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今墨“抗老返青”抗衰老理念及组方特色
2023-02-24肖萍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00048
肖萍(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北京 100048)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平均寿命正逐年提高,然而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衰老和因衰老而高发的老年病是影响最高寿命的两大威胁。同时由于现代人普遍生活工作压力大,中青年人群出现失眠等早衰比例增多,因此推迟衰老的到来,防止疾病的产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延缓衰老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系统阐述了养生之道,后世医家均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对衰老的认识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提出的“抗老返青”抗衰老理念及抗老方药,旨在抗衰延寿、强身祛病,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中老年人防衰益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抗老返青”理念特色
施今墨重视强身祛病从“治未病”开始。认为人们一般在年过四十、五十岁,会逐渐发生衰退现象,“……我们提出抗老强身,是从科学上论证人类在一般良好的环境和保健条件下,都可以得到百年以上的长寿”[1],并提出“抗老返青,必须采取如农业追肥的方式,补养自身新生的机能,主要在补固精气,保护脏腑。只要精气不散,脏腑不损,天年未尽,便无死理,即使生机已尽,也可无病而逝”。
1.1 “追肥”补养,筑基防老 众所周知,人体衰老是缓慢出现、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灵枢·卫气失常篇》记载“人年五十以上为老”,《千金翼方·养老大例》有言“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可以看出人自40岁后,阴阳精气开始亏虚,从生理上开始从强转衰,而到50岁以后,无论从自我感觉或从外貌上都会有衰老迹象出现。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人到中年,也就是45岁到60岁之间的这段年纪的人,承担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和重任,衰变、嗜欲、操劳、思虑过度很容易促使中年早衰。药王孙思邈是历史上公认的长寿之人,他提倡针对性服用药物,以益寿延年、防老抗衰,主张“人年四十以后,美药当不离于身”。明代医家李梴《医学入门》曰:人至中年,肾气自衰。明代医家张景岳强调“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说明中年的养生保健是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
多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年开始抗衰老效果较好。从出生、发育成熟到老年期的生命过程中,老年期出现不同于青年期的生理衰退现象就是衰老表现。此外,中年的人体逐渐出现了一些与衰老相关的变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损伤。因此,抗衰老从中年开始,效果会更好[2]。这也和中医“治未病”观点不谋而合。
从施今墨自制的两个抗衰延寿、强身祛病组方(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服用方法可知,施今墨强调此类方药应该在四十岁以后最迟不超过五十岁开始服用,早晚配合,且需服用一年以上,之后可随时按精、神、气、血、脏、腑各部亏弱之处,选配适合之药,间歇服用,剂量也可适当加减,每年服食数月,保持平衡,勿中断。同时还主张抗衰益寿必须由本源着手,否则只知节流,不知开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一服用方法也充分体现了从中年开始补肾固精进行“追肥”补养的重要性。
服用抗衰老药,身无大病,宜小剂量缓缓用之,使阴生阳长,如春前茂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不可求功心切、利在速效,切记“揠苗农害稼,过剂药伤人”。
1.2 补血固精,“治形”抗老 如同现代医学对人类基因的描述,“肾气”被作为“先天性、对衰老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调查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加肾虚的百分率呈递增现象,40岁以上男女组百分率可达70%以上[4],60岁以后肾精虚衰比例占首位,肾阳虚、肾气虚、肾阴虚在老年人的衰老变化中出现较早,以后随年龄逐渐演变成肾精虚衰,其他证型比例下降。因此肾精虚衰是老年人群的共同病理生理特点,是产生加速衰老变化的重要机制[5]。
施今墨遵从《内经》及古代医家对衰老的论述,崇尚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肾精虚衰是衰老的主要机制,认为五脏虚损以肾为主,脾胃虚弱是发生衰老的重要因素。他还受张景岳真阴论和治形论的精髓理论影响,如“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乎精也”“善养生者,不可不先养其形”“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采用益肾固精补血法,认为精、神、气、血充足,脏腑功能健全,经络血脉通畅是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3]。
