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发展厚植县域农业现代化生态底色

2023-02-26□王

山西农经 2023年21期
关键词:海安县域现代化

□王 霞

(中共海安市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6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积极探索县域农业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1 明“理”:县域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的耦合逻辑

绿色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即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将传统农业与非传统农业融合推进,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其耦合逻辑[1]。

一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内涵之一,就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涵而言,即包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其践行目标而言,生态良好是其基础要求;就其内在要求而言,包含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努力打造和美乡村。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必须以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为依托,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持续友好、农业绿色发展。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坚实根基。《“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从转型方式出发,无论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新模式,还是灌溉技术等改良升级,都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转变;从转型要求出发,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等,需要农业现代化作为前提基础;从转型目标出发,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发展、合理谋划农业生产布局等,需要以农业现代化为重要依托。三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之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具有可持续性要求,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指导,舍弃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秉持生态优先;具有高效性要求,农业绿色发展以科技为支撑,比如涉及品种选育、固废处理等,兼顾产量效益与生态保护;具有创新性要求,涉及农业绿色发展层面以农业现代产业园为主要依托,搭建技术转化、成果推广等平台。

2 明“向”:县域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五个明显”目标,明确了保资源、优环境、促生态、增供给四个方面、十一项定量指标。以此为遵循,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总结归纳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2]。

一是紧扣生态优先,高位推进是基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守住农业生态安全边界,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强化顶层设计为依托,层层压实农业生态保护责任,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是必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等表明其绿色转型不能照搬硬套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同理,从县域角度出发,各个地区发展侧重点、先天条件等各有不同,必需结合实际区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实施方案。同时,因地制宜更能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优势产业,树立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聚焦创新驱动,集成推进是重点。创新驱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包括制度、政策、科技等层面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形成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激活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农业产业集聚模式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以多层面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的双管齐下,促进形成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抓牢政企协同,合力推进是保障。从总体情况出发,县域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这就要求积极发挥各类主体的主动作用,形成更大推进合力。其中,包括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落实企业等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积极动员发挥群众、其他社会力量等参与农业绿色发展。

3 明“实”:海安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的现实境况

在明确县域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路径及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海安农业绿色发展实际,分析现有可持续推广的优质经验以及仍需改进的方向,为县域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并为下一步提出具体实践举措提供事实依据[3]。

1)关于海安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措施。近年来,海安市相继获评“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农业农村部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等称号,在农业绿色发展层面采取了诸多有力举措,总结归纳而言,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注重系统思维,重视一体化推进,比如根据海安市农业发展实际,构建五个“一”(一根丝、一枚蛋、一条鱼、一滴油、一粒米)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其市场化发展;水肥一体化、农田防护林、节水灌溉等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系统协同推进、高标准实施。二是注重制度思维,重视体制机制完善,比如编制《海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责任压实。三是注重创新思维,且重视目标的一致性,比如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层面,实施入库管理、项目申报机制,创新采取“代建自营”“EPC”相结合的模式等。

2)关于海安农业绿色发展仍需努力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原则,这要求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及长期所需进一步突破的问题。根据海安农业绿色发展实际不难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需改进之处。一是农业绿色产业链仍需进一步完善,绿色产业体系仍有较大完善的空间。二是农业面污染源治理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监管力度仍需加大、理念宣传力度仍有提升空间。三是融合发展、循环发展思路仍需拓宽,包括农业数字化利用、信息一体化管理等水平仍可进一步提高。

4 明“路”: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双碳”目标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探索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4]。

4.1 以生产为支点,实现源头“绘绿”

从县域农业生产维度出发,包括农业生产理念、农业生产体系等层面,持续加强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各主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旨向的认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依托,可从以下方面具体入手[5]。

4.1.1 健全农业绿色生产体系

一是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建设地方生态农场,与耕地保护、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相结合协同推进。二是提高新型农业主体的积极性,比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绿色标准化全过程生产,包括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利用节水灌溉一体化工程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发挥绿色社会服务组织作用,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向小农户推广搭建起桥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提供绿色技术服务平台[6]。

