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及提升路径

2023-02-25杜芬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随班专任教师女童

杜芬娥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1]。为了巩固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2017年7月,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2]。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202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部署各地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4]。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5],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向。

本文根据教育部网站中2013年至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有关河北特殊教育发展的数据[6],探讨近年来河北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现状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促进河北省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1 河北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现状

1.1 特殊教育学校及班级

2013年以来,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稳步增长,特殊教育学校规模扩大,8年间新建了8所特殊教育学校,新增特殊班800余个。截至2021年,河北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3所,居全国首位,按照河北省现有167个县(区)计算,基本实现了每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平均班级数量由2013年的7.2个增长至2021年的12.0个。特殊教育学校中班级的平均数量反映了学校规模的扩大,也反映了学校设置的年级增多,特殊学生受教育年限延长。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包含小学及初中两个学段。《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此后,特殊教育学校逐渐开展学前教育及高中教育。《河北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等普遍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同时积极支持各设区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好高中部(班),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7]。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逐年增多,且特殊教育学校中班级的平均数量增加。2017年之后,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平均数量超过9个,反映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在满足特殊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两端延伸。

1.2 在校特殊学生数量

1.2.1 在校特殊学生总量增长迅速

2013年至2016年,河北省在校的特殊学生总数量增长缓慢,其中2014年,在校特殊学生数量较上年甚至略有减少。但从2017年起,河北省在校特殊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底,在校的特殊学生数量达40 990人,是2013年的3.13倍。

2013年至2021年间,在校的特殊女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女生占特殊学生总数的比例并无明显变化,八年间均维持在37%左右。

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是2014年至2020年极为重要的任务。《第二期河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指出:要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定期对在家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凡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进入学校或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的,均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实施教育,并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在籍学生管理。2017年之后,在校生数量增幅增大,这也说明随着随班就读,尤其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河北省在校特殊学生数量增加更为迅速。

1.2.2 各学段在校特殊学生数量不均衡

河北省各个年级段的特殊学生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17年以后各年级学生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其中,一到六年级在校特殊学生数量较为平稳,初中阶段的在校特殊学生数量稍减,高中阶段特殊学生数量骤降。2013年以来,全省高中阶段每个年级的特殊学生数量维持在百人左右,且8年间均没有明显增加。

1.3 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教职工情况

1.3.1 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增加

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数量逐年增加,相比较2013年,2021年的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增加了852人,增幅明显,专任教师数量占教职工总体的比例由2013年的82.5%增长到2021年的89.1%;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3.2 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提高

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逐渐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数量增幅较大,已由2013年的52%提高到2021年67.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缓慢增长,而专科、高中及以下学历专任教师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当前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2020年,本、专科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97.4%。

学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2013年以来,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呈现出明显变化,即本科学历教师数量迅速增长,专科学历教师数量缓慢下降,研究生学历教师总体逐年增多,高中尤其是高中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趋于消失。当前,我国开设本、专科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近百所,本、专科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逐渐补充进各类学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提升了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及学历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水平。

2 河北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从初中开始,特殊学生辍学人数逐渐增多

河北省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特殊学生数量较为稳定,但初中开始,特殊学生开始流失,高中阶段,特殊学生流失量明显,且此现象持续数年未有明显改观。《第二期河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8]。关注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固然重要,但保证他们接受完整、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同样迫在眉睫。

《河北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出要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和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但根据当前特殊学生在校人数可知,河北省特殊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及高中教育发展极为薄弱,大量的特殊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六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便选择离开学校,这一现象值得深思。一方面,河北省有大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特殊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后,无能力或意愿继续升学者便不得不离开学校[9];另一方面,特殊学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针对性差,与特殊学生的匹配度低,无法满足特殊学生的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就业需求,最终打击特殊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10]。这些原因就导致大量特殊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阶段辍学。另外,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初中阶段辍学现象也增加,因为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难度加大,致使一部分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被分化,进而辍学[11]。

