通故事,却代表了一个信仰转变的过程。从年轻时为母亲治病当兵,再到为了国家解放富强、人民幸福当兵,这体现的是褚顺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转变与升华。虽然这件棉袄已经破旧不堪,甚至上面还有血迹,但这件棉袄却是他们在这个寒冬中最温暖的东西。

在这些鲜活的小人物的映照下,我们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艰苦朴素、宽宏大爱的优良作风,正是因为他们为了解放普通贫苦大众而奋起抵抗,才得到了中华儿女深深的敬仰和爱戴。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实现了解放全中国的美好愿景,那是一代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生命之礼,而祖国的发展需要更多热血奋进的爱国青年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战绩。

三、独特故事线,唤醒爱国情

(一)叙事模式的创新表达

《一件棉袄》作为陕西红色主旋律影片,以现代背景下已是癌症晚期的老人褚德信拿出一件珍藏了几十年的棉袄并向儿孙们讲述棉袄的故事为切入点,采用渐次回溯的非线性叙事逻辑,碎片化地讲述了从褚顺子到褚德信名字的转变、身份的转变、信仰的转变。影片运用了顺序、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段展现了褚顺子从国民党军队排长到加入解放军的坎坷经历,既让观众纵观历史又走进人物内心,与人物产生思想共鸣。

另一方面,《一件棉袄》使用了设置悬念的叙事手法。电影一开头,癌症晚期的褚德信要穿着棉袄死,表现出这件棉袄的重要性,向观众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带着棉袄走,并且呼应主题。这种叙事手法不同于其他宏大电影平铺直叙的开场,既抓住观众眼球又引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对后面的剧情发展产生兴趣。“从那天起,我的名字就改成褚德信了。”褚顺子身着解放军军装站在郎中墓前敬礼后走进了解放军的队伍,不仅仅是名字的更改,也是命运的改变。这部主旋律电影并没有宏大的战斗场面,却能通过震撼人心的故事引发观众深刻思考。片尾一句“德信大哥,我是褚顺子,来看你了,可想你了!我把棉袄给你带来了!”让观众的情绪瞬间破防。是一件什么样的棉袄,会让褚顺子珍藏 70 多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又为什么要执意穿上这件棉袄,才能安详地走完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程?[5]娓娓道来又充满波折的情节设计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绪,引领着观众一步步感受蕴藏其间的深切情怀,这是一件棉袄的故事,但又不仅仅是。

(二)叙事母题:家国情怀的转变

叙事母题主要是指反复出现在不同电影里中相对固定的形式,汤普森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将母题划分为角色、背景、事件三种类别。《一件棉袄》创新了原有的叙事母题,褚德信入伍的初心只是为了挣两块大洋给母亲看病。国民党军排长时期的褚顺子,虽然本性不坏,但在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上还是带有国民党式的蛮横与粗暴,言行令人心生恐惧。他遇到了解放军侦察连扮演的国民党军,很快就发现了细节上的“不对劲”——这群人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即便只有极差的伙食也毫无怨言。他立刻意识到这样优秀的素质一定是解放军。在养伤期间,褚顺子从高德信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解放军的描述,他能听得出来高德信对解放军的赞赏与拥戴。渐渐地,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共产党所带领的解放军能如此得人心。

他开始思索,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存在着信仰层面的高低之分,最终让他彻底醒悟的是他再次遇到了国民党军。此时,国民党军队里的散漫、凶恶、无耻等恶习,已经让他忍无可忍,他因为找到了正确的高尚信仰而变得无法再接纳这些人。他,必须走向高德信所指出的那条光明的路。后决定改名褚德信,穿上那件染上挚友鲜血的棉袄,遵循其遗愿投奔解放军。

《一件棉袄》完成了由国家主体到个人主体的让渡,但其中展现出的不断奋斗的精神并没有改变,家国情怀亦没有变,从一开始为母亲治病到后来为信仰而继续跟随解放军的脚步,更加体现出信仰的强大力量。

(三)叙事语言:革命年代的倾情书写

红色电影先天带有历史的烙印,因为红色电影的创作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真实历史的再现,二是翻拍经典红色电影,三是改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一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的红色题材战争片,电影《一件棉袄》中褚顺子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全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教育解放兵,使其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电影中没有神剧剧情,解放军是普通的军人,国民党也是普通的军人。

这是一个在解放战争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最普通的故事,电影在缓慢的节奏中娓娓道来,虽然普通却无比真实。在那个战争年代,其实有许多像褚顺子这样受到解放军感化而弃暗投明的人;而在今天,无数仍然健在的老兵默默教育子女奉献社会,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老人。

这部电影没有宏大场面的制作,也没有流量明星的参演,更没有夸张的营销,正如电影本身一样朴实无华,用最接近现实的场面讲述最温暖的故事,是对先辈革命热情的最大肯定,让当代人可以感受和学习到中国革命战士的崇高信仰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并给当代人传递正确的中华民族价值观,为弘扬和继承红色基因带来助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以及文艺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明确的期许:“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红色文化承载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信仰,在建党百年的光荣节点上,主旋律电影也迎来映照自身、寻求艺术与市场双重突破的良好契机。《一件棉袄》作为高小卫的力作,以诗意叙事形式进行历史重现,采用多种叙事手法,聚焦小人物,以小见大,从微观视角对革命事迹还原,不同于其他利用宏大战争场面的电影创作。本片将信仰作为主题,彰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光辉色彩,展现出电影创作中比战争层面更高的艺术表达。在当代,针对红色题材电影的价值转向,需要人们了解历史、走近历史,汲取红色文化中所凝聚的大众经验、美学经验和民族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层面的指引。

猜你喜欢

顺子郎中棉袄
贴心“小棉袄”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贴心小棉袄
急先锋和慢郎中
账本
郎中治病(下)
郎中治病(上)
黍地里的秘密
1966年的棉袄
一件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