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 推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定价管理问题研究
2023-02-24黄磊江苏紫金农商银行
黄磊 江苏紫金农商银行
在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经营和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脚步,商业银行要对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尤其要加强信贷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利率风险不断增加,要求商业银行强化利率定价管理能力。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法,以该方法为核心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更加完善,保障存款利率的合理性,降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一、LPR 的介绍
在2013年,我国启动了LPR 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2019年央行宣布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根据具体的报价原则、频率、方式、运用等方面,落实改革措施。不仅如此,将原本的贷款基础利率,根据改革需求变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国内各个银行同业拆借中心,结合18 家报价行的报价情况,将最高和最低去掉,计算平均值,然后选取0.05%倍数的就近整数确定结果[1]。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LPR利率改革疏通了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传导路径,显著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能够更好的发挥利率宏观调控功能。一方面,LPR 利率改革符合经济时代发展趋势,为商业银行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不仅增加了发展机遇,还明确了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能力缺陷,为商业银行发展探寻出了更加有效的体系系统,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使银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银行也面临诸多挑战,同行业之间产生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所以银行的发展压力增加,而且利率经常发生变化,造成银行出现系统性利率风险。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对大行定价过度依赖,很难进行风险管理。
二、LPR 推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定价的发展情况分析
在2019年,我国发行了新的LRP 改革方案,针对LRP报价基准、期限品种、报价银行、报价频率进行调整。存量贷款转换方案中,针对转换对象、期限、个人住房贷款转换方案、其他贷款转换方案进行说明。在LPR 改革后,商业银行贷款收益大幅度下降,商业银行收益随之减少,息差逐步缩窄。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在2016-2019上半年,上市商业银行普遍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因为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冲击[2]。不仅如此,利率双轨运行的情况下,贷款根据LPR 加点确认,商业银行可及时动态调整,展现利率在市场中的变化。存款利率定价根据央行提出的基准利率确定,虽然影响因素较多,但依旧由基准利率约束,无法及时准确地展现利率在市场中的变化,也无法及时根据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利率管制造成利率缺少价格调节功能,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付息成本上升。所以采用市场化的模式,通过自主定价,围绕利率实施价格调控,有效弥补双轨运行下带来的各种问题。
产品定价和定价体系不够完善,同业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通过跟随定价的方式应对市场变化,但这种方式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后,中小型商业银行因自身实力不足,往往采取先观望态势,根据大银行或者其他同类地区的中小银行的动向进行定价,这种方式没有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无法确保定价体系符合管理需求,导致银行丧失主动权。依旧采取依靠利率抢占市场的模式,采用价格优惠的方式抢占大行市场,属于非理性竞争。在贷款定价方面,采用成本加成法,贷款利率就是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税务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的总和。但很多中小银行缺少全面精细化计量分析能力,所以成本计量和管理难以支撑,会根据市场情况、结合经验定价,导致科学性不足,容易出现亏损问题。所以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十分重要,切忌盲目跟风。
三、LPR 推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定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利率变动风险变大
首先,增加了基差风险。存款基准利率目前依旧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贷款则根据LPR 进行定价,二者的基准并不相同。自LPR 利率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整体下行,下行幅度明显大于存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出现较大的基差风险;其次,增加了期权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经常会波动变化,更加难以预测客户行为,所以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客户行为主导期权性风险管理,该管理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3]。最后,增加了利率敏感性风险。商业银行长时间存在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造成利率敏感性缺口不断加大,因此增加了利率风险。在市场化背景下,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银行利率会发生变化,且因为各类因素的作用,变化频率、幅度不断加大,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期限结构。市场中缺少有效的利率对冲手段,所以难以实现主动性的利率分析管理。如果利率的波动变化比较大,银行还可能存在选择权风险。如果存款利率预期下行,则客户选择长期利率,将短期存款转化为长期存款,出现明显的长期化、定期化现象。贷款利率不断下降,客户提前还贷,并且采用新的、低贷款利率的方式再次申请贷款,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的目的。在该环境下,客户做出不同的选择,给带来不同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信用风险逐渐累积
从目前的情况看,投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直接融资速度不断加快,优质客户贷款需求不足。同时在LPR 的背景下,贷款客户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贷款利率随之浮动,银行收益会因此受到影响。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息差缩窄。银行只能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这样才能获得高收益来填补缺口[4]。不仅如此,大型银行自身存在较高的优越性,可以出台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客户,中小银行缺少足够的实力,优质客户容易流失,提升风险偏好,最终容易形成不良资产,导致不良资产压力上升,造成银行信用风险持续上涨。
