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机过程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探微

2023-02-25李文汉周庆平孙红岩弓小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教学内容

李文汉,周庆平,孙红岩,弓小影

(1.河北地质大学 数理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2.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3.陆军军医大学 士官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从当前来看,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任课教师对思政育人认知不足、理解不深、重视不够,部分课程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学科思政与思政学科没有形成同频共振、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发挥不充分等[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困扰着课程思政的建设。

作为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程是高等学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具有思想政治课所不具有的育人和价值引领的独特优势。可是,对于一些数学类的专业课程,具有思政元素的相关内容匮乏,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并挖掘思政元素,并更好地融入于教学中来。本文结合随机过程这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1 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

随机过程是研究随机现象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课程,也是应用统计、电子通信、金融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基础,内容较多,非常抽象,学起来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大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注重理论推导和符号运算,很难营造宽松、自由、有趣的课堂氛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事实上,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但是在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课程教学中,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缺乏能够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挖掘与本课程相关的育人元素,尝试进行体系构建。从形式上,既不能以思政理论课程的模式,也不能像数学类课程只以严谨的理论推导和符号运算表现,而是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和生活化,以“春风细雨”般的方式将崇高的理想信念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呈现给学生,以期达到“相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

2 课程思政的三种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点”,寻找知识体系各个环节的“触点”,做到二者内容相互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下面分别就系统性思维、底线思维和情感思维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2.1 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又称整体性思维,是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注重从结构和功能统一上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全局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征[4]。

2.1.1 课程思政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课程思政构建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经过深入学习和科学规划,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对接融合,真正做到“盐溶于汤”,润物无声,才能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1.2 教师需要有全局意识

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统筹各方面的研究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保持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式学习,不断追寻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

2.1.3 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

随着教学过程不断深入,需要补充丰富的思政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和成果纳入思政教育中来,做到立德又树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从更深层次体现课程思政的规律性、价值性和目的性[3]。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融入“人生就是随机过程,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主线,深入思考人生,培养学生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定位,体现课程思政的整体性,落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

2.2 情感思维

所谓情感思维,就是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教育者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让情感实践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与环节,为学生认知系统和人格发展提供支持性力量[5]。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孕育出对教育的情与爱,才能有育人情感认同。下面,结合情感思维的使命感、认同感和成就感进行探讨。

教师要有使命感。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始终要保持一颗“初心”和“匠心”,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责无旁贷、心甘情愿地辛勤付出,用自己的汗水唤醒处于懵懂、迷茫中的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勇敢面对挑战且具有严谨思维和人文情怀的人格。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在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一些真实案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讲解均值函数和方差函数内容的时候,讲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变化情况,然后引入“共同富裕”案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共同富裕。随后详细讲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差距不断缩小。既生动讲解了抽象的理论,又融入了思政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讲授的理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同时融入相关思政理论来启迪学生,讨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激发他们实现自己目标的成就感。如讲授泊松过程的时候,结合求学过程,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每一次的跳跃均是辛勤的付出,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成就感满满。求学如此,就业的选择、财富的“量”级的积累也是如此。

2.3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从客观设定最低目标出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思维[6]。基于底线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见微知著,增强前瞻性,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入本课程构建的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要未雨绸缪,熟悉在此背景下的教学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力争实现“在实践中体现特色,在发展中体现创新”。

2.3.1 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下的教学主体

众所周知,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模式下,育人者先育己,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只有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把思政内容“如鱼得水”般地融入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否则,融入模式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难落到实处。

2.3.2 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下的教学设计

无论如何践行课程思政,都不能脱离教材。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是对于教材的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教条、机械地融入课程思政,而应该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寻找思政元素,找准融入的切入点,进行整体化设计,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2.3.3 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下的教学内容

应该明确在引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减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一种无缝融合对接。思政映射点与教学内容二者应该做到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求知欲,从根本上提高育人的效果。

3 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讨论的三种思维模式,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课程整体和结构上对课程思政体系进行构建,在教学中实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育人效果。

3.1 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考虑到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分别对课程序言、内容及其拓展、知识体系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研究和探讨,提炼课程内容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和高尚的德育元素,真正把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到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涉及“泊松过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结合概念,进行以下的论述:人生就是一个“泊松过程”,大部分都是等待的过程,等待机遇的出现,但是机遇总是青睐努力奋斗的人,等待的时间或长或短,直到机遇来临,人生完成一次升跃,此时,看到的将是另一番风景。这个概念展示了变量具有连续性和跳跃性,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3.2 融入课程思政,不断丰富教学素材

把思政内容融入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完成融入“思政元素”大纲的修订,书写体现“课程思政”的教案。然后,结合课程结构和内容,要加入具有该课程特征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设计符合本课程的典型案例,将其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设计中。

比如,对于马尔科夫链的相关内容,依据定义,阐述所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忘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走好未来人生的每一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把抽象的理论演绎得更加形象化和生活化,体现出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3.3 增强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优化传授知识路径,力争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连为一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和高尚的价值引领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对照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

例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随机”人生,探讨“平稳过程”式的“躺平”人生、“布朗运动”式的随波逐流人生、“泊松过程”式的积极进取的人生等,采用浸润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讲授相关理论,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

3.4 搜集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利用知网、百度文库等下载相关的课程思政的文献资料。在进行有关数学类课程深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文献的学习中,结合其他课程有关融入思政的文献,了解和学习课程思政的运用情况,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利用大学慕课、微课、学习通等,寻找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观摩和学习,学习吸纳他们授课的优点,取长补短,真正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总之,结合本门课程特点,反思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找准二者的切入点进行构建,以把所讲授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条理化和哲理化。同时,通过将课程思政引入本课程的教学中,既进行了知识传授,又实现了价值引领,并不断地将育人工作引向深入,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教学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