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逻辑: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2023-02-27王建国

思想战线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革命现代化

王建国,田 娜

在中国式现代化所设定的时空领域之中,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主体自觉所开展的自我革命和积极回应时代要求所引领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开辟、理论得以完善的两大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是“两个革命”实现良性互动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地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开辟并不断拓展,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回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把握中国共产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机制,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充分把握现代化的经验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历程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现实历史进程,(1)王建国,田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与“现代化”话语的互动融合》,《江汉论坛》2022年第5期。艾森斯塔特认为,“就历史的观点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2)[以色列]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页。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应然地包含着社会的根本性和系统性变迁,由此形成的现代化本身就是社会各个层面、体系不断革命的过程,会造成社会相对的不稳定状态。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地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和有序推进,有赖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在执政党领导的现代化模式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百余年来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逻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具体历史任务不同,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贯穿党的百余年革命历程,形成接续奋斗和不断推进的历史序列。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自我革命中找寻正确的革命道路

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情境延宕起伏,党的首要任务在于领导中华民族完成反帝反封建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纲领就有明确的认知,党的二大明确了中国革命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党的四大明确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但苏俄革命路线的经验、共产国际的直接命令指示与中国革命情境之间的现实张力,使党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经过了大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探索,党逐步肃清了右倾和“左”倾错误路线,在与自身错误的斗争中探索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道路。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党就从历来有过的各种‘左’右倾原则错误的发生与克服的斗争中锻炼出来,成长壮大起来,也因此得到革命的成绩”。(4)《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06页。解决了革命力量的存续问题后,在1942年2月启动全党普遍整风运动基础之上,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现了全党对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统一认识,在方向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党的七大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针总结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统一了指导思想、实现了高度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冲破苏俄既有革命理论的禁锢,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推动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认识中国社会状况、革命规律,注重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累积经验,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了社会革命的重心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转换,深刻回答了“谁来革命”和“如何革命”的问题,自身得以成长为引领中国实现社会转型的革命中心力量,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走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主权国家。在社会条件的维度上,独立主权国家的建立推动了大一统的传统中国以一体化的形态启动现代化转型之路。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历史际遇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复杂艰巨的情境与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系,在政治层面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的制度支撑。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的社会革命重心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革命,转向城市领导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向“建设”,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系列自我革命的深层次问题相继凸显出来。一方面党“以苏为师”,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选择了重工业优先的现代化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延安窑洞对”“进京赶考路”的初步探索,党独立开辟出一条“群众监督”的执政之路。我们党——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必须经常清除各种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而实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5)《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一大到十八大》(中),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1页。“密切联系群众”使得党得以建构起社会动员的有效机制,通过采取“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的方针,围绕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的重大历史使命,开展了广泛的群众社会建设运动。如1950至1953年完成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至1952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党注重强化自身作风建设,1950年5月至1954年春,党在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努力克服党内的不良作风、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围绕自身主体身份从“领导革命”向“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换而展开,是以先进性为指向的自觉、主动的革命,党密切结合社会革命的中心任务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实现了对国家现代化建构正确有效的领导,有力整合了全国性资源、巩固了新生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探索性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扭转。这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累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持续的自我革命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党从思想认识入手创新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步厘清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束缚、扫清思想障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移。邓小平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重要论断,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革命,将改革纳入社会革命的范畴。改革从经济基础层面迅速扩展到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这一时期党主动回应社会革命的需要开展适应性变革,提出并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时代命题,从而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领导和推动社会革命。1989年邓小平提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与深化,其间,通过1998年至2000年的“三讲”教育、2005年至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至201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为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党探索形成了以党内专题学习教育与法规制度建设双路并行的切题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道路、理论和制度层面展开探索。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之后,(6)《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4页。中国式现代化从物质维度的“四个现代化”延展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代化理论不断丰富、现代化战略日臻成熟。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以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当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党设置了崭新的时代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设计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党在推进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着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体化推进和战略性布局,以形成总体效应。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任务中,“如何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全局性、重大性现实课题。这一时期党不断推动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4页。十八大以来,全党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指出,“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页。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使党焕发出新活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依托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此基础之上党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并再次确认了第二个百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两步走战略”,从2035年到2050年的战略擎画,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更为清晰科学、可感可行。