(三)利率定价体系不全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缺少健全的利率定价体系。为了获取市场竞争力,很多银行定价体系与自身经营情况没有充分结合,只能采取紧跟大行的方式,根据大行的动向,选择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客户,紧跟市场定价策略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亏损。例如,贷款定价将成本加成作为基础,一般采用的定价策略为:贷款利率=FTP+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税收成本+目标利润。中小银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所以该计量方式无法保障准确。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背景下,银行获得自主定价权限,竞争也更加激烈,如果没有健全的利率定价体系,则很难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即资金在银行中各个部门、产品、机构间流动的过程中,介于资金供给方和使用方,进而产生的相对价格。该价格属于非独立核算资金,在供求双方出现资金转移时,才会出现该交易价格。与外部资金相比,内部资金形成和产生会受到各个部门、产品和结构的影响,与外部不适应,也与客户、其他银行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没有采用FTP 的情况下,利率风险管理较为分散,发展了FTP 之后,风险管理逐渐向中统一的方向发展。但很多银行并没有采用FTP,部门在分别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只顾及自身利益,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造成负债部门更加倾向短期负债,资产部门更加倾向长期资产,导致业务部门收益较大,但对整体负债结构匹配不利,会造成较大的利率风险。
四、LPR 推行背景下商业银行定价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在LPR 推行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采取有效的利率风险管控措施。为此,应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保持全行流动性、安全性的平衡,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长期利润增长与市值稳定性的统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银行负债结构受到影响,存在严重的结构错配问题。例如,市场利率上升,则因为负债端期限比较短,且迅速进行重新定价,造成资金成本不断上涨[5]。资产端则正好相反,收益利率并不符合市场利率,挤压了利差空间,造成风险进一步增加。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完善利率风险组织结构,根据银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沟通平台、流通渠道,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风险计量方法和管理工具。其次,应该关注利率、汇率的动态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要强化结构调整能力,尽可能控制风险缺口,降低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利率风险。
(二)健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同,为了减少客户流失的情况,应该对客户群体进行合理分类,然后提供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可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数据存储和分析手段,采集客户多项信息,包括资产负债、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等,然后根据标准对客户进行分组,搭建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各项信息数据准确地分析客户需求,确保服务更加个性化。结合客户分组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根据评级结果确定业务办理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对业务等级进行评定,为客户提供符合其能力标准、信用水平的业务内容,以此降低信用风险。不仅如此,可以根据银行自身经营实际情况,根据各个层级客户群体特点,制定多样化的经营策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开户匹配工作,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的营销。各个层级客户选择的利率水平不同,在保障客户基数的情况下,促进中小客户业务量的增长,主动发展成长型企业,培养更多优质客户,构建完善的客户结构体系,降低出现不良资产的概率,有效把控信用风险。
(三)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
LPR 的背景下,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体系进行升级优化。银行应该从经营现状入手,采取科学的分析手段,构建符合要求的定价模型。总部可以制定利率定价区间,下放定价权限,并且与当地实际情况、行业竞争情况等外部环境条件结合,综合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同时也要完善利率定价流程,保障管理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以贷款产品的定价来说,其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发展。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提升自主权,解决同质化问题。可以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着手。具体的定价目标包括:构建定价模型、精确计量参数、完善定价系统。要探索差异化定价,综合考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和总收入来确定贷款利率。要完善风险计量机制,体现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考虑经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收益(RAROC)来确定贷款价格。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构建符合要求的各类计量系统和模型假设,对银行的资质要求较高。此外,我国存款利率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在央行利率管制下,我国存款定价管理普遍采用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方式,因此定价能力比较薄弱。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借鉴西方成熟的经验方法,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存款定价方法和模型。可以从资金成本控制、运营成本、准备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四)增加科技产品创新投入
在LPR 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AI 等技术在金融行业中广泛应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计算,使定价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提升动态管理的敏捷度,使银行更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开发智能贷款定价模型,对定价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创新计量方法,对接内部财务分析和客户信息评级两个系统,采用LPR 更新机制,综合分析银行和客户多项能力,然后制定更加个性、科学、精细的贷款定价模型,促进贷款定价效率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应该积极构建资产负债管理平台(ALM),提升各项成本的计量水平,升级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与FTP 定价体系,凭借强大的ALM 管理系统,建立多维度盈利分析模式,量化产品、客户、机构等多维度的盈利贡献,为存贷款的定价管理提供支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LPR 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定价管理问题,包括:利率变动风险增加;信用风险逐渐累积;利率定价体系不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针对这几项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增加科技产品创新投入。