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女性主义视角看待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

2023-02-26李燕妮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6期
关键词:弗朗西斯海明威女性主义

[摘  要] 女性主义不仅揭示了性别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还为人们提供了批判和反思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存在于文本中的性别偏见。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海明威笔下的“天使”和“魔女”两种女性人物形象,帮助读者理解后现代新女性主体玛格丽特的人物内涵。了解玛格丽特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限制以及她如何反抗和突破这个框架,能帮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主义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6-0028-04

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广泛的主题和人物,其中女性角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写作风格和描写方式被认为是男性中心主义,因此常常受到女性主义者的批评。有研究者从女性主义视野出发,探索海明威的女性意识,认为他是一个“有女人的男人”,并且是一位“双性视角作家”[1]。也有研究者认为海明威通过性别角色转换的方式表达他对现代社会中性属关系变化的极大困惑,倡导“双性和谐”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2]。还有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尽管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受到了压迫和伤害,但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海明威的描写并不是在赞美这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而是在呈现一种残酷的社会现实,这种描写激发了人们对于性别不平等的思考和讨论,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探讨其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角色的命运。

一、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以女性为研究中心,从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方面对女性问题做系统的研究,注重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解构男性中心文学-文化模式,发掘女性主义批评理论[3]。从现实角度来说,女性主义也是一种关注和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运动和理论,旨在揭示和纠正性别不平等与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主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它主张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地位和机会,这涉及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破除束缚女性发展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其次,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应当拥有自主地掌控自己的身体、生活的权利,其中包括对生育权、堕胎权、婚姻权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的主张;最后,女性主义关注女性被肯定和尊重的权利,主张对女性的贡献和经验给予赞扬和价值承认,对女性在社会、文化和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重新审视和呈现。

女性主义除了能够在生活、精神上给予人们诸多启示,也能够帮助人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经典文本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它不仅揭示了性别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还提供了批判和反思的视角。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理解存在于文本中的性别偏见,并对这些问题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它也可以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性别权力关系,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规范。女性主义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不仅为人们理解文学中的女性角色提供了诸多角度,同时也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并建构女性的新版图,进一步强化女性在社会中的自我主张和独立地位。通过女性主义的解读,人们能够从女性的经验和观点出发,重新审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容,进而推动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女性主义的存在使得人们对文本的解读更加多元化、全面化,能够关注到被边缘化或忽略的女性视角和经验。

二、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分类

海明威笔下有众多女性角色,有学者认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完美的传统女性,这类女性顺从温柔、贤良淑德,符合所有男性的审美标准。她们不需要努力就获得成就,也不必拥有自己的个性和道德原则,只要贤惠、可爱、美丽就够了,她的消极、被动就是她的美德[4]。比如《白象似的群山》的女主人公受到社会和文化规范的束缚,一直被她的伴侣的选择和决定影响和控制;《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里·斯特里克兰的妻子海伦被哈里边缘化和排斥;《雨中猫》中的女主人公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试图摆脱传统婚姻和社会规范对她的限制,她的行动反映了对既定女性角色和命运的质疑。另一类是“道德败坏”的恶毒女性,她们反抗男人,出轨偷情,有自我意识和精神追求,因不符合男人的想象而被诟病,如《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的玛格丽特以及《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勃莱特。海明威在小说中展现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指示性,故而很多研究者经常将海明威的生平经历与他笔下的女性角色联系起来,认为他对女性冷漠,甚至厌恶和歧视女性。美国的西奥多·巴达克在《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中认为:“许多评论家探讨了海明威笔下男主人公的英雄特质,但是对于女主人公的探讨却少之又少,只是公认其中有对女性的敌意,这一点在其后期的短篇小说中尤為明显。不过女主人公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为通常一位男作家对性和爱的态度既体现在对男主人公的刻画上,也通过其对异性的看法表达出来。海明威的作品更是如此。”[5]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复杂的个体经历和特点,其不仅擅长写硬汉和英雄的角色,也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三、《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女性主体建构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讲述了一对富有的年轻夫妇弗朗西斯和玛格丽特参加狩猎旅行的故事。在小说开篇,弗朗西斯在猎杀狮子过程中展现出了懦弱和胆怯的一面,这让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十分失望,以致于她当着自己丈夫的面与其他男人调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和煎熬后,弗朗西斯再次遇到一只受伤的野牛后,鼓起勇气成功地射杀了它,这让他重新找回了尊严。然而,在之后激烈的打猎行动中,小说暗示了玛格丽特可能出于敌意而射杀了弗朗西斯,以表达她对他重新找回尊严的行为的恐惧和担忧。小说探讨了男性勇气、恐惧以及夫妻关系中的权力变化等主题,展示了海明威描写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转变的独特能力,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极强感知力。

