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创融合”教育路径研究
2023-02-26张婷
张婷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0 引言
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升级与再造,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课程的赋能,使专业课程更具时效性、时代性、社会性,更有利于提高符合社会创新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1]。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多项政策,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未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只开设了创新创业课,课下开展一些创业社团、创业讲座、比赛培训等,专业课与双创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较为常见。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许多学校创业课教师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还不是专职教师,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创业课的理论讲解较多,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较少,尚未将专业课程融入创业课程中。“专创融合”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支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单独学习创业课程更加感兴趣,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纳入双创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的有效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1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创融合”现状
1.1 教学内容缺乏跨学科和实践性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课与创新创业内容结合较少,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要求对服装市场具有敏锐的时尚嗅觉和创新性,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服装。然而,学生在实际的教学项目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3]。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实践能力与跨学科融合,服装设计需要多个学科的内容交叉融合,如美学、建筑学、材料学等,教学内容需要增加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学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教学设施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性较强的虚拟仿真、VR、3D 等教学实践场所,尤其在服装设计、服装陈列课程中,需要加入商业化元素,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体验。教学改革应该让学生从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走出来,进入到虚拟店铺的实训环境中去,打破真实工作场景的限制。仿真虚拟实训保留了实体店铺实训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在虚拟实训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服装设计能力。目前现有的教学设施缺乏专业性、时代性,并不能满足服装市场的需求。
1.3 产教融合不够紧密
目前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略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服装行业,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企业对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单一,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应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制定一套适合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推进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我院已建设产业学院与天津胜美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构建了“校中厂”的产教融合模式,我院已与天津胜美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建立产业学院搭建教学平台,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各自的优势,融汇资源,通过企业对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和指导,开展协同育人,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成学生项目孵化和项目成果的转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 “专创融合”融入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创业就业率与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具有开创型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教育思想变革、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2.1 重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基础课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专业与创新创业内容的兴趣;专业核心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服装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比重较大,实践课应肩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结构,并撰写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程融入“专创融合”项目化任务,在专业课程内容中渗透创新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重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三阶段递进”的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三阶段递进”是指整个培养过程由专创融合基础模块、专创融合提升模块、专创融合项目实践模块组成,分别对应大一、大二上学期、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三个阶段。“三阶段递进”其中第一阶段学生除完成专业基础课外,重点进行创新创业思维课,构建内容丰富,提升学生对服装专业课创新创业的兴趣,储备专创融合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在大二上学期完成,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结合的项目化训练,让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掌握创新创业必备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参与大量的专业竞赛,强化创新创业方法在专业活动中的操作。第三阶段在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完成,主要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设计创新实践能力,课程内容是开展创新设计专题理论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库,创新设计专项实践内容完全融入专业项目具体实操之中。大三下学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到服装企业进行实习,主要由企业培养,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历练前期所学内容。
2.2 “专创融合”有效融入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灵活的进行课程、活动、项目设计完成专创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4]。具体实施中,教师主要运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带领学生探讨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想出好创意好点子,再利用思维导图法,对创新点进行归类整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专业项目创新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结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创新专业竞赛中学会时间管理和专业技能应用;在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服装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等技巧,获得经验的积累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实现“专创融合”课程目标时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课前创新探究环节是对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育人成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的总结分析,提出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究。课中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围绕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展开,通过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课后拓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设计,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竞赛活动和证书认证融为一体,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会。
在整个三阶段培养过程中,根据核心主题将不同的教学活动,在难度上进行逐渐递增设置,在时间上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做到既符合教学理论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第一阶段学生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思维课,需要构建内容丰富,扩展学生视野的活动。因此以竞赛(70%)、沙龙(15%)、交流活动(15%)占主;第二阶段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和技能。因此项目化活动(30%)比例开始增加,竞赛(60%)仍然占据主导。第三阶段对学生开展创新设计专题理论与实践,锻炼学生的专业设计创新实践能力。专业项目实践占据主导(占70%),竞赛(10%)、交流(10%)、沙龙(10%)作为专业项目实践的辅助支撑。
2.3 “专创融合”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包含师资联盟、学分制度、产教融合等制度层面的保障。师资联盟主要组成有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及辅导员,他们在心理、职业规划、专业学习等方面给学生全方位支持,“专创融合”教学团队建设依托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研室、创新创业空间、实训平台等教育教学资源,尝试组建“专业+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的指导教师团队,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专业教师有从事一线设计工作的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也有在企业锻炼多年的老教师,通过多学科和多角度的融合,充分利用“项目实训”课程平台和专业指导教师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拓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广度和深度。学分制度主要是选课的自由性、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与学生学习年限的弹性[5],有利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产教融合主要是企业共同制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后续与服装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社团制度要求艺术工程学院成立多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以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增强用户体验和服装新型材料应用技能为主的专业类社团,如“创绘社”“霓裳社团”“服装设计创新社”等,在专业社团之间形成定期交流研讨。为每个社团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竞赛、企业横向课题研究、服装创新设计、发明制作等。
2.4 建立“专创融合”评价体系
根据任务要求分解为可评、可测的具体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基于增值理念设计考核系统,纳入四维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与创新项目评价有机结合,实现了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可评可测,通过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个性培养。基于增值理念设计,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线下完成项目任务,课外开展劳动实践,考核评价有线上成绩和项目任务成绩组成,第二课堂积分要达到考核要求。第二课堂主要有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最后按照线上、线下、第二课堂在课程中各占的比重算出最终成绩[6]。
2.5 实施专创融合的成效分析
目前,由我院2019 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2 班的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已经实践“专创融合”课程内容,该团队在2021 年在校成立天津森亿创意有限公司,而且已经入驻学院众创空间进行孵化,还为“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中提供了实践场地。将近5 年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该学生团队的项目已获得天津市第五届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银奖、第八,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铜奖等多项荣誉和成绩。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率较往年也大幅提升。
3 结语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明显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创融合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学院各关联部门应合力联动同步推进,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专创融合改革提供制度层面保障。教师在实践层面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真正掌握将创新创业思维应用到专业实践、职业发展之中;通过定期举办专创融合改革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专业剖析、示范课演示等形式,树立标兵,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念深入师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