与此同时,需聚焦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绿色技术的利用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海安市为例,与“科创新城”建设紧密联系,在建设技术服务平台的同时,也注重本土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绿色品种的培育。完善具备绿色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同时注意补贴政策执行的规范性、精确性,切实起到激励引导作用;优化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服务,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绿色农业信贷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合理可控基础上,适当简化项目申请手续,针对不同时限、不同金额等合理调整相关政策要求,推动建立分层分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7]。

4.1.2 完善优质农产品供给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生产布局。对于县域发展而言,优化调整农业空间,提升农业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推动县域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是完善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条件。其中包括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发挥优势绿色农业产业、合理优化种植、养殖结构等层面。二是规范优质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县域作为优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应看到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提质升级的要求下,加工与流通两者的可兼得性,于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应看到农业加工的重要性,其中包含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农民合作机制完善等诸多环节。三是注重发挥数字化作用,助力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已由农业生产延伸到农产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储存、批发、配送等各个环节,并配套相关技术与信息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调控,以此为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关键作用,比如直播、线上采购等形式,为县域优质农产品提供更多销售途径,实现供应链下沉、农产品上行,与当下农业产业垂直一体化趋势相一致。

4.2 以循环为依托,实现过程“点绿”

贯彻落实循环发展理念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推动力,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既是对农业生产资源的节约与丰富,也是对农业固废的良好利用。

4.2.1 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

既突出融合发展、联农带农、产业集聚,又注重细分农业产业,实现分类循环。以此为理念指导,可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以规模化为基础,集种植、养殖、加工功能于一体,以清洁生产方式为依托,形成复合循环经济模式,比如海安市墩头镇“渔光互补”项目的实施,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比如豆腐、磨粉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料可用于禽畜养殖,禽畜粪便又可作为沼肥原料,用于种植蔬菜,形成高效循环。还可以探索主要农业要素的纽带循环模式,以秸秆为例,过去秸秆不仅是被遗弃的农业垃圾,其焚烧后还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源头,如今则是循环利用的“香饽饽”,以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为抓手,逐步形成“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等循环产业链。

4.2.2 遵循系统优化性原则

除却整体层面的循环发展理念,具象层面的绿色农业循环生产更需注重系统性的增优提质。以海安市秸秆循环利用为例,始终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为民服务宗旨,积极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入户宣传、田间走访宣传等形式,树立起综合利用秸秆的良好意识。

同时,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入手,比如孙庄街道联合企业探索秸秆打捆离田模式,在秸秆的收购、运输等过程中,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同时,还应注重完善配套硬件设施。以“软件+硬件”双效协同的模式,助力农业绿色产业循环发展。

4.3 以监管为保障,实现末端“植绿”

监督管理是守护好农业绿色发展“聚宝盆”的重要保障,既需要对各实施主体加强监管,确保绿色生产落实到位,也需要对整体绿色农业发展加强约束,确保相关政策、理念落地成效。

4.3.1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农业面污染源的处理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立足当下,注重资源化减量化回收,可通过成立农业污染防控队伍、建立农业污染源管理网格的形式,严格建设标准、落实回收主体,特别是针对农药回收,需加大对各村居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各回收点硬件设施安装、回收台账记录、废弃物分类存放、处置去向等情况。同时还要求着眼长远发展,完善农业污染监测体系,既靠人工又靠智能,做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细化操作性举措,创新研发各类环境监管技术及设备,为全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4.3.2 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是明确“该管谁、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做到心中有数,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分级建立监管体系及评价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敢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二是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一网管住”,做到手中有谱,包括落实企业主体信息、检测结果、巡检巡查、农事记录等,优化监测区地面综合监测、统计指标调查和污染量评估分析等环节。三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竞争力等为指向,落实到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价结果纳入考核等,比如从农业污染、绿色食品等几个维度制定相应具象指标体系。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农业发展的绿色化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良好成效;远望未来,绿色发展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源源不断、新兴的增长空间。

猜你喜欢

海安县域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