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域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研究

2023-02-26田佳宁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竞技

田佳宁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 德阳 618500)

1、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

1.1、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差异

竞技体育是一项社会体育运动,是一项以体育运动为目的,以竞争为手段,以获得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其主要参与主体为专业运动员。群众体育则是以社会所有成员为主体,在闲暇之余,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目标。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参与对象、目的以及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1.2、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

首先,群众体育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在达到某种水平以后的必然产物;其次,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中的紧张和胜负的不确定性,往往比群众运动更加吸引人;另一方面,从竞技体育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训练方法以及规范性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辅助和支撑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大众参与。

2、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统一的群众体育氛围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群众体育发展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虽然群众体育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大众健身氛围。所以,目前大众体育形式大多具有零碎化和随意性特点。总体来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还面临着系统性不足的困境,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时,大多选择在公园、广场等地点聚集,缺乏专属运动场所和统一规划,这表明我国群众体育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点。同时,我国群众体育的氛围建设还未有科学依据,在一些专业化运动技巧的普及、传播方面仍存在不足。另外,尽管近几年来群众体育中出现了诸多具有个性化和原创性的内容,为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仍旧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群众活动的安全性,面向大众普遍缺乏科学性的运动训练。

2.2、缺乏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普及

群众体育以自发与自觉性活动为主,其活动形态与运动技术的推广有很大的盲目性。大众体育运动中会涉及到力量技术、体育场地保护、健身器材应用、运动准备、运动营养、运动医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人们大多是通过非专业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因此一般大众采取的锻炼方式缺乏科学依据,无法保证所有人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既不能对群众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也有可能由于不恰当的锻炼方法和锻炼器械的不恰当使用而造成运动损伤。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群众体育运动的宣传方式单一,虽然有些民众将自己的体育锻炼经历进行整理分享,在疾病治疗、养生、康复和减肥等领域进行了运动创新,但是这样的锻炼方法只适合于单个个体。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水平、运动能力、工作性质以及运动时间均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即便是经由很多人检验的某项技术经验,也无法确保其适合全体群众。

2.3、缺乏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的实施与发展进程中,普遍缺乏专业化运动指导,加之对群众进行体育组织是繁杂的工作,这使得群众体育活动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以广场舞为例,作为当下群众体育中最受欢迎的形式,在活动中也存在缺少专门指导的表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群众体育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盲从性。大多数参加体育运动的民众在没有职业体育人士的帮助下,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健身活动,也有一部分人是被周围的人所影响,所以表现出了一种从众心理。另外,也有一些人因为亚健康、病态、生病后急需康复等因素,不得不参加各类的体育锻炼,当他们的体质有所好转之后,他们就会马上或者慢慢地停止参加运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群众的运动习性表现出一种较为普遍的随意性。

3、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过度追求极限不能给群众带来积极的导向

在体育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世界各地都十分关注体育运动的发展,但也导致一些竞赛的规则正在向着极限运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上,很多运动员都想要打破世界纪录,但是一些违背了人类身体发育的锻炼规则,却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伤害,因此应该严格制止这类风气。同时,由于多年的高强度训练,一些体育竞技选手也会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有些人会被迫过早地退休。此外,在新时期的发展条件下,竞技体育专项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需要通过对极限项目的持续挑战才能达到,然而大部分竞技体育运动的技术和技能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而且这些繁杂的运动动作与技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运动员的锻炼难度。一些惊心动魄的动作虽然可以引起大众对体育竞赛项目的关注,但并不能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2、体育德育极端化制约了创造性的发展

体育德育的目的本应是培养运动员积极进取的体育态度与精神,但是由于体育运动的极限化发展,这就造成了运动员的体育德育趋向于偏激。首先,在训练和竞赛中,要保持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意志,然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超越了人体的限制和竞技发展的规则,就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其次,为了达到最好的竞技效果,每个运动员都有可能在竞技极限的约束下,对自己的体能造成巨大的伤害,由于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全民健身背景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意义

在“全民健身”环境下,竞技体育逐渐发展成为大众休闲娱乐和构建健康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基于“全民健身”的持续性推进和普及形势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价值进行极致发挥,这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健康生活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指导。在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全民体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发展的目的,这正是大众体育发展中所缺失的。与此同时,竞技体育在竞赛标准、赛事组织、体育协会等层面也有着较强的引导性,二者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使竞技体育的价值作用得以全面发挥,还可以在其与群众体育的全面、多元结合中,实现群众体育的正向发展,进而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

此外,二者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的落地。在进行体育人才培养时,应重点围绕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训练与指导,使他们能够精通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及其相关的技能,并着重培养其运动习惯。

同时,在二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竞技体育需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面向全社会,以运动形式打开体育消费市场,这可以为促进和传播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与载体。基于此,使我国的体育竞技文化、竞技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引领,从意识形态上为群众健身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5、“全民健身”视域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路径

