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优化路径探析
——以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为例
2023-02-26熊燮钰刘加林
□熊燮钰,刘加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2021 年8 月,湖南省委统战部、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全省统一战线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计划(2021—2025 年)》,确立了5 年打造1 000 个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一批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目标。在此政策部署下,许多乡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为创建同心美丽乡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以花溪村为例探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许多国家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具有不少经验,值得相关人员借鉴和探究。美国采取农业保护政策,注重农村的金融系统和保险业务;日本的“造村运动”挖掘地方特色,被许多国家争先模仿;德国的“村庄更新”强化乡村的治理,农业实施税收优惠,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韩国的“新村运动”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风貌,但由于政府包办,打压了农民自主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缺乏独立性,无法应对来自国际的挑战与冲击。
1.1 国外文献
国外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以案例开展,但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助推乡村的建设。Akca H(2006)[1]发现,可利用SWOT 分析技术表明乡村旅游对乡村建设的积极作用。Graham Parlett(2010)提出,乡村旅游业能有力带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乡村的文化建设能带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Bartleet B L 等(2016)[2]提出,乡村的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村民归属感,为乡村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Pudianti A 等(2016)[3]发现,乡村文化建设对促进乡村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都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其研究角度逐步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推进。
1.2 国内文献
国内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成果较少,理论及实证研究亟待加强。
于法稳和李萍(2014)[4]基于对全国30 个县(市、区)的实地调研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工程。
彭智勇和王文龙(2006)[5]提出,要立足于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理。
王卫星(2014)[6]分析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牵头部门与其他部门、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之间的关系。
吴理财和吴孔凡(2014)[7]基于对安吉县、江宁区等4 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研究提出,要激活内在动力、进行机制创新、建构群众参与机制等。
纵观国内文献,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等地,华中地区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较少,故以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探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娄底市花溪村
2.1 花溪村的基本情况
花溪村位于娄底城北,距主城区约8 km,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4.18 km2,耕地约104.67 hm2,有24 个村民小组,共863 户,人口2 174 人。近年来,花溪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凝聚新乡贤人士等力量,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全村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2021 年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湖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8]。
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在杉山镇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花溪村成立了创建“省级同心美丽乡村”工作专班,建立了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村庄的发展确立了主心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花溪村坚持党建引领处理村级事务,创新推行党员与群众密切联系的“12345”工作法,实现花溪村家家户户与党员密切联系。深入推进每家每户纳入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全面推动“互联网+监督”+村级小微权力工作,引导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率先试点基本单元为“屋场”的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屋场事,屋场办”的新格局。
二是凝聚乡贤,突出统战元素。花溪村以党建引领为前提、乡贤驿站为载体,凝聚新乡贤力量,争取民营经济人士等统一战线的资源。一方面,创造经济建设新发展。花溪村打造以“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运营的花溪谷农俗文化产业园,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推进美丽屋场的建设。花溪谷农俗文化产业园常年举办主题活动,开发特色产品,以实干打造好旅游品牌。
三是科学规划,擘画发展蓝图。花溪村开展道路白改黑工程,进行道路改扩建,实现交通便利,为旅游业打下良好基础。开发旅游工程,拓展花溪谷文化旅游产业,利用本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造村庄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做好环境优化工作,为旅游休闲和产业发展服务。开展环境整治及亮化工程,完善垃圾收集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新模式,做到人人参与,户户整洁。
四是倡导文明,物质精神齐管。一方面,花溪村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村支两委一班人会管理、善决策,完善党建平台,促进党支部全面升级,提升各支部的战斗力。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花溪村积极开展文体类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促进乡风文明转变。
3 乡村振兴视域下花溪村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花溪村在创建“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从鲜为人知的采煤沉陷地区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但也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3.1 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
花溪村存在乡村建设同质化问题,本质上是地方文化底蕴缺失,既没有展示特色文化,又没有呈现地方风俗,盲目跟风,简单复制,导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了地域文化丧失、视觉审美疲劳等一系列问题。花溪村的乡村建设停留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多内容、多形式的产品体系,休闲功能未得到充分拓展,地方特色产品匮乏。
3.2 产业发展滞后,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活力不足。目前花溪村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乡村旅游业等服务业发展缓慢,一二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二是产业发展的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发展失衡。现阶段,花溪村仅有一个龙头企业,人才、技术等要素十分匮乏,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3.3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落后
一是花溪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不便,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二是公共服务落后。花溪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老人较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养老院存在数量较少、居住环境较差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创新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提高花溪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是花溪村的基本卫生医疗设施及人员匮乏。村民一旦患病,送到城里救治费时费力,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3.4 人才职业素质不高,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
一是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花溪村缺乏高素质人才,不同职能部门对美丽乡村的认识不够,仍停留在表面,甚至将美丽乡村建设等同于环境改善,难以形成系统合力。
二是人才流失严重。花溪村存在人口“空心化”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下降,使得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而造成人才“空心化”。
3.5 生态环境相对薄弱,绿色农业发展受阻
目前,花溪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花溪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当地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对人体和作物有害。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污染、污水排放污染等,严重影响了花溪村的生态环境。
花溪村在绿色农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花溪村农民的绿色农业发展意识淡薄,将“绿色”与“天然”等同。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力度不够,阻碍了花溪村绿色农业发展。
4 乡村振兴视域下花溪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4.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
花溪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旅游业。
一是挖掘地方特色,注入文化内涵。花溪村应致力于农文旅融合发展,以非遗为主题,以农业为元素,增加旅游吸引力,提升旅游综合收入。
二是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花溪村应鼓励游客自由选择游玩路线,为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体验。
三是及时扩展娱乐项目,设置适合全年龄段的游玩场所,拓展服务群体。花溪村不仅要设置适合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游玩场所,还要设置专供儿童游玩的益智类设施,方便游客全家出行。
4.2 深化改革,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花溪村应深化改革,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花溪村应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研学、团建等项目,助推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花溪村应引进专业从事玫瑰花茶制作与销售的龙头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广泛的销售渠道,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玫瑰花规模化经营。
三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让土地成为资本,壮大农业经营规模,实现风险与利益共担,确保村民稳定增收。花溪村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土地进行流转,既取得收益,又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
4.3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花溪村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村民幸福感。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满意度。花溪村应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力度,拓宽道路,缓解道路狭窄引发的交通不畅等问题,完善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花溪村应完善地方政府关于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为养老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建设幸福院综合服务中心,将所有留守老人移至该中心集中居住,重点照料失能老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养老市场,鼓励慈善捐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花溪村应增加医疗点,引入先进医疗设备。让村民看病更方便,保障村民病有所医。
4.4 培育人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花溪村要想提高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程度,就必须大力培育专业人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培育好“领头雁”。杉山镇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花溪村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二是强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专业人才。杉山镇政府应针对花溪村村民实际情况,引入专业人才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解决引进人才的发展问题。吸引花溪村在外的专业人才回乡,为其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长久地留住人才。
4.5 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生态振兴是花溪村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花溪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进行综合整治。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花溪村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大力推行河长制,为花溪村河湖的永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是构建高效低碳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引入智慧农业,为花溪村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化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引入生态种养殖技术,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花溪村绿色农业发展[9]。
5 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花溪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是全国许多乡村的通病,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好美丽乡村,就要优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人才,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智力保障;改善环境,努力打造乡村“宜居家园”。以党建引领为切入点,以统战乡贤为着力点,以乡村振兴为落脚点,一步步走向“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美好明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