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2”高考模式下高中选科指导原则与策略

2023-02-26张鹏举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选科生涯高中生

张鹏举

[摘 要]“3+1+2”高考模式下高中选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学校在进行选科时应坚持生本原则、建议性原则、家长知情并认可三项原则。选科指导策略方面:一是要上好生涯指导课,让学生首先了解真实的自我和发展的外部世界;二是要遵守选科程序,先选“1”再选“2”;三是要尊重差异,分层指导;四是要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学生个体特征不同,最看重的选科因素也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键词]“3+1+2”高考模式;高中选科;原则与策略

“3+1+2”高考模式下,高中选科有12种组合,相对于“3+3”高考模式的20种选科组合,学生的选科难度似乎有所降低,其实“3+1+2”高考模式下的选科还是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无论是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还是对于高中学校和老师都是一个极大考验。我们有必要对3+1+2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选科的指导原则与策略进行探讨;以便能为高中学生选科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服务。

一、选科的指导原则

(一)生本原则

选科指导应定位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学校选科指导时一定要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就任意损害学生的选科权利。高中选科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为了更科学地为国家选拔人才,学校一定要跳出狭隘的利益圈,要想方设法地克服管理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二)建议性原则

高中选科的主体是高中生,只有高中生才有选择权,学校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由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其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尚未定型,知识、能力、态度还未均衡发展,因此学生的选科又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但这种指导应是建议性的,不是指令性的,更不能替学生包办。学校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引导与服务,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自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家长知情并认可原则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地,其社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对有些问题的看法还不是十分稳定和深刻。为了减少学生的损失、避免为成长付出沉重代价,学生的选科选择必须经由其家长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这不仅是出于以后避免家校出现纠纷的需要,更是为保护学生利益的需要。

二、选科的指导策略

(一)上好生涯指导课,做好选科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测试,让学生充分了解真实的自我

高中学生对兴趣的认识并不深刻,常常把喜欢等同于兴趣;而对于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这需要由专业的生涯课教师利用一些测试模型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测试,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自我。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可采参考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认为个人的兴趣和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与自己兴趣特性类型相适宜的工作岗位,其才能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可参考使用MBTI测试工具,MBTI经过了长达5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为著名和权威的性格测试工具。人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每个人都会沿着自己所属的性格类型发展出个人行为、技巧和态度,而每一种也都存在着自己的潜能和潜在的盲点。MBTI通过标准化的手段了解个体性格,预测个体将来的工作绩效。通过相关测试,“可以让高中生更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减少所谓热门行业和专业的社会效应的影响”[1]。让高中生比较清晰了解适合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角色,这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起点,更是高中生选科的前提。

2.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和职业间的关系,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外部世界

(1)做好高中学科特性指导

“3+1+2”高考模式下的选科,首先要让学生清楚需要选科的六门学科特性。每一学科都有其特性,如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知识联系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所涉及的情景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学习难度系数来讲,六门需要选科的学科从难到易的排序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学校还要指导学生做好12种选科组合的特性分析。如物理、化学、生物组合,学习难度大、学习强度高,逻辑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要强;历史、地理、生物组合文理兼备以文为主,学习难度较低,以记忆为主,空间分析能力要强。清楚自己的兴趣学科是哪一科,要清楚自己能学好、得分绝对值高的是哪科。学生清楚学科特性的,才能结合自身能力和特点能对6种组合的个人学习优势和劣势情势有个基本衡量和判断。

(2)做好高中学科与大学专业对应关系指导

高中学科与大学专业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是和大学的专业直接挂钩的。如化学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有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还有资源环境与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等。学校要让学生明白,你选了这一学科,将来就有可能要报考这些专业,将来很大可能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选科前必需要清楚。教师应把九个学科所对应的大学专业都和学生讲清楚。

(3)做好大学专业与职业对应关系指导

大学专业与未来的职业是有对应性的,专业学习会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深度影响。大学专业的设置是有其目的和对应的行业,专业的设定不会完全对应到职业上,而是呈现一种复杂的在系。“一般概括为三种:一对多的关系,多对一的关系,一一对应关系”[2]。一对多是指一个专业对应多个职业方向。这些专业学习内容广博、基础性强,如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等专业应对的是多个职業方向。多对一是指不同的专业都可转化为同一个职业方向。这些专业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不强,如社会工作、市场营销等专业,应对的则不一定是对口的职业方向。一一对应是指一个专业对应一个职业方向,这些专业分工细、技能要求高,如飞行器设计、临床医学等专业应对的是单一的对口职业方向。选科的同时也是在选专业,选职业,学校要指导学生争取让自己将来的大学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尽量避免个人发展走弯路。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体验平台,让高中生对相关职业工作有直接的观察和感受。县域高中在这方面困难最大,学生社会生涯体验资源缺少,把当地职业中学的实习车间打造成普通高中的生涯体验平台,是一个可以值得尝试的思路。