2.2 在校特殊学生中女生比例偏低

2013年至2021年,河北省特殊学生中女生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7%左右,比例偏低。此现象由来已久,研究表明,2001年至2011十多年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中女生的比例略过三成[12]。导致特殊学生中女生比例偏低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男性残疾儿童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3],这可能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偏低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特殊女童的教育期望较低,甚至抱有放弃的态度,这直接阻碍了特殊女童接受教育,导致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偏低[14]。

2.3 特殊教育师资数量不足

专任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央编办、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15]。由于特殊学生的身心缺陷和个别差异性,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比例应高于普通学校。从教育部网站中统计的数据来看,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专任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直到2021年,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才达到89.1%,即使按照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最低比例91%计算,2021年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仍然缺少近百名专任教师。此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要求盲校、聋校师生比为1∶3.5,培智学校师生比为1:2[16],并按需配足教辅人员,如康复、医护、心理辅导、保育、炊事、保安等人员。可见,特殊教育学校由于特殊儿童类别不同,对师资数量和类型需求有差异,各特殊教育学校需按照特殊儿童的具体状况配备足量的教师和康复、医护、心理辅导等人员。

2021年,全国919 767在校特殊学生中,半数以上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7]。按此比例推算,2021年,河北省有万余名特殊学生就读于普通学校。保障并提高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对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资源教室,并根据学生残疾类别配备资源教师及专业人员[18]。但是,当前,河北省在普通学校中为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教学提供支持服务的资源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专业人员寥寥无几。

3 河北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3.1 办好特殊学生职业教育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办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鉴其他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的职业教育模式,既可以在初中阶段,针对大龄特殊学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如果条件成熟,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开设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满足特殊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需求,也可以为特殊学生毕业后实现自立奠定基础。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特殊学生做好职业评量,根据各地区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特殊学生家庭现实,丰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内容,使特殊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并对其今后的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吸引特殊学生有更强烈的意愿接受职业教育。

3.2 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21年,在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在普通高中就读的特殊学生人数分别为317 178、146 876、26 832[19],随着年级的增高,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高中阶段,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断崖式减少。防止就读于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流失,提高其教育质量是重中之重。普通学校设置资源教室,聘用资源教师,为就读的特殊学生及家长提供专业的评估、咨询及补救性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化教育,实行弹性作业、多元化评价等制度,增加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积极体验,提高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受教育质量,使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学得好,留得住。

根据小升初、初升高等面临升学任务的特殊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普通学校要积极做好转衔服务,提升特殊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学校的适应能力。针对无法适应普通高中学习环境的随班就读学生,普通学校需开展职业功能评估等,适时引导特殊学生进入适合其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延长其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

3.3 保障特殊女童的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是特殊儿童最基本的权利,特殊女童也不例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性别不平等现象在特殊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特殊女童是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其受教育状况不理想。

适合的、优质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特殊女童的身体素质,改善其生存质量,也能够减轻特殊女童的家庭负担,促使特殊教育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特殊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极为重要。当前,各类媒体高度发达,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大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法规及性别平等理念的宣传,使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对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措施,认识到特殊女童受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社会公众对特殊女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特殊女童入学受教育的机会,切实保障适龄的特殊女童受教育权利。

3.4 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及聘用力度

教师的专业化及数量保障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专任教师的绝对数量尽管不断增加,但随着特殊学生安置形式的增多,在校特殊学生数量增长迅速,特殊教育教师相对依然缺乏。首先,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要保持数量稳定,他们不仅承担着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中、重度特殊儿童的日常照护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工作,还是为无法入学的重度、极重度等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主力军[20]。并且,随着功能、角色的转变,特殊教育学校逐渐将成为区域资源中心,为开展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提供咨询指导、培训、巡回服务等[21]。此外,随班就读学生对专业特殊教育教师需求量同样巨大。

这就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支持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或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适当开设特殊教育类相关课程,提升普通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素养,以满足各类安置方式下特殊学生对教师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尤其重要的是,各地、各类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均需按照相关要求,根据在校特殊学生的数量和类别,聘用专业师资,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的支持性服务,才能切实保障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随班专任教师女童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