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视野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思考

2023-02-27魏建琳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数字

魏建琳

(西安文理学院 图书馆,西安 710065)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不仅需要对未来发展满怀期待,更需要对面临的障碍冷静分析。笔者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为视角,分析发展的价值意义、发展障碍及因应之策,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型:教育的变革与重塑

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异军突起、飞速发展,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掀起了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信息化改变了世界,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1],做出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教育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到《“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先后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大专院校校园网普及率已达100%,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并不断优化升级;数字教育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2]

2015年5月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青岛举办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大会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学习途径并使之多元化,提高学习质量”[3]。同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指出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全民终身学习,号召世界各国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4]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迭代升级,信息技术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合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被一个新名词——“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所替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加速推进,在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驱动下,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传统的面授课程无法进行,大规模线上教学的紧迫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倒逼各国加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上,中国等多数与会国家达成共识,做出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承诺声明。[5]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6]写进党代会报告,教育部随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落实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转型。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提法的悄然改变意味着内涵与外延、观念与行动的深化与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提法已使用多年,也基本达成一致的理解,一般是指为提升效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具体包括校园网的建设、计算机的普及、各类业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而“教育数字化”目前似乎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莫衷一是,但其核心内涵与“信息化”并无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因而,从本质上讲“信息化”与“数字化”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或用不同视角)的不同表述;而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上讲,如果说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某方面的应用,是对教育的赋能,那么数字化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要素的全面深度融合,它重塑了教育场景、重构了教育生态,是教育的一场变革。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对教育的变革与重塑,“当前教育数字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教育场景,开发数字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以数字化思维治理教育数字化”[7]。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8],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参与推动数字化转型是高校图书馆的法定职能与义务。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有句名言:“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随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信息时代,图书馆早在1966年就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开数字化发展之先河。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延续至今,带来了图书馆行业革命性的变革,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管理与数字化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目前,“数字中国”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部正组织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是创新教育场景,“学习内容由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7]。显然,创新教育场景会产生更加大量甚至海量的信息获取需求,这就更加需要图书馆这个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对海量资源进行系统化收集、存储或导航、链接,以便高效精准地满足数字化教育场景下广大师生的信息获取需求。高效精准地满足信息获取需求的基础保障是开发数字资源,开发数字资源不是资源数量的简单积累,而是资源全域网、细粒度、泛链接的有机整合,这正是数字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另外,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亦大有用武之地。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宝库,日常工作就是对各类资源的收集、组织、存储、利用与面向师生需求提供资源的查找、获取、利用等服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资源的分布、组织、检索与获取方式相对有更加透彻、更加全面的了解。早在1984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见》,文献检索课被列入教学大纲。在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师与高校图书馆馆员承担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与辅助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信息时代,数字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数字素养包含数字意识、数字能力以及数字伦理等多个方面,但其核心是数字资源的查找、选择、甄别与获取的能力,而这正是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因而可以说,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核心就是提升师生数字化文献信息检索能力。

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会更加彰显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价值意义,推动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领域提质增效、跨越式发展。

三、教育数字化视野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障碍及因应之策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现实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已披露的高校数字化转型试点实践中,鲜有图书馆的身影,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亦鲜有有机融入高校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之中的案例。以下从平台、资源与服务三个视角做具体剖析。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不同高校、同一高校的不同系统间缺乏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在许多高校,党政、教务、财务、科研、后勤、教辅各建系统,信息系统间相对独立,形成业务壁垒。即使是同一系统内也是信息孤岛,壁垒重重。以图书馆为例,由于历史原因,早在20世纪高校图书馆就纷纷采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业务管理;随着网络化与电子资源的飞速增长,集成管理系统管理力不从心,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再采用不同的系统进行电子阅览室与数字资源的管理;又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商业化数字资源的大量采购,不同的资源往往又绑定着不同的系统;另外,很多图书馆还采用了门禁管理分析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等,这么多系统大多互不兼容、难以整合。在图书馆内部,平台互联互通都困难重重,更遑论有机融入数字校园,与所有平台开放共享、数据互通、应用协同。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以“数字化资源、分布式管理、网络化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实力雄厚的高校图书馆依托所在高校研发实力,依托各类数字图书馆工程与项目,通过自建、联合建设、商业购买形成了自己的数字资源体系。但由于缺乏统筹,导致资源重复建设、标准缺乏统一、资源格式各异、系统难以兼容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多实力一般的普通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基本上都是以购买商业化数字资源为主,由于经费以及技术能力的限制,购买商业数字资源仅仅购买了商业化数字资源有限的使用权。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以及商业数据库格式各异、缺乏兼容、底层代码不公开等因素限制,使得高校图书馆很难对各类资源进行系统组织与揭示,无法像对待纸质资源那样采用分类、主题、目录、索引与文摘等方式进行资源的有序整理、深度整合与深度挖掘。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普及与深入,图书馆工作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升级转型。如今,基本上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门户网站、“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抖音、哔哩哔哩向本地与远程用户开展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但是,由于上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平台不兼容、资源格式不统一、底层代码不公开以及知识产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无法有机、无缝融入教学科研系统,彰显应有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保障职能。

障碍是前进的方向,问题是对策的起点。在教育数字化大潮下,高校图书馆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平台、资源与服务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与提升。

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座,不断升级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平台应用,形成推进数字转型的有力抓手,建设标准规范、应用联通、数据共享的智慧教育平台新生态”[9]。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图全面整合国家层面的各类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统筹推进业务融合和数据共享,加快推动地方自建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7]。目前已建成了服务大厅,上线了7个专题,接入15个省级平台。

高校图书馆必须借此东风,大力进行现有系统平台的改造与升级。目前,计算机系统平台的改造与升级技术已比较成熟,从传统的集成技术,比如DBlink、DAO、中间件、企业服务总线到元数据整合,再到数据中台,各类技术方案各有利弊,各高校图书馆应因地制宜,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前瞻性,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平台资源共享,构建广泛、开放的学习环境”[5]的目标。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应加大自建与合作建设数字资源的比重,加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机构库建设,加强针对本校需求的电子化教学参考资料建设以及加强主题图、关联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与揭示中的应用。同时购买商业数字资源时,加大对开放商业资源数据接口、允许资源二次整合以及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等话题的谈判力度,取得满意的结果以能有效对各类资源进行细粒度的整合与揭示,进而能为数字化教学与科研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无处不在的连接以及泛在的数字化服务。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早已不再局限于文献的外借、阅览,更多地把工作侧重于依托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学科发展趋势分析、ESI学科影响力分析、竞争情报分析等面向教学与科研的支持保障服务。这正契合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5],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这个教育体系,通过大数据集成与深度分析、用户画像、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将更加智能化,平台将普遍提供智能信息交互接口,提供语义搜索、精准推荐、智能问答等智能化服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将全面融入智慧教室、全面融入数字化教学场景,从过去“人找信息”的被动信息服务到数字化环境下“信息找人”的主动信息服务转型升级。

四、结语

“东风欲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数字中国的建设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以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为例,数字化服务有机融入教育新场景、教育新模式尚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高校图书馆必须以平台、资源与服务的数字化发展为抓手,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