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陕县莲花村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2023-02-27贺志武杜轶龙

关键词:石泉县文理学院莲花

贺志武,杜轶龙

(西安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稳定。[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中国现阶段各个地区发展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化大,因此在乡村战略实施阶段中不可能走一种发展模式,不同地方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特色来发展适合自身情况的乡村振兴之路。根据宁陕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为推动莲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莲花村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提升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结合莲花村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路径。

一、莲花村基本情况概况

莲花村坐落于宁陕县龙王镇最南端,与石泉县迎丰镇相邻,下辖莲花、鲜花、高桥、中心4个村民小组,共有214户农户,总人口606人。其中16岁以下人口占比15%,劳动力人口占比62.72%,老年人口占比22.28%。耕地面积867亩,林地面积12万亩。目前的桑树种植面积约为250亩左右,散户养蚕规模是25户。2020年底人均收入13 000元,并于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2021年底,莲花村年总收入约787.8万元,其中务工收入约650万元,其余为种养殖收入。

莲花村虽然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但离全面小康还有着较大差距。全村可耕种土地分布较为分散,基本为山地、坡地,无法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种植与养殖产业均未形成规模效应。马坊沟产业园虽初具规模,但经济效益不明显,年收入仅为2万元。

二、莲花村富硒产业机遇分析

基于莲花村目前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基础现状,目前面临的困难是产业基础薄、底子差,距离中心城市较远,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集体经济和村民家庭经济产业发展困难较大,但同时又具有诸多潜在的发展机遇。

助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于区域优势,服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农民增收。[3]安康全市三分之二的面积富含硒元素,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带,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早在2015年,富硒产业就被定位为安康市生态友好型的首位产业。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和“人类健康的保护神”,享有“第一长寿元素、防癌抗癌之王、保胃战士、明亮使者、乙肝天敌、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第21种氨基酸、糖尿病的福音”等美誉。随着硒元素作用的逐渐普及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富硒产业逐步浮出水面,安康农村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莲花村所属的宁陕县在安康市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其在安康市的北部独自突兀出来,安康市的其它区县均位于其南侧,而安康市的富硒带是围绕汉江两岸展开分布的,这就导致位于汉江以北并且地域形态南北长、东西窄的宁陕县大部分县域面积并不属于安康富硒带。

莲花村位于宁陕县最南端,紧邻汉江,其西侧和南侧与石泉县相邻,东侧与汉阴县相邻,而以石泉县城关镇为起点由西向东经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到镇坪县所形成的一个高硒分布带,正是安康市分布面积最大的两大富硒带之一,莲花村位于石泉县城关镇正东17千米、偏北12千米处,正好位于这一世界级的富硒带北缘。与莲花村咫尺之邻的石泉县和汉阴县均将富硒产业作为立县的支柱产业,在安康市委市政府已经为“中国硒谷”这面大旗摇旗呐喊多年的情况下,莲花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上的有利因素,找准发力点,深入挖掘自身在富硒产业中的恰当位置与角色。

三、宁陕县莲花村发展路径分析

现代化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更是现代产业综合发展的基本载体及重要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为农业发展指明了道路,规划了方向。[4]

以“立足现有基础,三产引领一产,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为总方针,以“产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为总路线,通过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形态,全力打通莲花村与“大西安经济圈”的连接纽带。

(一)打造“专供”模式下“富硒森林康体小镇”

莲花村与中心城市西安距离较远,在区位上并无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障碍重重。对于莲花村这样一个小型村级经济规模,如果依旧走面向公众消费群体构建“农旅”产业的路子,在陕南诸市县产业类型同质化严重的现实环境下极易出现营销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的不成比例和倒挂问题,使得产业难以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通过产业模式的创新,选择“直销”“专供”等新型营销模式,打造“小而精”的“农旅”产业架构。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其与西安文理学院的特定帮扶关系,构建为西安文理学院教职工、退休人员、广大校友,及其“朋友圈”“亲属圈”“专供”的“富硒森林康体小镇”。这种“专供”模式,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营销成本,从而实现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便实现“农旅”产品供需双方的“供需洽谈”和“按需供应”。可以采取先由西安文理学院教职工、退休人员和校友等主要消费群体将自身的康体游玩和住宿需求意向汇集起来提供给莲花村,村集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旅”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而设计村庄布局和民宿的改造方案,再通过消费方的意见反馈,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取舍后再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因为“农旅”产品不能有效吸引消费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失败的风险。

待莲花村的硬件设施和接待能力逐步提升之后,可以由西安文理学院教职工、退休人员和校友作为“引介人”,将他们身边有康体需求的消费者引介到莲花村,让更多对绿色、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有求购意愿的西安市民成为莲花村的直销客户,从而实现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营销推广。

(二)以“生态猪”产业为抓手,引领全村养殖业发展

目前莲花村的养殖产业中,技术掌握最为成熟、发展规模最大的是养猪产业。要与莲花村“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相匹配,就必须破解养殖污染难题,经营方式上可以采用专业合作社,从而将现有的各家散养的养殖模式升级为集中区域的集约化生态养猪产业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架网床养殖方式,即“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养殖技术,较之传统的养殖方式既节省了劳动力,圈舍干净整洁没有污水、几乎没有臭味,也可以大大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率,从而在人居环境上不会对莲花村“农旅融合”产业模式的发展造成障碍。