在百余年的革命探索之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三个面向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显现日益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是党以先进性为指向的自觉、主动的革命,即执政党站在时代发展潮头,把握三大规律,积极主动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从而积极引领社会革命按党的战略规划展开;二是党适应社会革命发展的需要,做出的适应性变革,从而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领导和推动社会革命;三是以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而进行的修复性变革,即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确保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不变,确保党的政治底色不变,从而使自身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进而有效推动社会革命,推动现代化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制

习近平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9)《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75页。进一步明确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具体的现实表现和实际成果。党以不断的自我革命锻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不断地自我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能,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有效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挑战。

(一)以不断的自我革命锻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首先,党的自我革命需要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所设定的客观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肇始于政治革命,进而向经济、社会扩展。回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路径,中国共产党因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存续、壮大,所建构的政治国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障,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搭建起生长和发展的社会空间。党经由不断的自我革命成长为整合国家与社会的主导性力量,进而肩负起组织和培育现代化要素的历史任务。在现代化高度的时空压缩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矛盾集中爆发性的现实际遇制约下,党所具有的革命性和人民性的双重特质与我国执政党领导的现代化模式,共同决定了党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党本身的统领性、前瞻性尤为重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主题和行动逻辑始终围绕现代化展开。现代化进程不是理论预设的结果,而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对客观规律与条件加以利用并因势利导地开拓进取,在本质上涉及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坚持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主动担负起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任务。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导了现代国家的政治和制度建构,奠定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一体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主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中国走向发展繁荣。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主题。在强国新征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首要原则。党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的现代化任务自觉推进自我革命,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基础之上,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到新时代,进而成为中国人民的强国之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二)以不断地自我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自我革命、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共时性展开的情形。第一,党的使命自觉作为内在动力,是推动社会革命的关键力量。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机结合,并为之设定稳定的政治基础与制度框架、最大程度动员社会主体力量共同参与、将社会变革稳定于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之内,这些突出特点形塑了关涉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持久动能的关键因素,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只有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5页。第二,社会革命本身的发展逻辑为自我革命设定外部环境。一方面社会革命的阶段性任务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检验标准。在党的百余年征程中,推动国家实现独立、民族争得解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基本制度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社会革命的阶段性任务,客观要求党必须主动而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更好地引领社会革命进程。社会革命阶段性成果,也为党的自我革命成效提供检验标准和评价尺度。另一方面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也提供外在压力。社会革命的推进引起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也为党的自我革命设定更为具体的要求,在这个层面上,党的自我革命是依据革命形势顺势而为的适应性调整。在引领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党随之进入全新的政治建构,并使自身得到发展与塑造,实现自我强化与自我成长。百余年来党秉持使命自觉和时代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44页。在领导社会革命实践的进程中,不断汲取自我革命的现实动力,以回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在此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党的内在存在方式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的格局,“两个革命”互动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长期的动力支撑。

(三)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党的现代化理论、战略和实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不断深化,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从赶上世界现代化潮流到自我超越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行稳致远。首先,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开辟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空间。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进而发展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延伸。通过持续的扩大开放,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改革开放的新发展成就创造新发展空间,为世界提供崭新机遇。其次,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现代化战略提档升级。党的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分别阐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化和具体形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变迁的敏锐把握以及对自身历史使命的再度定位,决定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不同行动策略推进现代化提档升级的行动逻辑。这也对党能够依据世情国情的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审视和准确把握;能够站在时代前列、紧扣发展大势、发挥统领大局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两步走”总体战略安排,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行可及,行稳致远。最后,不断通过战略规划调整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内容。现代化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其内涵随时代变迁而日渐深厚,具体表现为党对现代化建设领域和内容的规划调整。新中国做出“四个现代化”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命题并将其量化标准确定为“小康水平”。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意味着现代化的内涵已经从“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领域和“小康水平”的量化标准,迈向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的和更高质量的现代化。