从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组方分析可知,主要以补血固精为重点,与历代服食温热峻补不同,所用药物或以滋肾填精、补肝养血、精血双补、固肾涩精、清心养阴、敛肺生津、润燥补液,化瘀生新,均与补血固精有关,药味和剂量比重远大于温阳药、益气药、理气药和清热药,可见延缓衰老的重点在于“治形”,通补五脏。
药理实验研究也表明,施今墨这两个抗衰益寿组方对小鼠有抗疲劳、耐缺氧和升高血红蛋白作用,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功能和类皮质素样作用[6];对果蝇可明显延长平均寿命[6-7];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8];可改善雄性小鼠的生殖功能[9]。网络药理学研究初步探究并验证了防衰益寿丸抗衰老作用的核心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类成分、山奈酚、花生四烯酸、原阿片碱等)及关键靶基因(如AKT1、TNF、CASP3、MAPK1、HMOX1等),网络关系构建及通路富集(如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揭示了药物抗衰老的潜在通路和机制,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阐释其抗衰老机制奠定了基础[10]。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支持了补肾填精抗衰老的科学性。
2 抗衰益寿组方特色
抗衰益寿组方采用古方大剂模式,其中益肾强身丸由20种中药组成,防衰益寿丸由58味中药组成,基本涵盖了来自宫廷医学中收载的诸多抗衰益寿方药。两组方不拘泥于肾虚、气虚等单方的补益,取百家之长,补各病之虚,实现通调机体阴阳平衡、补益五脏六腑之虚,为抗衰老方剂的大成之作。两方选材珍贵,做工考究,根据药食同源和食养食治理论,选用了不少药性平和的亦药亦食之品,不含任何金石化学药品,保证长期服用安全性。
2.1 对药配伍,调补阴阳 施今墨认为“古人谓精、气、神谓人身之三宝,原无血字,本方加入补血之品。盖以气、神为阳,精、血为阴,配备平衡,方免偏胜。太极阴阳,如环无端,平衡则相抱相守,不平衡则渐离渐远,离远脱环则散矣,故常服此药,能令精气不散,不言神而神在其中矣”[3]。
对药是施今墨独具一格的用药风格,他采用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配为对药,早晚分服,早补精血,晚固脏腑,各有侧重而又协同增效,旨在“补固精血神气”和“保护脏腑”功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这既体现了施今墨临床对药的用药特色,也彰显了施今墨抗衰老的“追肥”补养理念[11]。
2.2 补固精气,通补脏腑 施今墨主张以补肾填精为主,补精以能化气。他善用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女贞子、巴戟天、肉苁蓉之类“补而不滞”之品,起到“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善治阴者必于阴中求阳,善治阳者亦必于阳中求阴”之功效。
他还认为老年人病情复杂,往往虚实夹杂,因虚而致实,因虚而致瘀,体内代谢产物停留而成新的病理因素。因此补肾、补虚的同时,均应注意扶正祛邪并用,畅通气血,活血、化瘀、理气、利湿、化痰,必不可少。组方中用熟地、何首乌、枸杞子、肉苁蓉一类,配伍丹参、三七,则精血得滋而能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补肾同时,也注意顾护脾胃,柔润滋补剂中,常配合沉香、陈皮、枳壳等理气疏导之品。谨守脾升胃降之善用原则。
两方均以熟地黄为君药,益肾强身丸组方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其中含七组对药,是对药理论经典之方。防衰益寿丸组方滋阴助阳,阴阳双调,培元固本,脾肾兼顾,其中含左归丸、人参养荣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还少丹、大补元煎、柏子养心丸、二至丸、三黄丸、四逆散等化裁组成,集益精补肾、双补气血、养心安神、补血和肝、健脾益气诸法于一体,又佐以清热泻火、理气活血等制约之法,通补五脏,体现了复方多法制剂特色。
3 讨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高负荷的脑力、体力活动,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导致精力、体力过度透支,长此以往,脏腑功能受损而难于修复,易出现未老先衰,中老年疾病接踵而至。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而来的年龄老化相关疾病逐渐增多。
面对早衰现象和渐入老年,中医前贤反复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意义,认为决不可在衰老之后再重保养。施今墨先生提出的“抗老返青”抗衰理念及抗老方药,对处于社会激烈竞争前沿的中年人如何去补肾填精、顾护元气,顺利步入健康的老年时期,以及对老年人抗衰益寿的研究,都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养生理念。
因此,根据“抗老返青”抗衰理念,在中医衰老学说的指导下,针对性地补充抗衰老方药,选用安全、平和的药物,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生理状况而延缓人的衰老,使之向健康状态转化,达到延年益寿、强身祛病之目的。
当今科学技术更渐昌明,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加从容地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提高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若能对这类抗老延年方药,应用多学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对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