5.1、重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在“全民健身”视域下,公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与其是否养成终身体育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群众体育也好,竞技体育也好,都应该注重培养群众或是运动员的终身体育意识。考虑到人类的生命周期和身体素质,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时,应当分三步走:第一步,应以广大青少年为对象,通过他们喜爱的方法,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如青少年广播体操等;第二步,针对青壮年群体推广合适的体育运动,让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比如,让他们参加啦啦操、健康性瑜伽等运动项目;第三步,以所有老年人为对象,采用适宜的锻炼方式,让老人养成终身健身的观念,比如让他们参加养生太极拳运动等。经由这三步,使全民的终身体育意识逐步养成,从而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

5.2、加强专业体育人才培育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的运动技术人员支撑。在现阶段,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运动人才能够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职业体育人才。在运动训练类组织或学校里进行体育教学,能够为推动体育运动和群众体育相结合做出自己的努力的职业体育人才。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协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体育知识、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普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各类体育人才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人才可能出自专业体育机构或是学校的体育教师;二是职业竞技比赛中的教练和选手。这样的体育人才既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又能在这方面扮演骨干的角色,同时也能继续促进我国的体育科技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当今,随着现代传媒的持续发展,运动明星的角色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以中国乒坛总教练刘国梁为例,其在我国的体育经验推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专业的运动技术研究人员。该类人才所研究的领域涵盖体育项目技能、体育运动服饰、体育器材等方面,主要负责研发工作,他们的工作在体育竞技、体育训练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比如,新时代各类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革新与创造离不开这些人才的努力与研究。例如,体育项目技能研发人才能够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通过整理运动员的肌肉比例和骨骼比例等资料,开发出符合运动员个体特点的运动方案和训练方案;四是要有专业机构人员。这类人才主要是指承办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如参赛单位的领队、竞赛组织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合理有效地安排这些人员,可以为各项运动项目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3、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基于“全民健身”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应该协同发展,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目前这一目标还未能实现。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下,要重视各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积极开展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强化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与对应技术技能的专业化推广。在体育管理制度的变革中,政府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革新体育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作为体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政府应该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市场机制的运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如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提供健身指导服务等,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身需求。

5.4、保障“健康中国”理念落实

“健康中国”理念是对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两个层面协同和融合的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关系到国民体质健康和国民幸福生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关键依据,所以我国应当提高对群众健身活动的关注程度,把其和体育运动摆在同等地位。当今社会,许多人只知道运动是为了赢得冠军、找个好工作,但这明显是误解了体育运动。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身体素质也逐步提高。对体育运动有了更为合理的认识与理解。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竞技体育起到了带头的作用,这是不可忽视的,其以推动大众体质的发展为目标,提高人民的快乐程度。为此,应当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5.5、健全现代化治理体制

“全民健身”是为了达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全国发展战略,是“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需要全社会为其发展提供相关的健身和卫生服务,同时提高国家对群众健身的保护作用。在此背景下,需要以“卫生中国”为导向,以“以人为本”为指导,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的全民体育管理体系。应从政府、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我国的“全民健身”协同工作体制进行改革,以达到共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要主动改变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监管,做好顶层规划,使市场的资源分配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进而促进政府和社会的协作,建立起一种具有内生的动力和消费刺激的机制。此外,国家还应该设立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的现代管理制度和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制度,使其形成一个共同体,进而完善保障机制。

5.6、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从多个方面为树立体育健康理念提出了一种方式,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是通过群众活动来表现的,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从身心上获得一种放松的感受,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特别是在欢乐的群众活动氛围的带动下,人们可以将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完全地宣泄出来。减轻工作压力,可以让人得到短暂的解脱,让人有一个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管体育是一项十分有益于身体的活动,但是也不能说做就做,需要科学的指导。利用大数据对竞技体育进行检测,尤其是群体活动,利用大数据可以使我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使群众能够了解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状况,并通过检测相结合,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以此作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5.7、加强社区体育运动

在当代社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社区体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文化的普及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通过对居民身体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社区体育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让社区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群众体育的开展有良好的认识,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切实激发社区群众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其次,为了科学地引导群众的体育活动,要针对一些体育项目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涵盖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规则,确保参与者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体育教师、运动员等专业人士,让他们通过亲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向群众传授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健身方法。这样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体育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自信心,为社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8、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质状况,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他们的体育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竞技体育项目。

首先,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对每位青少年的体质特征和能力状况有较深的认识,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体育求知欲;其次,体育教育人员应以一种真诚的态度与其沟通交流,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竞技体育项目。比如,可以组织校园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俱乐部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竞技体育项目,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挑战,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持续的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教练和运动员来校进行指导和示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间是相互补充、共生的,其中,群众体育是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点因素,而竞技体育同时又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先导。因此,在“大众健身”的视野中,寻找两者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实际实施中,既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作用和优势,使其价值最大化,更要保持多主体的格局,协同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竞技
体育运动
竞技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