(四)以不断的自我革命有效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

现代化的演进一方面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是后发国家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进程。(12)燕继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特征、经验和成就》,《学术前沿》2021年第6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首先需要大踏步赶上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共同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还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和时空压缩性所赋予的特殊场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互相叠加,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使得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程度和难度相对更大。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有效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首先,通过深刻把握历史方位的变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人民是党的执政根基,在坚持阶级基础的前提下,党的包容性和引领力、组织力和号召力不断提高,有效化解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分化与社会矛盾,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主心骨。其次,通过持续的理论创新,不断回应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之问。现代化进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要素,“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中国式现代化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化的进程,生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载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最后,通过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探索有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就社会发展的相对意义而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的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重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党对现代化发展问题的认识与判断实现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的转变,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学习到自主探索,再到超越性发展的宏伟历程。

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使命所在,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页。其中,党的自我革命主体自觉、一体化建设和制度规范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必将进一步引领社会革命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境界。

(一)牢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

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以及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行动自觉,确保党的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得以持续输出。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是党的自我革命主体自觉形成的根本保障。百余年来虽然党的历史方位随现代化进程而发生“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转变,(15)《胡锦涛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57~558页。但党牢牢把握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主体自觉,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总体性认识,保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晰认知,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转化。同时以此为依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宏观战略布局,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自觉。其次,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党的自我革命主体自觉与社会革命具体情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问题意识和行动导向。马克思恩格斯将现实的人的“新的需要”的产生指称为“第一个历史活动”(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5~586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展开,(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13~114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动力所在,新需求产生新行动,新行动带来新发展,推动我国朝向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变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性质与宗旨、初心与使命,新征程中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党坚持用发展的方式弥合社会需要与社会现状之间的落差,持续拓展了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场域与层级。

(二)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一体化建设

建党百余年来,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实践助推党的建设从多层次向一体化渐次深入,逐步形成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的一体化推进。当前,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体化建设设定了时代任务,需要从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个方面着力,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首要战略任务和最高政治原则。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19)《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组织力和引领力,依靠“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从国家层面制定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发展战略、阶段性目标和五年计划(规划)等,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的方式来统筹与协调规划现代化的总原则,为现代化进程注入稳定秩序,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呈现出连贯性和可及性。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革命的深化,革命场域日益呈现出更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为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现实要求,此外,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仍长期存在,为党的自我革命创设了更为复杂的客观条件和更为艰巨的时代任务。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的基础上,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做到令行禁止、执行有力,又要实现整体推进、形成合力,才能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行稳致远,始终作为引领社会革命的核心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属性、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共有。

(三)逐步规范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

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在引领社会革命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自身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自主地、能动地开展适应性和修复性变革,实现了政党现代化。首先,自我革命以制度规范为基本着力点并形成长效机制。以工业社会为先导的现代化意味着更具广泛和深入的组织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制度关涉正式规则、既定程序与行为惯例,是经由行为主体达成认同并长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成果涵盖了治党制度、管权制度和治吏制度,如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自身建设制度、监督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43页。以正式制度的形态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朝向法治化、规范化发展,以长期规则的形式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常态化、长效化态势,使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得以强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其次,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革命科学化。自我革命是党作为政治实体内向的自我深度建构,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党的外在革命场域的持续拓展,党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行为主体,具有核心和关键意义。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建设围绕如何提高对社会革命的引领力而展开,以党的初心使命作为共同价值遵循,依托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组织架构作为共同组织基础,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从严治党为总抓手作为共同行为规范,将社会革命纳入科学化的发展轨道。由此,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得以实现良性互动,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常态长效的自我革命系统化建设,确保以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革命科学化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时空压缩性和矛盾集中爆发性叠加的现实情境之中,呈现出五大鲜明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解决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现代化任务体现出显著优势,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的核心逻辑。历经百余年的砥砺奋进、踔厉前行,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实绩有力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内在的正确性和可及性。习近平在二十大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定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一定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定要牢记“国之大者”。“三个牢记”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核心价值。在百余年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自我革命路径与历史经验集中表现为,以时代主题为导向展开的适应性调整、推动党的建设从多层次向一体化延伸的自觉性行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的规范化推进,逐步形成了适应性调整、自觉性行动、规范化推进相结合的党的自我革命科学体系,这是党的自我革命动力模式的现代化进程,使得党的自我革命持久输出内生动力,长期保持对社会革命的引领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互动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迈向纵深。

猜你喜欢

中国式革命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粉红革命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