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2023-02-26王一棋

山西农经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农林产业链科技

□王一棋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农林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既是巨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一方面,科技进步为农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链配置不科学、农林科技应用程度不高、农林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 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快速推动的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农林经济都是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同时,新经济背景也为农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首先,农林经济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食品短缺问题依然严重。而农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影响。

其次,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目标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新经济背景下,绿色、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农林经济作为现代农业和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生产方式直接影响环境的质量。因此,推动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林业经营的绿色化、低碳化,对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林科技应用程度不高

新经济环境下,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上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是实现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农林领域,尽管科技进步为农业生产和林业经营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但农林科技的应用程度在许多地方仍然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农林企业和农户对新的科技产品和科技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另一方面,尽管有许多农林科技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科技推广工作效率低。农林科技应用程度不高,不仅限制了农林经济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也阻碍了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链配置不科学

农林经济的产业链包括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对于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林经济的产业链配置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林产业链的前后端连接不够紧密,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地区,农林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度加工往往相对薄弱,导致农林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农林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设施不完备。例如,缺乏有效的农林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农户和林户在销售农林产品时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缺乏高效的物流和仓储设施,使得农林产品的存储和运输成本增加。

产业链配置不科学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林产品的经济效益,也使得农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进一步制约了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配置农林产业链,提高农林经济的整体效益,是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2.3 农林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农林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从而推动农林经济的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对农林经济的支持政策尚不健全,其中包括对农林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支持政策、对农林产业链优化和升级的扶持政策、对农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等。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林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服务体系方面来看,农林企业的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包括农林科技推广服务、市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风险防控服务等。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农林经济活动难以获得必要的支持,也阻碍了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管理能力来看,一些农林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农林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新经济环境下的挑战还没有完全把握,对于提升农林经济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燃油热值与生物燃料中的氧含量具有线性关系,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热值下降。十六烷值(CN值)是燃料自燃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和燃油的着火延迟相关。高 CN值燃油在和空气按比例充分混合前发生燃烧,导致不完全燃烧比例增加和碳烟排放量升高;CN值太低,发动机可能发生失火、温度过高、暖机时间过长、不完全燃烧等现象。生物燃料一般具有较高的CN值,且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从C10:0增加到C18:0,CN值升高将近一倍,不饱和度的增加会降低燃料的CN值。粘度和表面张力也是燃油的关键参数,对燃油喷射的初次和二次雾化有着重要影响,也影响到燃油颗粒直径和喷射距离[12]。

2.4 人才资源不足

在农林经济发展中,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现代农林业的运营管理,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在目前,人才资源不足制约了农林经济发展。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发展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农林领域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专业人才流动困难等问题导致了农林领域人才短缺,对于提升农林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同时,农林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农林专业教育项目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导致许多农林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农林产业的实际工作;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导致了优秀人才流失。

3 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3.1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农林经济生产效率

对于农林经济而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农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无论是在农业种植技术、林业管理方法,还是在农林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十分有益,为提高农林经济的整体效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农林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产业链企业等组织积极研发新技术。

首先,农林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林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等[2]。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通过申请增加农林科技研发的政府预算,引导和吸引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的联合效应。在设备投入方面,应购买和更新更加先进、适用于科研的设备和工具,以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农林部门应出台更具有引导性和激励性的政策,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术机构和企业则应当加强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平台,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农林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最后,需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技术引进也是提升农林经济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领域,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林技术,快速提升农林生产的技术水平,弥补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短板。技术引进并不意味着简单复制和粘贴,而应当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需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引进的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农林生产环境[3]。

3.2 创新集约产业链条型农业经济模式

集约产业链条型农业经济模式本质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实现集约化和协同化,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

在集约化方面,应当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林生产的集约度,包括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农林生产的集约化。同时,应当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约度,包括但不限于创建和发展农林产业园区、农林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农林产业的效率和效益。

在协同化方面,应当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力量,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化,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农林产业联盟、产业协作网络,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此外,应当通过产业链内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产业链的协同化,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农林信息平台、技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和技术的共享,提高产业链的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同时,创新集约产业链条型农业经济模式,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林产业向集约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4]。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土地、信息、技术、人才等,以支持农林产业的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

3.3 完善农林经济管理体系

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可以推动农林经济健康发展、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农林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明确农林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不仅可以为农林经济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农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确定政策导向时,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农林经济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和趋势等因素。在政策导向的指引下,应由农林部门牵头、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农林经济运行的基础,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农林经济的稳定运行,提高农林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当根据农林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5]。

其次,建立完善的农林经济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农林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者,高效、专业的管理机构可以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水平。在建立管理机构时,应当根据农林经济的规模和结构,设立专门、专业的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6]。

最后,加强对农林经济管理体系的监督和评估。监督和评估是保证农林经济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的监督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效果。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设立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确保监督和评估的公正、公平、公开。

3.4 加大农林生产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

人才是推动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农林科技快速发展、产业链日益复杂、管理体系不断深化的新挑战,农林企业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以适应农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农林生产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对于实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

首先,构建农林产业内部的综合性培训体系。培训体系覆盖从新员工到在职员工,再到管理层的所有管理人员。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培训活动使从业人员能够持续地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深度理解农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9]。

其次,制订并实施人才发展路线图。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可以让从业人员了解自身的发展潜力,激励其努力提升技能,从而在未来的岗位上有更好的表现,促进农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人才储备机制是预见并解决潜在的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方式。农林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储备机制,从而实现农林人才的内部升级和外部引入工作高效运行,为农林经济发展助力[10-11]。

4 结束语

新经济背景下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科技应用程度不高、产业链配置不科学、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人才资源不足等多方面挑战。实现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创新集约产业链条型农业经济模式、完善农林经济管理体系、强化人才培养与储备等措施来增强农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林经济高质量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林产业链科技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产业链春之奏鸣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