1.作为后现代的新女性主体玛格丽特

小说中,海明威塑造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邪恶、充满报复心、总想着操纵男人的“悍妇”形象,而这种“悍妇”就象征着新女性的觉醒。后现代的新女性主体是一个动态的意义生产过程,它动态地阐释女性的身份。女性主体在公共空间是一个松散的、偶然的、片段式的、多样性的联盟,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主体身份。海明威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理解、欣赏、支持新女性的解放,试图描写出女性的不同性格以及她们的新型生活方式。海明威对女性的理解不仅仅表现在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体现在对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海明威作品的男主人公大多是“硬汉”形象,但在这篇小说中却出现了谋害丈夫的“新女性”玛格丽特和被杀死的“新男性”弗朗西斯。

玛格丽特与弗朗西斯的婚姻是一场金钱与美貌的交易,又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吸引玛格丽特的是弗朗西斯的金钱,而她的美貌则被弗朗西斯作为炫耀的资本。当玛格丽特的美貌不再为弗朗西斯带来荣耀时,他只能选择打猎来满足内心的征服欲,开始他对凶猛的动物十分害怕,后来他克服恐惧,成功射杀了野牛。弗朗西斯射杀野牛的行为与其说是他克服了对自然的恐惧,不如说是他惧弱的表现,因为他没有杀死狮子,在仆人和妻子眼前显示出自己懦弱的一面,而后,虚荣的力量支持他杀死狮子、找回尊严。“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对无人格的抽象的矛盾冲突长久地感兴趣。”[6]于是当弗朗西斯开始拥有“反征服”的举动时,玛格丽特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征服欲,也为了挽回失去控制的丈夫而选择射杀了他。在信奉丛林法则的社会中,玛格丽特很早就找到了应对方案,她的美貌就像弗朗西斯手中的枪,她利用这一点捕获了很多“猎物”,自己也享受其中。而此时,迟钝的弗朗西斯还在为自己的恐惧而抗争着。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张力。

小说里,玛格丽特被标签化为“妖妇”,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男性和女性总是被权力结构塑造,并一直在这样的象征秩序中运作。然而这种方式本来就存在问题,对立的秩序本质上就是男权秩序,是一种限制和规约,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提出了刚性的要求。只有打破这种二元对立,人们才能看见新的可能性,才能探寻更为均衡和公正的社会秩序。只要存在掌握控制权的一方,社会就始终走不出男女二元对立的局促局面。所以故事的结尾,玛格丽特射杀了丈夫,试图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以此结束恶性循环的情境。

玛格丽特仍保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情感上的自主性,她对待婚姻与弗朗西斯的态度显示了她对女性的传统角色定位和社会期望的反抗。她曾被期待成为丈夫弗朗西斯的贤良妻子,支持并满足他的需求,同时保持优雅、端庄的外表。受制于这样的社会期望,玛格丽特或许在过往也曾严格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以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从高昂的广告酬金可以看出玛格丽特的外貌十分出众,作者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玛格丽特作为女性被观赏的价值,体现出她的被物化[7]。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要求她顺从丈夫,但玛格丽特还是没有被塑造为一个传统的上流社会贵妇。她对婚姻的开放态度以及对弗朗西斯的态度变化显示出她对传统角色和社会期望的不满。在弗朗西斯的意外事件中,玛格丽特展现出了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她不再对弗朗西斯的消极行为给予同情,而是对其恐惧和优越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展现出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甚至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她在追求自我满足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试图摆脱对男性的依赖。这种转变体现了她对自我价值和权力的重新认知。在这个过程中,玛格丽特顽强地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和力量,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场自我觉醒揭示了当时女性面临的挑战与限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女性角度审视社会、挑战传统的视角。