发展生态养猪产业对于莲花村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养殖业。莲花村“农旅融合”产业模式的发展,需要有足够量的稳定优质的有机肥料供应,莲花村通过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再深度发酵成优质的有机肥,不但可以实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还可以构建“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首先将大量的种植产出作为养殖饲料就地转化利用,而畜禽粪污的快速腐熟、去水、除臭之后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又为莲花村绿色无公害蔬果种植提供了必需的优质有机肥料供应,并为莲花村“农旅融合”产业模式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

(三)改造延伸蚕桑产业链,向产业链的上游寻求附加值

目前莲花村的蚕桑产业规模有限,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困境,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生产成本较高。莲花村的蚕茧全部售卖给相邻的石泉县缫丝厂,而石泉县是西部蚕桑产业的第一大县,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规模效益明显,莲花村作为收购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蚕桑产业的利润空间难以保障。

莲花村要保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造和延伸自身的蚕桑产业链,向产业链的上游要附加值,从而提升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聘请西安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专业教师充分挖掘西安得天独厚的“大唐文化”资源,比如以唐代宫廷服饰、唐乐舞服饰为历史文化依据,设计出以丝织品为材质的缩小版(或微缩版)的唐代宫廷服饰、唐乐舞服饰文创产品。以莲花村所产蚕茧为初级原料,由莲花村委托相邻的石泉县具备缫丝、织绸、制衣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企业(比如石泉县永宏丝业有限责任公司)代为加工,将生产出的丝质文创产品由西安文理学院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进行运营(运营团队可以面向在校生和毕业校友公开遴选),充分利用西安可观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空间,面向每年来西安的数亿人次的游客销售,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改造和延伸。

同样的思路还可以用在校园文创产品上。通过聘请西安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以西安文理学院的校园风景和时空场景为素材,设计出以丝织品为材质的校园文创产品,以莲花村所产蚕茧为初级原料,委托相邻的石泉县具备缫丝、织绸、制衣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企业代为加工,将生产出的丝质校园文创产品面向校友和在校学生销售,还可以单独设计丝质文创产品在每年毕业季作为母校赠送毕业生的留念礼物,从而大幅提升莲花村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利用“订单农业”模式,优化中蜂产业发展

目前莲花村的中蜂养殖已经处于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陕西农村大量发展中蜂养殖,供给增加,同时由于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土蜂蜜”的价格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像莲花村中蜂养殖这样规模小的产业,需要利用“订单农业”模式来优化中蜂产业的发展,采用 “农户+市场”模式,省去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具体来说,销售上建议首选专供模式,将西安文理学院教职工、退休人员和校友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由目标客户根据自身需求直接与莲花村的蜂农签订订购协议,消费者直接参与到订单农业模式中,全程关注“土蜂蜜”的产出过程和质量保障,从而有效解决中蜂养殖产业中普遍存在的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的信任问题。比如在各个花期,蜂农以视频的方式为客户讲解蜜源情况,在收获季节蜂农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客户全程展示蜂蜜摇出和封装过程并在封口处进行防拆封的标记处理等。通过这种“订单农业”模式,蜂农只要做到品质可靠就能获得客户年复一年的持续订购,消费者可以保证自己买到优质的“土蜂蜜”。同时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真正实现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销”,交易价格更能让蜂农和消费者双方都满意。

(五)以林麝为特色,增强莲花村“农旅产业”吸引力

目前莲花村的林麝养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并且林麝养殖的劳动强度较大,在莲花村缺乏青壮劳动力的现实难以短期扭转的情况下,林麝养殖并不适宜单纯追求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是可以采取“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将林麝作为莲花村的特色养殖品种,打造成“农旅融合”产业模式下吸引亲子游、家庭游的“利器”。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学科优势和国家大力推动“双减”政策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互联网手段,以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学生专业实践项目的形式,将莲花村的林麝作为西安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学习校外知识的“第二课堂”上的动物明星。让更多大城市中的孩子学习到以林麝为代表的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活状态和习性,并在孩子中产生对于莲花村的林麝足够的关注度,从而为莲花村吸引更多的亲子游、家庭游,增强莲花村“农旅产业”发展动力。

(六)积极探索山区天然草场优势的产业路径

莲花村具有山区天然草场的资源优势,而田园牧歌正是令无数城市人神往不已的美好意境。莲花村可以积极探索山区天然草场优势的产业路径,比如可以尝试引入德保矮马。成年德保矮马体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整体紧凑结实,矮小精悍,体质强健,驮重能力优越,无论大人小孩均可骑乘娱乐,非常适合莲花村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模式的需要。

(七)适度发展水产种养殖业

莲花村拥有水质清澈的河流,可以适度发展水产种养殖业,作为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模式的重要必备要素。片片荷叶之下,鱼儿嬉戏畅游,游客品尝着刚刚出水的鱼虾制作的各类美食大快朵颐,莲花村的“农旅融合”产业模式将更加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石泉县文理学院莲花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云莲花灯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莲花湖『变身』
黑夜的献诗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