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湖南高校为例
2023-02-24段欣颀
胡 帆,段欣颀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高校是中央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内容)的重要阵地,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新时代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后,“三全育人”的实施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全面铺开。伴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和教师队伍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及学生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过程中进行课程协同创新,在实施路径中融入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相关“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南[1]。
一、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施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切入点,在坚持党和国家德育方向的前提下,调动了一系列积极的教学资源,拓宽德育的渠道与德育理论创新,着眼于目前湖南省高校德育实施的实践性、实效性不足的现状,构建了严密的德育实践机制,完善队伍建设并创新目前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治理体系,形成了各个方面的协同合力,有利于建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的主导地位。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各种育人环节上进行协同融合,而协同机制就是要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全体的教职工,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身本职工作开展直接或者间接的育人工作,将全过程育人推向教学的全领域、全时段,构建多维的教学育人机制,建立教师、辅导员和教学工作者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大的教学合成力,无论从形势还是落实内容来看,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都将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随着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升级,科技、教育与人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也逐步进入深度变化。“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一深度的需求变化,通过全程的跟踪大学生学习关键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突出重点也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面对成才过程中的转折点。教育部2018 年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湖南省涌现出大批“三全育人”深度改革和工作成就优越的高校,许多高校在统筹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湖南省高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即“立德”,培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有利于完善高等学校育人体系
目前湖南省高校在贯彻“思政”教学工作时,许多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建设,推动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管理和服务等育人体系的建设,发挥了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以学生为本,建设和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思想政治工作支撑体系,实施湖南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有助于逐步建立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湖南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南省高校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升德育的教学效益,应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及时面对目前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地对问题进行弥补,应该理性的梳理目前高校在德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找到育人协同过程中的对策及解决方案,推动湖南省高校在德育水准上更上一层楼。通过对省内25家高校的育人评价机制、教师教学理念、教管协同和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现状等开展调查分析,梳理在协同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协同育人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本课题组对湖南省内25 家高校,300 名思政教师及100 名辅导员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高校的“三全育人”教学过程及后评价机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三全育人”教学工作考评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软性指标上,如上课的签到率,学生的成绩及学生的评教等,没有进一步地优化对教师的考核,无绩效和奖励挂钩,且对教师的“三全育人”教学工作创新没有良好的引导,并无较好的约束和提升。另一方面是在奖励制度建立方面,仅有少数约15%的高校认为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十分重要,85%的高校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方面予以专业课教师一定的奖励,或者以科研项目支持的方式,引导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积极开展课程项目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评奖和评优,这导致了教师和辅导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写稿子”“发文章”,一些文章、项目的“数量指标”占到了奖励及教学评价的大头,没有实际的将教学才能用到改善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方面,协同育人的质量不免受到影响[2]。
(二)教师协同教学观念不深,与学生缺乏必要性交流
当前国家教育部门针对高校学生的“三全育人”教学要求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要求,对高校的辅导员、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自信,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三观,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建立思想引领作用。根据课题组在湖南省25 所高校的调研和访谈,超过75%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授课、课程设计及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方面较少进行深入的引导,且因为专业课教师拥有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往往在教学实践、教学交流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反而不是很深入,辅导员不仅要完成日常事务及工作,也要担任学生的思想导师,约50%的辅导员认为在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专业思政课老师相关,自身将工作的中心放在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上,于是造成了在我省很多高校的“三全育人”教学中,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思政老师在职责划分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辅导员与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学模式缺乏[3]。
(三)教管协同统一不足,思政课程实施深度不足
高等教育随着时代技术及经济的快速变化,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更加深层次地开展德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时俱进,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讲授和灌输思想的模式,将高校的教学转化为注重塑造德才兼备的人才,保持学生的个性。但目前许多高校的管教协同不一,轻浮空洞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开展深入的知识学习,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和叛逆现象,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该更深层次地进行创新,融入大量的德育实践与互联沟通。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者、班主任甚至是班干部的协同实施,而一般的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归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在教学体系、教学队伍中属于两个体系,不同的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彼此的沟通和教学并不能起到便利的协调沟通,因此导致大家在同一个“三全育人”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针对同一个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延续,导致很多情况下雷同的教学内容实施过多,教学者往往只注重于表层思想政治知识的讲授,而辅导员充当学生的“思想保姆”,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者没有联动沟通,协调统一授课能力不足,思政教学实效性不足,教学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这是目前湖南省高校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滞后,教育信息化渠道不畅