2.新女性主体建构的意义

玛格丽特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抗性。“这种双重标准注定了女人的表里不一,女人故意掩饰她的客观真实性。奴隶、仆人和穷人,所有靠看主人顏色过日子的人,都懂得用永远不变的微笑和高深莫测的无动于衷来等待主人,他们的真情实感,他们的实际行动,都被小心地藏了起来。”[8]《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性别不平等的反思。海明威对玛格丽特的内心独白、情感和思考的描绘,使读者可以了解她对于弗朗西斯胆怯和勇气的情感和认知体验,以及她在婚姻中的追求和需求。她对传统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反思,以及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性,展示了她的个体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弗朗西斯的懦弱,玛格丽特才能展现作为一个女性真正的想法,放弃社会对“真正的女人”的定义,有机会打破女性神秘,做真实的自己。但是打破女性面具之后,弗朗西斯又找回了男人的尊严。面对即将恢复的父权统治,为了避免再次成为男性的附庸,玛格丽特只能开枪打死丈夫。然而,她的反抗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限制和男权主义的挑战。虽然是从一个监狱走向另一个监狱,但不代表她的行为没有意义。这种极端的处理方法更代表了玛格丽特在绝对的父权制社会下的无路可走。弗朗西斯的懦弱也是导致玛格丽特出轨的原因之一,玛格丽特的出轨心态也代表着她对强势的依赖,这表明,她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女性追求自我独立的正确方法,这是她的女性意识不完全觉醒的表现。

分析玛格丽特在小说中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限制,以及她如何反抗和突破这个框架,能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个体自由的重要性。女性被阉割、被压抑是因为男性对外在世界感到无能为力,转而通过征服女性寻求代偿。在男权社会中,如果女性逃避了男性的支配,就只能接受魔鬼的支配,玛格丽特逃过了丈夫的支配,所以只能沦为魔鬼的奴隶。玛格丽特的反应和对弗朗西斯行为的态度,可以揭示她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性别角色的限制;玛格丽特有意识地反抗甚至打破了她所处的社会框架,采取了一种极端的行为来改变她的处境,表达出她对婚姻的态度。读者能够从玛格丽特的情感和行为中,理解她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这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观念改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读者通过女性生存現状的视角可以发现,玛格丽特的极端行为是她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这一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人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是如何在社会压力与个人主张之间建构自我意识的,并理解当时的女性是怎样在男权社会中坚持抗争的。男女关系的构建往往存在一种隐含的支配与从属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文化中。男权社会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形态,对女性进行规训。男性居高临下,习惯性地物化女性,女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被阉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观念,并习惯于其不平等的现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塑造了对女性的成见,形成了一套令人窒息的意识形态,压制了女性找寻自我和发声的可能。在父权制下,虚构的完美女性形象如神话般存在。从个体层面到集体层面,神话被无数次强化和复写,直至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念并不尊重所有女性的真实体验和内心世界。女性有独立、丰富的思想感情,她们有权利反抗和改写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

四、结语

女性主义可以帮助人们站在女性的视角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索作品的更深层次。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通常被当作男性角色的对立面或支持男性的角色,并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本文深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玛格丽特的内心世界,分析其生存状态,并结合特定情境,对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进行批判性思考。

参考文献

[1] 戴桂玉.海明威:“有女人的男人”[J].外国文学评论,2001(4).

[2] 李坤.论海明威的性别困惑——以其短篇小说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 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徐丽红.绝望和希望中的生存者——评《万箭穿心》的李宝莉[J].大众文艺,2014(14).

[5] 杨仁敬.海明威研究文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6] 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中英对照·第3版)[M].主万,冯亦代,丰子恺,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7] 刘烁.海明威笔下“强势”女性探寻:以弗朗西丝和玛格丽特为例[J].名作欣赏,2020(5).

[8] 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特约编辑 刘梦瑶)

作者简介:李燕妮,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弗朗西斯海明威女性主义
[法国]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作品5幅
海明威名言
原始的拼贴——弗朗西斯·戴维森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大哲学家买鱼
大哲学家买鱼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