(4)做好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指导

教育部2018年就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在 93 个专业类中,仅有 31.2%(29 个)的专业类允许“不提科目要求”。《指引》是教育部对所有高校专业的选科要求所划定的底线,各高校以此公布了所开设专业的选科要求。我们发现,限招历史组合的院校专业主要分布在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类和艺术文学类专业;限招物理组合的院校专业主要分布在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和医学类专业;而哲学 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管理学类和艺术学类是物理组合与历史组合兼招。如果从专业分布数量来看,以江苏省为例,“限招历史组合的院校专业数量仅占2.69%,仅招物理组合的院校专业数量占47.2%”[3]。同时,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选科要求也不一定相同,有的院校还有再选科目要求,这里的复杂性不言而喻,没有学校老师的指导,高中学生是难以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是指通过职业本身表现出的人生自我价值。价值观支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在职业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学校应指导学生了解事业成功的评价标准,做好价值取向排序。要引导高中生避免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置国家需要及社会利益于不顾的错误观念;避免把职业理想设定为追求高收入的物质享受,避免追求生活上的奢侈。要引导高中生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勇于竞争的良好职业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要引导高中生把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为自己职业价值的排序首选。

3.促进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积极的生涯教育校园文化

高中生生涯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依托生涯课程或某几项实践活动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所以生涯课程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辐射价值,将生涯课程建设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之中,通过学科渗透课程的开设,增进高中生对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資源,也是知识教学的纽带,学科教师拥有更专业的基础学科教育,能够从多方面多途径深挖自己学科的专业职业内涵,能更好地为高中生选科决策服务。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将生涯教育从“点”连成“面”,有利于推动全员生涯教育局面的形成。学校应鼓励学科教师对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积极探索。

(二)遵守程序,先选“1”再选“2”

“3+1+2”高考模式下的选科并不是让学生在12种科目组合中进行十二选一,而是要六选一。这里有个选科顺序必须遵守,即先二选一,再四选二,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然后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学科中再选两科。这也是“3+1+2”高考模式下选科的一个突出特点。物理和历史分别代表着理工和人文两大学科种类,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理科和文科分类的升级版。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先要想好是想学理科还是想学文科,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群,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四选二,即在两个大群里再分别分成六个小群,每个小群根据学生选科人数,就可组建成若干个班级了。依据程序开展选科,从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就不会出现混乱情况。 学校可以制作《选科手册》《高中生生涯规划手册》等校本教材,列入高一上学期课程,为高一下学期选科做好基础准备。

(三)尊重差异,分层指导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性格不同,发展方向不同,选科需求必然是多样化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我们必须正视并给以充分尊重。如何让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志向的学生都能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分层指导,一人一案,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成绩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成绩一般、成绩较差三个层面根据进行分类指导。成绩优秀者可以指导按兴趣选学科,成绩一般、学业有偏科者可以指导选优势学科,成绩一般、学业无偏科者可以指导选适用学科,成绩较差者可以指导选拿分学科。也就是说把学生分成以兴趣、专业和分数为优先考虑的三个层面。确定层面后,再综合学生个体情况,一对一地进行指导。

(四)统筹兼顾,扬长避短

高中选科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业成绩、学习潜能、个性心理特征、职业倾向、身体条件等内部因素,也涉及学科学习难易度、大学专业特点、物理组合与历史组合分类录取比率等外部因素。对学生个体来讲,学校要指导学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发挥个人优势要素,规避自身短板,以实现学生选科效益最大化,即最利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下面三个因素是选科决策分析时必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学习兴趣与职业倾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如果学生特别喜欢某学个科,那么一般应该先选这个学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才能实现主动而快乐地学习。“能学”和“想学”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态,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毫无感情的机械劳动,是很难学出成绩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然,高中生还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常常把好奇、羡慕、一时冲动当成兴趣,具有非理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科兴趣后再选科。各行各业都有其职业特征,而每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当个人内在的性格特征与外在的职业性格要求相符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所以选科前一定要先让学生能自主厘清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

2.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3+1+2”高考模式下,首先要考虑自己在物理和历史考试中哪科学习能力强,能取得更高的分数,这两科的高考成绩是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只要看这两科平时考试所得分数的绝对值就行了。某次则要考虑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四门学科的单科排名。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在不同学科方面,其学习能力会有差异的。在某一学科的学习能力强,在这一学科的成绩排名上必然要有一定优势,那么在等级考赋分转换时,必然会取得相对高的分数。如果某一学科的单科排名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那么就应该首先选择这个学科。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也不能只看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而是要至少考虑三次以上学科考试成绩。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特殊属性,眼前成绩不代表将来成绩怎么样,学校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特征,判断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对学生的学习前景成绩能有一个合理的预判,让选科更能经得起考验。

3.高考录取规则

“3+1+2”高考模式下高考报考和录取原则是,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学科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这就要求选科时还要考虑物理类和历史类的高考录取率。特别是对于以能考上大学为第一诉求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因素。对于2021年秋季才进入“3+1+2”高考模式的省份来说,还没有物理类和历史类的高考录取数据来作参考。但可参照该省近三年理科、文科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比率,估算该省理科、历史两类科目录取率。以河北省2021年高考有关数据为例,985、211院校物理组合的率取率在8.78%,历史组合的录取率在1.38%,物理组的本科录取率为66.19%,而历史组的本科录取率仅为29.18%。再以吉林省为例,从2019到2021年三年录取率来看,理科的录取率都是高于文科的。这样的数据,对学生选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单从选科技巧角度来看,选择物理组合更具有升学优势。同时学校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各省发布的《选科科目要求》,高校不同专业都有不同的选科要求,可能是必选一门、必选两门、两门选其一,也可能是不限科目。高校不同专业录取与选考科目直接挂钩的,一定要做到让学生选科前就了解高校专业的科目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能学适配[J].高校招生,2022(03~04)27-29.

[2]孙伟富.高中生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周从华.高中生涯规划与选科指导[M].南京:南京出版传媒集团,2020.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选科生涯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吐槽退役生涯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