随着目前全球网络时代的铺开,大量的信息满天飞,学生接受的信息和网络资源错综复杂,许多学生的三观和思政教育受到影响,互联网时代充斥着各种信息和不确定、非正能量的环境,给湖南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严重冲击,目前德育工作的教育信息化进展缓慢,暂时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而高校学生的思想三观尚未完全成型,互联网是其面对社会的一个主要窗口,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湖南省高校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久而久之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加之目前的高校在思想政治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完善的机制,建设进展滞后,学生运用思政教学平台开展学习和获取教学资源渠道困难,导致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4]。而学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缺少线上及线下的交流、科研和教学实践管理平台,根据实践调查,在25 所湖南省高校中,虽然几乎60%以上的高校建立有一定的思政教学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交流功能的较少,这也就导致了网络教育手段的缺失,很多高校的“三全育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交流仅依靠一些简单机械的口头交流,无法形成深层次、体系化的教师间课程教学联动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协同高效性。
三、路径优化:构建五位一体的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
由于“三全育人”目前存在评价机制缺失、平台建设缺乏和理念不统一等问题,高校要完善“三全育人”工作协同机制的建设,要从多方面入手,对育人主客体进行理念的贯彻与协同,开展思政平台建设,推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强化,形成强大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
(一)加强育人主客体之间的理念协同机制
从育人主体的角度看,要做好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两个角色之间的协同,一方面对于辅导员来讲,辅导员兼顾辅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工作,做好高校学生的指引者,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坚定学生的成才信念,做学生的学习导师及思想的朋友,在大学生活中起到全过程引导的重要作用[5]。另一方面,对专业课教师来讲,“三全育人”属于思想政治课中意识形态较强的课程,专业教师不单单充当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在接受“三全育人”过程中的引导者,不光要关注学生的课内生活,也应该了解和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思想动态,做到辅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思想及信念形成,积极与学生开展深层次沟通交流[6]。从育人客体的角度看,学生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接收的信息过于泛滥和“碎片化”,大量的短视频、短文充斥着网络,对学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建设十分不利,学生应该深入学习大量的思想政治体系化知识,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不断地进行交流,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深入开展实践。
做好育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理念协同,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就是要转变主体和客体的育人理念,既要夯实思政理论水平,在观念上也要建立大量的理论基础指导,比如在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的专题培训班,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会议,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座谈会,促进对“三全育人”精神的协同,推动育人主客体之间的观念转变。
(二)加强校内外思政育人平台协同机制
应该加强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和理念下的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运用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强国和校内论坛等工具,推动校内的“三全育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程度,提升教学效率,改善课程教学质量。通过线上平台,网络平台的模式,搭建热点话题和问题,利用教师引导的模式,结合名师和相关专家教授线上讲座,弘扬正确的思想能量,创建线上思想政治课教学品牌课程。在线下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由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组,搭建线下学习角、定期时事讨论讲座,积极激发学生、辅导员和教学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定期开展相关思想政治热门话题的学术探索,形成统一的思想,打造“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的线下活动一条线。
基于上述平台的建设,建立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科研教学平台,成立相关“三全育人”研究课题组,积极参与教学与科研融合活动,在大量掌握学生的教学案例、思想动态等教学素材后,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形成自身的科研方向,积极申请课题,运用教学课程外开展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形成激烈的科研态势,构建良好的“三全育人”学术氛围。
(三)加强建设思政育人队伍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思政育人模式应该将各项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协同,特别是育人主体的班主任、两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队伍之间的协同。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思政信念更新,不断地加强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的培育,使其真正认识到思政的根本是学生,要帮助学生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开展有价值、有思想的教学活动;二是紧抓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丰富两课教学内涵,加强形成丰富的教学体系,大量更新思政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思想,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塑造自身的人格;三是重视管理干部及后勤人员在完善思政教育过程的职责,强化管理者和后勤服务者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推动制度的改善,将不良的工作作风转化为以培养全方位素质和引导学生成才为己任的思想,营造较好的育人氛围。
(四)加强把握大方向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的大方向协同机制要求在确立单位党委为核心领导地位,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定位准确、功能互补和统一衔接的“三全育人”组织、制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常态化监督评估机制和责任体系。对照旧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向进行教育性的创新变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几个方面:一是保证“三全育人”教学工作不偏离党的主要思想,加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理论武装自身,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先进性;二是要与大方向的学习方案协同,将“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学范围应该制订和出台强有力的实施方案,落实实施路线图和计划表,进行整体部署,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总结;三是注重大方向学习成果的协同,重点将“思政、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社会实践”融合在学科教学、教材案例、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内,形成多方参与,共同致力实现的大方向协同育人机制。
(五)加强构建育人制度协同机制
当前的育人制度尚有待完善,一个成熟的思政模式应该有一个卓越的理念和完整的措施,使得思政的体系可以得到高效的运行和严密的巩固,因此需要制度整合、制度监控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激励等方面,建立“三全育人”制度协同机制。首先是要有效地整合思政队伍,建立可以高效调动所有教学资源的制度,按照不同的思政职责分工,将“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在教学工作者岗位内容上,发挥育人智能,相互协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其次是建立有效的“三全育人”监控制度,应该明确育人的目标和宗旨,形成一系列的监督“育人”服务教学活动的制度,定期考核教学机构和教学责任人的全过程协同,分工不同,协同侧重点不同。最后是根据《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德育大纲》及“三全育人”的相关政策任务,建立考核制度,明确目标及内容,形成“三全育人”的三级考核指标体系,涵盖组织领导、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管理和心理等十几条一级指标和二十几条二级指标,为出色的教职工及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相关奖励,优化思政环境,改善思政教学质量及文化。
总之,高校“三全育人”过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教学元素、教学资源,各种要素、人和资源的协调过程中需要一些高效的制度及协调机制,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将会给高校的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建立提供高效的运转效率。因此,在本课题中湖南省高校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实施过程要加强主体之间(即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高校学生)的理念协同、加快平台的建设,同时要完善相关信息的教学、科研的交流,建立较为良性的“三全育人”激励和奖惩制度。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思政模式需要与时代进行融合创新,才能符合现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人才培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